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凯《秦汉史》答疑5:充满激情的文人写史

赵凯《秦汉史》答疑5:充满激情的文人写史

00:00
04:32

各位喜马拉雅的朋友,大家好,我是赵凯。欢迎收听崇贤馆与喜马拉雅联合出品的《二十四史》大师课。


我们说《后汉书》是前四史之一,《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是前四史,是自古以来学习文史的人必须要读的。可是前四史的确也不一样,各有千秋。比如说《史记》是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汉书》是第一部纪传体的断代史,《三国志》是另外一种情况,相对来讲,这里面《后汉书》在四史里面评价不是那么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的确是和作者本人有关系。

在范晔写《后汉书》之前,在社会上有很多版本,关于后汉的历史书,有很多很多,范晔不满意,他重新写了后汉的历史书。当时东汉人写了本朝史《东观汉纪》,他在《东观汉纪》的基础上,又吸收其他史书的史料,加个人的评判,形成了他的《后汉书》。这个书的特点很鲜明,就是正一代得失。他把评判看得特别重,他把历史本身反倒没有像另外几部看得那么重。这是为什么?这里面有个原因。

《史记》的作者司马迁,他是史官,做过太史令。《汉书》作者班固,兰台令史,也是史官。那么陈寿也是做过史官的。只有范晔,他没有做过史官,他是一个文人,他就是一个爱好者。这个时候就发现,史官写的历史和一个普通文人写的历史是不一样的,他有才情,有激情,也有积累,可是有些规范还是不一样。那么到最后,给我们出了这么一部《后汉书》。

他在《后汉书》里面很多点评是比较到位的,这是《后汉书》的一个精粹部分,可是有些史实,有些重要的历史人物,他反倒没有记载。他很重视这个气节,凡是和宦官、和外戚这种他认为不正当的群体做斗争的人,是有气节的人,这些人是可以放入史书里面的;有些人虽然你身居高位,做了很多事情,可是因为你没有参与和宦官、外戚的斗争,或者说和他们在一起时候,你没有显示出足够的那种气节,这样的人未必能够入史书。我举个例子,比如说,东汉后期一个叫李新的人,这个人在《后汉书》传里面好像是个小人。可是我们现在在东汉的碑刻里面看到,这个人做地方官,有很多很好的政绩,他给大家修道路、修桥梁,老百姓专门刻碑来歌颂他。我们看到了一个人的两面。这个碑和史书结合起来,可以加深我们对这个人、对《后汉书》的理解。

所以我们现在读《后汉书》的时候,要尽可能地多看一下当代人的研究成果。比如我们看到《后汉书》讲到光武帝刘秀围攻王朗的时候,刘秀就是汉军的主要指挥者。可是我们有学者,像南开大学的刘敏教授,通过她的研究,刘秀不是这个战役指挥者,他只是一部分而已。指挥这场战役更重要的人应该是更始帝刘玄那边派来的人。所以要关注研究成果,同时尽可能在读书之余,关注一下新发现的一些材料、史料,比如说东汉的简牍,现在有很多简牍出土了。还有考古,比如说刚才讲到的碑刻。把这些碑刻、简牍、考古的材料结合起来,和翻译的《后汉书》对照来读,也许会发现一个更加饱满的东汉历史。

好的,本期节目就到这里,欢迎大家持续关注《二十四史》大师课,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