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北京大学新闻网2月27日晚间消息,著名经济学家、杰出的教育家、北京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2月27日19点31分在北京协和医院逝世,享年92岁。
提起厉以宁先生,不仅在经济学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对于国内普通大众来说,让其举出我国当代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都是绕不开的泰斗级人物。
近年来,尽管厉以宁教授并不经常出现在公众视野之中,但相信许多人对这位经济学者都留下了深刻印象。从呼吁推动企业股份所有制改革开始,到后来反复为民营企业发展建言献策,再到前些年一再为民生问题发声,厉以宁也被坊间亲切地称为“厉股份”“厉民营”“厉民生”……
当然,在公众视野的出圈,仅仅只是厉以宁教授学术研究中很小的一部分。作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学界最具有影响力的经济学者,厉以宁的经济理论以及实践始终为各界所反复引用提及。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厉以宁就曾提出,经济改革的成功并不取决于价格改革,而取决于所有制的改革,也就是企业体制的改革。在他的学术生涯里,多次为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疾呼。
除此之外,他也是最早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学者,且立场一直最为坚定。特别是2005年,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问世,即著名的“非公经济36条”,这一文件即源自以厉以宁为调研组组长的一份报告。
在这份报告中,厉以宁提出“放宽非公经济市场准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拓宽融资渠道”“改革完善税制”等建议。回看这些建议,再结合近二十年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力与构成,不得不佩服先生的睿智与理性。
尤其是,当我们如今面临着民营企业预期转弱、有效投资不足、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之时,在反复强调民营经济重要性之时,重新审视厉以宁教授当年的建议,会发现接下来要做的还有很多。先生走了,但是他的学术硕果和思想,依旧照耀着我们不断向前。
大约在七八年前,厉以宁教授的一本著作出版,在他的新书讲座上,我曾于台下聆听。彼时,厉以宁教授重点提及了低碳化的发展目标,不过,一众财经领域的媒体记者,都未曾过多留意这一方向。直到今天双碳成为了全球发展的共同转型目标时,再回看教授当年条理清晰的目标拆解,无疑再一次令人感慨他的前瞻性和预见性。
作为教授的厉以宁,可以说是桃李满天下,而伴随着他的学生走向各界重要岗位,他当年所提出的诸多问题,也都在后来的改革开放推进过程中不断求解。
事实上,今天我们再度翻开他1990年代出版的《走向繁荣的战略选择》时就会清晰地发现,书中所提出的判断与预测,如今来看也并未过时。相反,随着改革开放逐渐进入深水区,我们正在面临着当时他们所预见的诸多不确定、非均衡的挑战。
今天,我们在悼念厉以宁教授离去的同时,更需要做的,是进一步为民营经济鼓与呼,通过不断深化改革,弥合经济的失衡与资源配置鸿沟,赋予企业更大的空间和活力,畅通市场经济信号的传递。让民营企业在更好的制度设计和法治体系中获得更完善的保障,这对厉以宁教授来说,或许也是最好的纪念。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