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章 17-行赏吝色者沮,多许少与者怨,既迎而拒者乖

遵义章 17-行赏吝色者沮,多许少与者怨,既迎而拒者乖

00:00
06:33
【原典】行赏吝①色者沮②,多许少与者怨,既迎而拒者乖③。
张氏注曰:色有靳吝,有功者沮,项羽之刓印是也。失其本望。刘璋迎刘备而反拒之是也。
王氏点评:嘉言美色,抚感其劳;高名重爵,劝赏其功。赏人其间,口无知感之言,面有怪恨之怒。然加以厚爵,终无喜乐之心,必起怨离之志。心不诚实,人无敬信之意;言语虚诈,必招怪恨之怨。欢喜其间,多许人之财物,后悔悭吝;却行少与,返招怪恨;再后言语,人不听信。

【注释】
①吝:吝啬,小气。
②沮:沮丧,泄气。
③乖:不符合常规的道理。
【译文】
论功行赏的时候,吝啬小气,一定会让下属们寒心;承诺得多,真正兑现得少,一定会招致大家的怨恨;开始的时候热烈欢迎,最后又将人家拒之门外的,不合道义。
【解读】
在这里,黄石公认为,做人,尤其是做统帅,至少要有以下三个优点:大方、言出必行、敢于担当。一个大方阔气的领导,大家都会喜欢,也都愿意诚心诚意地为他办事,将规模扩大;一个言出必行的领导,一定会在人群中非常有威望,大家都知道他一诺千金,即便是集团内部遇到问题,需要资金,大家也会慷慨解囊,一起渡过难关;一个敢于担当的领导,即便是担着天大的风险,也会兑现自己的承诺,保护那些前来投奔自己的人,一定会招来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壮大自己的力量。
反之,就会自毁城墙。
在我国近代史上,袁世凯可算一代枭雄,他将清政府、民国政府都拿在手心里,玩得团团转。慈禧太后死后,袁世凯受到光绪皇帝的弟弟摄政王载沣的清算。载沣本来打算处死他,因为反对的呼声太高,只好作罢。最后,他以袁世凯脚上有病为由,将他罢免,并赶回了河南老家。别看袁世凯被赶走了,他对于当时中国的局势依然十分有把握。因为清朝唯一具有战斗力的军队——北洋军牢牢掌握在他的手里。虽然他已经被罢免,但是北洋军的统帅们都只听他指挥。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先后有十几个省份宣布独立政府无法,只好将袁世凯请出来,让他领兵前去评判。袁世凯上任之后,并不急于消灭革命党,他决定观察一下革命党的态度再作决定。不久之后,孙中山先生给他拍电报,承诺只要他能够让清帝退位,自己就会将临时大总统的位置让出来。
袁世凯经过权衡之后,决定接受孙中山的建议。于是,他就让段祺瑞领兵前去逼宫。隆裕太后无法,只好同意。宣统皇帝宣布退位之后,孙中山就辞去了临时大总统的职位。第二天,参议院投票选举中华民国的临时大总统,袁世凯竟以全票当选。应该说,那次选举是非常公平的。当时,人们还不知道袁世凯的狼子野心,对他都很有好感。
那么,袁世凯如此之好的人缘是怎么获得的呢?为什么革命党人和北洋军都对他很有好感?这和他的大方有关。
据史书记载,袁世凯是一个非常大方的领导。他接受清政府的委派,编练北洋新军的时候,无论是将领,还是普通的士兵,待遇都非常之好。而且,当某个将领家里出事之后,他总会让人带着一笔钱和他的关心前去问候。因此,北洋军的将领们都愿意衷心拥护他。他被清政府罢免之后,一直在家赋闲。当时,有不少革命党人去游说他,鼓励他起来造反。他虽然没有响应,但是对每个前来的人都殷勤招待,他们走的时候,还要送很厚重的礼。
他的儿子不同意他这种做法,说家里的钱都快被花光了。他笑着说,将来,天下都是我们的,何必在乎这点钱呢?
撇开袁世凯的政治身份不谈,他这种领导才能是非常值得学习的。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