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衷各种“爆料”的美国媒体,这次怎么不报了?

热衷各种“爆料”的美国媒体,这次怎么不报了?

00:00
06:27

直新闻是深圳卫视全媒体新闻品牌

由《直播港澳台》团队出品

更多分析请下载直新闻APP

参与评论请在新浪微博@直新闻

2月8日,美国资深记者西摩·赫什发表了一篇名为《美国如何摧毁“北溪”管道》的文章,据这名记者爆料,在北约2022年夏季的“波罗的海行动”演习期间,美国低调培养了多年的潜水员在“北溪”管道下安置了炸药。三个月后,挪威人将其引爆。

讽刺的是,擅长以各种爆料做文章且当初直指俄罗斯“自己炸自己”的美国媒体,此次却集体噤声。笔者查阅了一些美国媒体对此的报道,都仅限于只言片语,且反应时间均超过24小时。此外,默契的是,这些美媒都在文末为西摩·赫什的报道的真实性打上问号。事实上,西摩·赫什是一位资深调查记者,曾供职于《纽约时报》和《纽约客》周刊,因报道美军在越南战争中制造美莱村屠杀获得1970年普利策新闻奖,他还曾曝光美军在伊拉克阿布格里卜监狱虐囚丑闻。

虽在早前,“北溪”管道由美国计划炸毁已是公开的秘密,但没有足够的证据作为支撑。而这次西摩·赫什发表的文章披露了大量细节以及该计划如何秘密展开的来龙去脉,但美国却再一次选择穿起“皇帝的新衣”,美国白宫、国务院、中央情报局以及挪威外交部都一致予以否认。美国白宫国家安全会议发言人沃森反驳说报道内容“纯属捏造”。美中央情报局发言人也附和白宫说法,称该报道“从头到尾都是虚构”。至于爆料文中所披露的挪威也支持这项秘密行动,挪威外交部则回应称,“这些指控并非事实”。

对于美国和挪威的回应,我们不妨先看下这组数据。“北溪”管道的爆炸不仅在当时切断了对俄能源依赖度高达40%的德国的后路,还使俄罗斯的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出口受到重挫。再反观挪威与美国,由于挪威是西欧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国,其去年的石油和天然气税收入比2021年增加了两倍;2022年前4个月,美国出口的液化天然气有近四分之三运往欧洲,而去年,供应欧洲的数量仅占美国出口总量的三分之一。当地时间1月31日,美国第一大石油生产商埃克森美孚公布2022年的全年净利润达到557亿美元,较2021年增长141.9%,这不仅是该公司历史上最赚的一年,也创下了西方油气企业年利润的历史新高。而其他部分西方油气企业,如壳牌、雪佛龙,只要没和俄罗斯做交易的,2022年的利润也都较上年增长了1倍以上。

该报道虽然并未在美西方主流媒体上传播,但在社交媒体推特上依然引发了一些国外网友的热议。有人表示,“这将是这几个月来最大的新闻,如果我们的媒体能如实报道的话”。同时还有网友表达了对此事的担忧,称“如果美国真的是幕后真凶,那此举应被定义为恐怖主义行为”。更有网友向欧洲发出呼吁,称欧洲作为“北溪”管道爆炸案的最大受害者,什么时候能从美国的糖衣炮弹中醒来?

另外,笔者发现,在谷歌的维基百科上查看西摩·赫什的词条时,该词条内容以分钟为单位,从当地时间2月8日的18:05开始遭到高强度修改,直至2月10日清晨07:05,这频率宛如“键盘侠”在维基百科上进行“词条保卫战”。

从词条底下密密麻麻的修改说明,笔者发现,修改词条的网友形成了几个对立阵营,通过修改词条后的说明留言来互怼。有的网友在修改词条后指责赫什所做的事不是记者该做的,“指责和声称不是记者该做的事。记者做报道必须是精确的。原文让赫什听起来像是在分享观点,而不是在做详细的调查报道工作。”有的网友则为挪威海军“正名”,声称其可以确认挪威海军不驾驶飞机,“如果不正确,请随意回复,但我很确定挪威海军不驾驶飞机。暂时保持模棱两可。”也有网友认同赫什的报道,“根据赫什的报告,美国埋下了炸弹,挪威扣动了扳机。”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2月10日在主持例行记者会时,也对此事进行了回应。毛宁表示,我们注意到有关报道。“北溪”天然气管线是重大跨国基础设施,有关爆炸事件对全球能源市场和全球的生态环境产生重大负面影响。“如果赫什的调查报告属实,这是不可接受,并且必须受到追责的行为。美方应当向世界作出负责任的交代。”

随后有记者追问,对于上述调查报道,美方一些一贯标榜自由专业公正的媒体鲜有提及,发言人怎么看待这一现象?毛宁说,“事实上,这种现象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只能证明有关媒体并不关心什么事实真相,他们对真正重要的真相装聋作哑,而高声渲染炒作的往往不是真相,而是虚假叙事。”

作者|李长春,深圳卫视直新闻编辑

编辑|陈淼松,深圳卫视直新闻主编

本文章版权属于“直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如需转载请回复“授权”

推荐阅读

更多精彩内容 搜索微博“直新闻”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