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哲学就是把黑的说成白的,把白的说成黑的——智者派的兴起

013.哲学就是把黑的说成白的,把白的说成黑的——智者派的兴起

00:00
15:39

喜马拉雅的听友们,大家好,我是周濂,欢迎你来上我的哲学课。


你一定还记得我在第一讲“哲学是什么”中举的那个例子。我在大一的时候跟同学去北京的王府井参加公益活动,一位资深人士得知我们是北大哲学系的学生,非常开心地说:哲学,我知道,就是把白的说成黑的,把黑的说成白的。如果柏拉图地下有知,听到这句话,一定会气得活过来。因为把白的说成黑的,把黑的说成白的,这是智者派的专利,而非哲学家的使命。

 

一、什么是“智者派”? 他们的名声如何?


1、柏拉图为什么最恨“智者派”?


柏拉图(Plato)平生最恨智者派(Sophists), 因为在他看来,苏格拉底(Socrates)被判死刑,就与雅典人搞不清楚哲学家与智者派的区别有关。所以柏拉图一直在不厌其烦地区分哲学家与智者派,并且火力全开地对智者派展开各种批评和攻击,比方说,他说智者派是“受雇于富豪子弟的教师”,是“贩卖德性知识的零售商”,是“在论辩中赚钱的人”,是“只会模仿,自己没有知识又装作有知识的骗子”,是“在大庭广众中发表长篇大论的蛊惑家”。


柏拉图 (Plato)


其实,直到苏格拉底和柏拉图之前,智者派的名声一直很好。智者的英文是sophist,直译就是“有智慧的人”。泰勒斯(Thales)被称为希腊七贤之一,这里的“贤者”对应的就是sophist,再比如说,著名的政治家梭伦(Solon)也属于希腊七贤,荷马(Homer)、索福克勒斯(Sophocles)也都被称为sophist,这告诉我们早期的sophist其实是一个泛称,它包括各行各业“有智慧的人”。


但是,我们今天更为熟悉的智者派却是另外一个形象,他们的特点包括:

首先,通过收取费用,教授学生法庭论辩之道和政治生活的技艺;

其次,自以为最有智慧,实际上不以真理为目的,而以输赢为目的;

最后,败坏青年,毒化社会风气。

很显然,智者派在历史上名声不佳,主要是受到了柏拉图的影响。


2、传授知识应该收费吗?


在收费这个问题上,我倒是比较认同罗素(Bertrand Russell)的观点,他说,柏拉图反对智者们教书收钱,那是因为他自己有着相当的私人财产,显然他不能体会那些没有他那种好运气的人们的需要。罗素又说,最奇怪的是近代的教授们,他们虽然找不出拒绝薪酬的理由,却也一再地重复柏拉图的这种挑剔。我觉得罗素这话说的很好,你看啊,卢梭(J.J.Rousseau)、康德(I.Kant)、黑格尔(G.W.F.Hegel),全都当过家庭教师,海德格尔(M. Heidegger)、维特根斯坦(L. Wittgenstein)全都是大学里的教授,我在喜马拉雅的课程是收费的,其实我在人大上课也是收费的,因为我们是有课时费的。这也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为什么知识不能收费呢?


罗素(Russell)和孩子们——Russell with his children, John and Kate


在这个问题上,孔子要比柏拉图开明的多,他曾经说过:“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意思是只要自愿带上十块腊肉,作为礼物来见我的人,我没有不教诲他的。我读过一则报道,一个当代的儒生,当年去拜见北大的季羡林先生,就真得带了十块腊肉,据说季老很高兴,认为这个青年还算懂古礼,于是就欣然接待了他。当然,通过传授知识来收取费用,与“谁给我面包吃,我就为谁歌功颂德”还是有天壤之别的,前者无可厚非,后者呢,斯文扫地。


3、既然不是因为收学费,“智者派”究竟为何惹人嫌?


所以说,智者派收费授徒是无可厚非的,他们真正应该受到质疑的是“不以真理为目的,而以输赢为目的。” 智者派在这方面可谓是劣迹斑斑,留下了很多故事。比方说,叙拉古(Syracuse)的一位智者叫做卡拉西,他的辩护策略是这样的,如果给弱者辩护,就会极力渲染他的孱弱无能,给法官造成这样的印象:这个人如此的弱以至于根本没有做坏事的能力;如果给强者辩护,他的策略是这样的:他大概不会这样做,因为他很清楚人们都会明明白白的想到他有做这事情的能力,言外之意是:“被告这么强大,他会傻到公然去伤害一个弱者吗?” 


历史上最著名的智者叫做普罗塔戈拉(Protagoras),他曾经和自己的学生打过一场官司。他开班授徒之前,会跟学生事先协定,学生先付给老师一半学费,剩下的一半等学生打赢了第一场官司以后再付,而如果第一场官司打输了,那么证明老师教学效果不佳,剩下的那一半学费就不用交了。


可问题是,有一个学生特别的聪明,他毕业之后既不出庭打官司,也不交剩下的学费。普罗塔戈拉等了很久,终于耐不住性子,就向法院提起了诉讼,师徒对簿公堂。


在法庭上,普罗塔戈拉跟他的学生说:“如果你打赢了这场官司,那么按照合同,你应该付我另一半的学费;如果你输了,那么按照法庭的裁决,你也应该付给我另一半学费。总之,这次官司无论输赢,你都得付我另一半学费。”


谁知道他的学生针锋相对地反驳说:“如果我打赢了这场官司,那么按照法庭的裁决,我不需要付你另一半学费;而如果我打输了,那么按照协定,我也不必付给你另一半学费;所以,无论输赢,我都不必付给你学费。”


普罗塔戈拉Protagoras (Painting by Ribera)


大家听明白了这师徒二人的逻辑了吧。这个例子非常典型地体现出智者派的基本立场和论辩技巧。大家有没有意识到这个对话中的问题?没错,普罗塔戈拉和他的学生是在使用双重标准(double standards)。如果普罗塔戈拉打赢了,根据法庭的判决,学生应该付钱给普罗塔戈拉,但是如果根据两人的合同,学生就不应该付钱给普罗塔戈拉。反过来也是这样,所以这两个人都是在使用双重标准来为自己争取利益最大化。


二、如何理解“辩论”和“双重标准”?


1、“不追求真理而追求输赢”的游戏


第欧根尼(Diogenes)在《明哲言行录》(Lives and Opinions of Eminent Philosophers)中说,普罗塔戈拉是第一个主张在所有事物中都有互相对立的两种理由的人,而且他也是第一个把这个观念运用到论辩中的人。你们觉得,哪种人会是普罗塔戈拉的现代传人?我一直认为,那些在辩论赛上口若悬河的人就是智者派的传人。事实上,普罗塔戈拉就是第一个创办辩论比赛的人。


《明哲言行录》Lives and Opinions of Eminent Philosophers  (Title page of an edition in Greek and Latin, 1594)


我给你读一读历届大专辩论赛的题目,你们就明白了。女生和男生哪个更需要关怀;金钱追求与道德追求可不可以统一;社会秩序的维护靠道德还是法律;应先成家后立业还是先立业后成家;当代大学生最缺乏的是交往能力/不是交往能力;顺境更有利于人的成长/逆境更有利于人的成长。


有没有发现,所有这些题目的基本特点是正方与反方都有道理,但又都没有把道理占全了,因为如果把道理占全了那就没有什么可辩的了,可是问题恰恰在于,你要把只占了一半的道理说成是很有道理,或者简直就是真理,你就只能采取不讲理的办法,或者是采取哗众取宠,转移观众注意力等等取巧的办法。


所以啊,我总觉得现在的大专辩论赛已经误入歧途,它不以求真为目的,不以促进我们对这个世界的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为目的,而是为辩论而辩论,以钻牛角尖为荣、以讲道理为耻,以抬杠为荣,以宽容为耻。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有一个辩论队的成员这么说:对方辩友说得很有道理,我深表赞同,但是我们是不是应该换一个角度想这个问题呢?那么这个辩论队的成员就注定是一个失败者。他一定要这么说:对方辩友顾左右而言其他,我请对方辩友直接回答我的问题;他一定要这么说:对方辩友完全是在偷换概念。或者你在辩论的过程中实在没听懂对方辩友的观点,你可以使出必杀技,说:对方辩友刚才的这段话其实恰恰证明了我的观点。

 

哲学的目的是寻求真理,因此就必须要找到区分真与假、对与错的标准,可是智者派却引入了相对主义(relativism),他们选择双重标准,不追求真理而追求输赢这当然会遭到哲学家的激烈反对。


2、如何区分“自然”和“习惯”?


在这里我要给大家引入一对概念的区分,自然和习惯。我们常说“习惯成自然”,你有没有想过这句话背后的深意?这说明习惯和自然并不是一回事,而且人们常常会把习惯误当成是自然。

 

希罗多德(Herodotus)在《历史》(The Histories)中讲过一个故事,波斯国王大流士曾经问希腊人:给你多少钱可以让他们吃自己父亲的尸体,希腊人的回答是,多少钱也不可以;然后他又把吃自己双亲尸体的印度人叫来,问给多少钱才能答应火葬他们的父亲或者母亲,印度人的回答是,给多少钱我也不会这么做。讲完这个故事,希罗多德就引用了诗人品达(Pindar)的一句话作为总结:“习惯是万物的主宰。”

 

可是问题在于,一方面习惯是万物的主宰,另一方面习惯又是可以变迁的,所谓“移风易俗”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希波战争(Greco-Persian Wars)之后,特别是公元前5世纪的后半叶,希腊世界里的传统观念遭到了猛烈的冲击,从城邦制度、法律制度到风俗习惯、伦理规范莫不如此,那些原本被认为是自然而然的、天然正当的事情,现在都被视为是习惯使然。


Map showing events of the first phases of the Greco-Persian Wars


如果吃掉父母的尸体与火葬父亲的尸体,两者之间的区别只是习惯不同,那就意味着无所谓谁对谁错,这当然会让笃信真理的哲学家感到非常不爽。如果智者派一直在用这样的方式教导学生,那就会败坏青年,毒化社会风气。


我们在后面几讲中会探讨苏格拉底之死,他被雅典法庭起诉的其中一个理由就是败坏青年,可是在柏拉图看来,这明明是智者派干的好事,怎么可以安到苏格拉底的头上呢?所以,柏拉图才会对智者派这样的深恶痛绝。

 

三、智者派真的一无是处吗?

 

说了智者派这么多的坏话,我现在想帮他们稍微翻翻案。我们前面已经说过了,收费授徒这件事情其实无可厚非,智者派真正的问题在于引入了相对主义,站在习惯的立场上去反对自然。那么问题在于,这么做是不是一定就是错的?


普罗塔戈拉最著名的命题就是:“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相比“神是万物的尺度”,“人是万物的尺度”无疑具有进步性,它意味着人文主义(humanism)的兴起,智者派对传统秩序形成了强有力的冲击,代表了某种进步的力量。德国哲学家卡西尔(Ernst Cassirer)就曾经高度评价智者派,认为他们“以一种新的精神突破了由传统的概念、一般的偏见和社会习俗所形成的障碍。” 


当然了,如果把“人是万物的尺度”推到极致,主张每一个具体的人就是“万物的尺度”,那就会出现相对主义的恶果。比方说,普罗塔戈拉认为一切都是相对的,同样的风在刮着,有的人觉得冷,有的人觉得不冷,所以一切都是感觉而已,风本身是无所谓冷或者不冷的。就这个例子而言,你是不是觉得普罗塔戈拉说的还蛮有道理的?


可是你有没有想过,风的冷热是一件无足轻重的事情,任何人都可以跟着感觉走,但是有些事情却是不能跟着感觉走的,比方说国家出台了一个法律,有的人觉得好,有的人觉得不好,这时候我们可不能跟着感觉走,觉得好的人就遵守它,觉得不好的人就不遵守它。相反,我们需要通过充分的讨论和协商,借助于一定的程序,去解决彼此的分歧,哪怕最终各自保留意见,那些觉得不好的人也要尊重法律。总之,一旦“移风易俗”演变成了“礼坏乐崩”,那就是“过犹不及”,这个时候,重建道德的客观标准和知识的体系就成为哲学家的新任务。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从智者派开始,希腊人开始极力地推崇和传播语言(logos)的技艺,这也极大地促进了民主制度的发展。虽然说“巧言令色鲜以仁”,虽然说“语言是暴君”,它可以蛊惑人心、颠倒黑白、指鹿为马,但是借助于话语而不是借助于暴力来取得权力,通过点人头而不是砍人头,这何尝不是一种进步呢?

 

所以说,不要被哲学家的一面之词所误导,智者派的兴起,虽然冲击了传统和秩序,带来了相对主义的难题,但是另一方面,智者派的空前活跃也象征着希腊文化鼎盛期之前的“青春的陶醉”与“不羁的活力”。

 

好了,今天就说到这里,下一讲我们终于要进入到期待已久的苏格拉底,我们下一讲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雨虎2010_THU

    1. 智者学派开启并强化逻辑论证的思维方式,这一点在中国从来就没有出现过。虽然有名家如公孙龙在这方面有过一些思考,但始终是边缘化的思想。而逻辑论证的思维,就是科学的思维,从这点上来看,中国传统的反逻辑倾向是无法产生现代科学的。2. 相对主义在人类学中,发展出了文化相对论的基本思考框架,肯定了习惯与传统等非物质因素的作用,从这点上来看,有其意义。

    devilhoho 回复 @雨虎2010_THU: hello,请问中国传统的反逻辑倾向都有什么呢?可以谈一下嘛?

  • 雨虎2010_THU

    相反,中国哲学的“道可道,非常道”,什么“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全都是用玄学解释玄学,逻辑结构一团混沌。正因为如此,拥有如此悠久的哲学传统,中国哲学却一直稚气未脱

    周濂 回复 @雨虎2010_THU: 说的很好

  • Spring1126

    如果一句话可以100%确定是错误的,那并不可怕,可怕的东西都是似是而非的。可是更可怕的是,人们相信真理不仅不存在,而且不值得追求。相信权威,相信权力,相信成王败寇,相信胜利即正义,起初是因为懒得想,后来是因为不敢想,最后干脆不会想,这让混淆视听变得更加容易。

    听友94726124 回复 @Spring1126: 所以世界需要真正的哲学家来守护人类的理性

  • 雨虎2010_THU

    西方哲学有非常严谨的逻辑体系,是独立于语言所表达的意义而存在的,目的是为世界的万物找出一个清晰的本源和清楚的解释。这一点从本体论的探寻中,无论世界的根源是具体物质,还是抽象的数,都有逐渐明晰的倾向。

  • 蝉的夏天_z4

    听到这里,才放佛理解了以前听我老师讲的一句话,他说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是思辨,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混屯。无论是孔子还是后来的张载,其主张都是在现象层面,实用为原则。然而西方人希腊人却一定要剥洋葱一般寻找现象背后的本质。这是不是也是三个一神教都诞生在西方的理由?也是佛教诞生在印度而到了中国后并不能在理论上深入发展的理由呢?

  • 雨虎2010_THU

    不是的,谢谢周老师褒扬。我是学城市规划、建筑学的专业背景。哲学是业余爱好。

    大庞同学 回复 @雨虎2010_THU: 建筑学同学景仰膜拜一下

  • 彬彬有理5

    普罗塔戈和他学生的纠纷,最终他学生会输。因为如果法官判普罗塔戈赢,那么,就不用等到当时约定的条件成就,普罗塔戈就可以拿到钱了,如果输了,那法官一定是认为条件没有成就,但这次打官司本身会成为第二次官司的条件,那么在第二次官司中,会因为条件成就,普罗塔戈最终会获得胜利。但对于他的学生来说,这次他赢了不是终局性的,输了却是终极性的。

    周濂 回复 @彬彬有理5: 没错,他的学生只是在诡辩,普罗塔戈拉在这个问题上更占理

  • 阿丁的天空

    这一集讲得真好,特别是辩论赛

    周濂 回复 @阿丁的天空: 谢谢你

  • 云辞雪霁

    奇葩说,是不是也算智者派的行为?

    joke_cR 回复 @云辞雪霁: 巧言令色,鲜矣仁!

  • 2500风景

    想起周老师说的,哇这棵树真大,这朵花真美这节课真好!

    周濂 回复 @2500风景: 谢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