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论坛:中国连锁餐饮未来发展趋势

圆桌论坛:中国连锁餐饮未来发展趋势

00:00
23:12

反弹力圆桌论坛

报道|消费界

导读:

2022年11月,消费界在杭州举办了“中国品牌未来峰会”,以「反弹的力量」为峰会主题,邀请了多家头部企业、消费领域的创始人、投资人一起探索品牌的反弹力量,共话中国品牌未来。

在中国品牌未来峰会现场,消费界合伙人、天使投资人肖捷、陈香贵前CMO 楚学友、谢谢锅联合创始人朱忠国、霸蛮米粉合伙人王美新、满记集团CPO胡逢春,围绕中国连锁餐饮未来发展趋势的主题,展开思想碰撞,分享创业经验。

以下为论坛内容实录:

肖捷:大家中午好,很高兴能够邀请大家参加消费界的峰会。我本人是一个餐饮爱好者,所以与消费界的小伙伴一起策划了这个圆桌论坛。

我在上海也参与了几个品牌的投资,很开心能够与大家就餐饮来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请各位嘉宾先介绍一下自己和品牌,然后我们就两个话题展开讨论,非常谢谢大家。

楚学友:大家好,我是陈香贵CMO楚学友,陈香贵是做拉面连锁的企业,目前在中国有200家门店。

朱忠国:大家好,我是谢谢锅的朱忠国,谢谢锅是一个围绕烤涮饮一体的适合年轻人的融合火锅,之前我们团队是做凑凑火锅,在2021年的时候重新从0开始连续创业。

当时的想法也是希望给年轻人更放松的场景,真正把火锅、烤肉、饮料、酒饮能够通过空间的组合,形成一个适合年轻人消费、放松自我的场景,这也是目前谢谢锅在做的事情。

王美新:大家好,霸蛮湖南米粉,2014年因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所以大学生毕业创业,到今年也8年时间,霸蛮拥有约200家实体连锁门店,商超渠道覆盖了10万+,电商渠道包括天猫、抖音、快手等多个渠道,现在在C+轮。

霸蛮希望成为米粉方案的解决供应商,无论是堂食,还是外卖外带,可以在全家便利店、711买到锁鲜装,想囤货、回家DIY吃,有常保的产品。

我们希望可以扮演一个高频、刚需、满足大众消费的全方案的米粉供应商,及时帮助和解决老百姓日常的生活中一顿简单的便饭,这就是霸蛮一路走来的历程。

胡逢春:大家好,我是胡逢春,我代表新满记集团,满记甜品到今天为止有27年的历史。在过去20多的时间里,满记的生意一直比较稳健。

现在的消费阶段,如何使品牌可以再一次焕新,对满记来讲是一个新话题。集团内部正在做再次创业,满记已经开启了新一轮的甜蜜事业,把提供有幸福感的食物作为我们的使命。

肖捷:好的,谢谢胡总。受大环境的影响,餐饮板块有所降温,想问问嘉宾,品牌方跟机构的关系应该是什么样的?我更希望听到,品牌方希望机构带来的赋能,它的角色是否应该更多元?

楚学友:从我的角度来看,更多的是陪跑式教练的角色。因为企业要穿越现在的周期,需要机构有各方面的资源。

比如在萧条期,海外有什么可借鉴的经验,比如对未来的经济环境和宏观经济大势的判断,比如头部企业正在做过什么、曾经做过什么,比如行业里有哪些重要的人和经验是必须要学习的,这些可能才是更重要的价值本身。

再比如,如果拿上市作为一个重要的历程点的话,到上市这一段的规划是什么?如果上市遥遥无期,需要怎么筹划,上市的三年后该怎么筹划,长期的思考是什么?我想这些都是能够给到企业的。

肖捷:谢谢楚总的分享,我还是蛮赞同这个观点的,企业看重的不仅是战略、管理、运营,资本如果能够带来更多,可能我们就不会再看到很多餐饮机构跟资本的打架的故事发生,所以我觉得可能是给到大家的一个启发。朱总,您觉得呢?

朱忠国:我个人觉得是这样,品牌方和资本之间的关系大概是8个字:亦师亦友、如父如母。

每个品牌处在不同的阶段,可能有些品牌处在幼儿园的阶段,有些品牌的资源、过往的经验可能到高中的阶段。

品牌小的时候,缺少资源或经验,资本可以以父母的角色指路。当成长到一定阶段的时候,是老师还是朋友?根据初创团队的特质、资本所拥有的资源,可以不停地变换角色。所以,第一,这是动态的。第二,角色一定是变化的。

肖捷:谢谢朱总,朱总的想法是资本应该做企业家的朋友。企业要成功,不仅需要员工和企业家共同努力,也需要跟资本方共同努力,才能把企业做强做大。王总,您的想法呢?

王美新:我这两年最大的感受,是资方成长的要比品牌方还要快,因为他们能看到行业全局的数据,所以从最开始要规模化的成长,到现在基本上有投后管理。

霸蛮从天使轮到C+轮,资方一直带着我们前进,企业开始有了一些增长以后,又进行了详细化的管理。如果不是跨行业来做,创业中有关财税、人员组织、绩效激励,对于餐饮人来说是头痛的。

门店的利润、供应链渠道、新零售的渠道、赋税、增长等,可能要交给非常专业的人。如何有步骤地进行增长目标的拆解,它们会给你具体的方法。

所以有时候,我觉得它们又是指挥棒,又是拐杖,拐杖可以让你在登山中一步一步实现具体的路径,和资方共同成长,感受共赢。

肖捷:我听到王总的一个诉求,看重投后管理,部分VC对投后关注度是不够高的,可能只关注是否能早期能够爆发、是否能快速拓店。

但就像王总刚刚提到的,帮企业解决在拓店中遇到的人才管理、培训、企业合规、对接资源等问题,打造健康、良性的生态,我觉得这个VC是有价值的,这样才能共同成长。胡总,您的看法呢?

胡逢春:对企业来讲,在不同的生命周期所需要的帮助是不同的。创始团队的特点、长项和短处各不相同,所以对机构的期待也各不相同。

那么多的变数,我在想什么东西是不变的,就是彼此相处是非常舒服的状态,就像是跳华尔兹,进退有度。

如果彼此的相处一直比较舒服,那么在不同的阶段,会有比较充分的沟通和相互理解。机构方能够有耐心倾听,并且想办法支持,这是一个非常完美的理想状态。

在现在的阶段,很多东西都在改变,这个变化给我们带来什么?大家都在探索。这个时候,需要创始团队和负责业务的团队有非常强的学习能力和变通性,团队更需要的是脑力。想做领导品牌,但不知道前面是什么的时候,很需要接外脑,而这些是我期待能够从机构得到的。

肖捷:胡总讲了两个观点,第一个观点就是长期主义,企业从早期到中期再到中后期,再到最大规模,一定是需要非常长的时间,过程中会经历迭代、失败,投资机构是否愿意付出足够的耐心?

第二点,因为投资机构看了很多项目,也非常懂得研究整个周期,品牌方是更专注于企业的运营和管理,视角可能没有投资人那么广泛。投资人是否能够把一些经验给到企业方,帮助企业更好地领导企业?这是一个给到投资方的启发,非常感谢四位嘉宾对第一个问题的分享。

肖捷:第二个问题,疫情对线下餐饮的冲击力非常大,不断地关店、不断地调整,有些新锐品牌在两年经历了非常大的阵痛,所以我想请问一下,在这两年当中消费者有什么变化?品牌是怎么应对这些变化?

楚学友:我觉得不管在什么样的经济周期条件下,消费者的需求永远在,消费者对于每一个品类的基本需求也都在。

消费者的需求还是有很多的分层的变化。对于性价比越来越敏感,因为对于未来经济的发展、自己收入的预期都是在下降,所以更关注的是高性价比,我们也在做探索。

另外,即使在追求高性价比的情况下,依然还有分层的需求。我们有新品上市,下半年累计拉高了2块钱的客单价,因为在拉面的品类里,对于高品质的单品的需求依然存在。

比如一整根牛肋排的面、秘制红烧牛腩面,都是在原来26块钱的价格带之上叠加的价格带,30多块钱的面,但上市的效果依然不错。

还有一个观察,我们重新在思考门店模型。比如家庭用餐,我们默认的想象是到了周末一家人去餐馆吃一顿,其实分层场景特别多。因为我们的门店在上海特别多,上次开战略会探讨出实际观察到的新场景。

比如说银发一族,一个老人在非高峰时段到门店里来点一碗面、两个串、再来一个啤酒,然后他会跟服务员聊天,因为他是一个独居的老人,想跟人交流,一周出来吃个一两次饭,为的是不要跟社会失去联系,这是一种家庭的需求。

再有下午四点半,接孩子放学以后找个地方歇个脚、吃个串,离晚上六点半吃饭还有大概两个小时到两个半小时的时间,小朋友想吃点东西,这又是一个分层。

所以即使在这种条件下,依然对于消费者的需求做更分层、更细致的划分,依然能找到很多市场的机会。

另外,我们也尝试了一些新的方式,比如抖音的传播,在本地生活里,做了面这个品类的Top的首播的GMV,也做好门店的承接动作。

这些都是在疫情的前提下,看到消费者的变化和渠道的迁移,我们做相应的调整,消费者在哪儿,我们就去哪儿,消费者想要什么,我们就给他呈现什么,消费者没有想到的需求,我们帮他提前规划出来,这是我们在疫情里看到和做的事情。

肖捷:谢谢楚总的分享,我听到两个关键点:一个是疫情之下对性价比的产品需求更旺盛;第二,企业对消费者的理解更加深刻了。

餐饮人现在要考量消费者到底要什么,如何对消费者的行为习惯、消费理念,做更细分的拆解,制定更细化的策略,是一个更高纬度的竞争。所以千店万店的模型,对未来的餐饮人有更高的考验,不过消费还是刚需,所以不要失去信心。朱总,您的看法呢?

朱忠国:我是这样看,您提这个问题,我觉得心情立刻就不好了,这几年都不好,这就像疫情对消费者的影响。

疫情对我们来讲影响确实蛮大,因为很客观来讲,这就像有一个故事,养一群奶牛,不想给奶牛吃草,但是每天想让它产奶,现在餐饮企业就面临这个情况。

刚才楚总也讲了,我想每一个品牌所做的改变都在发生,只是利用品牌调性、品牌结构调整的不一样,在细节、战术、打法、落地速度上会有差别。对于我们来讲,这几年我们在做几个事情:

第一,从传统的体验式的餐饮场景转换到线上,我们这样类型的餐饮也在积极做社区团购、做保供,做所有线上能做的,这是一个品牌遇到困难的时候迸发出的能量。

所以我们也在提升性价比,当然性价比并不只是价格的降低,在大家对疫情逐渐适应的生活状态下,同样的价格如何给消费者更好的体验?这是我们在做的战略方向之一。

第二,线上线下的结合,甚至包括新零售,餐饮品牌在做新零售或者是零售化的属性的转换,我们也正在布局。

第三,品牌矩阵化的提前布局。因为现在想想房贷,想想孩子上学,会更在意人均消费。每一个品牌所带给消费者的价值、属性都是一定的,要坚守自己的价格带,但可以通过品牌矩阵化来做调整。

肖捷:谢谢朱总。朱总刚刚提到可能消费者在这两年变化没有特别大,可能一直在追求性价比、追求更高品质的东西,按照自己的企业调整。

一个企业不可能一帆风顺,所以不管是遇到疫情,还是其他因素,“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企业只要一直积极求变,一定能够在合适的机会抓到合适的增长点或者说红利期,谢谢朱总。王总,您的看法?

王美新:我觉得这件事情的本质是企业发现消费者变化了吗?

疫情已经三年了,我相信三年来对于餐饮人的核心已经不是如何壮大以及发展,是活下去。在这一点,在第一次疫情来临之前,我们就已经痛下决心,要做性价比的产品。这意味着整个供应链要升级和改造,所以三年前的工厂开始布局一直到投产,到今年真正完成了18元的模型的落地。

你不能摇摆,今天贵的也能卖、便宜的也能卖,你到底要做什么?你要发现你到底在哪个赛道,是贴地飞行,还是也要偶尔飞上云霄?

所以我们把9.9的引流并到18元的赛道中,解决了性价比和质价比,就是大家对于数字要比以前敏感了,如果要体验,要求更好的环境与服务,追求得更极致了,这是在第一个维度——发现变化。

第二,消费者在变。我们认为我们大部分的固定性的消费群体是大学生、白领,但是当一千个电话打出去以后,会发现曾经认可北大硕士卖米粉的人已经是宝妈了,宝妈成为我们重点的消费人群。消费人群虽然还是这帮人,但是在社会中的身份和需求已经变化了。

第三点,随着压力增大,产品口味的变化,可能要更适应家庭消费,小朋友、老人吃的完全不辣,但是年轻人对于口味的复杂和刺激性要求就会更高,所以在门店里的臭螺、肥肠粉卖得更好。

我们做餐饮的人还是这一碗碗面、一碗碗粉、这几个串,还是要从产品满足当下消费者的需求。

所以是这三个方面,发现变化、解决变化、调整变化。

肖捷:谢谢王总分享。我们回归到一个点,什么叫消费升级?王总刚刚讲的是供应链的升级,让消费者在同样的价格带享受到更好的产品,这个逻辑跟陈香贵也是一样的,怎么样让你花30块钱吃到更好品质的牛肉,就是消费本质上,消费升级应该是更好的性价比。

王总讲的定位也很重要,我们的人群是哪一类,喜好是什么、每天在思考什么、为什么要掏钱来这家餐厅吃饭。王总是很在意产品的人,所以我觉得霸蛮通过调整产品,一定有忠实粉丝,谢谢。胡总,您的看法是什么?

胡逢春:这个问题是说疫情对消费者行为的改变,疫情虽然对餐饮行业来讲打击非常大,但是现在回顾过去这三年,疫情还不是最大的障碍,更重要的是基本面的变化,比如说人口的总规模、人口的结构、经济下行,这些是比疫情更长时期的存在。

我们更愿意把“疫情”两个字作为一个时间节点,而不是一个原因。我们也在不停寻找确定性,确定性有两样东西:

第一,本质。任何消费、任何商业的本质都是一样的,就是要解决顾客的任务,这个没有变。但解决这个任务的方式改变了,这是我们要抓到的。

触动这个改变的是技术,也就是从第二次工业革命向第三次工业革命转移的过程当中,技术的发展所推动生活方式、社会结构的改变。

线下门店原来是靠连锁店一家一家开,每开一家店品牌又多了一个新的曝光,但是这种曝光的速度和线上来比,根本不是同一个量级,不是同一个维度。

在我们看来,我们会更多地考虑如何让传统的餐饮行业嫁接到新的技术革命上,所谓的去中心化、分散化的经营到底是什么意思,到今天为止,我们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但是一定会有答案,这一点我们非常确信。

第二,专注做品牌。过去我们在讲品牌的时候,是企业和消费者所签订的契约,在品牌之下,承诺的是品质优异的产品,或者性价比极高的产品。但是今天品牌与消费者签订的协议,在产品本身之外还有一样东西,那就是情感的共鸣。

但是情感是非常脆弱的,脆弱的意思就是很善变,对品牌方来讲,在寻求情感共鸣的同时,怎么让情感不那么脆弱?我的解是什么?

总结一下,第一,如何让传统的行业和互联网技术更好融合。第二,从品牌侧,从价值和品质的保障,如何过渡到情感共鸣,如何让情感共鸣能够更长久地保持住,这是我们目前在思考的两件事情。

肖捷:谢谢胡总的分享,第一个观点跟投资机构还是有点像的,我们研究一个行业是否需要投资的时候,会看是否有重大的人口结构改变,是不是有重大的技术的革新,在这个时间段才会有更好的投资机会出现。

同样,餐饮也是一样,中华有五千年的文化,传统的餐饮人做了那么多年餐饮,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被美团、被抖音这样的新平台去完全颠覆了曾经的餐饮模式。

时至今日还有很多夫妻老婆店,他们至今不懂怎么操作饿了么、美团,甚至不知道抖音还可以达人探店,所以这个时代只会越来越快,变化也会越来越快,餐饮人是需要思考更多的,这也是引发了刚刚胡总讲的情感共鸣。

我自己特别爱吃餐厅,可能会选择10+店以下的连锁甚至夫妻老婆店,这又是跟我们的时代发展相悖的,我们看到很多的标准化、很多的可复制化,但是对一个美食爱好者来讲还是挺痛苦的。

今天也很开心跟大家分享,做餐饮真的非常辛苦,我希望2023年所有餐饮人的希望都能如愿,梦想也能实现,我们付出的努力都能兑现,谢谢大家。

独家专访

林清轩 | 玛戈隆特| 盘点科技| 喜啤士

贝诗珠宝| 番茄资本| 霸蛮湖南米粉|口味全

毛星球|小蛮椒|味捷|永璞咖啡

奥兰小红帽|生生不息|荷田水铺

加华资本|弘章资本

金鼎资本|青松基金|华映资本

消费界品牌报道

王饱饱| 泡泡玛特|理然 | 茶颜悦色| 锅圈

拉面说| 永璞咖啡| 蓝月亮| 文和友| 西贝

内外| 妙可蓝多| 奈雪的茶| 农夫山泉|汇源

北冰洋|布鲁可| 瑞幸| 李子园| 奥麦星球

卫龙| 懒熊火锅| 茶里| MOODY美瞳|观云

Soul| 五芳斋| WOW COLOUR| 小奥汀

完美日记 | 参半| 每日黑巧| manner coffee

加点滋味| 良品铺子|紫燕百味鸡|钱大妈

三顿半| SHEIN| 花知晓| DearBoyFriend

十三余|北海牧场| 海伦司| 茶百道

爸爸糖|蜜雪冰城|零食很忙|东鹏特饮

双汇|除了肉|太二|生生不息

阿宽食品|荷田水铺|自嗨锅

/ 消费界合作部分资本名单 /

加华资本|挑战者创投|经纬创投|深创投

红杉资本|源码资本|金鼎资本|华映资本

愉悦资本|零一创投|英诺天使|梅花创投

众海资本|真格基金|鼎晖投资|青松基金

云启资本|君联资本|弘章资本|启赋资本

不惑创投|青山资本|天图资本|钟鼎资本

峰瑞资本|华兴资本|美团龙珠|黑蚁资本

SIG海纳亚洲|头头是道投资基金|毅达资本

德聚兄弟创投|斯凯沃创投...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