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凯《秦汉史》答疑4:土崩和瓦解不是一回事

赵凯《秦汉史》答疑4:土崩和瓦解不是一回事

00:00
06:45

各位喜马拉雅的朋友,大家好,我是赵凯。欢迎收听崇贤馆与喜马拉雅联合出品的《二十四史》大师课。


秦朝土崩东汉瓦解

学习历史有趣的地方就在于,追寻历史发展的规律,寻找这里面的经验和教训。那么讲到这个亡国的教训,其实秦和东汉是两个不一样的范本,正好是相反的。秦二世灭亡,可以叫做土崩。什么叫土崩?一下就解体了。在公元前209年7月,陈胜、吴广来榆阳路上,在大泽乡发动起义之前,看不到任何迹象,这么一个强大的秦王朝会灭亡。

秦始皇想的好好的,他是始皇帝,后面有二世三世,直到万世,想的好好的。那么制度设计,他也做了很多规划,地方上已经没有了诸侯,用郡县制。郡县制的长官,这个郡守、县令都是中央任命的。就像这个马车夫拉着这个缰辔,就可以把这个帝国的马车好好地驾驶。可是没有想到,他这个王朝经历了那么多年的苦战建立以后,老百姓最需要休养生息的时候,他继续和匈奴对抗,南面又出征南越。

当时这个帝国也就几千万人,两三千万人,据说他征伐南越就50万。匈奴那边,在北方,蒙恬和扶苏带领的有30多万人。给他修宫殿和坟墓的,据说有70多万人。一个国家劳力能有多少呢?所以老百姓实在是这个忍无可忍,陈胜、吴广振臂而呼的时候,天下云集响应,秦朝就灭亡了,土崩,非常非常快。我感觉就好像是一个很破的老爷车上了高速公路,和其他好车一起竞赛的时候,突然就出事了。所以秦的灭亡,不能作为一个正常王朝灭亡的一个范本。

正常王朝灭亡像东汉,东汉的灭亡是慢慢慢、慢的。在东汉后期,桓灵时期,政治实际上比较黑暗了,出现两次党锢之祸。两次党锢之祸实际上就是,统治阶级内部清流派士大夫和宦官群体,就是皇权产生了一种分裂。内部分裂了,可是外面继续还运行。那么又过多少年,到公元184年,黄巾起义发生的时候,这是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发生的矛盾,东汉政权受到重创。

虽然他还是把黄巾起义平复了,可是帝国受到重创,这个帝国大厦摇摇晃晃的。即便是这样,又拖了30多年。到公元220年,汉献帝禅位给魏文帝曹丕,又过了30多年。所以从党锢之祸到黄巾起义,到这个禅位,经过了好多年,五六十年应该有。这么长的时间,他慢慢、慢慢地走向了灭亡。这个叫什么?叫瓦解。

所以秦和东汉正好是中国古代王朝灭亡的两个标本,前者叫土崩,后者叫瓦解。


诸侯衰亡的利与弊

西汉的初期,刘邦用了郡国并行制度,就是国家之内,既有各个郡,中央王朝会控制一部分郡,同时也有国,就是诸侯王国。诸侯王国主要是刘姓子弟他们来做国王。制度设计的初衷就是,当国家有难,当中央不稳定的时候,比如说被权臣劫持的时候,有地方上的刘姓子弟,刘姓诸侯国,他们来支援中央,起到平叛的作用,这么设计的。

这个制作刚开始很好、很理想,也确实起到了一点作用。可是到了汉景帝的时候,就发生了这个吴楚七国之乱。七国之乱以后,大家突然发现郡国制度它其实很危险,特别是有这么多有实力的、有实权、有疆土、有军队的诸侯王的存在,对中央构成威胁。刚开始的时候大家好好的,血缘关系比较近,多少年以后关系就疏远了,这个时候虽然还是姓刘,但是在现实利益面前,未必就能起到平叛的作用了,很可能他们本身就是中央政权的威胁。  

所以从汉文帝、汉景帝的削藩,到汉武帝的时候,彻底解决诸侯王的问题,他们刘姓子弟还是王,但是他们的官吏任免权已经没有了,他们也没有了军队,他们就成了衣食无忧的大地主了。社会地位高,有疆土、有封邑、不差钱,可是他没有这个行政管理的权力,更没有军队。

到王莽时期,王莽要取代西汉的时候,像这种没有强大的诸侯王的危害就显示出来了,可是没有办法。那么东汉建立以后,东汉的前期,在汉明帝的时候,刘庄的时候,就发生了楚王刘英这样的的案件。所以当时特别防备诸侯王互相串通,诸侯王收揽宾客,就怕他们形成可以抗衡中央这种势力。一直小心的防范,这种防范在一定时期是起作用的,可是到了国家出现危难,朝廷出现危难的时候,问题就来了。

黄巾起义爆发的时候,地方上是有刘姓的诸侯王,但他没有兵,手中也没有管理的权力,幽州的刘虞、蜀地刘焉,还有荆州的刘表,可是他们已经不能和西汉初期的强大的诸侯国相提并论了。当时他们在众多的豪强势力中间,在众多的军阀中间,他们实际上并没有多么突出的地位。

好的,本期节目就到这里,欢迎大家持续关注《二十四史》大师课,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