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品鉴】《后汉书·袁安传》袁绍的祖先不简单

【原文品鉴】《后汉书·袁安传》袁绍的祖先不简单

00:00
11:40

各位喜马拉雅的朋友,大家好,我是李克,欢迎您收听崇贤馆与喜马拉雅联合出品的《二十四史》大师课。


读过《三国演义》的朋友都知道袁绍出身名门汝南袁氏,书中常用一个词来形容他的显赫家世,那就是“四世三公”。东汉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汝南人袁安在汉章帝时担任司徒,后来他的儿子袁敞为司空,孙子袁汤为太尉,曾孙袁逢为司空,汉末军阀袁绍、袁术都是袁逢的儿子。让我们通过《后汉书·袁安传》,来让我们领略一下这位东汉名臣的风采:


袁安字邵公,汝南汝阳人也。祖父良,习《孟氏易》,平帝时举明经,为太子舍人;建武初,至成武令。【袁安字邵工,汝南汝阳人。他的祖父袁良,钻研《孟氏易》,在汉平帝时凭借明经被举荐为官,担任太子舍人;光武帝建武初年,官至成武县令。】

安少传良学。为人严重有威,见敬于州里。【袁安少年时就继承家学。他为人庄重有威严,受到同乡的尊敬。】初为县功曹,奉檄诣从事,从事因安致书于令。【起初他担任汝阳县功曹,就是负责统计当地政绩的小官,有一次他带着檄文去见州里的功曹从事,从事顺便让他送信给县令。】安曰:“公事自有邮驿,私请则非功曹所持。”【袁安说,如果是公事,可以通过驿站办理;如果是私事,我作为县里的功曹,是不该这么做的。】辞不肯受,从事惧然而止。【他推辞了,从事大吃一惊,也就没有强求。】后举孝廉,除阴平长、任城令,所在吏人畏而爱之。【后来袁安凭借孝廉被举荐,担任阴平县长、任城县令,所到之处,都受到当地官民的敬畏和爱戴。】

永平十三年,楚王英谋为逆,事下郡覆考。【永平十三年,也就是公元70年,汉明帝的弟弟楚王刘英谋反,这个案子交给了楚郡的官员来调查。】明年,三府举安能理剧,拜楚郡太守。【第二年,三公府认为袁安能处理复杂的政务,举荐他为楚郡太守。】是时英辞所连及系者数千人,显宗怒甚,吏案之急,迫痛自诬,死者甚众。【当时刘英供词里牵连的人有好几千,明帝大怒,官吏急于断案,不惜屈打成招,很多人因此而丧命。】安到郡,不入府,先往案狱,理其无明验者,条上出之。【袁安一到郡里,不进官府,先去监狱,挑出其中没有明确证据的犯人,逐个写明情况,就把他们放了。】府丞掾(yuàn)史皆叩头争,以为阿(ē)附反虏,法与同罪,不可。【郡里的属官都叩头争辩,说包庇反贼,与之同罪,这些犯人不能放。】安曰:“如有不合,太守自当坐之,不以相及也。”遂分别具奏。【袁安说,如果放错了人,我自当受罚,不会牵连你们。于是他分别上奏说明情况。】帝感悟,即报许,得出者四百余家。【明帝这才醒悟,回复说同意放人,有四百多家被无罪释放。】岁余,征为河南尹。政号严明,然未曾以臧(zāng)罪鞠(jū)人。【一年多以后,朝廷征召袁安为河南尹。袁安为政,号令严明,却从没因为贪赃的罪名审讯过别人。】常称曰:“凡学仕者,高则望宰相,下则希牧守。锢人于圣世,尹所不忍为也。”闻之者皆感激自励。【他经常说,凡是凭借学识做官的人,高则希望做宰辅之臣,低则希望做州郡长官。在圣明的时代禁止别人做官,我不忍心这样做。很多人因此受到激励。】在职十年,京师肃然,名重朝廷。建初八年,迁太仆。【他做了十年河南尹,京城洛阳安定无事,所以在朝中也很有名望。汉章帝建初八年,也就是公元83年,袁安升任太仆。】

元和二年,武威太守孟云上书:【元和二年,也就是公元85年,武威太守孟云上书。】“北虏既已和亲,而南部复往抄掠,北单于谓汉欺之,谋欲犯边。宜还其生口,以安慰之。”【他说,北匈奴已经和亲,南匈奴却又去劫掠他们,北单于认为汉朝欺骗了他们,要谋划进犯边疆。应该让南匈奴归还劫掠的人口,来安慰北匈奴。】诏百官议朝堂。公卿皆言夷狄谲(jué)诈,求欲无厌,既得生口,当复妄自夸大,不可开许。【汉章帝让群臣在朝堂上议论这件事。公卿都说夷狄狡诈,贪得无厌,当他们得到了归还的人口,还会夸大其词,所以不能答应。】安独曰:“北虏遣使奉献和亲,有得边生口者,辄以归汉,此明其畏威,而非先违约也。【只有袁安说,北匈奴派使者进贡和亲,有得到边疆人口的,就会归还汉朝,这说明他们畏惧朝廷的威严,而不是先违反了约定。】云以大臣典边,不宜负信于戎狄,还之足示中国优贷,而使边人得安,诚便。”【孟云身为重臣,负责边防,不应该失信于戎狄,归还人口足以显示朝廷的宽容,从而使边疆人民安居乐业,我觉得应该这样做。】司徒桓虞改议从安。太尉郑弘、司空第五伦皆恨之。【司徒桓虞转而支持袁安的观点。太尉郑弘、司空第五伦都怀恨在心。】弘因大言激励虞曰:“诸言当还生口者,皆为不忠。”【郑弘高声斥责桓虞说,你们这些主张归还人口的,都是不忠之臣。】虞廷叱之,伦及大鸿胪韦彪各作色变容,司隶校尉举奏,安等皆上印绶谢。【桓虞在朝堂上呵斥他,第五伦和大鸿胪韦彪都变了脸色,于是司隶校尉上奏检举,袁安等人只好交出官印谢罪。】肃宗诏报曰:“久议沉滞,各有所志。盖事以议从,策由众定,訚(yín)訚衎(kàn)衎,得礼之容,寝嘿(mò)抑心,更非朝廷之福。【章帝下诏书回复说,大家各持己见,争论不休。因为措施要通过议论来实施,政策要借助众人来指定,表面上和颜悦色,确实是一团和气,然而大家默不作声,不置可否,绝不是朝廷的福气。】君何尤而深谢?其各冠履。”帝竟从安议。【大家何必自责呢?各自戴好帽子、穿好鞋,把官印收回去吧。章帝还是听从了袁安的建议。】

好的,本期节目就说到这里,欢迎大家持续关注《二十四史》大师课,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