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丹的要言妙道(王兆贵)

罗丹的要言妙道(王兆贵)

00:00
04:37

罗丹的要言妙道
王兆贵


  有人请教罗丹,怎样才能把大理石雕成那么传神的雕像。他回答说,“这很简单。你拿来一块大理石,把不需要的统统砍掉。”罗丹的这番话,听起来幽默,说起来简单,细细想来却不无道理。
  我们知道,雕刻技艺本身,并非这么简单。然而,“把不需要的统统砍掉”,却说尽了创造性艺术的要言妙道。不论是绘画、雕塑,还是戏剧、文学,所有门类的艺术都讲求取舍之道,最忌画蛇添足,节外生枝。
  艺术是这样,人生何尝不是这样呢?洞明练达的人生境界,说到底就是删繁就简,所谓“断舍离”,其要义就是横下一条心,卸下不需要的东西。
  当初我们来到世上,本来是赤条条兮身无一物。随着年龄的增长,身心的挂碍也逐渐多了起来。看到什么都是新鲜的,都以为是自己需要的,什么都想收藏,什么都想保留。在物资短缺的年代,也许还觉不出这样的生活习惯有何繁复和累赘。但当时代的列车将我们载入新的世纪,带进物欲横流的市场大海,人们的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都被充分激活了,异乎寻常地昂奋起来。随后,便出现了房奴、车奴、卡奴等被消费异化了的怪现象,不停地买买买、存存存,繁复和累赘之感也相伴而生。
  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现代工业流水线正源源不断生产出海量商品。为了迎合时尚,刺激消费,商家的广告铺天盖地,无孔不入,极尽夸张溢美、哗众取宠之能事。这些五花八门的东西,除包装愈益华丽、功能有所延展外,无非是衣食住行用品的花样翻新而已。
  在人们的心智普遍被商业异化的时代,海明威告诫人们,“在一个奢华浪费的年代,我希望能向世界表明,人类真正需要的东西是非常之微少的”。他不能相信内心生活真实而严肃的人,对物质会有那么多的需求,对物质的狂热追求,反而说明了我们内心的空虚。
  “广厦千间,夜眠仅需六尺;家财万贯,日食不过三餐”。若以此对照,我们生活中不需要的东西太多了。所谓“不需要”的东西,应该包括看得见与看不见两个方面:用不上的杂物、能省略的俗务、无意义的社交、可忘掉的琐事,尤其是头衔、名份、面子等原本就不属于你的附加东西。这些冗余的身外之物,当属来之不易,难以割舍也是人之常情。因而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的说词,“先留着、别扔掉,不定什么时候就能用得着”。由于这种宁滥毋缺的心理作怪,有些人就如同拾荒者那样,一路上只管捡拾起来,总也不肯舍弃,以至于背负越来越重,步履越来越慢。
  不论你是栋梁大器,还是凡夫俗子,同样是红尘路上的匆匆过客,时光有限,精力有限。旧物累积,俗务缠身,琐事萦怀,虚名拖累,不仅浪费了有限的时间和空间,挤兑了有益作为的精力,让人身心疲惫,而且也必然会冲淡人生的主题,淹没人生的价值。在看重生命质量的前提下,适时卸下那些不需要的东西,你才能轻松愉快地前行,实现人生价值最大化。
  卸下冗余的东西,回归简单的生活,其实是全新的生活理念。当你用新的视野观察生活、对待生活时,你就会发现许多简单的东西才是最美的。正如丽莎•普兰特所云,简单的生活并不一定是物质匮乏,但它一定是精神的自在;简单生活也不是无所事事,但却是心灵的单纯。(文/王兆贵)
  附注:本文发表在《澳门日报》2022年10月8日新园地,主编邹君仪。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