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一点就胖的人,可能是大脑太“迟钝”了

吃一点就胖的人,可能是大脑太“迟钝”了

00:00
06:19

有这么一群人,吃一点儿就胖,迎风张嘴仿佛都能长肉;还有一类人一直在减肥,但很难遏制进食冲动,和别人吃相同量的食物,却没有饱腹感。

近日一项研究发现,拥有这样“易胖体质”的人,大脑本身对食物摄取的感应就是比别人要慢一些。

《生命时报》结合新研究及专家观点,教易胖的人科学管理好体重。

本次受访专家有: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主管营养师 蔡晶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所副研究员 徐维盛、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医学与康复学院教授 陆一帆、上海体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刘 欣。

近日,发表在英国《神经化学杂志》的一项研究显示,胖、瘦个体大脑本身对食物摄取的感应力快慢不一样。

研究人员制作了一些含有同位素标记的葡萄糖并让大鼠食用,糖是大脑主要的能量来源,当它进入大脑后会被分解,它的碳元素用于产生新的分子,其中就包括谷氨酸、谷氨酰胺和GABA等神经递质,对于神经元和特定脑区的激活和关闭有重要作用。

研究发现:

原本参与回收谷氨酸的星形胶质细胞在易胖大鼠中工作效率低下,这些细胞原本需要将突触间的谷氨酸吸收转化成谷氨酰胺,从而关闭神经元的信号传递。

与耐胖大鼠相比,葡萄糖分解后进入易胖大鼠伏隔核的时间要更长,这意味着易胖大鼠的伏隔核会在饮食后长时间处于激活状态,让它们保持饮食冲动。

伏隔核控制着许多能让人产生愉悦感的行为,包括摄取食物、饮酒还有药物成瘾。

研究人员表示,易胖体质大脑本身对食物摄取的感应要慢一些,而且可能并非是自己真的很想吃,而是大脑中一直在发出继续寻找食物的信号。

除了天生因素的影响,以下6个后天习惯也会让人养成易胖体质:

1.吃饭太快。

一项日本冈山大学研究生院和保健管理中心的共同研究发现,热量水平差别不大时,吃饭速度快者与吃饭速度正常者相比,发胖风险高了4.4倍。

2.长期不吃晚饭。

刻意控制下午后什么都不吃,身体在一天内2/3时间里处于饥饿状态,出于补偿心理,白天易暴饮暴食,吸收的总热量也不一定比规律三餐少。部分人夜里饿得睡不着,再补一顿夜宵,长胖更快。

3.缺乏运动。

能量的摄入和消耗就像一个天平,只有二者维持相近才能让天平平衡。在能量摄入的同时,没有运动来进行能量消耗,代谢过程又变得缓慢,就会陷入越来越胖的怪圈。

4.体态不好。

驼背时,后背蜷缩起来,肩膀向前伸,导致腹部肌肉松弛,更容易聚集脂肪,长出“小肚子”。

5.长期高压。

压力升高易致肾上腺皮质醇指数居高不下,从而增加人的食欲,提高对碳水化合物的需求。并且,压力让人们更想吃甜品、奶油类食品和咸味小吃。

6.长期缺觉。

一项涉及63.5万人的加拿大研究发现,睡眠不足的人变胖风险比睡眠充足的人至少高出50%,年轻人睡眠不足,长胖的可能性高出90%。

美国《公共科学图书馆期刊—遗传学》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规律的慢跑、爬山、步行、快步走、跳舞和长时间的瑜伽练习最适合易胖体质人群。其中,慢跑是控制肥胖的最佳锻炼方式。

跑步不需要任何器械,受场地制约也较小。但跑步时段有讲究:

1.晨跑。

优点:温湿度较适宜,体感较舒适,可使人一整天精神饱满。

缺点:加大心脑血管负担,且空气质量令人担忧。

建议:跑前适当吃些面包或饮用少量牛奶和水;强度不要太大,慢跑时间控制在一小时之内。

2.午后跑。

优点:阳光充足,空气较好,人的精神状态饱满,体力相对充沛,不但能提高跑步的效率,还可减少受伤风险。

缺点:紫外线较强,户外跑容易晒伤。夏天大量出汗会导致体内水分迅速流失,容易中暑。

建议:避免太阳直射,注意防晒,最好是下午4点之后。

3.夜跑。

优点:空气含氧量较高,温度适宜。时间充裕,不影响工作和学习。

缺点:结束一天工作,身体机能和反应能力下降,这时跑不利于恢复体能,还会增加受伤的风险。

夜跑需要推迟晚餐时间,前后一小时不适合进食。此外,跑步刺激人体中枢神经,让交感神经活跃起来,甚至促进大脑分泌多巴胺,可能导致入睡困难。

建议:最好在太阳落山后的傍晚时分,简单进食后再跑步,中慢速跑步以30~40分钟为佳。

最后提醒,对于易胖人群来说,不要节食,常吃全谷杂粮果蔬等营养素密度高的食物,同时配合锻炼,有助提高新陈代谢率,预防肥胖。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