83、【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 死金丹独艳理亲丧

83、【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 死金丹独艳理亲丧

00:00
39:49


一、课程原文  


《红楼梦》第63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死金丹独艳理亲丧”。贾宝玉过生日,怡红院的丫鬟凑钱给他开夜宴,私下里请来了李纨、宝钗、黛玉、湘云、探春、香菱等等一块,行酒令,掣花签。这些人走了之后,怡红院的丫鬟们又继续饮酒取乐。“死金丹独艳理亲丧”是贾敬服用了丹砂中毒身亡,而贾珍贾蓉都不在家,只好由尤氏去处理公公的丧事。第63回,最重要的内容就是怡红夜宴掣花签。


怡红开夜宴


贾宝玉过生日,白天大观园的姐妹们给他过,晚上怡红院的丫鬟凑钱给他过。贾宝玉过意不去,被晴雯好一顿抢白,“这原是各人的心。那怕她偷的呢。”晴雯总是快人快语。丫鬟你三钱我五钱集资,办的这个宴会,没有山珍海味,没有冷盘热炒,只准备了四十个小果碟,一坛绍兴酒,结果玩得比什么豪宴都舒心。本来是贾宝玉和丫鬟关起门来玩,贾宝玉已经倚上了装着各种花瓣的玉色枕头和芳官划拳了,又想起来如果要占花名,人少了就没意思。小燕就建议把宝钗、黛玉、湘云等等请来,因为也不能瞒着李纨,所以连李纨也请来了。这样一来,怡红院没事偷着乐,就变成了大观园姐妹借着占花名同乐。


俗话说乐极生悲,怡红夜宴,占花乐,就预伏着悲剧结局。张潮在《幽梦影》说,世间万物都有知己感,菊花以陶渊明为知己;荔枝以杨太真为知己;茶以陆羽为知己。中国的花卉早就被文人赋人格特点,牡丹是花王,松竹梅是岁寒三友。曹雪芹就把历代人花交辉的文章都用到自己的小说里面,用到怡红夜宴掣花签上。他既是以花比喻人,他又暗藏着诗句的出处那种特殊的内涵。我们读红楼梦就要顺藤摸瓜,既知道这句诗句,又知道这句诗句的出处,既知道这一句诗句,又知道和它相联的没有写到《红楼梦》里面的诗句。才能够明白用这个诗句有什么内涵,才能够弄清曹雪芹在这些花签里面暗藏了什么意思。我看曹雪芹真是够狡猾的,他在用小说给我们玩古典诗词的知识竞赛。


这些人要开夜宴之前,贾宝玉还得先假装睡下了。结果就来了林之孝家来查夜,而且说了一番大家公子应该怎么样早睡早起,好好读书,又教训贾宝玉不可以叫这些姑娘的名字等等。林之孝家走了之后,夜宴才慢慢地拉开了序幕。


夜宴掣花签


夜宴上重头戏掣花签,宝钗第一个抓,签上画的是牡丹,题的是“艳冠群芳”,下面刻的小字“任是无情也动人”。大家就说,宝钗你原来就配牡丹花,薛宝钗也欣然接受大家的祝贺。我想如果博学多才的薛宝钗当时能够想起那首全诗,她肯定就高兴不起来了。“任是无情也动人”这一句诗出自唐代诗人罗隐的《牡丹花》,全诗是这样写的:“似共东风别有因,绛罗高卷不胜春。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芍药与君为近侍,芙蓉何处避芳尘。可怜韩令功成后,辜负秾华过此身。”


前面的六句都是写牡丹是如何的美丽,如何的高贵,就用了李白的名花倾国两相欢的典故,把牡丹花和倾国倾城的美人相比,任是无情也动人,放到薛宝钗身上很合适。因为薛宝钗是一个既美丽又博学,还是一个冷美人。但是曹雪芹给薛宝钗命名牡丹的玄机,却是在这首诗的后两句话,那就是韩令砍牡丹。根据《唐国史补》,因为京城的人玩牡丹玩过了头,每到春天,车马若狂,以不耽玩为耻。元和末年,韩弘任京城令尹,看到社会上玩牡丹玩得都耽误了正事了,他发现自己的居地里面也有牡丹,就说砍了。


所以“任是无情也动人”虽然符合薛宝钗的美丽、富贵、艳冠群芳,但是也暗藏被砍杀的命运。听众朋友们想一想,一个大家闺秀的郎君出家当和尚了,那和牡丹花被砍了有什么不一样呀?薛宝钗的签上还写着,“在席共贺一杯,此为群芳之冠,随意命人,不拘诗词雅谑,道一则以侑酒。”宝钗就说,“芳官唱一支吧。”芳官就唱了一支《赏花时》。她的这段唱词出自汤显祖的《邯郸记》。吕洞宾下凡度人,代替何仙姑天门扫花。何仙姑唱《赏花时》嘱咐吕洞宾快去快回。吕洞宾到了邯郸客店,把一个神奇的磁枕交给卢生,叫他做梦。卢生梦中高官厚禄,富贵荣华,醒来黄粱未熟。


芳官唱的这个《赏花时》非常好听,“翠凤毛翎紥帚叉,闲踏天门扫落花。您看那风起玉尘沙。猛可的那一层云下,抵多少门外即天涯。您再休要剑斩黄龙一线儿差,再休向东老贫穷卖酒家。您与俺高眼向云霞。洞宾呵,您得了人可便早些儿回话,若迟呵,错教人留恨碧桃花。”汤显祖是个语词派大师,他的《临川四梦》,语言是别人没法比的。但是薛宝钗抽了一个牡丹花的花签,又接上了一个黄梁梦,言外之意,牡丹再美,不过是黄梁梦而已。薛宝钗和贾宝玉的姻缘就是一场恶梦,这就和白天酒令联系起来了,“敲断玉钗红烛冷”。


几个人掣了签之后,就轮到了林黛玉了。林黛玉就想不知道有什么好的被我掣着。林黛玉掣到的签上画着一支芙蓉,题着“风露清愁”,上面有一句旧诗,“莫怨东风当自嗟”。芙蓉是荷花,荷花是高洁人格的象征。屈原《离骚》里面有这样的两句,“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周敦颐的《爱莲说》,“莲,花中君子也,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荷花就比喻林黛玉的清高,而“莫怨东风当自嗟”这句话出自欧阳修很有名的《明妃曲》。


这个诗很长,曹雪芹就把咏王昭君的诗用到了林黛玉的身上。那个诗里面有这样的几句:“明妃去时泪,洒向枝上花。狂风日暮起,飘泊落谁家。”又有眼泪,又有狂风吹落了鲜花,好像和林黛玉的还泪葬花都能扯得上关系。也有的《红楼梦》的考据学家,考据出林黛玉是被迫嫁而死的。谁迫嫁呢?哪个郡王,比如说北静王。其实曹雪芹引的诗前边“莫怨东风当自嗟”前面还有一句“红颜胜人多薄命”。将来贾府发生巨变,狂风日暮起,就比起《葬花吟》时候的“风刀霜箭”就更有破坏力了,林黛玉只能花落人亡两不知。


史湘云特别有男孩的脾性,她是揎拳掳袖地掣了一根花签出来,上面画着一枝海棠,题着“香梦沉酣”,还有一句苏轼的诗句,“只恐夜深花睡去”。苏轼在《海棠诗》里面这样写的,“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湘云掣到的这一根花签,是进一步印证湘云醉卧。所以林黛玉很敏捷地说,“只恐夜深花睡去”应该改成“只恐石凉花睡去”,非常聪明的打趣湘云。海棠花早就是湘云的象征。


大观园诗社的第一次诗会就是咏的白海棠。当时湘云不在场,她是后来到的,她补了两首,她写得特别的风流俊逸,“蘅芷价通萝薛门,也宜墙角也宜盆。”是形容海棠适应任何环境,没有特殊要求,就像湘云一样,是随遇而安的。但是海棠是传说当中的断肠花。但是曹雪芹的构思,湘云和王孙公子卫若兰结为夫妻,郎才女貌,夫唱妇随,但是不久就因为金麒麟发生了误会,两个人就像牛郎织女,隔河相望一样,断肠相思,像倩女离魂。这些都在当初湘云咏白海棠的诗里面已经都有透露了,“自是双霜娥偏爱冷,非关倩女亦离魂。”脂砚斋在旁边加了一个批语:又不脱自己将来形景。湘云掣了海棠花,进一步就坐实白海棠诗里面所透露的湘云未来的不幸的人生。


探春掣到的花签是一支杏花,上面的红字是“瑶池仙品”,诗是“日边红杏倚云栽”,加了一个注,“得此签者,必得贵婿”。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高蟾的《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那个时代,读书人都是用日来比喻皇帝的,杏花能够在日边栽,那就是攀上了皇室。贾探春的才貌是在她的大姐元春之上的。但是贾探春成年之后,贾府已经到了末世,贾探春就只能攀上外番了,很可能还是为了救助贾府去和亲的,要和亲人永远的离别。绝对不是像流行本的后四十回里面,贾探春仪饰鲜明的回来了。那不是曹雪芹的构思。她掣到了杏花,将来要远嫁,就是贾宝玉梦游太虚境看到的金陵十二钗判词,“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李纨掣出了花签以后,说这个劳什子还有些意思,她的花签上画着一枝老梅,写着“霜晓寒姿”,写的旧诗是“竹篱茅舍自甘心”,这很符合李纨的身世和个性。李纨是住在稻香村,表面上是竹篱茅舍。她是个寡妇,她形如槁木心如死灰,这个花签就和贾宝玉梦游太虚境见到的李纨的判词,“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是一样的。但是似乎对李纨多了一份温情,更加同情她了。


不仅大观园的姑娘们掣花签,丫鬟也掣花签。丫鬟的花签也有很深刻的含义。香菱掣了一根并蒂花,就是两朵花并在一块开,上面题的是“联春绕瑞”,诗是“连理枝头花正开”。似乎说香菱和薛蟠的婚姻还是和美的,其实奥秘藏在“连理枝头花正开”这句诗的原诗里面。这个原诗是谁写的?朱淑真,在《落花》里面写的,“连理枝头花正开,妒花风雨便相催。愿教青帝常为主,莫遣纷纷落翠苔。”


香菱把薛蟠看成自己的终身之靠,她在白天斗草的时候,她都身不由己的斗出了夫妻蕙,所以豆官挖苦她,你想你汉子了。但是迫害香菱的“妒花风雨”马上就要刮过来了。薛蟠要娶夏金桂为妻了,而香菱不久就要像花落青苔一样被夏金桂虐待而死。流行本百二十回后四十回写香菱不仅给薛蟠生下一个儿子,还在夏金桂死了之后被扶正做了正妻了。这也是不符合曹雪芹原来的构思的。


麝月的花签是一支荼靡花,题着“韶华胜极”,那句诗是“开到荼靡花事了”,下面加了小注,“在席各饮三杯送春”。麝月就问这个怎么讲?贾宝玉皱着眉头把签给藏了。贾宝玉不喜欢,因为贾宝玉喜聚不喜散,而麝月的花签意味着繁华到了顶点一切都该结束了。而“开到荼靡花事了”,这句诗出自宋代王淇的《春暮游小园》,全诗是这样:“一从梅粉褪残妆,涂抹新红上海棠。开到荼蘼花事了,丝丝天棘出莓墙。”根据脂砚斋的评语,将来袭人嫁给蒋玉菡的时候,曾经说好歹的留着麝月。最后陪伴宝玉的就是宝钗和麝月。而宝玉有宝钗为妻子,麝月为婢,却出家为僧,就好像天棘爬出了莓墙。也有的红学家说,这个天棘是佛家的话语,贾宝玉不是做了和尚。


而袭人掣得的花签既和她本人有关,也和贾宝玉有关,还和所有的人有关。袭人掣得了桃花,题的是“武陵别景”,旧诗是“桃红又是一年春”。武陵别景指的是晋代的桃花源,是逃避现实的地方,这首诗是出自《庆全庵桃花》这首诗,全诗是这样写的:“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袭人最后是嫁给蒋玉菡了,所以这叫又是一年春。蒋玉菡来问津,是个渔郎,还是谐音字,是袭人的玉郎,就是通灵宝玉的玉,好像是一语双关。袭人和蒋玉菡后来曾经奉养贫困的贾宝玉,也就成了贾宝玉临时的桃花源。袭人的花签有个注,“杏花陪一盏,坐中同庚者陪一盏,同辰者陪一盏,同姓者陪一盏”。大家说好热闹有趣,其实这个注解是用不幸把众人一网都打尽了。陪饮的都是谁呢?杏花是探春。同庚,就是同岁的,香菱、晴雯、宝钗。同辰的,就是出生的时辰相同的,是黛玉。同姓的是芳官。这六个人,哪一个幸福?哪一个幸运?杏花,探春远嫁。芙蓉花,黛玉夭折。香菱、晴雯也夭折了,而芳官出家做了尼姑,宝钗守了活寡。


这个地方还特地写到黛玉调侃探春“命中该招贵婿的,你是杏花,快喝了,我们好喝。”探春叫李纨顺手给黛玉一下子,李纨说:“人家不得贵婿反挨打,我也不忍的。”李纨似乎开玩笑,但黛玉最终不得贵婿又是铁定的事实。我怀疑,后四十回续书作者很可能注意到这一段描写,所以在黛玉之死中特笔描写李纨对黛玉之死的不忍,写得相当合理而且感人。


这么热闹的掣花签,怎么样截住?薛姨妈派人来接黛玉。脂砚斋列宁格勒藏本有条批语“不接宝钗,而接黛玉”,其实薛姨妈这样做很正常,自理能力很强的薛宝钗住在蘅芜苑,曹雪芹从没写过宝钗的母亲到蘅芜苑照顾她。而贾母给老太妃送丧外出时千叮咛万嘱咐,托薛姨妈照管林黛玉,薛姨妈已搬到潇湘馆,“一应药饵饮食,十分经心。”自幼父母双亡的林黛玉突然有人像母亲一样照顾,真是不幸中万幸。我读到黛玉呼薛姨妈为“妈”薛宝钗为“姐”薛宝琴为“妹”,读到二更时分也就是深夜十一点薛姨妈派人接黛玉,这说明薛姨妈一直没睡在等着林黛玉,我会联想到我母亲夜晚给我们这些上在学校上晚自习的兄妹等门,我总感叹:曹雪芹这个伟大作家,他怎么能琢磨出这样常人不能理解甚至不能想象的情节?黛玉宝玉情缘是水中月镜中花,六七岁进贾府,父母双亡又经常叹息没有兄弟姐妹、所谓作司马牛之叹的黛玉,接近生命终点忽然有了“妈”,有了姐姐妹妹,却恰好是从她理论上的“情敌”薛宝钗那儿借来的!古代那些写滥了的才子佳人小说,还有写势不两立所谓三角恋的当代写家,大概想破脑袋,也想不出这样的情节和细节。


黛玉被薛姨妈派人接走,李纨宝钗湘云探春香菱也走了,怡红院丫鬟兴犹未尽,继续饮酒行令,猜拳赌输赢唱小曲,晴雯唱了,袭人也唱了。到四更时分,如果不是怡红院老妈妈明着吃暗里偷,把酒缸的酒弄光,这帮青年人大概要热闹到天亮。结果是众人胡乱一躺,黑甜一觉。芳官被袭人扶到宝玉身边睡着,第二天醒来,袭人似乎忘记芳官如何睡到宝玉身旁,倒说芳官“不害羞,吃醉了乱挺下了。”宝玉则说,如果知道芳官躺在身边,就往她脸上抹些墨。明义《读红楼梦》诗描写这个情节是:“醉倚公子怀中睡,明日相看笑不休。” 怡红院主子奴才平等相待如同闺蜜的这些温馨描写,奴才和奴才之间比如袭人和晴雯和芳官亲如姐妹的描写,非常珍贵,如果说宝玉生日白天的宴会是大观园儿女,主要是小姐们和宝玉青春记忆的欢乐顶颠,那么怡红夜宴掣花签后丫鬟跟宝玉的聚会,就是怡红院女奴的欢乐顶峰,此后都永远成追忆。第二天一早平儿笑嘻嘻走来,因为她过生日大家请了她,她要回请大家,晴雯笑说:“可惜昨夜没她”,袭人解释:昨夜如何热闹,平儿说:跟我要来酒 ,不请我,说给我听,气我。晴雯脱口而出“今儿他还席,必来请你的。”平儿立即从晴雯的话瞅出毛病:“他是谁,谁是他?”丫鬟绝对不能对主子称“他”,晴雯对宝玉不拘形迹的称呼,无意中透露出自己对宝玉的真实感情。我看到这个地方就想,言者无心,听者有意,平儿能公开跟晴雯开玩笑,默默在一旁听着的袭人,听到晴雯对宝玉称呼“他”,好像妻子称呼丈夫,她又会有什么感想?天真的晴雯危险了。

怡红夜宴抽花签,我都统计不出来红学家到底写了多少文章。仅仅是座次,就有不知道几位红学大佬写过不知道几篇文章。其实呢,我觉得红楼夜宴谁挨着谁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红楼夜宴既是小说又好看又好玩,可以好好琢磨的章节,也是曹雪芹构思小说布局的大章法。他延续了《红楼梦》的一贯做法,他在小说的进展过程当中,就像歌剧的咏叹调一样,不断地咏唱悲剧的主题。


我们知道,在红楼夜宴之前已经有过元妃点戏,暗示贾府的命运,第一出《豪宴》,伏贾家之败。第二出《乞巧》,伏元妃之死。第三出《仙缘》,伏甄宝玉送玉。第四出《离魂》,伏黛玉之死。清虚观打醮,佛前点戏,又预示贾府的命运,第一出《白蛇记》,暗喻贾府起家。第二本《满床笏》,暗喻贾府的富贵荣华。第三本《南柯梦》,暗喻贾府的繁华不过是一梦。怡红夜宴掣花签,又再次预示了主要人物的命运,贾府将来注定是个大悲剧。


贾宝玉给妙玉回帖


这么多人掣了花签,而金陵十二钗里面的有一个人,她是不可能来参加这个宴会的,那就是妙玉。第二天早上妙玉送来的贺帖被贾宝玉惊喜地发现了。贾宝玉起来梳洗,忽然看到砚台底下压了一张纸,说你们随便压东西不好。这个时候,四儿跑来说,这是昨天妙玉送来的一个帖子,我就搁在那里,我就忘了,什么大惊小怪的。贾宝玉特别地受感动,因为妙玉竟然给他写了贺帖,“恭肃遥叩芳辰”。他觉得太棒了,妙玉竟然这么看得起我,他就想赶快得写个回帖,拿起笔来,看妙玉贺帖上面自己署了个什么名,“槛外人妙玉恭肃遥叩芳辰”。铁槛寺,但是她是槛外人。贾宝玉就琢磨半天,想不出来了,去问问宝钗?宝钗肯定说太怪诞了,那我去问问黛玉吧。


在去问黛玉的路上,碰到邢岫烟了.邢岫烟居然是和妙玉关系非常密切的,妙玉居然是邢岫烟的半师,就是教过邢岫烟一些诗词.因为邢岫烟曾经在妙玉的庙里的房子那里租赁着住了十年,妙玉就教给她认字,教给她读诗,邢岫烟告诉贾宝玉,妙玉是因为不合时宜权势不容才到这来的。贾宝玉一听,好像听了焦雷,很高兴地说,“怪道姐姐举止言谈,超然如野鹤闲云,原来有本而来。”原来你是妙玉的学生。


但是邢岫烟对她的老师并不是很以为然。她看到贾宝玉那个拜帖,就说“这个脾气都改不了了,这么样的放诞诡僻了。从来没见拜帖上下别号的,这可是俗语说的‘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成个什么道理。”邢岫烟这几个评语,我觉得对理解妙玉这个人物太恰当了。宝玉就说,“姐姐不知道,她原不在这些人里边,她原是世人意外之人。她是觉得我略微有知识的,她才给我这帖子。我因不知怎么回,我要去问林妹妹,可巧遇见了姐姐。”


邢岫烟告诉贾宝玉,妙玉最喜欢的两句诗是“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所以她自称槛外之人。她现在自称槛外之人,你要给她回帖,你就写一个槛内人贾宝玉就行了。贾宝玉很高兴,回去就写了一个“槛内人宝玉熏沐谨拜”,妙玉如果看到,恐怕是很高兴的。


贾敬一死尤氏姐妹“登场”


这一回还有大段的描写,就是大观园里,从怡红院的芳官开始,都改了名了。芳官改了名,叫耶律雄奴,其他的那些小戏子们也有改名的,也有改小子打扮的,湘云就把她的葵官改个名叫大英。这些描写,就是写这些大观园的女孩们想尽了各种的办法,在这展示自己的青春。当然也有人做更加深的解读,像耶律雄奴,就给解读成关于曹雪芹对少数民族的看法了。这可能就有点解读得过分了。


就在怡红夜宴的第二天,尤氏带了两个年轻的侍妾来凑热闹。尤氏刚来,就传来了大老爷宾天的消息。而贾敬之死,拉开了红楼二尤的悲剧序幕,接着就是贾府的灾变迭起。参加红楼夜宴的这些美丽的可爱的人,一个一个按照她们掣的花签,卷入了黑暗的深渊。


贾敬一死,贾珍和贾蓉就得到了皇帝的恩典,从他们原来为太妃送葬的那个地方回来了。他们回来之后,他们先是到父亲的灵前磕了头哭,一直哭到天亮,嗓子都哭哑了。然后他们要干什么事呢?他们要处理贾敬的丧事,但是更重要的是宁国府来了两位新的人物。谁呢?尤氏的继母,接来看家,把她的两个没有出嫁的小女儿带过来了。而尤二姐和尤三姐,从此就羊入虎口了。


在这一回的结尾写到,贾蓉一听说两位姨娘来了,就和贾珍一笑,这父子俩个都不是什么好鸟,这两个人都和尤二姐尤三姐勾勾搭搭。贾珍就叫贾蓉赶快回去看你姥姥去。贾蓉就巴不得一声,骑马飞奔来找尤姥娘,实际上他是来找他的情人尤二姐的。贾蓉一看到尤二姐就说,“二姨娘你又来了,我父亲正想你呢。”这是什么狗屁的话。而尤二姐竟然这样回答,“蓉小子,我过两日不骂你几句,你就过不得了。越发连个体统都没了。”顺手就拿起一个熨衣服的熨斗搂头就打。听听这个动作,“搂头”,这太不自重了。


贾蓉就滚到怀里告饶,这是一些什么动作。贾蓉一边跪到炕上求饶,一边和尤二姐抢砂仁吃。尤二姐居然嚼了一嘴渣子吐了他一脸。贾蓉就用舌头舔着都吃了。这真是太可恶了。丫鬟都看不下去,说“她们两个虽小,到底是姨娘,你眼里太没有你奶奶了,告诉爷,你吃不了兜着走。”结果贾蓉就抛下尤二姐,抱着丫头亲嘴,然后又说了一番揭贾府的臭底的一些话,说“谁家没有风流事,那边的大老爷那么厉害,琏叔和小姨娘不干净,凤姑娘那么刚强,瑞叔还想她的账。”在那胡说八道。


贾蓉这个小子,在《红楼梦》出现过好几次,但是在63回,快要结束,对这个家伙的描写,确实是把这个浪荡公子写活了。因为他是来看尤老娘的。尤老娘出来之后,他就故意地捉弄她姥娘,“我父亲要给我两个姨娘找两个又有根基又富贵有年轻又俏皮的姨爹,好聘嫁他们,可巧前日路上才相准了一个。”他这都是胡说八道,但是这个事不幸而言中,贾琏马上就要来和尤二姐搞一番情遗九龙珮,那就是第64回的内容。


我们今天先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二、知识点补充


1、《幽梦影》:清代文学家张潮著的随笔体格言小品文集。张潮,字来山,号心斋(心斋一词,来源于庄子《人间世》)、仲子,安徽歙县人,生于清顺治八年(1650年),曾著有《花影词》、《心斋聊复集》、《幽梦影》等书,其中以《幽梦影》最闻名。


2、陆羽:字鸿渐,唐代著名的茶学专家,被誉为“茶仙”、“茶圣”。陆羽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而闻名于世,对中国和世界茶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唐朝上元初年(公元760年),陆羽隐居江南各地,撰《茶经》三卷,成为世界上第一部茶叶著。《全唐文》中撰载有《陆羽自传》。曾编写过《谑谈》三卷。他开启了一个茶的时代。


3、罗隐:字昭谏,唐末五代时期诗人、文学家、思想家。著有《谗书》及《太平两同书》等,思想属于道家,其书乃在力图提炼出一套供天下人使用的“太平匡济术”,是乱世中黄老思想复兴发展的产物。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阿勒泰的包包

    马老师讲得太好了,感觉自己古典诗词得多学习呀,懂得少了。

    听友57299668 回复 @阿勒泰的包包: 月再一娥媚肉麻将麻将馆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喇叭

  • 听友42425720

    六十三回简直就是贾府的回光返照。

  • 白玛央宗_

    整本红楼梦 最阴损坏的人就是袭人 挑事坏事 哄骗主子算计同事 骨子里就是个自私到极点的人 最可怕的是 丫还装成一副好人模样 生活中这样的伪君子不少 防不胜防

    1389735yldq 回复 @白玛央宗_: 我理解的曹雪芹笔下的袭人,并非是个自私阴险的坏人。她不过是一个生活在社会中下层的小人物,她有一些私心和小算计,但并非人品极坏,这就好像现在职场上的那些竞争对手,为个人利益耍了一些手段。 袭人可以说是薛宝钗在十二钗第二梯队里的投影。都是有心机,守传统理法,但心地善良的好女孩。从最后贾宝玉落魄后还会帮助宝玉这一层来看,她也不是类似赵姨娘那样的势利小人。 曹雪芹笔下没有纯纯粹粹的坏人,也没有完美的好人。宝黛不完美,凤姐,薛蟠,也是善恶参半,这才是红楼梦高明的地方。

  • 耶猪猪侠耶

    还是不能接受口音太重这件事,讲文学的怎么能读音不准呢?太容易引起歧义了。所以大学老师要考普通话啊!

    单立人_g1 回复 @耶猪猪侠耶: 唉,您知道马老师的年龄吗?然后问问你自己家里年龄相仿的长辈,他们的普通话如何?马老师四二年生人,上学的时候刚好建国,那时候女孩能读书的有几人?那时的人有多少说话带口音的?年轻人说话不过脑子,唉

  • 看穿万古洪荒

    贾珍贾蓉真是一对活宝父子!

    秋月白520 回复 @看穿万古洪荒: 上梁不正下梁歪

  • 米珍珠曹刿

    年轻时读红楼梦,最爱看宝戴爱情,最烦里面的诗词用药。现在听红楼梦,最爱王熙凤的临机应变,最爱里面的诗词及各色人物出场形象。

  • 淡泊_qj

    老师讲的太好了!

  • 人间烟火食客

    曹雪芹真是博学多才,要不是对唐诗宋词烂熟于心,怎么会把它们与金陵十二钗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 瑶琪_w4

    从红楼梦里看到了企业管理....哎,真是太经典了……

  • 飘_6rc

    林黛玉的芙蓉花怎么扯上荷花呢?芙蓉和荷花根本两回事,基本的常识性错误!实在不应该

    十二味xf 回复 @飘_6rc: 荷花有好多别名:芙蓉(清水出芙蓉)、芙蕖、菡萏(指含苞待放的荷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