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子珍逝世,上海方面不敢做主,邓小平一句话定下丧礼规格

贺子珍逝世,上海方面不敢做主,邓小平一句话定下丧礼规格

00:00
06:13

众所周知,贺子珍是毛主席的第二任夫人,曾经陪伴毛主席度过了中国革命最艰苦的日子。然而,长征胜利后不久,贺子珍和毛主席却因为种种原因,最终分道扬镳。

1984年4月,75岁的贺子珍在上海病逝,走完了她波澜壮阔而又坎坷的一生。由于贺子珍特殊的身份,上海方面对于怎样处理她的后事,感到十分的棘手,只得请示中央。

关键时刻,邓公做出批示,仅用一句话便决定了贺子珍丧礼的规格,最终贺子珍的后事得到了妥善处理。那么,邓公究竟是怎样批示的呢?贺子珍在和毛主席分手后,她的后半生又是怎样度过的呢?

贺子珍是江西永新人,其父是当地有名的乡绅,富裕的家庭条件使得贺子珍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同时也为她接触进步思想提供了便利。尽管出身并非贫苦,但贺子珍还是毫不犹豫的走上了革命道路,并在十七岁那年加入了共产党。

1927年,贺子珍跟随哥哥参加了革命暴动,由于敌强我弱,暴动不久便遭到失败。为保存革命火种,贺子珍和哥哥一起,带领部分起义者上了井冈山。贺子珍不会想到的是,正是这个决定,最终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

贺子珍是井冈山上首位女党员,同时也是首位女红军,虽然当时她只有十八岁,但却保持着旺盛的革命斗志。不久后,毛主席率领秋收起义部队也来到了井冈山,贺子珍对于毛主席早就久闻大名,初次见面便心生敬仰之情,而毛主席对于这个革命意志坚决的女孩子也十分的欣赏,这就为日后两人的结合埋下了伏笔。

在以后的相处中,贺子珍发现毛主席需要有人照顾,于是便主动承担了这个重任,从此便与毛主席朝夕相处,两人逐渐产生了爱情火花,最终喜结连理。在此后的岁月里,两人共同携手走过了最艰难的日子,历经了反围剿和长征。

长征胜利结束后,危在旦夕的党和红军再度转危为安,然而,此时贺子珍和毛主席的感情却出现了裂痕。由于毛主席日理万机,全身心的投入革命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冷落了贺子珍。

但贺子珍却十分的不理解毛主席,她认为自己为毛主席做出过巨大的牺牲,身心都受到过很大的伤害,应给予自己更多的关爱。为此,性格泼辣的贺子珍曾多次同毛主席争吵,就这样,夫妻二人的关系渐渐变得疏远起来,最后竟发展到了分居的程度。

1937年,一位美国女记者慕名前来延安采访,同毛主席相谈甚欢,不料却惹恼了贺子珍,她大吵大闹,最后竟负气出走,去了苏联。毛主席曾多次尝试劝说贺子珍回心转意,但却无济于事,最终,毛主席不得不选择分手。

贺子珍在苏联的日子过得并不理想,精神状态一直不好。当初出走苏联时,贺子珍怀有身孕,但孩子出生不久就夭折了,这对她的打击更大。后来,贺子珍还曾经因为女儿上学的问题,同学校校长发生过大的争执,并被关进了精神病院,好在王稼祥得知此事后,立刻同苏联方面交涉,这才将贺子珍救了出来。

在经过毛主席同意后,王稼祥将贺子珍带回了国内,然而此时的贺子珍,再无当年意气风发的样子,精神状态更是一落千丈。好在毛主席并没有忘记这位前妻,一直给予关照,1959年,两人还曾经见过一次面。

毛主席的关照并没有给贺子珍带来多少慰籍,相反此刻的贺子珍已经患上了严重的精神疾病,病情反反复复,时好时坏。1976年,毛主席的逝世给贺子珍带来了更为沉重的打击,导致她中风偏瘫,在此后的岁月里几乎没有离开过病床。1984年3月,贺子珍病情恶化,最终在上海华东医院与世长辞。

贺子珍病逝后,对于怎样处理她的后事,上海方面一时间犯了难。贺子珍不仅仅曾是毛主席的夫人,而且还曾是一位老革命,为革命做出过巨大的贡献,但按照当时的规定,像贺子珍这个级别的干部,丧事必须从简。

邓公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批示:中央领导全部送花圈,贺子珍的骨灰进八宝山公墓一室。

邓公的批示不仅为贺子珍的丧礼规格定下了基调,同时也为她的人生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听友109106912

    邓公真正的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