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茶,POEM模型和定位的一点混沌迷思喜茶虽火,但它给人的感觉是冷静而克制,且内心有渴望,这是今天得到行业以及投资人公认的一件事情。我总说“混社会的不怕狠的,就怕稳的”,怕的就是遇到喜茶这种对手。——许晓辉这一段许晓辉先生对喜茶的个人感知描述,我始终以为自己的理解力还不足以深刻体会其含意。而下面这一段,我似乎更容易去理解:“消费者没必要对品牌忠诚,全世界都一样,消费者是选民,选民需要对总统忠诚吗?消费者朝三暮四这个市场才会进步,一个企业的经营本身就该奋斗到死。”——聂云宸,一个具备反共识能力的90后,应该是一个有着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有了独立思考能力作为基底,和绝大多数人——尤其是同龄人——不太一样的他(观察事物的角度、思考问题深度都有不同),用自己的感受、体验、视野和超越了年龄的克制,调制的这份创新茶饮——“喜茶”,是合乎逻辑的。无疑,许先生用来测绘喜茶营销策略的工具POEM模型,无疑是极具启发性和实践指导性的。例如,运用“4P”结构“Prior-个人感知,非常不稳定且易被干扰”,以及“用5个T来拆解O、分析O的崛起”,颗粒度的细致入微令我敬佩。及至对“Marketing:隐形的推手Social(社交媒体)、PR(企业公关)、BD(商务拓展),市场营销的三大领域”划分,辅以绝对价值十字架和战术三板斧,完整地给出了一套营销策略工具包。而就个人之浅见,这套POEM模型,在不同产品、不同用户、不同市场中,模型运用的基础假设状态,是变量而非常量。也就是:Prior-个人感知,可能是稳定或不稳定、易被干扰或抗干扰的任意组合。并因为P的假设状态差异,反身影响了Others(他人评价/口碑)的崛起状态。Others的崛起的确是一个不断持续的过程,并且这种进步是随着信息的易得超线性成长。但因为用户、产品和市场属性的不同,在5T中(Talkers评论者、Topic主题,即内容、Tools工具、TakingPart 企业对口碑的参与,企业的参与我总结成两个角色、Tracking追踪),各参数的影响权重变化明显。举个例子,在15-35岁年龄段,这个人群是最需要社交货币的,因而同龄人(社交关系)影响最大,他们最注重的是“我是否跟上了时代”。但,再细分一下就会发现,15-22岁,和20-25岁,25-35岁,关注的社交货币细分是有差别的。15-22岁关注“我知道、我体验过”是冲向目标的“蠢蠢欲动”;20-25岁,彰显“我的生活格调”是沉浸者;30岁甚至更大一些“我依然掌控时尚”但已不是重点,渐渐成为“观察者”。对蠢蠢欲动者和沉浸者而言,TOOLS既内容是最重要的,但蠢蠢欲动者关注“产品本身”,而沉浸者更在乎“产品的外延——社交货币功能”。简单地可以概括为:POEM工具,是若干变量的工具模型,不论是P的被影响或者O的崛起,未必是一定被弱化或者一定在强化影响,具体产品、具体人群、具体市场,因地制宜。当然,上面的想法,可能都是错的。喜茶,我的一点意外理解课程听了三遍,对喜茶的理解越来越意外。最初,觉得喜茶好牛,当然,现在也觉得好牛,但是牛的地方不一样了。开始觉得,喜茶诚如许先生所言:尊敬喜茶,还有另外一点——这真的是一个新国货品牌。现在觉得,喜茶真的是一个90后用体验创新产品的范本,能不能担当起国货品牌,暂不论就已经很牛了。从手机店到皇茶再到喜茶,聂云宸潜心半年在家鼓捣奶盖茶的“产品专注”值得尊敬,说干就干的“90后精神”值得尊敬,而其后的一系列商业动作,许先生点水而过,但在对”M“的总结中是这样表述的:喜茶关于M(企业营销)的助推手法很温和,温和得你几乎看不到——消费者看到的只是一堆奶茶的评测说喜茶最好喝而已,内容和形式都是亲民的风格,但是背后官方在M端的执行非常强势,所以能够让喜茶持续地保持热度。“温和——强势”、“看不到——保持热度”有一点悖论的感觉吗?是的,我认为这是作为一个“奶茶项目深度参与者”不得不采用的态度和语调。既是对友商的尊重也是一种带着骄傲的克制。而真实的喜茶,在“M”的动作,既不隐蔽也不克制,更无所谓温和,只是技巧更娴熟、设计更人性、拆解更细微、润物于无声是其心向往之而未达的境界。比如,拆解了“取号、付款、取货”三个交易环节,让排队更多几次、让出货更慢几秒,辅以无外卖的销售,“人等货”的氛围营造不可谓不独具匠心吧?比如,互动杜杜的“你唇上始终有我的芝士”,隐蔽还是克制?大概率初中坏孩子都秒懂……比如,2018年,喜茶一共推出过69次、近百件周边产品,种类涵盖美妆、服饰、生活三大类。强势出击一点也不温和,600岁的皇阿玛都自愧弗如。许先生说:在“Promotion:不怕狠就怕稳。喜茶几乎没有社交裂变,从这个角度来讲,喜茶依然是克制的。除开业及会员储值外,几乎没有促销,价格的稳定让消费者没有心理失衡。”关于社交裂变,我只有一个问题:是不是也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