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变:趋利莫忘避害

九变:趋利莫忘避害

00:00
06:41

要能利中见害,要能害中见利
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
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
智者能兼顾利、害两方面的考虑,既看到有利条件,也看到不利条件。看到利,就多想想它有什么隐患,藏着什么危险,看到害,就多想想它有什么积极的一面,能转害为利。遇到困难或突发事变,要懂得变通。曹操注得深刻。我们自己呢?在害思利易,在利思害难!因为人们的心理,总是一厢情愿,总是贪利而避害,总是侥幸心理。贪利是真贪,避害却不是真避,而是在心理上逃避,侥幸而疏于防范。见到利的时候,心里知道背后有害,但却认为那不会发生。见到害的时候,坚决相信背后有利,并且一定会发生!看看人们对“危机”的解释就知道了。人人都同意,危机=危险+机会,我们要化危险为机会,危机的“机”,就是机会的“机”。实际上危机的“机”,是扳机的“机”,你不要去扣那个扳机,该买单的时候买单,低调买单认赔,就是最积极的处理。谁不遇到点坏事呢?不要老想“坏事变好事”,试图在坏事上还能另外捞一笔。认输才会赢。不认输,不买单,就继续投入进去,害没能转化为利,反而越来越大,那就不是《孙子兵法》教给我们的本意了。贾林注解:“利害相掺杂,智者能虑之慎之,故能得其利也。”张预注解:“智者虑事,虽处利地,必思所以害,虽处害地,必思所以利。此亦变通之谓也。”
杂于利,而务可信也。
“杂于利”,是以害杂于利。把不利的一面、有害的可能,都放进去考虑过,都能够应对,则我们对要做的事就有了信心,就能够实现。曹操注解说:“计敌不能依无地而为我害,所务可信也。把敌人可能害我的地方都考虑过,怎么算他都害不到我,则我们的计划就可以实行了。杜牧注解说:“信,由也。言我欲取利于敌人,不可但见敌人之利,先需以敌人害我之事掺杂而计量之,然后我所务之事,乃可申行也。”要取利于敌人,不能只见到利。要把敌人可能害我的地方都考虑到,要做的事才能成功。张预注解说:“以所害而掺所利,可以伸己之事。”张预讲了一个案例。郑国出兵打败了蔡国,国人皆喜,唯有子产很忧惧,说:“小国无文德而有武功,祸莫大焉。”果然,很快楚国就兴兵发郑了。因为楚国历来将蔡国视为他的势力范围,你打我的小兄弟,我就打你!
杂于害,而患可解也。
“杂于害”,是以利杂于害。在害中能发现有利的一面,发挥出有利的一面,则可解除患难。杜牧注解说:“我欲解敌人之患,不可但见敌人能害我之事,亦需先以我能取敌人之利,掺杂而计量之,然后有患乃可解也。比如敌人围我,我若但知突围而去,志必懈怠,即必为追击。未若励士奋击,因战胜之利以解围也。”杜牧说,我想解敌人之患,不能只看到敌人能害我的一面,还要看我能取利于敌的一面,掺杂对照衡量,才能解患。比如我们被敌人包围了,如果只想着突围而去,那就斗志懈怠,最终被人追杀。不如以战胜之利鼓舞将士,拼死一战,则更能解围。贾林注解说:“在害之时,则思利而免害。故措之死地则生,投之亡地则存,是其患解也。”张预讲了一个战例,西晋八王之乱,张方入洛阳,连战皆败,有人劝他宵遁,逃跑。他说:“兵之利钝是常,贵因败以成耳。”当夜潜进逼敌,遂至克敌。张方的话,前一句,意思是胜败乃兵家常事,后一句,很有味道,“因败以成”,贵在因败以成,一路失败,最后把事办成了。这就像搞科学发明实验,或经营创业,全部是因败以成,顺着失败,一路总结,最后成功。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