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的朋友大家好,我是林欣浩。今天咱们继续精讲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史》。在魏晋时代,佛学是非常受欢迎的学说,因为传统的中国哲学不太思考生死的问题,玄学家对生死问题还是想不透。比如庄子说“齐物论”,把万物看成是一齐的,认为胳膊生个疮不过是万物变化的一环。这个道理能说通,但是实际上很难用在自己的身上,自己真的生病了其实很难想通。所以玄学家其实很难看透生死。但是佛学里有很多神话内容,可以帮助人看透生死,所以佛学在魏晋时很流行,有很多贵族甚至皇帝都喜欢佛学。
比如南北朝时有个很有名的皇帝梁武帝萧衍,他是有名的相信佛学的皇帝。萧衍很虔诚,遵守很多佛学的戒律。萧衍还好几次出家,让大臣用国库里的钱把他赎出来。杜牧的诗“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里讽刺的对象就包括萧衍。萧衍统治的时候,南朝的佛学受到官方的绝对支持。
可是有一个“头铁”的大哥叫范缜,他是梁武帝的大臣,可是他对于功名利禄没有兴趣。他不在乎皇上喜欢什么,他认为佛学就是错的。范缜专门写了一本书叫《神灭论》。这本书很有说服力。结果这梁武帝坐不住了,亲自写文章反驳范缜。而且梁武帝觉得自己说不过人家,还动员王宫贵族一起写文章和范缜辩论。于是范缜在南朝就掀起一场大辩论。这是皇帝亲自下场的辩论,结果当然是大家一面倒地支持皇上。这场辩论也就不了了之了。但是梁武帝这人也没有因此给范缜治罪,在这件事上还是有风度的。
那范缜到底是怎么批判佛学的呢?他的书名叫《神灭论》,这个“神”指的不是神仙,而是泛指精神。所有非物质的东西就是“神”。
中国古代有一组哲学概念:“形”和“神”。 “形”指的是物质的东西,看得见摸得着的。“神”就是“精神”,是非物质的东西。比如人的肉体就是“形”,人的思想就是“神”。
在魏晋南北朝的时候,“神”的概念和佛学的关系特别大。佛学有一个“轮回”的概念,就是除了细菌、微生物之外的生命去世之后,会轮回成另一种生命。那为什么会产生轮回呢?因为佛学里还有另一个概念叫做“业”。一个生命做的事情就是“业”。“业”有点像一个种子,做了一个“业”就等于种下一个种子,将来这个种子会作为一个“果”,“报”在这个生物的身上。也就是所谓的“因果报应”。比如有人走在路上崴了一脚,科学的解释是他走路没注意,走路的姿势不正确。“因果报应”的解释是,这不光是因为这个人没注意,还是因为他之前做过了某些坏事,种下了一个坏的“业”,于是崴脚。这是一个坏的“果”。当然,这不是科学的观点,只是古人的一种想象。
那为什么“业”会产生轮回呢?因为“业”产生的果报不一定在生命的这一生完成。比如古代的社会是不公平的,有老百姓是一个好人,做了好多好事,可是结果还是一辈子受穷。怎么解释这件事呢?佛学的解释是,这个人做的“业”得道的“种子”没有全都长出来,这个人就去世了。那怎么办呢?他就要轮回成下一个生命,下一个生命承受果报,“下辈子”就有好事儿。这个观点不科学,但在古代能说得通。
问题是,这辈子的一个生命做下的“业”,凭什么让下辈子的另一个生命承受“果报”?从逻辑上说,这两个生命必须有某种联系。那这个联系是什么东西?
佛学家必须得有一个解释。魏晋时代中国佛学家的解释,就用到了“神”这个概念。当时的解释认为,一个人死了,“形”没了,但是“神”还在,这部分会继续参与轮回,变成下一个生命。所以下一个生命才能承受前一个生命的果报。当时有个佛学家叫慧远,就主张“形尽神不灭”。
前面说过一个唯物主义哲学家叫王充,认为世上没有鬼。王充认为人死后,不会留下一个精神在天上飘。王充有一个比喻,认为人的“形”和精神的关系,就好比是蜡烛和火苗的关系。人得身体好比是蜡烛,精神是火苗。蜡烛没了,火就没了。谁都没见过没有蜡烛、自己在天上飘的火苗。所以精神不可能脱离肉体,所以人死后不能变成鬼。
结果慧远很聪明,他说:“对啊,王充说的没错啊!身体是蜡烛,精神是火苗。所以什么叫轮回?人死之后,就好比蜡烛的火点到另一个蜡烛的身上。前一个蜡烛没了,后一个蜡烛继续燃烧,这就是轮回啊。”这就叫“薪尽而火不灭”。这一辈辈下去,这就是轮回。
这就是当时中国的佛学家的主张,“形尽神不灭”。听着在逻辑上有点道理,结果范缜找到这个理论的一个弱点。
“形尽神不灭”得前提是,“形”和“神”必须是分开的。必须是两个东西,才能一个没了,另一个还能在。范缜认为,“形”和“神”不是分开的,是“相即”的,是一个东西。可是我们在直觉上会觉得物质和精神不一样。我的肉体是实在的,看得见摸得着,我的精神看不见摸不着。这是两个性质完全不一样的东西。我睡着的时候,肉体还在,精神就不在了,说明这俩东西也能分开,怎么能说是同一个东西呢?范缜非常厉害,他说精神是物质的是“用”,是物质的功用。比如说一把刀,刀就是物质的东西,就是“形”。“神”是刀刃的锋利,是刀的功能和效果。所以“神”和“形”不能分开,一旦物质消失,物质的功能也就没有了。所以人死之后,“形”没有了,“神”也跟着没有了,所以没有轮回,所以佛学是错的。
范缜的解释非常厉害。这是一个很唯物主义的解释,现代人用物质来解释人的“自我意识”,基本上用的也是这个思路。所以范缜可以算是一个唯物主义的哲学家。可是非常有意思的是,范缜的这套关于“形”和“神”理论其实很接近大乘般若学的主张。而佛学大师慧远说的“形尽神不灭”的主张,却违背了大乘般若学。这是怎么回事呢?咱们下一讲再说。
萧衍,是萧景琰他爹吗,被梅长苏打败的那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