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美味轻松“搞定”皇帝嘴巴

漳州美味轻松“搞定”皇帝嘴巴

00:00
05:14

漳州美味轻松“搞定”皇帝嘴巴

  世界遗产地、滨海花样城,传承闽南文化、聆听海峡涛声。大家好,这里是漳州市文化和旅游局联合喜马拉雅共同推出的人文荟萃、遇见漳州系列节目。今天与您分享的是漳州非遗——长泰明姜。

很多记忆往往会随着时间的沉淀,不知不觉地隐去,而舌尖与味蕾的碰撞所激发的美味记忆,却常常在某个瞬间涌上心头。

总有一种味道,以它特有的方式带来舌尖上满满的幸福感,长泰明姜对于许多人而言,大抵也是如此。

一千种制法,往往有一千种味道,领悟与感知常常是呈现美味的法诀。非物质文化遗产长泰明姜制作技艺传承人王冬胜,带着多年对明姜制作工艺的体悟,以传统的制作手法所制的长泰明姜,风味纯正,既保有姜的辣味又兼具口感。

在王冬胜看来,正是因为秉承了传统的工艺,才使得长泰明姜吃起来甜而不腻,保持着专属于自己的特色。

长泰明姜,跨越千年而来,在漫长的时光里,留下了为人所津津乐道的故事。

据《漳州府志》记载,在五代后晋时期,长泰人氏林毕干在朝为官受封“金紫光禄大夫”,身为孝子的他思念家中七旬老母,皇上特准他回家探亲并询问老人高寿的饮食秘诀,长期吃咸姜的林母认为将咸姜直接上呈皇上有所不妥,就重新加工,将淡黄色的上等姜切丁,经过漂浸、糖煮等过程后做成甜辣适口的姜粒,取名“铭姜”献给皇上。

正患风寒感冒的皇帝,吃了这祛寒散气、健胃提神的姜片,浑身发汗,竟然迅速康复了,就下旨让林毕干每逢探亲就多带些“铭姜”回宫。从此,“铭姜”成了贡品,世代相传,成为长泰手工艺作坊蜜饯产品并远销到南洋。

此后,“铭姜”逐渐更名为“明姜”,制作作坊也由岩溪同泰、美芳、瑞泰三家衍传到县城数家。新中国成立后,明姜改制成圆片薄形并用白糖煨煮。

传统技艺的炼成通常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时光的积淀与技艺的打磨,长泰明姜的制作过程颇为复杂,需要经过选姜、去梢、脱皮、切片、杀青、取渣等十几道工序方可制作而成,每道工序都是采取传统的手工制作方式。

对于制作工序,王冬胜熟捻于心:首先要挑选上等的生姜,清洗后手工去梢,并用自制的竹签脱皮,而后再进行手工切片,切片控制在厚度三至四毫米,做到片片均匀,大小适中。

为了把姜的苦涩味去掉,姜片切好后要放置锅中煮一遍,也就是杀青,再放置池里以流动的水漂洗,漂洗去除生姜里的部分辣味,以保证口感优良。

王冬胜说,因为长泰明姜不放添加剂,就要掌握好火候,以及熬煮的时间,正常一锅明姜从生姜开始熬,熬到糖度70%左右,需要两个多小时,这样才能使明姜在没有任何添加剂的情况下,常温放置能达到一年的保质期。蒸煮好的姜片还要经过上糖粉、烘干、检验、包装等工序,整个流程时间跨度比较长。

王冬胜向长泰糖果厂的师傅学了半年多,才将火候控制等关键工序熟练掌握。而在早期,长泰明姜只在春节或重大节日时才制作,制作技艺的传承也长期后继无人。王冬胜说,对明姜的美味记忆,促使他想要填补明姜传承与开发这一空白。

   今天的“遇见漳州”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感谢您的聆听,下期再会!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