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勤务员》六年一班 朱轩宁

《人民的勤务员》六年一班 朱轩宁

00:00
03:52

喜马拉雅TD金话筒“学习雷锋”专栏稿件

一、导语

雷锋(1940年12月18日-1962年8月15日),原名雷正兴,出生于湖南长沙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共产主义战士。1962年8月15日,雷锋因公殉职,年仅22岁。雷锋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以其名字命名的雷锋精神。雷锋精神是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无私奉献的精神;忠于党和人民、舍己为公、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立足本职、在平凡的工作中创造出不平凡业绩的"螺丝钉精神";苦干实干、不计报酬、争做贡献的艰苦奋斗精神;归根结底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雷锋精神影响了后来一代一代的中国人。

请您收听“学习雷锋”专栏 特别节目“雷锋的故事”,我是本期主播:吉林省舒兰市天德乡学校六年一班的金话筒学员朱轩宁,今天为您分享的作品是《人民勤务员 》。

二、正文
             人民勤务员

  从1961年开始,雷锋经常应邀去外地作报告,他出差的机会多了,为人民服务的机会也就多了。人们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有一次,雷锋外出,在沈阳车站换车,出检票口的时候,他发现一群人围着一个背着小孩儿的中年妇女。原来这名妇女从辽宁去吉林看丈夫,一不小心把车票和钱都丢了,雷锋连忙用自己的津贴费买了一张去吉林的火车票塞到大嫂手里,大嫂眼含热泪地问:“小兄弟,你叫什么名字?住哪的'?是哪个单位的?”雷锋回答道:“我叫解放军,家就住在中国。”五月的一天,雷锋冒雨去沈阳。他为了赶早车,早晨5点多就起来,带了几个干馒头就披上雨衣上路了。路上,雷锋看见一位妇女背着一个小孩,手还牵着一个小女孩,正艰难地向车站走去。雷锋想都没想,脱下身上的雨衣就披在大嫂身上,又抱起小女孩陪她们一起来到车站。上车后,雷锋见小女孩冷得直发抖,就把自己的贴身衬衣脱下来给她穿上。雷锋估计她们早饭没吃,就把自己带的馒头给她们吃。火车到了沈阳,天还在下雨,雷锋便把她们送到家里。那位妇女感激地说:“同志,我可怎么感谢你呀!”雷锋说:“不要感谢我,应该感谢党和毛主席啊!他在日记中写下了这样一段话:“我的一切都是党给的,光荣应该归于党,归于热情帮助我的同志,至于我个人做的工作,那是太少了,我这么一点点贡献,比起对我的要求和期望还是非常不够的……”

 三、结语

学习雷锋,目的在于引导全社会实践雷锋精神,争当雷锋。引导大家把雷锋精神作为一种生活态度、生活方式,启发人们雷锋应该学、而且可以学,人人皆可成尧舜,人人更可以当雷锋。雷锋就在身边,从点滴做起、从自己做起、从当下做起。感谢您收听我的分享,让我们都来学习雷锋精神,弘扬他身上展现的赤子、奉献、螺丝钉精神。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