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 日名昭穆 上

68 日名昭穆 上

00:00
22:45

68 日名昭穆(上)

上期咱们说到,中兴之主盘庚在位28年后,死了,他死后,,他的弟弟小辛继位,这一年,古本竹书纪年说:小辛颂即位,居殷。今本《竹书纪年》说“甲午,王即位,居殷。”也就是说在甲午这一年,大概是公元前1304年,盘庚的弟弟小辛继位,他继续以殷作为都城。小辛,名字叫做颂,大家知道,商王姓子,所以他叫做子颂。

说到这里,咱们不得不去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商君王名字的复杂性,比如商第一代君主大乙,名字叫做汤。商第二代君主外丁,名字叫做胜,商王第三代君主仲壬,名字叫做庸;商第四代君主太甲,名字叫做至。等等,到了咱们说到的盘庚,名字叫做旬,而现在继位的小辛,名字叫做颂等等。

其实细心的听友们已经发现,商代君王一般都有两个名字,一个名字里面必须有个字是十天干的某个字,另一个名字往往只有一个字。当然,有一般,就有二般,也就是有些商君主不止两个名字,比如君王汤,汤有个名字叫做履,上古时代汤的意思是河水浩浩荡荡的意思。古书中说:“汤有七名”。也就是有起个名字,比如常见于记载的就有:汤、成汤、武汤、商汤、天乙、天乙汤,甲骨文卜辞中称汤为:唐、成、大乙、天乙。金文和周原甲骨文中称作成唐。天乙、大乙、高祖乙是商族的后人祭祀汤时所称的庙号。还有商君王只有一个名字,比如太丁,太丁比较特殊,作为汤钦定的太子,他死的比自己的老爸汤都要早,所以古籍和甲骨文中只有太丁这一个名字。

那这些纷繁复杂的名字是如何取名的?中间又有哪些规律呢,解开商君王名字命名规则之谜,就有利于咱们对当时历史的理解和分析。

咱们开始。

其实在橙子制作这个夏商系列小节目之初,就开始从各种渠道搜集整理关于夏商的一切史料和资料。当然,也在听喜马拉雅平台上其他主播的夏商历史的系列节目。但是,后来橙子发现,关于夏商甚至西周的历史的分析,和后面所有时期的历史分析是有区别的,无论秦汉还是明清,咱们都可以通过某本古籍,或者某几本古籍入手,研究透,梳理清楚,这个朝代的基本史实也就大概清楚了。

但是夏商甚至西周却不然,保存至今,能记录下来当时人物、事件的文字少之又少。这里的原因不仅仅是当时文字字数少,会意字匮乏,更多原因是很多文字记载的载体可能无法保存下来。好在商代人重视占卜祭祀,而且他们把卜辞记录在龙骨上,这样就让研究中国上古史料有了一把金钥匙,一片甲骨,不值分文,但上面的甲骨文却穿越了几千年,记录下那个神奇的时代,让后续华夏儿女魂牵梦绕,一心向往的时代。

拿今天讨论的夏商君王名字取名方式这个问题,其实在没有大量甲骨文研究成果出来之前,虽然咱们发现商代很多帝王都以天干作为名字的主体,但是其中的原因却很难解释,甚至众说纷纭。直到甲骨文研究成果越来越丰硕,才慢慢解开了夏商时期人名字取法的神秘面纱。

所以,咱们今天抛出第一个结论,史书的文体除了大家熟悉的纪传体和编年体之外,最早的史书应该是“占卜体”,因此,研究清楚甲骨占卜文化,就能搞清楚一部分上古历史。

既然叫做占卜体,那也就是说卜辞已经有了固定的体例格式。事实上,通过考古研究我们就发现,商代的卜辞纪事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文体结构,比如,一般记事卜辞中,在记述所发生的事件之前,要先说明该事件发生的“日”,然后再记事件。要知道,甲骨卜辞绝大多数占卜的日期是非常明确的,要知道,最晚夏朝出现的天干地支结合的时间划定技术,到了商代就已经非常成熟了。那有听友会问,橙子你为啥说天干地支计时的方法最晚出现在夏朝呢,这个一会儿咱们解释。

扯回来,商代甲骨文卜辞的纪日的方式一般是通过干支的组合明确祭祀的日期。如有个卜辞这么记载,说“癸丑卜,贞今岁受年,弘吉”。再比如,另一个卜辞说“己酉卜,黍年,有足雨”等。

至于商代人为何喜欢干支纪日法?出自东夷部落群的商祖先,很早就和其他东夷部落一样,崇拜太阳,他们相信天上有10个太阳,每天轮流值班,所以每天就是对应的每个日,也就是每个太阳。

由于太阳在商代人心目中的至高无上的地位,所以在卜辞中他们才将日置于卜辞的前面。这样书写是要表达,这些文字不是将人世发生的事由人来写,而是将人们向神汇报祷告的问询,也就是说,占卜体的文字中,“贞问”部分应该当作中心内容,同时再将进行占卜的日时和贞卜的巫师名一起刻写上留存后世。所以,在商代人看来,甲骨文的卜辞不是俗界的记录,而是神和人之间对话沟通的会议纪要。所记录的所有的天地自然、人世间发生的事情都在太阳支配下,因此为了记述这些,必须首先要把十干记清楚。在此种观念之下,记述是由日的干支开始,便产生了将事件和发生的日子结合起来写的殷朝史官的公式的记录形式,把这个固定下来,便变为历史记录的一般的形式了,咱们可以叫他作“占卜体”或者“卜辞体”。

从刚才说的占卜体来看,干支纪年,尤其是代表太阳的十天干太重要了,它们是记载承载一切的基础,正是在研究这些内容的过程中,人们慢慢发现了商代君王名字命名的一个有趣的规律,并给这个规律起名叫做“日名制”。

所谓日名制,简单讲,就是以日为名,以日命名的意思。

咱们来看看这个日名制。

上古祖先们相信,天上有十个太阳,它们的名字分别叫“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也就是十天干),每天有一个太阳出现在人间,十天干轮流使用,犹如如今的七天为一周,过去十天为一个轮回,叫做旬。当然,这种说法从夏代就已经开始出现了。为什么这么说呢?

听过前面节目第一部的小伙伴们都知道,夏代一共有十六代君王,当然也有说法十九代,今天暂不讨论多少代君王。咱们只梳理夏代历代君王的名字。第一代叫启,第二代太康,第三代仲康,第四代相,第五代少康,第六代予,第七代槐(芬),第八代芒(荒),第九代泄(世),第十代不降,第十一代扃(局、禺),第十二代胤甲,第十三代孔甲,第十四代皋(吴、皋苟)第十五代发(发惠),第十六代履癸(桀)。

大家可以看看橙子上传的文字版,只是在夏代,就有好几个帝王的名字中有了天干。橙子看了一本书叫做《殷虚卜辞综述》,是古文字学家陈梦家写的,书中就指出前面咱们说的夏王太康、仲康、少康实际就是大庚、中庚、少庚,康和庚在此处为通假字。加上后期胤甲、孔甲、履癸几位帝王,因此夏朝至少有六位帝王采用日名制起名。

可见,早在夏朝初期,日名制开始流行了,只是被东夷部落的后羿和寒浞篡政差点丢了王位的夏王室们,在少康复国之后,毅然决然和东夷文化割裂开来,包括君王的起名方式也改了,所以,从史书记载上看从太康之后,夏君王的命名改用其他起名方式。后续很多帝王借用了草木植被来作为自己的名字。比如杼(予)、槐(芬)、芒(荒)等等,直到第十二代君主胤甲时又恢复成天干命名的日名制。

同时通过对比咱们可以发现,商人流行日名制的时间和同时期的夏代非常接近。当然,那时候不能称之为商王朝,而只是商部落。例如,前面咱们说过,商人的始祖叫做子契,子为姓,契为名,是帝喾与夫人简狄的儿子、同时也是帝尧的同父异母的弟弟,契的年龄大约比大禹大一些。按照这个对应关系推算,夏初出现日名制后百余年(也就是到了夏少康复国时期),商部落大概能传承到契后的第七、八代左右,这里兄终弟及算一代,按照平均数,一个帝王也就在位十几年的样子。也就是从契后的第七、八代左右时间商部落首领名字开始确立日名制。

是不是这样呢,咱们来看一下。按照《竹书纪年》《史记》等史书记载,商部落从契开始部落的首领的传承如下:第一代契,第二代昭明,第三代相土,第四代昌若,第五代曹圉,第六代冥,第七代亥,第八代恒,第九代上甲微,第十代报乙,第十一代报丙,第十二代报丁,第十三代主壬,第十四代主癸,再往后就是成汤了。

从刚才咱们介绍的商部落历代首领可以看出,从第九代上甲微开始,商部落首领名字开始采用日名制,反过来商部落流行日名制后百余年,随着商强而夏弱,就连文化方面商的日名制也逐渐流行,这从夏朝最后几位帝王又采用日名制取名就可以看得出来。

其实上面这个规律并不是橙子的发现,早在唐朝,有个人叫做司马贞,这个人相当牛,在史学界被称为“三司马”之一,另外两个一个司马迁,一个司马光,司马贞。这个司马贞写了一本书叫做《史记索隐》,这本书音义并重,对司马迁《史记》中缺失、疏漏、错误等进行了修订,具有极高的史学研究价值。这本书的《殷本纪·索隐》篇就引用了皇甫温的说法,说“微字上甲,其母以甲日生故也,商家生子以日为名,盖自傲始。”翻译过来意思就是,商人第八代首领上甲微,他生于甲这一天,他的母亲就以甲给他取名,自上甲微开始,商人就一直采取日名制了。

通过刚才咱们发现的规律不难发现,夏代商代在取名上呈现出了传承性与发展性,夏朝还没有固定取名方式,只是出现了日名制,而到商代就全面流行起来,这样显然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从偶然出现到全部流行。

从这一点上,也能佐证夏代的存在罢,目前有种流行的说法,叫做“史书有夏,考古无夏”,但是要知道,在商甲骨文记载中,基本不将夏称之为夏,而且早期商都城经常迁徙,很难留下成规模的甲骨供我们挖掘研究。

好,咱们知道了日名制,了解了商代君王都是以十天干取名的这一规律,不仅是商朝帝王,就连大贵族,一些普通贵族乃至平民也普遍使用日名制,比如青铜器上的“父丁鼎”、“虎父丁爵”、“鱼父丙爵”。还有一些女性也以天干取名,比如武丁的妇人就有“妣辛”、“妣癸”、“妣戊wu”三位,其中“妣辛”就是中华第一女帅妇好。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不念做妇好,而是一个姓子的女性,“妇”代表和帝王的亲属称谓,也就是帝王之妇,也就是帝王的女人。要知道,早起中原华夏女性的姓通常写在最后,所以念做妇子,这个妇子相当了不起,她是中国历史上目前有据可查(甲骨文)的第一位女性军事统帅,是商王武丁60多位妻子中最有杀伤力的一位,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

明白了日名制的由来,咱们就知道商代各帝王的名字取名方法了,但是这里面又出现几个新问题:第一,这个天干日是帝王出生日还是殡天日?十天干出现的重名如何解决?

咱们下集再说。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寒湘H

    感谢橙子老师更新!

    吃橙子的呆鹅 回复 @寒湘H:

  • 凝视者1

    沙发!

    吃橙子的呆鹅 回复 @凝视者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