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法新社报道,本月中旬,欧盟和北约签署了乌克兰战争后首个有关于防务安全领域的联合声明,该声明表示决心要将两大国际组织间的伙伴关系提升到全新的水平。很显然,美国以及欧洲的亲美派们,正利用乌克兰战争推动北约和欧盟向大合流迈出历史性的一步!
欧盟和北约的成员国高度重叠,又隶属于西方发达国家核心阵营,两者同流合污不是理所必然的事情吗,又何来历史性一说?
当然有了!
毕竟欧盟诞生的初衷就是为了跟美国霸权抗衡。
北约和欧盟签署联合声明,从左到右分别为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
欧盟之父:弗朗索瓦·密特朗
欧共体之所以能从松散的国际组织蜕变成区域性政治联盟,与一个人有着莫大的关系,他便是法国第四任总统弗朗索瓦·密特朗,密特朗此人的风评在国际社会褒贬不一。首先必须承认,他是自戴高乐时代以来法国最具超前战略眼光的领导人,但具体到行动上有时候就比较低能。
美苏冷战爆发后,密特朗立即就意识到,未来顶级强国的斗争只会发生在幅员辽阔的大国土大资源大人口的国家身上,而像欧洲这样国土面积小的国家再也无法复制大航海时代的辉煌了:在大航海时代,欧洲小国们能主宰世界一是靠工业革命带来的降维打击优势;二是靠海外的殖民地源源不断地为他们提供争霸所需的资源。
但随着英国霸权的陨落殖民体系的瓦解,欧洲一下子就被打回原形了,贫瘠的资源和有限的劳动力无法向美苏一样支撑争霸所需的完整工业链,而严重缺乏战略纵深的小国土,更使欧洲在瞬时跨洲的现代战争环境中挺过第一波大规模战争!
明白了这些问题,密特朗就立志要做希特勒从未做到的事:以非战争的手段将欧洲团结在一起,使之成为如美苏那般的超级大国,再造欧洲辉煌岁月。
那整合欧洲究竟该从哪里着手呢?
密特朗的选择是德国,因为当时的德国处于美苏对峙的最前沿,其综合实力仅次于苏联,拥有三千多辆主战坦克,五百多架军用直升机,六百多架现代化喷气式战机,以及七千多辆装甲车。而法国则是欧洲大陆上核武库仅次于苏联的国家,法德军工互补,如果联合改变的不止是欧洲这一域的形势,而是全球的战略力量配比。
欧盟之父密特朗
1982年11月,密特朗与德国总理科尔进行会晤,双方一致决定依托爱丽舍条约为基础,扩大在防务安全领域的合作。五年后,法军和德军成功在德国西南部的巴伐利亚州举行军演,这标志着继政治和解、经济联盟之后,法德轴心的最后一环军事联合被完全扣上。而也正是这件事,充分暴露出他是一个战略上的天才,战术上的矮子。
毫无疑问,熟读史书的密特朗洞悉了军事与政治的关系,军事既是政治的延续也能决定政治的走向,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嘛,历来都是谁的拳头大,谁说了就算话!所以,他想通过法德军事联盟的外溢,一劳永逸地帮助欧洲从美国的控制下独立出来。
这是密特朗战略眼光的体现!
而短视在于,美国同样深知防务主权的重要性,密特朗这么搞等同于在没有绝对的把握前就把自己的底牌全部暴露了。东欧剧变后,苏联失败的结局已经不可逆转,于是美国率先拉开福利军备竞赛,欧洲如果不想人才和各种资源被吸引过去,只有硬着头皮跟牌。
问题是美国的体量在那里,财政向福利倾斜并不会影响军事发展,而欧洲国家没有那么财大气粗,增加福利开支必定会减少军事投入。
结果大家都看到了,在舆论的配合下,包括法德在内的欧洲国家集体削减军费开支,许多能威胁到美国军事科技地位的项目被迫下马,欧洲的防务主权被美国操控的北约彻底窃取。
经此一役,密特朗和科尔痛定思痛,并决定曲线救国。1990年10月,欧共体成员国在两人的倡议下,就政治联盟问题召开政府间会议。次年底,十二个欧共体成员国在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上批准通过欧洲政治联盟条约,欧盟横空出世,并为建立大一统的货币体系给出明确时间表。
1998年,欧洲中央银行正式成立;
1999年1月1日,欧元诞生;
同年欧姆赫尔辛基首脑会议发表千年宣言:欧盟将在2003年前建立一支快速反应部队。然而,战争却先一步到来。
对立:从战争开始
1999年3月24日,即欧元诞生的两个多月后,科索沃战争在美国的介入下全面爆发。南联盟所处的巴尔干半岛,素有欧洲火药桶之称,稍微有点风吹草动都会对欧洲地缘政治生态产生影响。
随着火药桶被重新点燃,欧洲安保形势迎来了冷战后最紧张的时刻,地区投资环境急剧恶化,超过一万亿美元的资金逃往美国避难。逃难过程中,由于跨国资本流动需要用美元来进行,欧洲当地资本纷纷抛售欧元兑换美元,导致欧元汇率从最初的的1.1:1一直跌到了0.85:1。要不是欧盟央行反应迅速,刚出生的欧元差点就被扼杀在摇篮里了。
这还仅仅是美国的第一波攻势,2003年,美国以藏匿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支持恐怖分子为由,悍然发动伊拉克战争,从而堵死了欧元南下中东建立新石油货币霸权的路子!
更大的风暴酝酿在高盛给希腊布下的甜蜜陷阱中。
千禧年前后,希腊为谋求加入欧元区,跟高盛签署了一份对赌协议。因为根据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凡是想要加入欧元区的国家,公共债务必须控制在GDP的60%以下,否则欧洲央行就有连带责任。
希腊的财政系统是出了名的寅吃卯粮,八十年代就突破了70%,财政赤字也远超欧洲央行1.2%的规定。所以,希腊希望高盛能提供100亿不计入借贷账务的美元贷款和一套超常规进入欧元区的方案,而后者在从中窥视到重创欧盟的机会后,便欣然同意了。
2001年,在高盛专业团队的操作下,希腊的债务GDP占比和财政赤字双双降至欧洲央行规定的范围内,由此成功加入欧盟。
接下来的八年时间里,高盛委托多个金融机构在市场上囤积希腊国债,到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时,以高盛为核心的美国华尔街资本,已然成为希腊国债的第一大持有者。
2009年,美国开始推倒第一块多米诺骨牌,高盛配合舆论界大肆宣扬希腊债务危机与违债的高可能性。紧接着,受命于华尔街的三大信用评级机构,标准普尔、穆迪、惠誉国际纷纷调低希腊信用评级。一时之间,抛售希腊国债的浪潮席卷整个国际金融市场。
经济学基础原理讲,产品的供应大于需求时,价格必然下跌。市场上的希腊国债本质也是一种金融产品,当市场都在抛售它时,其供应是大于需求的,所以价格一路暴跌,而暴跌的结果便是市场购买希债的欲望越来越低。为了止住持续暴跌的趋势,希腊央行只能掏出最传统的办法,加钱,即提高希腊国债的收益率,用更高的利息吸引用户。
于是奇葩的恶性循环出现了:国债收益率的飙升令希腊还债成本大幅上涨,但华尔街的抛售又使其在市场上借钱越来越难,债务违约近在咫尺。
11月,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等国先后遭殃,源起于希腊的债务危机俨然已发展成欧债危机。这是欧盟与美国的豪赌,美国人在赌没有欧盟成员国愿意给希腊兜底,一旦希腊债务违约,市场就会对其他债务比例高的欧洲国家丧失信心,如此一来欧债危机必将全面暴雷,欧盟不死也得残。
没想到的是,德国和法国顶住了国内的重重压力,竟联手吃下希腊三千亿美元债务中的60%,另有20%被欧债央行和欧盟其他成员国买进。至此,美欧第三轮对抗以欧盟的胜利而告终。
美国一计不成再施一计,推动英国脱钩,这次不但又失手了,还失去了在欧盟里最坚固的钉子,可谓是典型的赔了夫人又折兵!
转变:失败后的反思
连续两次的铩羽而归,让美国的对欧战略发生了深刻的改变,在大西洋利益集团看来,欧盟的存在已成定局,美国是搞不垮的,既然如此为何不想办法把它为我所用呢?要知道,欧盟既是西方发达阵营的次级核心,其成员国又与北约高度重叠,两者合流具有天然性的优势,而促成合流的关键就在于:帮助欧洲的亲美派们夺权。
比如用人权等问题抹黑中国。在西方,人权、自由、民主、环保是绝对的政治正确,任何人都必须遵守。而美国就是通过在舆论上对中国的造谣,让欧盟不得不站在我们的对立面,以此帮助亲美派们攫取欧洲对外战略的裁决权,标志性事件是中欧投资贸易协定在欧洲议会被暂停。
再比如策划俄乌战争,因为有美苏冷战的历史在,欧洲老一辈对俄罗斯的扩张有着发自内心的恐惧。乌克兰战争爆发后,这种恐惧被无限放大,并自下而上地倒逼欧洲各国政府必须用更强硬的态度回击,于是欧盟的防务战略决策权又落在亲美派手里了。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次欧北合流的历史性文件中,还专门提到了中国,文件称中国给欧盟和北约带来需要应对的挑战,这是欧盟-北约合作联合宣言首次以官方文件形式表达双方对华共同立场!
北约和欧盟闹这么一出完全在意料之中,美国人心里清楚,经过乌克兰一战,俄罗斯已经支撑不起西方劲敌的地位了。
他们需要重新树立起一个靶子,一个能团结欧洲和美国的靶子。
而在基础设施、科技军事、经济产业等领域全方位发展的中国,毫无疑问是最理想的目标,且没有之一!
老美,见不得任何人变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