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是了解国家历史与城市性情的绝妙“入口”,宋韵美食是杭州城市记忆中最具烟火味儿的一部分,流淌至今,依然是活着的历史、舌尖上的宋韵!
《东京梦华录》中记载了北宋开封府百姓吃年夜饭时的情景:“居室华灯皆燃,举家围坐,长者上首,男女分左右,频举杯觞。”南宋百姓的年夜饭礼仪也差不多。
至于桌上的菜肴,无论贫富,都必备屠苏酒、春盘、馎饦这三大标准件。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王安石的《元日》和陆游的《除夜雪》中都提到过屠苏酒。
“三大件”的第二件叫馎饦,其实它就是面条。馎饦起源于南北朝时期的北方游牧民族,到了南宋时期,馎饦演化成了制作更精细、口感更好的手擀面。不过水,不打卤,也不需浇头,一把面条丢到沸腾的羹汤里,捞出即吃。
宋代谚语说:“冬馄饨,年馎饦”,陆游《岁首书事》诗:“中夕祭余分馎饦。”在除夕夜,人们用它敬奉完祖先后,再全家老小一起分食。
“三大件”的第三件——春盘,又叫“五辛盘”,也是敬奉祖先的祭品。《岁时广记》中记载了南宋宫廷厨师的春盘做法:把腊肉蒸熟,切成细丝,再在盘中摆出花型。或将油饼、馓子、麻花、馒头之类的主食摆入大盘,堆成金字塔形,中间插上金银丝扎成的花朵。
祭祖后拔掉线香和纸花,春盘就上了年夜饭的餐桌,南宋人希望吃了它祛病健体。到了年初一,亲朋好友之间也用春盘“馈岁”,立春那天,依然要吃。
除了“三大件”,其他菜品种类也是非常丰富的,七碟子八碗堆满餐桌,有鸡有鱼有荤有素,而且还有不少菜肴流传至今。
无论是宋代还是现在,年夜饭桌上必须有鱼,寓意“年年有余”。那时最流行的吃法是“脍”,南宋史家徐梦莘在《三朝北盟会编》记载了“鱼鳔二色脍”“红丝水晶脍”“鲜虾蹄子脍”等鱼脍御膳30多种。
而现在说起吃鱼,就不得不提经典杭帮菜宋嫂鱼羹和西湖醋鱼。
宋嫂鱼羹是杭州四大名菜之一,从南宋流传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武林旧事》中记载,当时宋高宗赵构游玩西湖至钱塘门,品尝了一位叫做宋五嫂所烹制的鱼羹,十分赞赏,在赏赐之余还命其专为宫苑烹制鱼羹御膳。
据清代《两般秋雨庵随笔》记载,西湖醋鱼为宋代名厨宋五嫂创制,时名“宋嫂鱼”;另据载,“西湖醋鱼”名称始于清代,是在“宋嫂鱼羹”做法进行一定衍生,形成了这样一道菜肴。
这样的西湖醋鱼,夹上一筷子送入口中,酸甜的汤汁裹挟着鲜嫩的鱼肉,唇齿留香,甚至还能尝到一丝蟹肉的鲜味。
除此之外,江浙一带的年夜饭还常有一道特色菜:蟹酿橙。南宋文人洪林在《山家清供》中记述说:“元旦必食蟹酿橙,用黄熟大橙,截顶剜穰,留少液,以蟹膏肉实其内,仍以带枝顶覆之。入小甑,酒醋水蒸熟,香而鲜。”
吃完“硬菜”,咱们再来看看饭后点心。南宋菜肴品种花样繁多,小吃名点更是应有尽有。
临安街头有专门经营酥类食品的店铺,蜜酥、酥市膏、滴酥、破麻酥、蜜麻酥、油酥饼儿、酥皮烧饼、肉油酥……品种繁多。《西湖老人繁胜录》中称临安“酥蜜裹食,天下无比,入口便化”。难怪,现在吴山酥油饼还非常受市民喜爱呢!
南宋糕点也很丰富,特别是宫廷糕点制作精细,讲究选料,比如江南传统点心定胜糕。它以粳米和糯米粉包以赤豆砂、绵白糖蒸制而成,外形似金锭,寓意吉祥,千百年来深受杭州人喜爱。
定胜糕一名始于南宋,民间传说有多种版本:一说是江南人为韩世忠抗金时赶制的军粮;一说是为岳飞抗金赶制的军粮,为求抗敌胜利,故名“定胜糕”。
据南宋吴自牧《梦粱录》、周密《武林旧事》记载,南宋都城临安,每逢除夕夜有各类守岁点心,其中有皂儿糕,因其外形而名,近似今天的定胜糕。
说起杭州小吃,有一个不得不提——葱包桧。它的做法并不复杂:将刚刚炸好的油条和葱段裹在面饼里,在铁板上边压边烤,最后涂抹上甜面酱,香喷喷的葱包桧就做好啦!相传葱包桧的由来与南宋时的民族英雄岳飞,以及奸臣秦桧有关。
今天你家的年夜饭准备吃什么美味?可以在评论区留言和大家分享。祝大家兔年大吉、幸福安康!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