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少女、沙龙主人、建筑学家,还原林徽因的多重身份
精华笔记
一、上下求索:为中国建筑史奠定基础
1. 林徽因和梁思成都加入了中国营造学社,致力于调查和保护中国古建筑。从1932年初到1937年夏,他们走访了137个县市,考察古建筑1823座,详细测绘了其中的206组,共完成测绘图稿1798张。这相当于对中国古建筑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一次全方位摸底,为读懂《营造法式》,保护和传承中国古建筑,奠定了基础。
2. 第一阶段:以北平为样本,了解古代都城的营造制度。期间发现了代表辽代建筑技艺最高峰的天宁寺塔。1932年11月,林徽因和梁思成发表《平郊建筑杂录》,记录在北平近郊寻访古建筑的见闻。
3. 第二阶段:林徽因和梁思成带领营造学社考察队,足迹踏遍河北、山西、河南、浙江、福建等省。在山西榆次,发现始建于唐代、重建于宋代的雨花宫;在五台山,发现始建于北魏、重建于唐代的佛光寺。这两次发现推翻了日本学者关于“中国无唐宋建筑”的论断。
二、颠沛流离:从长沙到昆明再到李庄
1. 长沙: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北平沦陷,林徽因和家人踏上流亡之路,落脚长沙。北方人难以适应长沙的气候,患有肺病的林徽因隔三差五感冒发烧。此外日机频频袭扰,令人胆战心惊。林徽因和梁思成决定前往气候温暖的昆明。
2. 昆明:从长沙到昆明直线距离超过1300公里,林徽因拖家带口,花费40多天才抵达。梁思成脊椎病发作,半年不能起床,林徽因克服自身病痛,教书养家。1938年4月,西南联大迁居昆明,林徽因和梁思成受邀设计校舍。营造学社也开始恢复运作,林徽因以“编外人员”的身份协助梁思成工作。他们还和一群年轻的飞行员结下友谊,成了“名誉父母”。这些飞行员在和日军的战斗中相继阵亡,林徽因悲痛欲绝。
3. 李庄:1940年底,林徽因一家随营造学生迁往四川李庄,一住5年。期间林徽因病情加重,长期卧床,加上家境贫寒,健康状况越来越差。但她仍不忘工作,协助梁思成编制《中国营造学社汇刊》,还抽时间为刊物写论文。梁思成编写《中国建筑史》,两人深入讨论、反复修改,林徽因负责撰写了宋、辽部分。
三、十年奋斗:最后贡献与英年早逝
1. 抗战胜利,林徽因一家返回北平,梁思成受清华大学之邀创建建筑系,一家人入住清华园。不久梁思成奔赴美国,担任联合国大厦的设计顾问,为清华大学创建建筑系的重任实际上由林徽因承担。
2. 1948年底,中国人民解放军包围北平,为最大程度减少战火对古都的破坏,我党特邀林徽因和梁思成在军事地图上标注文物古迹的位置。两人坚定了留下来为新政权服务的决心。
3. 新中国成立后,林徽因做出三大贡献:第一,参与国徽设计;第二,参与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第三,挽救和振兴景泰蓝工艺。
4. 林徽因拖着病体,无怨无悔地为国家、为民族贡献才华。医生认为她只能活5年,她凭着顽强的意志硬撑了10年。1955年4月1日晨,林徽因在北京同仁医院逝世,终年51岁。
书名:《莲灯诗梦林徽因》
作者:陈学勇
撰稿人:抱老师(资深媒体人、历史研究者)
那个护士太不专业了,用自己的懒惰阻碍了两位相爱的人最后分别!
伟大的女性
古往今来、古今中外,强大的祖国永远是一名良知之士的Bedrock⛰️
航校学生那段听了真难过啊。
提起林徽因,很多人都知道她是才女,但大多数情况这只是停留在字面的意思,没有过多感触。相反,因为一些摸黑的言论,人们对她的那些所谓的风流韵事更为津津乐道,感谢这本书,我是红着眼眶听完的,一个伟大的女性,她呈现在大众的面前的形象本该如此,充满智慧,敢爱敢恨,有名族气节的伟大女性!
已过而立之年,感恩当下,听哭了
可惜昆明的巫家坝机场, 搬到了偏僻的长水机场。
流着泪水听着您的分享,伟大的人们永远活在我们的心里
主播声音好温柔
那时的航校年轻人,都是高知家庭的子女,《无问东西》
爱斯的基摩人 回复 @Mina_YYM: 无问西东,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