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温总理的伯乐,曾遭到迫害,后官至正部级,晚年捐赠文物字画

他是温总理的伯乐,曾遭到迫害,后官至正部级,晚年捐赠文物字画

00:00
06:05

“磊落星月高,苍茫云雾浮”,这是曾任国家总理的温家宝对伯乐孙大光的缅怀之辞,88年的人生历程中,这位老党员、革命家、政治家,为新中国的诞生与建设可谓功勋卓著。

能在和平年代孜孜以求造福百姓已是难得,对于孙大光而言,他的一生经历了太多磨难与考验,可他也用实际行动让世人领略了什么才是真正的义无反顾与忘我奉献。

1917年出生的孙大光,在“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开始了革命生涯,17岁成为我党一员。

1940年,根据上级指示,孙大光加入国民党,当时的周恩来认为他留在那里会更加有利于革命,而孙大光也一度成为我党内部最为神秘的人物。

直到1948年,重新回到我党队伍中的他开始担任交通部门、地质部门的一些重要岗位,并于1964年担任交通部部长

十年动荡来袭,孙大光遭到错误关押,在监牢中度过了整整5年的昏暗时光,直到1975年5月末,历经磨难的他得以复出,被任命为国家计委地质局局长。

虽说当时十年动荡并未结束,孙大光赴任后面对的还是深受其害的地质部门,可他依旧选择不畏强权淫威,反而开始大力整顿、恢复工作秩序。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坚决贯彻邓小平路线方针的他,一边平反大量冤假错案,一边调整地质部门的领导班子,几年之间,大局得以在他手中稳定下来。

也就在此后,孙大光与温家宝有了不解之缘。

当年,孙大光了解到地质部门的局、队级领导多半都是非专业的军人出身,而技术人员最多只能到工程师或总工这样的职位,根本没有实权,这一点是他极为不认同的。

在他看来,地质科学属于基础科学、应用科学,需要的恰恰是专业过硬的技术干部,否则会严重阻碍我国地质行业的发展,源于此,他大胆决定起用大批技术干部,彻底改变地质部门陈腐的状态。

说干就干的孙大光,出于严谨负责的态度,对于部级后备干部采取亲自考察的方式,就连司局级后备干部,他也要重点考察一部分。

“那种静观的‘相’仍不免有其局限性,惟有动中观察才更真切、更鲜明、更生动!”

这便是当年他亲口提出的干部考察观,所到之处,都要所有干部“傍地走”一番,再从中选拔专业且年轻的司局级干部组成调研组,再由他率领赴各地解决实际问题。

1981年,温家宝成为新一批的调研组成员,当时的他任职甘肃省地矿局副局长,令人惊讶的是,当时地矿部多个司局以及几十位省地矿局、副司局级干部都对他赞不绝口,这一点也引起了孙大光的注意。

不久之后,孙大光将温家宝调到部里任职政策法规室主任,在后续的调研考察中又对他进行了深度的考察。

1983年,温家宝晋升地矿部副部长,分管计划与财务等工作,虽说搞野外地质起家的他对于新的工作领域并不擅长,可他传承着伯乐孙大光的负责与认真,以最严谨的态度创造了令人满意的业绩。

1985年,温家宝被中央任命为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随后一步步走向了中国政坛核心。

毫不夸张地讲,当年没有孙大光的慧眼识人,温家宝的仕途或许不会如此顺利,也不会达到如此高度,毕竟,从古至今,太多青年才俊都是苦于没有伯乐才被埋没的,从这一点看,孙大光是温家宝的幸运。

对于当年考察、培养温家宝的往事,孙大光生前始终不愿过多提及,在他看来,为国家选拔年轻干部是自己的分内之事。

1985年,孙大光离开了地矿部,为了不打扰新一届领导施展拳脚,他甚至到逝世都不曾再踏入地矿部大楼。

可就在党与国家出现问题时,身为中顾委委员的他,向来痛切陈辞、直言不讳,正如他当年说的那样:“骨鲠在喉,不吐不快,忠荩之言,难免逆耳。心所谓危,不敢讳饰,党性犹存,岂能为个人之苟安计?”

三言两语,却将他的赤胆忠心展现得淋漓尽致。

晚年之际,为了改变故乡教育设施的落后现状,孙大光将后半生精心收藏的文物字画悉数捐出,以补学济困。

2005年1月13日,孙大光因病逝世,享年88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京晖子

    了解历史

  • 历史纪实迷

    播讲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