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春省亲时考宝玉才学,黛玉替他作弊的一首诗,为何能轻松夺魁?

元春省亲时考宝玉才学,黛玉替他作弊的一首诗,为何能轻松夺魁?

00:00
04:58

贾元春省亲一回,有一个重要的流程,就是考察姊妹们的才学,于是她令弟弟妹妹们为大观园各处景点院落题匾作诗。

单就才学而言,我们知道,迎探惜三春中,要数探春才学最高,但在宝钗和黛玉这两人面前,自知也难以与之争锋。

从后文海棠社上众人的表现,我们也看得出来,薛林二人的才学是不相上下轮流做第一的,其次是湘云探春等人,宝玉的诗却几乎回回都是垫底的。

因此,元春看完姊妹们的诗,曾说:终是薛林二妹之作与众不同,非愚姊妹可同列者。元春这话虽然有些自谦,但也是实话。

之后才是单考弟弟宝玉的诗,宝玉的诗在外人看来已经很不错了,比如贾政和他的清客们,因为他虽不喜读书,于诗词联对上却有些歪才,这也是他日常杂学旁收的结果。

但如果与闺中姊妹们的诗作比起来,宝玉却又只能自叹不如了。因此,姐姐元春命他作诗,他可谓是搜肠刮肚,大费神思。

也是这时候,黛玉上前替宝玉做了一首《杏帘在望》,却没想到,元春看后喜之不尽,大为赞赏。

她以为这诗是宝玉写的,于是说:果然进益了!又指“杏帘”一首为前三首之冠,遂将“浣葛山庄”改为“稻香村”。

很多人只知道黛玉才华过人,夺冠是必然的事,却很少人想过,黛玉的这首诗到底好在哪里,凭什么能夺冠。

首先,我们可以将黛玉的这首诗与宝玉的三首诗从内容上做一个比较。

你看宝玉的诗写的都是什么?全是闺中之情,闺中之景,全是个人主观上的感受,是一个富家公子哥怡然自得的享受贵族生活的日常情形。

我们知道,贾宝玉不喜欢读正经书,更不喜欢仕途经济,所以他的诗,跟家国天下,政治抱负,没有半点关系,全是一个富贵公子的个人情感表达。

再看黛玉的诗,虽然前面也都是写景,看上去跟宝玉的诗没什么区别,但她最后两句诗升华了,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这是在干什么,在颂圣啊。很多人可能不理解,林黛玉这么孤高自许目无下尘的千金小姐,竟然也会颂圣么?

可别忘了,贾元春为什么有机会能省亲?大观园为什么能兴建?这一切,都源于皇恩浩荡。贾琏就曾说过,如今当今体贴万人之心……

所以,黛玉的诗不仅没有任何问题,可以说还写到了贾元春的心里。她大费周章好不容易省亲一回,可不仅仅是要与家人团聚说家常的,这还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政治任务。

咱们不妨做个假设,元春回宫之后,当她将《大观园记》以及《省亲颂》完成后,甚至有机会呈给皇帝看,你觉得她会让皇帝看谁的诗?你觉得皇帝会喜欢谁的诗?

毫无疑问一定是林黛玉啊,因为她的诗,不仅情景交融,更重要的是,这种情和景,是因盛世才有,是托盛世而出,是仰盛世而发。

毕竟,元春是贵妃的身份,她省亲命姊妹们作诗,可不像普通人家作诗写文,只是考你的才学,贵妃让作的诗,那就是应制诗。

既然是应制诗,将来回宫,是要交政治作业的,是可能被皇帝看到的,你不歌功颂德一番,只是单纯地抒情,那就大错特错了。

所以,从这方面来看,黛玉的格局和所站的角度,比贾宝玉不知高了几个维度,她既有才华,想要通过这个机会大展诗才,但又不能将诗的内容仅仅囿于闺阁之中,限于儿女之情,甚至表达伤春悲秋的情感。

这就说到了写诗的目的和方向,你为什么而写诗,你的主题是为了表达什么,你要围绕这个主题去展开,去创作,去升华,而不能为了表达个人情感,完全跑题了,或者格局完全没有打开。

只能说贾宝玉不通世务,没有完全明白姐姐命他作诗的真正用意,三首诗虽然并不差,但全是富家公子口吻,没有一点高度,更谈不上什么深意,甚至有些无病呻吟的感觉。

这也是贾宝玉的诗,为什么总是次次垫底的原因。

而黛玉的诗,就令人眼前一亮,十分明媚,她没有局限于闺阁中的那些花花草草,亭台楼阁,而是一派田野风光,暗喻繁华的盛世,写到了当今最喜欢看到的家国天下,这种情怀和视角,正是贾宝玉所缺乏的。

元春一看,当然喜之不尽。她当时心里一定在想,这次回宫,终于有能拿得出手的政治作业了。不得不说,黛玉真的是七窍玲珑心啊。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