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男子半夜醒来,发现娇妻胸口插着刀,阿婆:清油抹上头

民间故事:男子半夜醒来,发现娇妻胸口插着刀,阿婆:清油抹上头

00:00
29:33

明朝正德年间,有个叫王兴年的药材商人,他的老家在顺天府附近的王家村,但为了营生,常年在东北经商,家中只留下年过半百的老母亲和年轻的妻子二人。

这一天,王兴年正在查验几个采药人送来的药材,其中有一枚老山参,主干和根须加起来,足足有一尺多长,品相极佳,看起来至少已生长了百年。

王兴年正在心里暗暗称奇,觉得可以收下此参,再转手卖个好价钱,外面突然走进来一个人,对他大声喊:“王兄,不好了!”

他抬头一看,说话的人叫孙强,是他的同乡,前段时间回家探亲,现在刚刚从老家赶回来,就急匆匆来找他了。

“孙兄,家里是有什么事情吗?”王兴年问孙强。

“王兄,我受你委托,回到家乡后就去看了老夫人和嫂夫人。嫂夫人一切都还好,但老夫人身染重病,面黄肌瘦。她托我给你带句话,让你春节前一定赶到家,和她老人家见上最后一面。”孙强一五一十地说。

王兴年一听母亲生病了,心急如焚,恨不得生出一双翅膀,立时飞回家里去。他赶紧收了山参,用红布包好,又去集市上采买了其他的物品,一齐带上,然后包上一辆马车,匆匆忙忙地往家乡赶去。

这时已是寒冬腊月天,寒风凛冽,像刀子一样割在脸上,王兴年一路不敢停歇,马不停蹄地往前赶,走着走着就到了傍晚时。眼看雪花越来越大,马也累得“咴咴”发喘,他就寻思着找个落脚的地方,歇上一晚再继续走。

可是,方圆几里都没有客栈,也没有村庄,他四处打量,终于看到前方不远处有一间破庙,就停下来,把马拴在背风处,自己则走进庙里去躲一躲。

推开庙门,借着外面白雪的光亮,他看到里面有一尊破败的神像,上面蒙满了灰尘,看样子很长时间都没有人来清扫打理了。

王兴年心念一动,想起生病的母亲,就拿出一块毛巾,把神像上的蜘蛛网、灰尘擦拭干净,然后跪倒在地,双手合十祈祷:

神仙在上,请保佑我家中的老母亲逢凶化吉、早日康复,保佑我一路顺顺利利,尽快回到家中。回头我一定捐金助银,为您供奉香火、重塑金身。

等他拜过神像,就在庙内找了一处角落,想在这里歇歇脚,等天亮了再重新启程。

到了半夜,王兴年昏昏沉沉,困得眼皮打架,就慢慢睡了过去。突然间,庙门“吱呀”被人推开了,然后还有沉重的脚步声踏了进来。

“娘,走得累了吧,你先坐在这里歇一歇。”是一个年轻女子的声音。

“你也坐吧,走了这么远,他们估计不会再追过来了。”一个年迈的婆婆声音颤抖着说,然后就是两人靠着墙壁坐下,喘着粗气呼吸的声音。

王兴年听见动静,心中诧异,就想坐起来看个仔细。不料他猛地起身,却把那两个人吓了一跳。年轻的女人一下子从地上弹起来,挡在老婆婆面前,壮着胆子问:“你是谁,想干什么?”

王兴年赶紧作揖,给她们解释,自己也是过路的,因为人困马乏,又没有遇到客栈,才在这旧庙里歇息一晚。说完,他又问两个人是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怎么大半夜的,也冒着风雪来了这庙里。

这几句话正戳中了两人的伤心事,年迈的婆婆颤颤巍巍地说明了缘由。

原来,这是婆媳二人,媳妇叫良姑,今年成亲后不久,丈夫就进京赶考了。临行之前,丈夫告诉她:等自己金榜题名,受了皇封,就衣锦还乡,接上他们婆媳二人去过好日子。

谁知道,两人在家中左等右等,眼看放榜之日已经过去了很久,还不见他回来。村上有个恶少,本来就垂涎良姑的美色,看她丈夫久久没有回来,就四处放话,说这男人要么是赶考途中遇了难,要么是名落孙山,不好意思返乡了。

他逼着良姑,欲行那不轨之事,良姑的婆婆气得和他理论,被那恶少和几个随从推倒在地上,腿都摔伤了。

婆媳二人去县衙里告状,不料那县太爷收了恶少的贿赂,当堂判了良姑以色诱人,良姑婆婆蓄意滋事,把良姑打了20大板,然后把婆媳二人赶出了公堂。

良姑和婆婆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无人求告,就收拾了行囊,想到京城去寻找儿子。两人从家中出发时,恶少还叫了几个帮凶在后面追赶,婆媳二人担惊受怕,只能白天躲在客栈里,晚上趁夜色赶路,跌跌撞撞,一路走到了这里。

王兴年本就是个正义感很强的人,一听两人有这遭遇,忍不住愤慨地怒骂:“这样的恶人,真是畜生不如!”

他同情两人,就说:“二位一路往京师走,路途遥远,而且有很多不平安的事,两位若是信任在下,我们不妨一路同行。”

婆媳二人看他面相善良,说得又恳切,就点头答应了。那老婆婆还要跪在地上,对王兴年表示感谢,王兴年赶紧把她扶了起来。

到了第二天早上,他们一起推开庙门一看,外面白雪皑皑,积雪足足有五指厚。王兴年从背风的地方牵出马,驾好马车,让良姑和婆婆坐到车内,他自己赶着车,一路往前走去。

他们三人,各怀心事,却都思念亲人心切,走得格外急,到了第三天下午,终于进了顺天府地界,婆媳二人和王兴年在城门口道别,对他再三感谢。

老婆婆说:“一路上多承恩公照顾,我们婆媳二人不胜感激。老太婆这几日天天祈祷神佛保佑,有四句话想送给你,还望恩公千万记在心里,时时刻刻不要忘记。”

“婆婆请讲,我一定记在心里。”王兴年态度恭敬的说道。

老婆婆闭上眼睛,慢慢地念道:“白粥莫入口,清油抹上头。双木人不善,仗义有黄狗。”

王兴年听了这几句话,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为了不漏掉一个字,他边走边念,一直到了自己家门口。

等进了院子,一眼就看见媳妇胡秀梅正坐在门口绣花,只见她满面含春,一手拿着布,一手拿着绣花针,上下翻飞,正在绣两只鸳鸯。

看见他进门,媳妇吃了一惊,马上又喜笑颜开,欢欢喜喜地说:“相公,你怎么回来了?”

王兴年有几个月不见媳妇,早思念得不行,恨不得立即抱起她温存一阵。不过这会儿,他更挂念生病的老母亲,就问:“娘呢?娘的病好点没?”

这话一问出来,胡秀梅竟然拿袖子遮住脸,嘤嘤嗡嗡地哭了起来:“相公,你回来得晚了,咱娘她……她撒手归西了。”

王兴年一听这话,眼前顿时一黑,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紧赶慢赶,好不容易到了家,居然连母亲最后一面都没见到。

胡秀梅扯着他坐下来,又赶紧进厨房热了饭端出来。等吃了饭,还打了一盆热水,让他烫脚。

王兴年心不在焉,万念俱灰,追问母亲的病情、怎么去世的。胡秀梅显得也非常难过,断断续续和他说了家里的情况。

原来,他刚出门不久,母亲就染了风寒,一见风就头疼得厉害。胡秀梅孝敬婆母,赶紧请了郎中来诊治,可惜婆母吃了很多药,不仅没效,还病得越来越严重。

半个月前,婆母分外思念儿子,执意要去村头查看儿子有没有回来,不料有一天出门后,一直没有回家。

胡秀梅出门去找婆母,边走边打听,邻居们都说没有见到,只有一个讨饭的乞丐说,好像看到有个老婆婆掉进河里冲走了……

她央邻居沿着河找了几里远,生不见人,死不见尸,大家都说凶多吉少,肯定已经不在人世了。因为家中没有其他人,胡秀梅只好拿了几件衣服,给婆婆先做了个衣冠冢。

王兴年听媳妇说完,放声大哭,刚刚吃过的饭,几乎全部吐了出来,他不相信母亲真的故去了,马上要出门去找,媳妇劝他:天已经快黑了,出去寻找也看不见,不如明天再说吧。

王兴年连着赶了几天路,眼下又累又急,感觉头昏昏沉沉,就听了媳妇的劝,先去睡觉了。

第二天一早,他就出门去寻人,边走边问,不料村上很多人见了他,支支吾吾,也说不出什么来。他焦急地找了一天,都没有什么收获,只好拖着沉重的脚步回到家中。

胡秀梅看他回来,立即端出了几样小菜,还有一碗白粥,劝他:“相公,你累了一天,赶紧吃点东西吧。”

王兴年端起碗要吃,突然想起老婆婆说的那句“白粥莫入口”,就又放了下来,叹口气说:“我吃不下。”

媳妇百般劝他,他都执意不吃,反而拿起一盏灯,要进卧室去休息,不料一不小心把油灯碰倒,那油撒得他手上、地上、桌子上到处都是。

王兴年心中一惊,又想起阿婆的那句“清油抹上头”,,虽然诧异,但他还是照做了,把油抹在头上,然后重新点燃了一盏油灯,上床歇息去了。

到了半夜,王兴年感觉耳畔有人在喊“兴年,兴年”,分明是母亲的声音,他猛地惊醒,一下子坐了起来,还顺手扶了媳妇一把。

这一扶不打紧,他觉得手上凉冰冰黏糊糊的一片,再睁眼仔细一看,直吓得魂飞魄散。原来他手上沾的都是鲜血,媳妇胡秀梅人还躺在床上,胸口上却插了一把刀,人已经断了气。

他赶紧大喊救命,喊声把左邻右合都惊动了,大家见出了命案,慌慌忙忙地喊来了里长,里长又让人把王兴年一起扭送到了县衙里。

那县太爷刚刚升堂,就接到报案。一听这王兴年刚回家,媳妇就被人杀害,再一审问,他们家门锁着,家中并没有其他人出入,就认定是他谋杀了媳妇。

王兴年大喊冤枉,县太爷却说:“我看你是行商之人,心思多端,一定是因为母亲的事,怪罪那胡秀梅,害了她的性命,再不从实招来,休怪棍棒无情。”

王兴年没有做这恶事,自然也没法招认,县太爷一声令下,让衙役动刑,生生打了四十大板,把王兴年打得皮开肉绽,疼得死去活来,万般无奈之下,只好说是自己杀了媳妇胡秀梅。

县太爷看他招认,就让他画押签字,当场判了个死罪,斩首示众。

到了行刑那天,王兴年被五花大绑。他跪在刑台之上,心中无限凄凉,心想自己千里迢迢返乡探亲,不料竟搭上了性命。

眼下母亲生死不明、媳妇半夜丧命,眼看自己也要踏上黄泉路,我虽然称不上是积德行善的大好人,但也从未做过伤天害理的事,老天为什么要让我家破人亡?

时辰到了,县太爷一声令下,刽子手把刀高高举了起来,就在这时,从人群里突然蹿出来一条黄狗,直奔刽子手的腿咬去。那刽子手赶紧闪开,手中的刀也落在了一边。

县太爷见状,大声吆喝着让人把狗赶走,那狗却身形灵活,左奔右突,几个衙役东扑西赶,就是不能把它赶走。

围观的人也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情形,纷纷议论起来:黄狗劫法场,说不定有大冤情。

县太爷恼羞成怒,又要再加派几个人去打狗。

正在这时,从人群里走出两个人,站在前面的那个年轻人虽然穿着普通,但看起来仪表堂堂,不怒自威,他高声喊道:“刀下留人,这案子看起来并不简单,不如重审吧。”

两个衙役赶紧跑过来,就要把他轰走:“你是什么人?竟敢在这里指手画脚,扰乱法场?”

“住口,这是钦差陈大人,奉谕旨来查探民情,平反冤案,你们还不赶紧退下!”

知县大人一听是钦差到了,吓得赶紧从座椅上走下来,跪在地上行礼。陈大人追问要处斩的这个人姓甚名谁,犯了什么罪,知县大人一五一十地把审问的情况汇报了一遍。

不料,那陈大人一听人犯叫王兴年,才从外地返乡就杀了妻子,眼神立马变得犀利起来,拿起案卷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然后问可有人证、物证,人犯具体是如何杀人的?

这时,王兴年也一边叩首一边大喊“冤枉”。陈大人说案件不明,让知县先把人犯押回去,他要亲自审问。

公堂之上,王兴年从自己如何听到同乡的传信,如何赶车回家,路上如何遇见婆媳二人又一路同行,到家后如何追问母亲的下落,详详细细地说了个明白,还说道老婆婆送给他的四句话:白粥莫入口,清油抹上头。双木人不善,仗义有黄狗。

“媳妇确实为我端来了白粥,不过我没有喝。晚上睡觉前因为打翻了油灯,我把油抹在了头上,应验了前两句。今天刑场之上,黄狗又扑来救人,应了最后一句,只剩下这句‘双木人不善’,不知和什么有关,指的是什么事。”

陈大人略一沉思,问道:“双木为林,你可认识姓林的人,还与他结过仇?”

王兴年说:“隔壁邻居叫林大宝,是个做布行生意的商人,不过我和他往日无怨、近日无仇,我出门之前,还曾拜托过他帮忙照看母亲和妻子。”

“不论如何,先把林大宝叫来问案。”陈大人赶紧让衙役去传林大宝。

那林大宝一到公堂之上,不自觉地双腿发抖,陈大人刚把惊堂木一拍,他竟然扑通跪倒在地,大声喊“饶命”。

这下,大家都看出了他形迹可疑。陈大人让知县先行审问,那知县急于破案,刚问几句就要用刑,林大宝受不住刑,把事情交待了个清清楚楚。

原来,王兴年出门之后,胡秀梅耐不住寂寞,经常去林大宝的店铺里买布,林大宝见她长得美丽,又眉目含情,就存心勾搭,还送了很多布料给她,一来二去,两人就滚到了一起。

一日,林大宝又来家中找胡秀梅,两人正在亲亲我我,正好被王兴年的母亲撞见,老人怒斥媳妇不守妇道,那林大宝却不耐烦地说:“老不死的,不要在这里碍眼。”说着还推了一把,老人身体不稳,顿时倒在地上,昏迷不醒。

二人眼看老人受了伤,心中害怕,就买通了来看病的郎中,让他说王母是感染了风寒,才头疼难耐,还故意在她的药中加了致幻的药材,让她每天神志不清,动辄就走出家门,要去寻找儿子。

前几日,王兴年突然回到家中,胡秀梅怕丈夫发现自己有了外遇,赶紧跑去找林大宝商量,还说道她偷偷看了王兴年带回来的行囊,有名贵药材,还有金银钱财。

林大宝说:“这王兴年是个孝子,万一被他知道了我们的事儿,还伤了他的母亲,一定会告到官府,到时候我们就会身败名裂。与其毁在他手中,不如先下手为强。”

于是,胡秀梅回到家中,在粥里下了药,不料王兴年执意不喝,并未中毒。

另一边,林大宝恶从胆边生,心想,万一胡秀梅这个婆娘心软,没有杀死丈夫,还会拖累我。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把他们两个人都除了。于是等到夜深人静,他就悄悄潜到了王家,想杀人灭口。

他摸到床前,一手摸到滑溜溜的头发,还以为是胡秀梅,毕竟相好一场,心里还有些不忍,就先拿刀插到了她旁边那人的胸口。

等他想再杀第二个人时,突然听到外面有几声犬吠,他吓得魂不守舍,急匆匆地跑了。他原以为自己杀的是王兴年,不料那天王兴年把油抹到头上,被他误以为是胡秀梅,侥幸躲过一劫。

知县大人一听,懊悔自己审案不明,差点错过真凶,赶紧让人把林大宝收押,也判了斩首之刑;这王兴年也洗刷了冤情,被当堂无罪释放。

王兴年倒头叩谢钦差陈大人,不料陈大人却亲自走下台来,把他扶起来,说:“是我要感谢恩公,送你四句话的那个老婆婆,正是家母。”

原来,王兴年在路上遇到的婆媳二人,进了城后就四处打听儿子的事情,正好遇上接了圣旨回家的陈大人。陈大人一看竟然是自己的母亲和媳妇找到了京城,又惊又喜,赶紧把他们接回了家中。

当日,他金榜题名,在金殿之上被皇帝钦点为榜眼,又封了官,本想立即回家乡接母亲,不料公务繁忙,耽搁了很久。

母亲给他讲述了家中发生的一切,又讲了进京途中的遭遇,说他们幸好得到王兴年的帮助,才能顺利进到京城。

陈大人一听,非常感动,说一定要找到恩公,好好表示感谢。王兴年受刑那天,他正好带着随从微服查探民情,这才机缘巧合,救下了恩人。

知县大人为了弥补自己的过失,安排了人把王兴年送回家中,还派人和他一起四处探访母亲的下落,可惜一连3天过去了,都没有任何进展。

这天,王兴年跪在母亲的衣冠冢面前,正伤心不已,一只大狗跑了过来,直接撞翻了他设的香案,纸钱、供品等撒了一地。

王兴年十分恼怒,就要把大狗赶走,不过黄狗并不怕他,反而往他身边凑,还咬起他的裤脚,想要把他从地上拉起来。他心中诧异,再仔细一看,这不正是在法场上救了自己的那只黄狗嘛!

而且,这只狗分外眼熟,等他看到黄狗头上的一块伤疤,终于想起了往事:三年前,也是一个寒冷的雪天,他探访朋友回来的路上,看到路边有一个鼓起的雪包。

他用手扒开上面的雪,发现里面躺着一条刚出生不久的小狗,被冻得浑身发抖、奄奄一息。

王兴年把狗包在怀里带回了家,母亲也是个菩萨心肠的人,看到小狗可怜,就喂它喝了热米汤,每日精心照顾。这狗在他们家中生活了一年多,自己和母亲都非常喜欢,把它当作家人一样对待。

后来,他娶了胡秀梅。谁知道胡秀梅进门不久,就说不喜欢有牲畜在家中,看见黄狗更是心里生厌,经常拿扫帚、木棍等打它,

有一次,直接拿了半碗开水倒在黄狗头上,烫出了拳头大小的一块伤疤。再后来,胡秀梅趁王兴年不在家,把黄狗赶了出去。

王兴年救小狗的时候,它只有小兔子大小,三年过去了,已长得像头小牛犊,高大健壮,难怪他一开始并没有认出来。

王兴年看见黄狗,像见了故人,忍不住更伤心,对它说道:“黄狗呀黄狗,多谢你救了我一命,只是我找不到母亲,生不能为她尽孝,死没有为她送终,枉为人子啊。”

“汪汪汪——”黄狗叫了几声,拖着王兴年就往前走。

这狗有灵性,莫非它要带我去什么地方?王兴年心里疑问,就站起来跟着黄狗往前走去,穿过一片树林,又翻过一座小山坡,在山脚下,他远远地看见有一个很小的棚子,像是周围种田的人,临时搭起的住所。

黄狗跑在前面,到了棚子门口,“汪汪”地叫了几声,一个老妇人从里面走出来,站在门口向外张望。王兴年一看,激动得心都跳到了嗓子眼,那不正是自己的母亲吗!

“娘——”他赶紧跑过去,扑通跪在地上,给娘重重地磕了一个头。

“兴年,真的是你?孩子啊,你终于回来了,娘可是盼到你了!”母亲也激动得流下了眼泪。

“娘,你怎么不在家中,反而住在这荒山野岭的地方?”王兴年有满肚子的话,要问母亲。

“唉,说来话长,我若不在这里,怕早已没命,咱们母子也见不成面了。”

原来,王兴年出门一个多月,迟迟没有返乡的消息,儿媳胡秀梅就开始在家中找事,抱怨婆母身体不好,拖累了她,每天不仅不愿意给她做饭,也不愿意为她求医、煎药。

更要紧的是,她撞破了儿媳和林大宝的奸情,这两人怕她传扬出去,就悄悄地商量,要想办法“把这个老不死的送到西天去”。

可怜的母亲,害怕在家中真的出了意外,再也见不到儿子,就偷偷走出门来,可是她并没有去处,也不知道去哪里找寻儿子,就在村子附近走动,一不小心跌进了河里。

危急时刻,那条黄狗突然出现,跳进河里咬住她的衣服就往岸边拉,可惜狗的力气毕竟小,眼看他们都要被河水冲走时,一个进城卖菜的菜农路过这里,救了他们。

菜农听了她的遭遇,也分外同情,就让老人暂住在自己菜田旁的这个棚子里。这里是菜田,平时他们菜农为了种田方便,偶尔会住在这里。

不过到了冬季,很多蔬菜都已经被采摘完毕,附近很少有人来往,住在这里不引人注意。倒是黄狗,隔几天就会来一次,有时还叼着野兔、野鸡之类的动物。

真是天无绝人之路,王兴年激动不已,把回到家中后,媳妇想要害她,却又被情人杀死,他被知县判了死刑,刑场之上却被黄狗和钦差大人救下的事,原原本本地对母亲讲了一遍。

母亲一听,也忍不住一声接一声地说“阿弥陀佛,菩萨保佑”,两个人抱头痛哭了一阵,才起身往家里走去。

从那以后,王兴年不再出远门经商了,他在家乡另开了一家小的药材铺,白天忙生意,晚上可以陪着母亲说话。

回想起过往的经历,他更相信善有善报,经常周济附近的穷困人家,善待各种流浪动物。过了两年,又娶了一房妻子,夫妻二人琴瑟和鸣、孝敬母亲,生活得非常幸福。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