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播」:
家庭咨询师扣子(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生,专业研究家庭教育方向,设计家庭教育课程)
「联系我们」:
加小助手vx:weeduwest 与扣子老师预约家庭咨询,专注低龄家庭领域咨询。
「文稿」:
上周我在做咨询的时候遇到这样一位爸爸,他向我抱怨觉得自己与孩子不够亲近。孩子自小比较内向,小学阶段还好,但是进入青春期后就不愿与父母交流了,反而更愿意与祖父母交流,或是只享受游戏和虚拟世界,这让他很是苦恼。这位爸爸当时问我:我的孩子不跟我亲近,是不是他不爱我?他给我举了一个例子,他有次和孩子一起滑冰摔倒了,孩子远远看着他竟然都没有过来问他怎么样,他当时觉得好心凉。怎么父子关系变成这样了?现在唯一希望是和孩子修复亲子关系,这比任何学习都重要。
在这里我们想告诉大家,没有一个孩子不爱父母,但很多的家庭给我的感觉就是他们相爱,但不亲近。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亲子关系是从何时开始发生变化的呢?
在与这位爸爸的咨询中我发现,孩子与父母的疏离感除了因为青春期的影响以外,还与父母的养育方式有关。首先,孩子的幼儿期主要由祖父母养育,不经常见父母。3岁以前是孩子安全依恋发展的关键时期,对于孩子而言,自然是和谁相处的时间更长也就更亲近谁。这个问题在小学阶段可能不明显,但当孩子逐渐进入青春期后,父母就会发现,如果孩子本身就不愿多交流,那么仅有的交流也是与幼儿期相处时间更长的那一位家庭成员,这个现象会让很多家长有挫败感。其次,当孩子步入青春期,如果父母始终把孩子当作孩子,而不是将他看作是一个可以独立思考和判断的人来相处,相较于倾听和沟通,更习惯用“我是你爸妈,你得听我的”这种姿态来压制孩子的言行,孩子就会觉得自己没有自由,没有被尊重,然后逃离。像案例中那个内向的孩子,就会采取拒绝沟通的方式来表示反抗;那如果是性格外向的孩子,就可能是更明显的在言语行为上针锋相对。
那我们应该如何做呢?其实最简单的就是多观察孩子的变化和成长,欣赏孩子的优点,不仅仅是学习方面的,用积极的心态养育孩子。第二次的咨询和那位爸爸的咨询时,爸爸上来就兴奋地跟我说,他好像发现孩子有点运动天赋,羽毛球啊,滑板啊,上手特别快,然后他当时就夸了孩子。还有,孩子之前拉小提琴,爸爸总觉得难听,所以孩子一拉琴就催孩子回去学习。可是最近,当他仔细倾听孩子的音乐时,他感觉到孩子琴声中的情绪了。爸爸很有勇气,主动开启话题,询问孩子是不是有什么烦恼,琴声听上去有些悲伤。虽然孩子没有分享很多,但也是简单地跟爸爸提及了学校发生的事。
后来我跟孩子聊的时候,孩子也主动分享了那天的事,当然也算是意料之中。他告诉我,之前爸爸就想折磨他学习,觉得拉琴没用,不好,上次爸爸竟然听了他拉的曲子,还夸奖了他。所以你看,家长的陪伴不仅仅是督促孩子学习,或是单纯陪孩子玩,更重要的是注意孩子一举一动背后的情绪,适时地开口关心,陪伴孩子的心理成长。
当然,让家长用积极的心态去养育孩子,并不是迎合孩子。比如,咨询里的爸爸在表扬孩子的运动天赋时,完全是出于自己的真实相信;而在表扬小提琴演奏时,也出于对孩子负面情绪的真实发现。所以,无论是对孩子积极方向的表扬,还是孩子受挫时的共情,都必须是出于真诚的。假意迎合的表扬,会被青春期的孩子当场戳穿。
所以,拉近青春期亲子距离的法宝就是——真诚而积极地养育孩子。
欢迎订阅,评论或者私信 vx:weeduwest 询问家庭教育课程和家庭咨询等相关内容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