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美国没在朝鲜战场用原子弹?毛主席出兵前就说:它是纸老虎

为什么美国没在朝鲜战场用原子弹?毛主席出兵前就说:它是纸老虎

00:00
13:51

在去年热映的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里,当美军陆战一师被我军打得节节败退时,影片中多次了出现“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想要动用原子弹对我军进行打击的片段,每当观影的观众看到这里时,都会揪心不已。

不光是《水门桥》,有很多优秀的影片都曾提到过美国在朝鲜战争时期对我国进行核讹诈。比如1999年上映的《横空出世》里,主持原子弹研发的冯石将军提到了这么一件事:在朝鲜战场上,他曾经抓到过一个美军俘虏,但对方却非常狂妄,一直叫嚣着美军会投放原子弹对我军进行“外科手术”。这件往事给了冯石很大的刺激,也化成了他日后研发原子弹的动力。

这些影视作品艺术化的表达背后,都是有史实作为依据的。在朝鲜战场上,美国确实曾多次对我国进行核讹诈,那么他们的核讹诈究竟达到了什么程度?为什么他们最终没有在朝鲜战场上投下原子弹呢?

早在1950年7月中旬,美军尚未出兵朝鲜之时,美国国务院政策设计委员会就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提出,如果中国或苏联军队在朝鲜参战,美军就应该使用原子弹,他们相信这样可以取得决定性的军事胜利。

不久以后,美国将10架可以装载核弹头的B-29轰炸机部署在关岛,“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狂妄地宣称:一旦中国公开介入,将用原子弹摧毁中朝间的桥梁和隧道。

但中国根本不把这种核威胁放在眼里,毅然出兵抗美援朝。随着美军在朝鲜战场上接连败退,美方的军政首脑再次将使用原子弹提上了日程。1950年11月30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参加记者招待会时,甚至还主动泄露了这一“天机”。

当时有记者问杜鲁门:“总统先生,您对朝鲜的事态打算如何应付?”

杜鲁门回答:“同以往一样,我们将采取任何必要的步骤,以应付军事局势。”

记者又问:“那是否包括使用原子弹?”

杜鲁门回答:“包括我们拥有的任何武器。”

记者继续逼问:“总统先生,您说的‘包括我们拥有的任何武器’,是否意味着正在积极考虑使用原子弹?”

杜鲁门说:“我们一直在积极考虑使用原子弹,可是我不希望看到使用原子弹,它是一种可怕的武器,不应用来对付无辜的男人、妇女和儿童,可是原子弹一经使用,这种情况就无法避免了。”

杜鲁门“我们一直在积极考虑使用原子弹”一经传出以后,很快就传遍了世界上的各个角落,引起了很多国家的惊恐不安。

到了1950年底,麦克阿瑟又主动提交了一份“迟滞目标”清单,他估计需要26颗原子弹,其中用4枚原子弹轰炸“敌人进攻部队”,用4枚原子弹袭击“敌人空军的重要集结地”。此时甚至传出消息说,美军已把原子弹秘密运到朝鲜半岛附近海域的航空母舰上,准备随时待令启用。

1951年7月停战谈判开始后,由于谈判进展不顺,以及在谈判过程中双方打打停停,美国方面又出现了使用原子弹的呼声。这年9月,杜鲁门批准了实施代号为“哈德逊港行动”的军事演习,严格按照实战化程序,多次在朝鲜境内模拟原子弹轰炸,震吓中朝军队。

1952年5月,中美谈判双方在战俘遣返问题上陷入僵局,美国军政要员纷纷呼吁使用战术核武器,摧毁中国东北空军基地等,逼迫中国让步。但由于当时我志愿军已转入坚固的坑道工事中,而且美军考虑到如果苏联人决定用核武器进行反击,在釜山港的美国海军部队将会成为很好的目标,因而这一问题又被搁置了下来。

1953年7月27日,中美双方在板门店签订停战协议,历时3年的朝鲜战争正式结束,同时也宣告了美国对华核威胁的彻底失败。

为什么美国多次对我进行核讹诈,但就是不敢投下原子弹呢?其实毛泽东早就预见到了。

早在1946年8月6日,毛泽东在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谈话时就说过:“原子弹是美国反动派用来吓人的一只纸老虎,看样子可怕,实际上并不可怕。”这就是著名的“原子弹是纸老虎”的论断。

为什么毛泽东会这么说呢?因为他认为原子弹的战场效应固然强大,但它只是战争力量的一个组成部分,不能决定战争的胜负,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而不是武器。所以他反对夸大原子弹的作用。

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的底气就更足了。1950年8月5日,毛泽东在接见即将出兵朝鲜的第13兵团司令员邓华时,就对他说:“你们集结东北后的任务是保卫东北边防,但要准备同美国人打仗,要准备打前所未有的大仗,还要准备他打原子弹。他打原子弹,我们打手榴弹,抓住他的弱点,跟着他,最后打败他。”

1950年10月5日,毛泽东在正式出兵前,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说:“它(美国)有它的原子弹,我有我的手榴弹,我相信我的手榴弹会战胜它的原子弹,它无非是个纸老虎。”

毛泽东的话充分表明他已经预料到美国可能使用核武器,所以中国对美国的核威胁、核讹诈既不意外也不惊慌,并没有因此而影响自己的战略部署和军事行动。

1950年底,美国将原子弹运抵远东以后,朝鲜的领导人金日成感到坐卧不安。为此他专程秘密前往北京面会见了毛泽东,想要商讨对策。

毛泽东见到金日成以后,却不以为然地说:“这完全是一种恐吓,他们不会得逞的!”

金日成听到这番话以后,忧虑仍然没有完全消除,毛泽东又说:“杜鲁门是不敢贸然使用原子弹的,如果他真想使用原子弹,便不会说出来,更何况苏联已经掌握了核武器。”

从毛泽东的话里,我们可以发现他的底气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毛泽东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而不是武器。而且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他看到了民族的伟大力量,他认为中华民族有智慧和力量来战胜敌人。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不但洗刷了100多年来中华民族的耻辱,解放了中国人民的人身,而且解放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恢复了中华民族的自尊,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大大增强。尽管敌人有原子弹,但我们也不应该怕。

二是当时中苏签署了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苏联作为中国的盟友,不仅拥有强大的常规力量,还打破了美国的核垄断,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对中国的核保护,使美国对中国动用核武器的决策变得困难和复杂起来,美国必须要考虑到苏联可能的核报复,所以它不敢轻举妄动。

后来的事实证明,毛泽东的战略眼光确实高远。其实不光是我们不怕敌人使用原子弹,西方阵营内部也不赞成使用原子弹,这其中包括两个因素:

一是美国的盟国不愿扩大战争。参加朝鲜战争的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

,都遭受过二战战火的侵袭,自身已经伤痕累累,它们都进入恢复时期。朝鲜战争爆发后,它们只是从政治及意识形态上考虑,象征性地出动为数不多的军队,到远离自己的国家朝鲜去作战。

1953年,艾森豪威尔当选总统后,就曾想使用原子弹,但这却遭到了西方各盟国的反对。丘吉尔就直接明确表示:英国政府反对朝鲜战争升级。如果美国一意孤行,要使用原子弹,违背本阵营内大多数盟国的意愿,致使战争扩大,那么美国将面临失去盟友的局面。最终迫使艾森豪威尔打消了这一念头。

二是美国人民的反战情绪高涨。尽管美国是二战的战胜国,但它付出了重大的代价,本土还遭受过日军的轰炸,美国人民对这种苦难仍然记忆犹新。所以当杜鲁门表示准备使用原子弹的时候,美国国内一片哗然,国民们都不希望因为再次扩大战火而使自己受到损失,这也使得杜鲁门不得不考虑到舆论的压力。

所以美国最终没有在朝鲜战场上投下原子弹,充分说明了“得道之助,失道寡助”,任何国家要想拿核武器用作侵略战争,都是不得人心的。

虽然以毛泽东为首的第一代领导人不怕原子弹,但这并不代表他们就轻视原子弹的作用。朝鲜战场上美国对我们实行的核讹诈,更加坚定了我们研制自己的原子弹的决心。

1954年10月18日,在国防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毛泽东就在讲话中说:“帝国主义估量你只有那么一点东西,就来欺负我们。他们说‘你有几颗原子弹?’”

这是毛泽东第一次提出没有原子弹,就要受人欺负。正是因为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他对此有切身感受和切肤之痛。

正是美国对中国的核讹诈与核威胁,促使仍旧贫穷落后的新中国开始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坚持发展自己的核武器。经过无数前辈的努力,我国终于在1964年10月16日试爆成功了首颗原子弹,我们再也不用担心西方国家的核威胁了!

谨以此文,向毛泽东等老一辈领导人和所有志愿军指战员致以最崇高的敬意,正是有了你们的坚持,才有了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这盛世,如你们所愿!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