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没见,2023年北京图书订货会首日人气爆棚

三年没见,2023年北京图书订货会首日人气爆棚

00:00
06:15

在阔别两年、延期三次之后,昨日,第35届北京图书订货会在人山人海中开幕了。这次订货会也是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年后的第一项大型活动。

订货会的火爆多少也在业内人士的意料之内。各家出版的推送文章显示出了行业对于订货会的期待——理想国发布了《在北京图书订货会现场,等大家!》,人民邮电出版社发布《2023年北京图书订货会重启,期待这18本新书!》,浦睿文化发文《2023北京订货会|好久不见,让我们重新相遇吧!》……早在二月初,记者所在的一个500人历史作者微信群内,就开始以北京图书订货会召开为由头约饭,各位作者纷纷在群内接龙参与聚餐。2月24日,一位从广州来到北京参加订货会的媒体人一天约满了饭,他告诉记者,附近宾馆的价格比以往贵了不少。

“今年的人真是太多了,是平常的两三倍”

昨日早上10时,地图应用上显示展览中心附近的一小路段为极度拥堵的深红色,两站公交车开了半小时,车上有人在电话里说,“还没到,还没到,本来预计九点到,这都几点了。”一些人选择挤下公交,步行前往展览中心,站在附近天桥上,一眼就可以看到许多人拥挤在门口。

订货会首日,展馆门口的车流

在检票、安检之后,进入一号馆,眼前依然是人头攒动,观展指南早就被一抢而空。在靠近大门的走道上,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一编室主任李婧婧正在整理书架上展示的书籍,不时有路人与她搭话:“这书能卖不?”“卖书的话能帮忙邮寄到家里吗?”“这封面是怎么做的,真好看。”记者必须大声地与她交谈,因为馆内人声鼎沸,旁边还有其他出版社在举办新书分享会。

“我参加北京图书订货会也有三四次了,这次人真的好多。”李婧婧说。中信出版集团少儿事业部主编李眼也有同样的感受:“我从2011年开始参加北京图书订货会,今年的人真是太多了,是平常的两三倍。毕竟同行有三年都没见面了。”

订货会首日,展馆门口的人流

李眼称,来到北京图书订货会,就是想要和做内容的同行探讨选题,和做销售的渠道商、经销商见面,制定明年的销售策略。李婧婧也提到,对于出版社来说,参加北京图书订货会主要是为了与渠道商见面以及与影视公司商谈版权。

记者注意到,清华大学出版社专门设置了一个巨大的屏幕,表彰该社去年的优秀经销商;一些出版社更是把自家的重点图书封面打印在墙面活易拉宝等各个显眼位置,推荐语包括销售册数、网络传播量、改编影视剧即将上映等等。

在六号馆“民营·北京联合展区”,未读销售总监杜先生正弯腰从柜子中取出库存,他的同事则在向询问者介绍每本书的特色。他告诉记者,其实在订货会之前,不少出版社就已经私下开了很多交流会,即“会前会”,要谈的生意大部分已经结束了。当然,出版社还是会在订货会现场寻找交流和合作商,“主要是推新品和重点品”。只不过很多合作不是在订货会现场达成的,而是留下了联系方式后在订货会之后实现。

“需要通过亮眼的销售来建立信心”

北京图书订货会并非一项主要面向读者的活动,所以未读的大部分书籍只是摆放在这里供人们翻阅,这些书只有在订货会最后一天才会面向读者销售。

出版品牌“未读”展区

虽然本质上是一次业内事件,但记者在订货会现场也看到了一些面向普通读者的活动,比如不少出版社的直播间就吸引了人们的驻足。透过玻璃门,记者看见一位销售人员正在语速飞快地直播:“原来这套书59块8,今天,我们给到大家——29块8!”直播间的其他工作人员与她一起朗声高喊。直播间内有做直播的人、高举背景板的人、随时准备递过书的人,还有两位在电脑上查看数据的工作人员,看起来忙碌而有条不紊。不少人驻足观看这样的直播表演,一位观众观望许久后对同伴说:“看到了吗?直播卖货不容易,他们说话都是有自己节奏的。”

订货会上的直播活动

李眼介绍,中信童书在疫情期间开始做线上直播卖书,销售“势头很猛”。在疫情严重时,市场低迷,直播部门把一箱一箱的书搬出公司,居家直播售书。至于为什么要在订货会上设立专门的直播现场,李眼认为,这是因为图书行业是一个需要信心的行业。“疫情后期很多同行信心不足,因为书卖得没有以前那么好了。我们需要通过亮眼的销售来建立信心。”

果麦文化发行人员张露告诉记者,在订货会现场通过直播的方式卖书,也给屏幕对面的观众现场氛围感,增加直播间粉丝阅读图书的热情度。这次来到书展的不仅有各家公司自己的主播,还有各大平台的大主播,王芳、周洲等主播还首次设置了专属直播间,根据第三方数据平台显示,王芳直播间开播五小时销售额就突破了1000万。

虽然记者采访的大多数人都对今年参展的人数众多感到喜悦,但来自未读的杜先生也指出了这一现象的另一面——人头攒动并不必然等于图书行业繁荣:“今年来的人是很多,但同行居多,正儿八经的实体店的人来得少,就是因为新媒体渠道给的折扣低带来了冲击。”《出版人》杂志的相关报道也指出,经过三年疫情,变化已不可逆转:线下渠道或许会复苏,线上渠道则永远不会退至三年前,而是会变得愈发重要,文章称,“危机和焦虑依然笼罩在许多出版人的身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anu7ikx5lgmb3xgy5awg

    头等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