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撤街设镇”不必过度解读

因地制宜“撤街设镇”不必过度解读

00:00
03:15

近日,《第一财经》报道了黑龙江伊春市一口气撤销了六个街道办事处的新闻。与此同时,与之相邻的齐齐哈尔市将碾子山区的富强街道改为华安镇。此前,重庆市也将其管辖范围里的支坪街道改为支坪镇。这场“撤街设镇”式操作被解读为“逆城市化”,引起持续热议。部分网友认为撤街设镇是“逆向调整”,是“返祖”“退化”,更有甚者担心原本在街道办过得不错的公务员“铁饭碗”将被打破。

其实,对撤街设镇不能做简单、过度解读。

设立街道办事处,对所在辖区的人口是有要求的,建成区人口数量不达标,不能成立街道办。一般而言,尽管乡镇和街道办同属于一个行政级别,镇是县和县级市以下的行政区划基层单位,与乡同级,都属于乡科级。街道办由市辖区、县级市、县或由地级市直接管辖,街道办事处是市辖区、县级市、县或地级市政府的派出机构。街道是乡镇的升级版,与乡镇相比,街道代表着更高水平与质量的城镇化。相对而言,街道办更多标志着本身就是城市,而乡镇则表明正在向城市靠近,还不是真正的城市。撤镇设街就意味着来自上级部门更大额度的财政预算与支出,意味着政策倾斜度、土地开发强度、资金投入强度与项目支持力度等方方面面会受到眷顾与优待。

诚然,撤街设镇确实会带来辖区工业化、就业、财政收入、非农产业、公共服务及市政设施等方面的“缩水”和流失,因此,也会不同程度地对部分公务员的岗位、级别等有“连锁冲击”。但是,不能将撤街设镇简单地等同于倒退,换个角度,也是减少包袱,轻装上阵,让经济更高质量地发展,是尊重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所作出的调整。

撤街设镇,也有地方政府在城市发展、经济融合、顶层设计等方面的宏观考量。

必须正视的是,现有部分街道办因人口大量外流及自然下降,工业化水平严重降低,靠财政吃饭,长期依赖拆东墙补西墙来维持公共支出,使得本已不堪重负的经济难以为继,积累和放大债务风险,以至破产、停摆。“减肥瘦身”“过紧日子”,蓄势待发以图东山再起,这不仅是理性的经济行为,而且是有效的政治调控。就这个意义而言,撤街设镇不是退化而是进化。确如专家所言,“一些区域人口锐减,产业衰退,出现区域收缩甚至死亡的迹象,不强行倚靠债务、转移支付续命,接受其收缩与死亡的事实,这才是尊重城市化规律的应为之举。”

彼时撤镇设街、此时撤街设镇;彼地撤镇设街,此地撤街设镇,只是经济发展过程中呈现的城市化的“时态”和成长过程。面对一些地方因地制宜、因城施策“撤街设镇”,我们应该坦然面对,不能为了一些地方“生病”的城市化,而让街道办“虚胖”“水肿”。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