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为可信赖的“家门口”医院
近日举行的2023上海两会上,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等人大代表提出,加强对基层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的监督,让人民群众有更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很多人印象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是配配药或者看个头疼脑热的地方。然而,在最近的新冠感染和救治高峰期,全国各地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挥了重要作用。以上海为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接了全市超过50%的发热诊疗量,极大地缓解了二、三级医院的接诊压力。
上海两会期间,还有人大代表提出以增强医疗能力为抓手,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更名为“社区医院”。其实,更名与否不只是简单地增加一块牌子,也不是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重回传统医院的“老路”,而是瞄准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进一步增加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信任感、依赖度,使其更好发挥“健康守门人”的作用。
做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其作用要再认识。在我国医疗卫生系统,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定位是保障基本医疗、保障公共卫生、保障健康管理。现实情况中,多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主要功能是公共卫生,医疗救治的功能不强。这造成很多人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缺乏信任感,特别是不少年轻人,压根没去过家门口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不少代表委员提到,在疾病预防的基础上,要通过进一步扩充临床专科、住院等服务项目,补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服务功能短板,做到“平急结合、医防融合”。就像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张文宏多次强调的,社卫中心要充分发挥分级诊疗“前沿阵地”的优势,有效缓解二三级医疗机构的就诊高峰,真正起到基层医疗“网底”的作用。
对其能力要再提升。在这波新冠疫情中,为了解肺部有没有感染,很多人想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拍片,去了才发现多数社卫中心根本没有CT设备。上海市政协委员的一份调研显示,部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面积狭小,约2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因为面积小没有设置病床。
基于此,未来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投入。硬件方面,对有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增加心电监护仪、CT机、呼吸机等适宜设备的配置。软件方面,要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二三级医院组成的医联体,建立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双向培训工作制度,不断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的技术能力和水平。同时,政府也要出台各项优惠政策,鼓励更多优秀医务工作者扎根基层。
展望未来,还可能有新的感染、新的病毒出现。有效应对这些挑战,要通过多方努力,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真正成为居民可信赖的“家门口”医院,促进“小病在社区,大病去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分级诊疗格局加快形成。
来源:半月谈新媒体
半月谈评论员何欣荣王辰阳
监制:孙爱东
主编:王新亚
责编:郭艳慧
校对:张子晴
换个人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