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费“颜值打分”风靡社交平台,心理咨询师解读

付费“颜值打分”风靡社交平台,心理咨询师解读

00:00
13:45

春秋战国之际,邹忌向妻、妾、客发问:“吾孰与城北徐公美?”奈何得到的回答却都是阿谀奉承。2000多年后的今天,为追寻足够真诚的反馈和相对客观的评价,不少年轻人干脆将“长相评价权”交由陌生网友评判:“麻烦大家给个客观评价,不玻璃心!”

时下,“颜值打分”正风靡各大社交平台,除此之外,在一些网购平台上,这项社交体验还转化成了一种经济行为。以“颜值测评+变美攻略”“纯路人视角客观评价”为名的商品五花八门。

颜值打分现象的背后,我们不禁追问,这折射出年轻人怎样的心理?追问相貌客观评价的意义又何在?

“颜值打分”风靡社交平台

“长相评价”、“颜值打分”,近来开始在各大社交平台开辟出专属信息流阵地。不少年轻网友选择毫无保留地将未经PS的纯素颜自拍照晒出来,再附上“求大家说说第一印象+评分”“求友友们客观评价一下,不玻璃心!”等文案,而后便是期待陌生网友在评论区为其长相进行“客观”的评分。

豆瓣“长相评价”小组

桃只是一个14岁的女孩,还在读初中,然而,容貌焦虑已困扰她许久。

桃只心里清楚,自己整张脸的“硬伤”是那怎么抹也抹不掉的高原红。由于她天生脸部皮肤红血丝较多,再加上皮肤并不白皙,平常一受到风吹日晒或是有点情绪波动,脸就会红成“猴屁股”,防晒霜和修护霜都无济于事。

面颊两旁硬生生多出的红晕,使桃只从小就对颜值的相关话题极为敏感。自从有自主意识以来,她便默默开始了一场和自己皮肤状态的漫长拉扯战。10岁那年,桃只曾主动向父母提出想去专业的美容院集中治疗自己的皮肤问题。后来,父亲选择每个月带她去看一次中医,解决皮肤带来的困扰。

心知自己的长相有“缺陷”,可身边来自亲戚朋友的评价却多是夸奖。对于那些大同小异的礼貌性赞美,桃只认为它们带有强烈的“亲人”滤镜,并不客观,而且这也令她更迫切地想得到一个真正的答案,“客观来看,我到底长得怎么样?”

出于内心对自身颜值水平的好奇,也为了寻求“拯救敏感肌大法”,前不久,桃只在某生活方式平台上上传了两张无滤镜的自拍,并配文:“我真的需要有人对我说实话,说得狠一点也是为我好。”希望陌生网友为她的颜值打个真实的分数。

评论区没有辜负她的期待,有网友直言:“80给五官,打扮方面算0分,底子好,气质不够。”也有网友真诚地给出建议:“不是白皮可以往泰妆、欧美妆风格走。”“别用刺激性产品,不要清洁过度,试试维生素e乳膏……”

桃只

发型建议、服装搭配、皮肤保养和化妆技巧,网友们给出的反馈几乎涵盖了有关颜值提升的方方面面。当看到这些直白倾心的留言时,桃只感受到了踏实。桃只认为,在形成强大且完善的审美体系和强韧的自我认知之前,主动被陌生人审视,也许反而是一种获得安全感的方式。

她开始像网友建议的那样护肤、化妆打扮,并继续坚持看中医,调理身体。桃只最新发出的近照是一张她的对镜自拍,只见她坐在镜子前,低垂眼帘,歪头露出白皙的脖颈,气质不凡。相比之前的桃只,简直判若两人,很难再从她洁白无瑕的脸上寻找到“恼人的”高原红,整个人透着一种笃定和自信。

付费打分,帮买家缓解容貌焦虑

作为一种新的社交潮流,“颜值打分”在风靡各大社交平台后,也开始延伸出商业路径。在淘宝、拼多多等线上购物平台搜索关键词“颜值打分”,弹出的商品链接令人眼花缭乱。

有店家打出标语:“路人视角看看你是什么类型”,也有店家标榜“美术生专业打分,审美在线”,有的则直接注明:“不恭维,不贬低,不吹彩虹屁,大实话评价,自尊心强请勿来”。

网购平台上有关“颜值打分”的商品很多

小熊和小猫是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她俩合伙经营了一家淘宝店,专做“颜值打分”。小店经营已有一年多,现在每月能接到二三十单的生意。两人分别是美术和表演专业出身,故此,小店的宣传特色是提供“艺术生视角300字以内的中肯建议”。

虽然未曾一本正经地做过客户画像,但在小熊和小猫的印象里,买家中很多人都存在容貌焦虑。

曾有一个男生在得到有关自己的颜值评价后,突然告诉小熊其实他整过容,但仍对自己的脸不满意。“这时我告诉他,其实他的脸很自然,完全看不出整容过。不敢再提出什么建议,生怕他会整容上瘾,那就不妙了。”小熊说。在她看来,变美的意义在于取悦自己,而不是“服美役”,迎合他人的审美,无止境地修图、整容,陷入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的境地才是最糟糕的。

还有一次,一个长得蛮清秀的中学女生发来自己穿校服的照片,不等小熊打完分,对方就聊了很多自己在学校生活中的事情,面临升学、受同学孤立、老师待她不好……女孩似乎把一切不如意都归咎为自己长得不好看,言语中似乎透露出一丝想要轻生的迹象,小熊当时吓坏了。

那一次,小熊陪女孩聊了很久,堪比一场“心理咨询”。“我尽我所能地帮她清除负面的情绪,肯定她、赞美她,引导她不要过于敏感和焦虑。”小熊说,隔了一段时间,她在聊天框中再次看到了女孩的消息,她说自己现在心态放松了很多,和同学也打开了心结,最后,女孩还为小熊介绍来了两个同学来购买“颜值打分”服务。

除了常规打分服务以外,有的买家还会提出个性化需求,比如求帮忙挑选适合发朋友圈的图。遇到这种需求时,小熊和小猫也不会敷衍了事,她们会根据人物的五官、神情、皮肤状态、妆感、整体氛围感和拍照构图等因素进行筛选,并告知对方不选某些照片的理由。

网店提供的“颜值打分”服务

令人意外的是,“颜值打分”也会有回头客,小猫将她们称之为“养成型”客人。曾有一个在国外留学的女孩,总是在凌晨下单。小猫对她的第一印象是皮肤毛孔粗大、妆容厚重,小猫建议她首先做好皮肤护理,再把眼妆重点放在睫毛和眼线上。

后来几次,从女孩发来的照片上看,妆容和搭配都比前一次有很大的改进。“她真的很认真地按照我们的建议去改变自己,现在只剩修容还没有学好。”见证着他人因自己的建议而变得更好,小猫感到了被认可,小小的成就感也油然而生。

颜值真的可以有“值”吗?

记者了解到,绝大多数颜值打分卖家在实践中会严格依据自身审美进行打分,不会为哄客人开心而“折腰”。小熊和小猫也不例外。她们对自己的审美水准抱有绝对的自信,当有买家对反馈的颜值评价持疑,并要求重新打分时,她们总会坚持最初的观点,不做妥协。

通常,小熊和小猫会按照系统分配的订单,各自给不同的买家打分。有时,她们也会根据买家提出的需求切换打分机制,“买家要平均分时,我们就共同为一人打分,买家要求异性打分时,我就拉上哥哥帮忙。”小熊解释。

为“颜值付费打分”这件事,从小熊和小猫的讲述中来看,参与双方从中似乎都能收获一定的现实意义。

不过,在另一部分网友看来,付费给自己的“颜值打分”大可不必:店家进行颜值评判的标准和依据真的客观中立吗?本该独立的自我一定要被他人的眼光和主流审美定义吗?

一年前,网友titi就在某生活方式平台上分享了自己在淘宝平台购买的“颜值打分”服务的整个过程。那次,titi花了8块8,换来了店家给出的6.5的评分,以及大约300字的五官评价,说她属于“甜美系的长相”“很幼态”“淡颜系”,以及一些肉眼可见的关于五官特征的描述。对于这次消费体验,titi感叹道,“怎么说呢,感觉没必要,还不如点一杯奶茶。”

titi的分享

对于淘宝店家给出的评分,评论区里纷纷替titi发声:“不准!”“8分,不能再少了!”“我觉得分低了,这完全长在我的审美点上!”titi说,自己其实也没有全然相信这些评论,因为该平台的用户本身就以女性为主,再加上现在平台的社区语言环境“普遍都是鼓励的话”,这些赞美得来的太过容易,都有些“通货膨胀”了。

有很多网友也和titi的想法不谋而合。有人说,其实商家反馈的颜值评价都有一套模板,翻来覆去始终是那么几句话,何况每家店对五官的细节判断也存在差异,打分的权威何在?也有人对审美竟可以量化到有统一的分值标准而感到无奈。但即便如此,记者发现,仍有不少人把“颜值打分”当做是一种“听夸找乐”的消遣,愿意一试,甚至多次购买不同商家的颜值打分以求证。

专家解读:

“长相评价”是应对容貌焦虑的一种方法

为何在这届年轻人当中会兴起“长相评分”的风潮?请陌生人评价长相这一行为背后有着怎样的心理动机?为了解答这些疑问,记者与心理咨询师闫煜蕾进行了对话。

北青报:在您看来,年轻人当中兴起“长相评分”风潮的原因是什么?

闫煜蕾:青春期和成年早期是更容易产生容貌焦虑的时期。在此发展阶段,人们进行自我身份认同建立时会开始思考“我”是谁,别人究竟喜欢不喜欢“我”……再加上同伴压力的影响,使得人们比在儿童期或成年中期及晚期更在意自己的容貌和外在形象。部分年轻人出现过度的容貌焦虑反映出的实际是低自尊的困难。而要解释这一问题需要考虑家庭养育环境和社会文化对个人的影响。

首先是家庭养育的影响。大部分有容貌焦虑的人,父母当中一般有一人会过度关注孩子的容貌和体态,甚至会用批评或否定的方法要求孩子“保持完美”。这些无疑都会对一个人的自尊造成极大伤害,不仅会让孩子产生严重的容貌焦虑,甚至会令孩子感觉到自己从根本上是一个不好的、不值得被爱的人。

其次是社会层面。当今是一个娱乐消费型社会,铺天盖地的流量明星和网红资讯给年轻人传递着一些“颜值即金钱”“颜值即正义”的价值观。巴掌脸、A4腰、漫画腿被认为是“美的典范”,耳濡目染下,部分年轻人会选择去模仿、学习。

北青报:在线上购物平台,买家是可以相对隐秘地请卖家评价长相。但在社交平台上公开自己的照片,请陌生网友打分,这又是一种怎样的心理?

闫煜蕾:这部分网友的自尊水平较高。愿意公开让别人评论自己的容貌,一方面说明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强,另外也说明他们内心有着较积极的自我评价。而这一积极评价不一定只与容貌有关。比如他们可能认为自己比较幽默,或者有才华、有能力,认为自己不是“靠脸吃饭”,容貌对于他们来讲是无须特别在意的。因此,他们让人评价长相完全有可能是出于一种好奇和游戏心理。

北青报:受访中有很多人表示他们很难从家人、朋友和熟人那里获知关于自己样貌的真实评价,是这样吗?

闫煜蕾:亲人的评价会自带“爱的滤镜”,而在一般的社交场合,大家都戴着“社交面具”,情商高的人倾向于说别人爱听的话。因此,购物平台上的第三方评价之所以能够相对客观,也是因为评价对象与评价者在生活中本身没有交集。

北青报:您怎么看“评价长相”这一行为?有什么利弊?

闫煜蕾:从心理学来讲,它的积极意义在于能够让其获得“镜映”——像照镜子一样,他人对自己的情绪做出适当的回应。第三方能够让他们获得自己在陌生人眼中的真实、相对客观的具体评价,这就达成了“镜映”。而对于那些严重低估自己颜值的人来说,获得来自陌生人相对客观的评价,可以帮他们重拾一部分对容貌的自信心。总的来说,年轻人给自己的长相做评估,其实是一种缓解容貌焦虑的应对方法。但无论如何,评价长相并不能真正解决一个人内心低自尊的困难。

北青报:容貌焦虑是一种“病”吗?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闫煜蕾:大部分人都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容貌焦虑,这种焦虑在正常的、可控范围内,是无须过度担忧的。而严重的容貌焦虑则是一种病理,比如内心存在严苛的完美主义,或是有自恋型人格障碍,这些呈现病理状态的人建议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帮助。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