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牍之争008-3大灾重建揭秘

木牍之争008-3大灾重建揭秘

00:00
13:14

§§§ 木牍之争008-3抗震重建解密


【传播四川好声音,挖掘巴蜀老故事】

   欢迎收听我的喜韵坊【巴山蜀水老故事】,由喜马拉雅FM出品,有声版权壹万部之纪实文学《木牍之光》。作者:元夫。播讲:蜀道声音盒子剧社队CV倾情打造。

   请投月票、请订阅、请点评、请点击右上角转发第一时间更新哦!



   著名作家牛放先生在本书出版之际手书写道:在木牍里寻找刻写的感觉,让心进入木质,阅读历史与自然对话,妙也!



               劈山囚狱  板房腾挪第二步


   青川赶场垭是囚禁犯人的地方,也是青川第二次板房腾挪之地。说到赶场垭还得先说上坪。

   上坪在地震后成为青川最大的板房安置区,建有4000多套板房,安置12000余人。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板房集中安置区,一度成为灾区最为悲壮的过渡安置点。

    “世界上最大的板房集中安置区”这个说法来自于2008830日。温总理第二次来青川。那时,奥运会在北京刚落下帷幕,残奥会正在举行。总理到达黄坪乡枣树村后,带头建房的残疾人石光武火了,老百姓自己写的两幅标语火了,这两幅标语告诉四川:大悲需要大强。

    枣树村归宁波援建,宁波指挥部也因此光荣和自豪起来,从此副指挥长王梁慧扎根在枣树村指导重建,直到把枣树村弄成全国名村。

当总理看完枣树村来县城路过上坪时,为眼前偌大一片板房而震撼,随行的中央、省部级领导纷纷感叹:“哟,这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板房区了。”

    其实很少有人知道,这个板房区不仅最大而且最密。

     地震后的6月份开始建板房,当时上坪是县城周边唯一一块没有被帐篷占据的麦田。上面催得很急,还派了督导组,要让老百姓尽快从帐篷搬进板房。县长陈正永在思考板房布局时提出率先启动上坪板房建设,因为城中心几乎没有空地。拿着国家出台的有关板房搭建以及供排水系统安装《导则》到上坪开建时,陈正永发现这个《导则》仅适合平原宽敞地区的板房建造,却不适合山区板房建造实际。如果按这个《导则》所规定的间距,青川不建板房还好,建了板房反而有大量的人没地方安置。国家督导组根据青川提出的意见,对《导则》进行了修订再进行搭建,修订后的《导则》明显地缩小了间距,这才有青川老百姓过渡时期的大部分人人住。

     宁波援建的项目上坪安居小区、入城干道、乔庄高中(青川中学)、乔庄镇小学等多个重要援建项目基本都集聚在上坪,这里是青川县城的入口,宁波援建出彩的地方也在这里。可是最大的难题--板房腾挪、管线的迁移和重新安装也集聚在这里,这道最为壮观的板房景观此时成为制约青川县城重建的最大阻碍。所以不得不赶紧找地进行腾挪。

找地成为青川和宁波的主要任务,青川县建设局与宁波指挥部协同作战,从电脑里拿出地形资料寻找空地,召集相关部门拿着图纸实地踏勘,只要发现一块空地,只要有一块地,哪怕能搭几十套板房,都要见缝插针,化整为零利用起来,立即组织相关单位连夜赶出设计图纸,然后进场施工。

     当发现赶场垭这块空地时,大家又开始兴奋了,因为这里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大的一块地盘,大约能建 100 套板房。管板房腾挪的宁波干部王本久有些兴奋,但是有的人建议放弃,他们怕建起板房没人愿意搬来住。

    赶场垭到县城要下行陡坡,位于青川县乔庄老城后面的山坳里,距青川县城中心位置两公里,青川县公安局看守所设在此地。过去是没有人愿意来的地方。过去青川人教育孩子要学好,如果不学好就说要送去“赶场垭”,也就是说赶场垭是正常人非常忌讳的一个地方。尽管这里关押的囚犯在地震后被转移到剑阁监狱了。

     宁波指挥部却舍不得放弃。王本久对大家做工作:县城还有什么地方有这么大一块地呢?上坪规划项目即将开工建设,第一批68户和第二批947户将要先后搬走,往哪里搬?

没办法,只有确定在这里建板房。

      青川 2009年“7.16”特大洪灾前,赶场垭板房建设已经开始了。

宁波指挥部为了尽可能多搭板房,调用两台挖掘机在这里的后山进行

开挖、扩挖地基。尽管如此,这里最多也只能搭建,不够解决上坪的板房腾挪。

    最为艰辛的是在这里修建板房。因为这两公里路根本就不成其为路,就是一个泥土便道。而且在施工进场的第一天,25 年没有垮塌、包括8级地震都没有震垮的监狱围墙居然垮塌了。

     山上没有水,无法施工,只有车子从城里往山上拉水进行施工。时间紧迫,可这里有军队的规矩,晚上不让加班干。有一天,一辆车子进去被陷8个小时不能动弹,急得宁波指挥部干部两眼冒火,有人说真是邪门,其实是路况差。12 间板房的地坪做好后,第二天起来裂开几道大裂缝,指挥部将所有专家都请过来“会诊”,处方是:将地坪土层全部刮掉,深挖下降1.5米以后再做地坪。可是地坪刚做好,又开裂移位了,不过这次可能是有原因的,因为 2009 年“7·16”特大洪灾后,整个赶场垭移位。这12间板房只有全部拆掉重建,12 套板房花去了50 套板房的钱;工人苦,几张板子一搭,两头通天,就是建设工人的家,风雨不遮;造价高,正常情况下每间板房腾挪也就10000多元,而赶场垭的板房,每间造价达15000 元左右。

    赶场垭劈山建板房,是板房腾挪战役的第二步。这一步跨得心惊胆战,有些毛骨悚然。

    其实,在板房建设期间,对县城形势清楚的个别单位已悄悄向往在这个地方栖身,因为他们知道越往后越是难以找到栖身之地。但是老百姓当时还不清楚青川的形势有如此严峻。所以当板房建好,项目用地开始腾挪时,他们说什么也不愿意搬迁。乔庄镇党委、社区干部通过开会、个别做工作等方式进行沟通后,老百姓终于同意搬迁。

“老百姓从不愿意搬迁到同意搬迁,我们的干部付出了艰辛。”陈明忠万分感慨。

     “青川的老百姓真是可爱,我们真是要感谢他们对我们援建项目的支持,特别是青川公安局。”宁波指挥部负责板房腾挪的王本久说,那天他们8家单位的8个人到赶场垭查看:“这里怎么看怎么不像一个可以住人的地方。”

    赶场垭板房建起以后,上坪板房区113户快速入住赶场垭,为乔庄高中项目的快速启动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青川县公安局集体搬到赶场垭上班,居住。

     有一次上山采访青川县副县长、公安局局长张家和,发现紧挨后山搭建的一排板房潮湿、阴暗,白天都要开着灯。看守所的办公室就设在这一排。为了全部解决公安局的办公和居住,青川县公安局就在这排板房前面仅有的一溜地面上再搭建了一排板房,但两排板房之间的间隔仅为一门之宽。也就是说,当房门打开时,这个巷道就被堵死了,如果有人通过,必须要关上房门才行。

    张家和邀请我们去参观他的寝室,寝室就在这两排板房的最后一排,四面无光,屋内阴冷、潮湿,有很大一股霉味。张副县长说,床上的电热毯24小时开着,否则潮湿得不能入睡。

    赶场垭重建开始时,公安局又带头腾挪到大沟农村租房办公,大沟比这里更远。在灾后重建最紧张的日子里,“清网”行动在全国拉开了帷幕,青川十几年前在沙州淘金案中的逃犯也被缉拿归案,这是青川全体公安干警在清网行动中取得的最大成就。

    青川公安在抗震救灾、过渡安置、灾后重建三个重要时期,每次都是率先亮剑,在民众中树起光辉形象。在“大腾挪”棋局中,青川公安这样的行为不得不让青川人民产生深深的敬意。

     赶场垭的板房腾挪数量虽然不多,但为随后一步老百姓大规模腾挪到黄坪乡庄子坪做足了心理铺垫,为县城重建加速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本书作者简介:

    笔名元夫、本名熊芙蓉,曾作教师,现为广元日报社记者、编辑。五一二汶川大地震前21小时抵达青川,在青川遭遇特大地震,逃出房间后即开始采访,十三日回到广元,当即在广元新闻网发出第一篇青川灾情报道,之后大部分时间泡在青川,因而有了这部《木牍之光》。



记住灾害历史,敬畏自然生命。

   喜马拉雅FM【巴山蜀水老故事】本辑播讲完毕,感谢您的收听,有声作品陆续上架。如果您对蜀道文化感兴趣可以在评论区留下您的文字;如果您喜欢巴蜀文化,可以在喜马拉雅官网搜索《通往天堂的路》、《少年武则天》、《唯美四川螺髻山》、《朝天关风云》、《花蕊夫人》;《村里的故事》、《趟过记忆》、《青青之川》、《蜀道天下》、《武曌千秋》、《木牍之光》、《东河口绝恋》等。

请投月票、请订阅、请点评,点击右上角转发第一时间更新哦!

欢迎著作者与蜀道声音盒子剧社合作有声书数字音频,详询微信ZMXD要法要法(您懂的)、敬请期待。

亲爱的小耳朵下辑更精彩,我在蜀道等您哦。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