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124:唤醒状态极易诱发攻击行为

《社会心理学》124:唤醒状态极易诱发攻击行为

00:00
08:34

趣味导入

通过之前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厌恶刺激可以唤起人们愤怒的情绪,那么是否如体育锻炼或性兴奋的情绪唤醒,也有相似的效果呢?


试想一下,当你在高强度的短跑锻炼后回到家,忽然间收到好友的信息,原本约好晚上大家一起出去玩,却被告知另有计划。那么刚跑完步的你是不是会从心底产生一种被唤醒的愤怒情绪呢?刚做完运动之后,你的攻击和发泄倾向又是怎样的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让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


唤醒

在斯坦利•沙克特和杰尔姆•辛格的著名实验中,他们发现人们可以通过不同方式体验到机体的唤醒状态。实验以明尼苏达大学的学生为被试者,实验者给他们注射肾上腺素,使其达到唤醒状态,这种药物可以使人脸红、心跳加速、呼吸急促。此时如果告诉被试者注射的药物会产生这些效果,那么当他们与一个充满敌意或者情绪欢快的人一起等待时,他们的情绪波动会非常小。


显然,他们会把自己的躯体感觉默认成是药物作用。但另一组被试者被告知药物不会产生任何副作用,同样当他们被安排和一个充满敌意以及不友好的人呆在一起时,被试会被轻易激怒,而和心情愉悦的人在一起时,被试者则同样感觉愉快。由此我们似乎可以总结出这样的原则,一种躯体唤醒状态会引发怎样的情绪,取决于人们对这种唤醒本身的解释和分类。


但另一些实验却显示,唤醒并非像沙克特研究的那样,在情绪表现上其实无所差别,躯体的兴奋状态确实可以强化几乎所有的情绪。例如,保罗•比内报告,在被明亮的灯光唤醒时,人们对无线电广播中的静电噪声尤为反感。


多尔弗•齐尔曼及其合作者发现,刚刚参加完骑行锻炼,或者刚刚看完摇滚音乐会的人们都会更容易错误地把他们的唤醒状态归因于挑衅事件,然后用更强烈的攻击行为进行反。虽然我们会当然地认为剧烈运动会消耗掉我们的攻击性和紧张压力,使自己可以平静地接受坏消息,但以上实验证明,唤醒的状态只会强化我们的情绪。


性唤醒和愤怒等其他各种形式的唤醒状态之间是可以起到相互增强的作用。性唤醒会在打完架或者受到惊吓之后更加富有激情。在实验条件下,那些刚刚受到惊吓的被试者被色欲刺激所唤醒的程度更高。类似地,坐一次过山车引起的唤醒状态也可能使人深深陷入对伴侣的爱意之中。


有一些人被称为“感觉狂”,他们会和尝试渴望高水平的唤醒状态,比如冒险这种需要持续刺激带来兴奋感的运动。有观点认为,攻击行为会提高唤醒水平,反之亦然,这些“感觉狂”也更具有攻击性。


挫败、炎热或者侮辱性的情境都会提高我们的唤醒水平。这种情况一旦发生,唤醒状态就会与敌对的想法和情绪杂糅在一起,在短时间内形成攻击性行为。


攻击线索

当攻击线索“拔掉瓶塞”,我们胸中的怒火喷涌而出时,暴力行为最容易发生。伯科威茨等人发现,看到武器就是这样一种攻击线索,尤其是当它被看做一种暴力工具而非娱乐消遣的时候。实验中,刚玩过玩具枪的小朋友更容易去推倒另一个小朋友堆起的积木。


在另一个实验中,相比附近只有羽毛球拍的情况,当附近有来福枪或者左轮手枪(被试者以为这是上一个实验遗留下来的)时,愤怒的威斯康星大学被试者对给他们造成痛苦的人施加了更为强烈的电流刺激。枪支会启动我们的敌对性想法和惩罚性的判断。


所见即所思,尤其是当武器被视为暴力工具更是这样,比如对于猎人来说,看到一把猎枪并不会启动他们的攻击想法,但是对于猎人以外的人却会有启动效应。


因此,伯科威茨认为,美国有两亿支私人手枪,一半的谋杀是用手枪完成的,而家藏的手枪杀死家庭成员的可能性远高于杀死入侵者。这样的事实也是完全合乎情理的,枪支的确可以使暴力想法演化为现实事件,并且形成互动效应,当我们的手指扣动扳机时,扳机同样也在拉动我们的手指。


伯科威茨同样认为,禁止持有手枪的国家,谋杀率和犯罪也较低。英国人口为美国的1/4,但谋杀案只有其 1/16。美国每年有1万起手枪枪杀案件,而澳大利亚约只有10. 英国约20起,加拿大约100起。在华盛顿特区通过了限制人们持有手枪的法律后,与枪有关的谋杀案和自杀事件都迅速得以降低了25%,但其他形式的谋杀和自杀案件却没有发生任何改变,该法案适用范围之外的邻近地区也都没有发生类似的下降。


一批专家学者还研究了持有和不持有枪支的家庭发生暴力事件的危险性。由于这些家庭在相关的背景上都有所不同,因此这项研究受到业界质疑。在一项由疾病控制中心发起的研究中,对相同性别、种族、年龄和住所的枪支持有者和非枪支持有者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极具讽刺和悲剧意味,那些通常是为了自卫而在家藏有枪支的人被谋杀的可能性是其他人的2.7倍,但多数人都是被家人或者密友杀死的。


同样,藏有枪支的家庭发生自杀的可能性也高出5倍。与相同性别、年龄、种族的其他人相比,家有枪支者被杀的可能性要高出41%,而自杀的可能性更是高出3.4倍。因此,家中是否有枪支, 往往意味着面临更多的争斗和死亡威胁。


枪支并不只是提供攻击线索,它们还拉大攻击者和受害者之间的心理距离。就像米尔格拉姆的服从实验的经验一样,与受害人之间的远离使施暴者更加残忍。虽然道具也可以伤害他人,但远远地扣动扳机要比持刀发动攻击容易得多。


全篇总结

课程的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今天所学的内容。我们第一部分讲到了“唤醒”,我们自身的躯体状态可以轻易作用于我们的情绪,从而产生不同程度和各种类型的唤醒状态,它们彼此之间可以进行不断地强化,而高水平的唤醒和持续的刺激也就意味着更加强烈的攻击倾向。


第二部分我们讲了“攻击线索”,当枪支被视为一种暴力武器时,更容易唤醒我们的敌对状态,那些没有采取禁抢措施的国家和地区,往往犯罪率更高,而不论以何种理由把枪支放在家中的人,所面临的死亡概率也更大。


好了,今天的课程就讲到这里,欢迎订阅专辑,第一时间收到更新提醒,我们下期再见吧。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