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大师
早上睁眼之后,习惯性浏览这一夜来的新闻,却看到了星云大师在佛光山传灯楼开山寮圆寂的消息。
恍然记起十一年前,赴佛光山参加国际青年禅学营的往事种种,当时星云大师给我们讲解人间佛教、做接心开释,梵呗清响,犹在耳畔。今缟衣人去,灯传无尽;想十年一梦,善恶因缘。辗转难寐,便起身修改了一首多年前的小词:
【菩萨蛮】云山杳渺红尘晚,游人敛步香尘浅。佛说此间空,台高尽日风。鹿迷春时燄,念念相流转。古寺忆高僧,庭深万龛灯。
现在想起当时的情绪,大概是有些不悲不喜的。彼时,我还是一个大二学生,学了一些佛学的课程,似悟非悟地经历了一些心事,跟着学校的安排来到佛光山,其实并不知道该以怎样的心态面对。到底是来进行学理上的研讨,还是来进行某种心灵的禅修?又隐约感觉,会在这里遇到一些什么,在往后生命中产生某种因果。
在佛光山的这四天,完全是一种深山闭关的状态,不能使用手机,也杜绝了一切俗世的纷扰冗杂,每天的安排都不相同,唯一不变的是早上山水禅的打坐。佛光山的开山宗长星云大师是临济宗的传人,临济宗本出自禅宗,我对“临济”这个名字印象深刻,大抵是因为想起了苏曼殊“斋罢垂垂浑入定,庵前潭影落疏钟”的诗句。
大雄宝殿里佛像法身庄严,金碧辉煌,一尘不染。前来朝拜的善男信女虔诚肃雍,神情静默。山上的法师不少学历都很高,他们面目祥和慈悲,使人心生欢喜。在这里认识了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我们一起打坐,吃斋,学习佛教的经义,在旷寂的佛堂里听法师们清唱的梵呗。
他们中有像我一样,只是简单在学校学过一些佛学理论的,也有真正怀有佛教信仰来的,从后者身上,常常能感觉到一种对待万事众生的欣然喜悦、无憎无怨。现在想来,那大概就是“菩提心”吧。不过,这些体验还都在预想之中,真正使我感觉到震撼的,是星云大师的人间佛教。
星云大师给我们做过几次接心开释,却极少言及仙佛灵应之事,在他的观念里,不必将佛教神秘化,佛祖只是修炼人的榜样。在“佛教”之前冠以“人间”二字,就是强调人间佛教开的是方便法门,面向的是世间众生。毕竟人人披剃空山并不可能,但是可以让行善积德结合伦常物理,慈悲心愿不离人情世态。他给我们讲“三好四给”——说好话,存好心,做好事;给人信心,给人欢喜,给人希望,给人方便,便是用最通俗简易的语言劝导世人。
当时太过年轻,只感觉星云大师说得好,却又不知是如何好。走出佛光山之后,也没有过多放在心上,只当来此散了散心,又继续在红尘中沉浮。
直到前些年,人生中经历了一段“至暗时刻”,从苦苦挣扎到心态全然崩溃,似有一把大火将旧我燃尽。在最绝望的时候,包括在佛光山的见闻在内的一些东西,重新进入到我的心里,明明是当时都不曾留意、甚至是已经忘记的。我仿佛看到当年种下的种子,在灰烬中生根发芽。
那一段时间里,我体验到了尘尽光生、灵台清明,对于以前看来平常不过的事情也会心生欢喜,与居士的朋友聊起,她说我这是“心生法喜”。当年的际遇,竟真的在多年以后灌我以醍醐,那一刻感觉,人间佛教虽不弄玄虚,却真的是可以解脱苦难的法门。那些劝人向善的言语并非口号,真的能给人希望与欢喜。
如今,缟衣人远去,又想起当时佛光山上,有人问起星云大师轮回之事,他大概意思是说,这就是一种自然循环往复的规律,春夏秋冬,朝来暮往,如此而已。今天看到他留下的文章《我最后的遗嘱》里,也说到了这一点。在离去的那一刻,星云大师的内心一定有华枝春满、天心月明。
在遗嘱里,星云大师还提到,希望“常住净财用于十方不可保留”,他一生救助急难,化满瞻部,虽功圆往登,但薪火相续、灯传无尽。他所创立的人间佛教,也一定能给众生更多慰藉与欢喜。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