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51%的中老年人日均上网时长超过4小时。但是,能够真正从关爱老人角度出发的电视内容和新媒体内容少之又少。”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南方科技大学副校长金李提出了“银发内容供需严重失衡”的问题。他建议,把银发内容作为一项“国家养老工程”,比如规定电视台的健康银发内容占一定市场比例、政府给予优质银发内容创作一定程度的政策激励和资金扶持等。
在社会老龄化趋势加速的现实下,多关注老年群体的精神需求和娱乐生活,确实有必要。但具体怎么做才更有效,还是需要多分析老年群体自身需求以及当下“银发内容”的现状。如金李所说,越来越多老年人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瘾老年”,和年轻人一样,越来越沉浸到网络世界。甚至有网友建议,可以参考青少年模式,设置短视频老年人防沉迷模式。
此前,不少机构做过相关调查,看老年人使用手机主要干什么,结果发现看短视频是最常见的选项。老人们通过短视频了解时情资讯、学习知识技能、进行社交等。当然,这也就容易出现很多年轻人经常吐槽的,自己父母经常分享一些假新闻或者鸡汤、伪养生短视频。相比于有专业人士把关的正规媒体内容,自媒体短视频无疑更加良莠不齐,这可能也是金李提出“银发内容供需严重失衡”的一个原因:不是内容的数量少,而是质量确实堪忧。
但如果就此认为这种失衡可以通过电视台等媒体来补位,可能也是一种旧思维。因为老年人和年轻人一样,接触内容的方式已经有了根本性改变,不再是守着电视机看节目,就算看电视剧,也越来越多是通过手机等终端。渠道的变化,意味着内容提供者也在变化。更多市场机构、自媒体人成为内容输出者,甚至老年人自己,通过短视频平台,也变成了内容制作者和输出者。不少老年人账号拥有很大粉丝量,成为老年群体中的“明星”。
了解网络的基础特征,就不难知道,以传统思维来让少数机构或者“专业人士”制作内容,是很难奏效的;一些创作者自以为的高品质内容,也未必能受到老年观众的认同。
更靠谱的做法,还是要强化网络平台意识,一方面管好底线,比如严格治理谣言类内容,别让一些粗制滥造甚至有违法嫌疑的内容大行其道;另一方面给予优质内容更多扶持,这种扶持未必是资金,流量本身就能给创作者带来精神或物质的满足。这是用市场的方式,实现内容创作者和观众的良性循环。
就本质而言,“银发内容”和针对其他目标受众的内容,在生产逻辑上并没有什么不同。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老年人的消费能力并不亚于中青年群体,只不过消费的逻辑不一样。而只要“有利可图”,一定会有更多机构和个人去生产更贴合老年人的内容。实际上,现在一些短视频平台上,针对老年人的内容已经越来越多。
设置“老年人防沉迷”系统,或许有些夸张,最重要的是要让老人老有所乐,这离不开家人的陪伴,离不开全社会为老年人提供多样的娱乐、锻炼、出游等休闲方式。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