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性一幕: “德意志第四帝国”或将诞生,中俄美欧屏息!

历史性一幕: “德意志第四帝国”或将诞生,中俄美欧屏息!

00:00
13:54

“历史性的一幕”发生了。

日前,荷兰国防部发言人在接受德国《每日镜报》的采访时,首次公开就此前(2月6日)西班牙《阿贝赛报》爆料的“德-荷国防军事力量整合”一事进行了官方回应。

在回应中,荷兰国防部发言人明确表示:

不久之后,所有的荷兰旅级部队都将隶属于一个德国师级部队,德国和荷兰地面部队的大型战斗群正在完全融合....

此外,对于荷兰国防部的此番回应,《新鹿特丹商业报》在其后的社论中,也进行了进一步的补充回答:

从4月1日起,荷兰陆军第13轻型旅就将并入德国第10装甲师。德-荷两军的武器和弹药采购已经开始了基于兼容性和互补性的协调工作,两军的规章制度和指挥系统正在完成整合...

是的,你没有看错!

指挥系统整合、规章制度整合、武器弹药兼容互补,此刻正在悄然开始的,最迟将在一个多月以后就能看到第一轮成果的两个所谓“欧盟成员国”、“北约成员国”,却在自行的路径搭建下,以绕过欧洲军、北约军为前提得活动组织下,进行了国家军事力量,至少是一大部分军事力量的“合并”!

毫无疑问,随着德-荷联军,或者更准确的描述应该叫德意志联军的建立及其所带来的强大示范作用,这个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的政治、军事格局,都必然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或许看到这里时大家要疑问了:

怎样的影响,如何的变化暂且不说,好端端的德-荷联军,凭啥就变成了德意志联军了呢?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就要从荷兰的“国名”说起了

——很少有人知道,曾有着“海上马车夫”之称的荷兰,国名其实有三种写法。

它们分别是:Holland、Netherland、Dutch。

第一种写法自不必多说,中文音译的“荷兰”一词,正是来自Holland。

第二种写法Netherland虽然流传度没有那么广,但是倘若戎评提到其“尼德兰”的中文音译,想必也一定能够唤醒不少人对于义务教育初中西方史中有关“海上马车夫”的记忆。

重头戏在第三种写法。

Dutch=德意志

是巧合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是的,你没有看错,荷兰国名的第三种写法“Dutch”的中文音译,就是大名鼎鼎的“德意志”!

而追溯历史我们甚至可以看到,当如今的德国,即以普鲁士人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德意志联邦出现之前,作为大航海时代继西班牙之后所出现的第二个全球性海洋霸主,唯有荷兰,也只有荷兰才是其众多竞争对手眼中的“德意志”人!

事情到这里可以说是真相大白了,甚至用一个更加“简答粗暴”的等式我们还可以这样描述:

荷兰人=德意志人=德国人

而这样的等式倘若非要用一个我们比较熟悉的对象进行描述的话,差不多就是:

陕西人=中国人=山西人

那么,搞清楚了德-荷两国的实际关系之后,再让我们回过头来聊一聊此刻正在悄然进行的“德意志联军”的建设对于欧洲乃至世界,将意味着什么?

相当有意思的是,就在刚刚过去的2022年的12月27日,俄罗斯国家安全会议副主席、前总统梅德韦杰夫在其名为“荒谬的2023年”十条预测的第五、第六条,曾特别的提到过相关的预测:

第五条:“第四帝国”将在德国的基础上建立,波兰、波罗的海国家、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和残留的乌克兰将加入其中。

第六条:法国将与“第四帝国”发生冲突。欧洲开始重新分界,波兰也将重新划分。

荒谬吗?

毫不讳言,倘若将时间拉回到两个多月以前并且站在一般公众的信息获取渠道能力的角度来看的话,在德法共同领导欧洲、北约执刀伫立的大背景下,以德国为核心的所谓“第四帝国”要想建立,乃至德法反目、欧洲势力范围重新划分等等的种种预测,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然而现实呢?

事实上,根据荷兰方面公布的最新消息显示,就在众人嘲笑梅德韦杰夫荒谬,甚至他本人也将其十条预测自嘲为是“荒谬预测”的仅仅两个多月以前,也就是12月,德国陆军总监阿尔方斯·迈斯与荷兰方面的同级别将领马丁·韦嫩,几乎就在同一时间在位于德国的德累斯顿举行的一次会议中签署了一份关于深化协调两国军队行动的,题为“陆军愿景”的文件。

而这,也正是当前德-荷国防军事力量合并的初始法律文件和基础起点!

无疑,这样的事实印证已经由不得我们不去严肃的审视这个由梅德韦杰夫作出的所谓“荒谬的2023”。

所以,当掀起了“三十年战争”的“德意志第一帝国”、当掀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德意志第二帝国”、当掀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德意志第三帝国”相继破灭之后,“德意志第四帝国”,真的即将诞生了吗?

老实讲,即便是在德-荷军事力量合并,“德意志联军”已经呼之欲出的今天,关于“第四帝国”究竟是否能够最终建立,戎评的最真实答案依旧是“不清楚”!

原因很简单,虽然围绕以德国为基础的“第四帝国”是否能够建立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未知的,但是从实际情况,特别是从欧洲近年以来的政治动向及欧洲内部利益划分的底层逻辑角度来综合分析的话,以德国为基础的“第四帝国”建立需求,可以说是相当强烈!

为何这么说?

众所周知,随着英国前首相卡梅伦在2013年首次提出“英国脱欧公投”开始,截止2019年英国正式完成脱欧之间的整整6年,作为当前世界政治、经济第三极的欧盟,实质已经完成了从英-法-德的三驾马车,转换为德-法的双火车头!

从表面上看,作为欧洲火车头的德法两国可谓是夫妻恩爱、勠力同心,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常常是以一个整体面貌出境。

然而实际呢?

裂隙当然是有的,远的不说,就说去年年底的“德法访华事件”

——去年11月,就在法国“县长”马克龙还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七次缔约方大会(COP27)上紧随英法豪绅之后嘶吼着“为了地球气候,中美等富裕国家要为气候减排提供资金”,即要求总投资1000亿美元、初步子投资85亿美元的慷慨激昂同时,彼时曾被马克龙再三规劝,要求其“希望法德两国在‘欧盟团结’的考量下应该一同前往中国”的德国总统朔尔茨,却已经携团跨入了人民大会堂...

然后呢?

然后当朔尔茨在核武底线安全、全球粮食危机、新冠抗疫合作、中德政治经济关系及全球化合作分工绝对不容个别国家基于政治诉求就能肆意破坏等诸多领域与中国“取得宝贵共识”并美滋滋的返德之后,随行而来的十二家德国工商业巨头,上蹿下跳了半个多月都没有要走的意思....

“朔尔茨来了一趟,德国在获得‘安全承诺’的同时,还得以融入参与千亿级的中国市场”。

这,大概就是对于去年朔尔茨访华成果的最直接概括。

面对此番境况,马克龙“慌”吗?法国人眼红吗?

答案显然是肯定的。

于是我们看到,当彼时德国的“满载而归”震动了整个欧洲时,法国方面也紧急的放出了消息,宣称法国总统马克龙应邀也将开启访华行程...

虽然,对于这个重大消息彼时的中国方面表示“并不清楚”。

当然,如果我们将视角进一步放大的话一定会继续发现,德法两国之间所真正要命的存在,还远不只是这些若有若无的“裂隙”!

戎评何出此言?

所谓“地理决定命运”,其实我们只要打开地图就一定会发现,虽然同为“欧洲火车头”,但是种种迹象表明,德法这对火车头,或许跑的方向根本就是相反的!

为啥?

先说法国。作为一个“六边形”的欧洲大陆国家,除却与西班牙接壤的比利牛斯山脉地区以及与意大利接壤的阿尔卑斯山脉的“天险之地”,从地理角度来看法国的国家安全方向,其实严格意义上只有两个。

即:与德国接壤的东北-莱茵河延岸,以及与英国隔海相望的西北-英吉利海峡。

对于法国而言,德国是传统的大陆军事强国、英国是传统的海洋军事强国,因此出于国家安全考虑,法国的国防战略发展必然是海陆并举的。

当然,随着冷战爆发及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发展,如今的英、德两国已经不再是法国的心头大患。

但是,“心头大患”虽然几乎已经不存在了,可是作为曾经非洲地区,特别是北非地区的头号殖民大国,当拥挤不堪的欧洲已经无法被继续深耕的时候,以“欧洲领导人”之姿越过并不算辽阔的地中海向非洲地区进军和扩张,显然就是法国所必然选择的战略未来!

但是很显然,对于法国划定的欧洲未来,德国显然是无法接受的!

为啥?

凭借风急浪大的北海及横亘整个南部边境的阿尔卑斯山脉,主要国家安全方向被集中于南北方向,即同时面对欧洲两大传统陆上军事强国法、俄的安全现状,便决定了其纯粹大陆国家的身份!

虽然,因为欧洲一体化、冷战胜利等同样的原因,曾被德国视为“心头大患”的法、俄已经暂时不被构成威胁,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在苏联解体的近30年之后,其东线情况却逐步的发生了变化

——不论是因为俄罗斯在普京的率领下逐渐走出了前苏联解体所带来的衰弱阴霾而呈现出来的强大迹象,还是美国出于控制欧洲而率领北约不断东扩而导致的2008年格鲁吉亚战争、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2022年俄乌战争。

不论如何,对于德国而言,其国家地理置身冲突前沿的威胁,确实已经实实在在的客观存在了!

而在此之下,阻遏美国进一步激化矛盾、防范俄罗斯战略误判、尽全力集合整个欧洲力量为筹码以和平方式阻“俄”于德境之外,成为了德国的最优选择。

于是我们看到,为了达成这一国家战略目的,旨在阻“俄”于德境之外的欧洲军队计划、旨在阻遏美国进一步激化矛盾,而坚决反对北约东扩至格鲁吉亚和乌克兰外交基调、旨在调停俄乌冲突,防止克里米亚危机进一步发酵的《明斯克协议》、甚至是希望通过经济捆绑而达成俄欧一体化的北溪一、二号工程,均在德国默克尔政府的推动下被火热展开....

但是很显然,德国失败了。

对于“欧洲军队”阻俄南下的基本建军思维,法国拥有着不一样的看法;

对于美国主导下的北约东扩进程,即便是身为欧洲两大巨头之一的德国亦没有多大的发言权力;

对于防止俄乌冲突进一步加剧乃至于祸延德国的《明斯克协定》,仅仅依靠外交斡旋的德国并不能真正的做到捍卫条约绝不动摇的实力,面对乌克兰公然军事介入撕毁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自治权力的武装干涉行动,面对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军事集团不断进逼的东扩行动,乃至于在忍无可忍之下愤而挥兵南下的俄罗斯,德国都从始至终没有捍卫条约的实力;

然后呢?

北溪管道被直接炸了、欧洲各国的极右翼势力纷纷上台靠拢到了美国身边、甚至就连已经卸任德国总理的默克尔都无奈站了出来不顾个人政治声誉公开承认“《明斯克协定》从来都不是和平协定,那只是为了帮助乌克兰拖延时间,让其增强军事力量”....

讽刺吗?“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主席诚不我欺!

如今,已经被美国、北约、甚至于是法国、欧洲推到了战争前沿的德国,还能够靠谁?

俄罗斯的炮弹无法拐弯,当炮弹出膛的那一刻,众生平等!

事实证明,德国人所能够依靠的“人”,所能够依靠的“力量”,从来都只有德国人自己,都只有真正被绑到了油锅火堆跟前的德意志日耳曼人....

荷兰,不过仅仅只是开始罢了。

而在最坏的情况下,当弓弦绷紧、战火焚烧,当广布欧洲的德意志成员国们开始走向前所未有的“抱团”之时,曾经的“恩爱夫妻”法国,又岂会坐视“第四帝国”的崛起?

而倘若这一切真的发生了,重新划分的地界,又怎么可能只是被局限于欧洲?

天方夜谭吗?

很不幸,梅德韦杰夫的预测逻辑并无任何问题,而随着德-荷联军,或者说是“德意志联军”绕过欧盟、绕过北约的正式诞生,那个在如今看来或许依旧是天方夜谭的故事,其实已经翻开了第一页....

至于未来?天晓得!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