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奇谭》在这个春节火了,这部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哔哩哔哩联合出品的原创网络动画短片,一经播出便吸引了动画迷的关注,也迅速成为社交媒体上的热点文娱话题,在豆瓣上,更是获得了9.5的高分。不过,在一片好评声里,也有家长称孩子在看《中国奇谭》时被吓哭,“给自己的孩子造成了不良影响”。
我们先来看看这部动画短片。《中国奇谭》的8个故事,独立成章,没有剧情联系,但从故事创意明显可以看出,与中国神话、志异经典作品有着丰富的关联。《中国奇谭》如此受欢迎,与上影厂的品牌与实力分不开,画面上的中国风,以及对动画技术的创新应用,给人以惊艳之感。但仅有这些,并不足以使《中国奇谭》有如此大的吸引力,它在创作上强调的“奇谭志异”风格,成为把它推进更多观众视野的关键。
已播出的剧集中,《鹅鹅鹅》最具代表性,黑眼圈的书生,白衣红脸的公子,三只幻生幻灭的鹅,让这部没有对白的短片,拥有令人屏气凝神的意趣,还有深邃的人生哲理,它无比接近蒲松龄《聊斋志异》所营造的文字气场,令人不禁想起小时候听聊斋故事时的紧张情形。虽然讨论这集故事的声音,要少于《小妖怪的夏天》《林林》等,但《鹅鹅鹅》的“奇谭”味道最足,它直指中国人过去精神世界的隐秘角落,带领现代观众重返古典世界,去体验一种令人毛孔全开的文学现场感。
《小妖怪的夏天》被认为是一部职场寓言,被各种指使与指责的小妖怪,被认为是“打工人”的代言人,但它的真正看点,在于辛苦、敬业的小妖怪,保持了内心的良善,为路过的唐僧师徒四人通风报信,被孙悟空一棒“打死”……这个无厘头风格的短片,用搞笑掩藏了一些忧伤的东西。被家长认为“吓哭”孩子的镜头,其实有存在的必要性,因为只有这种暗黑风格,才能贴合《中国奇谭》的片名,如果那把几个关键镜头删了,反而是一种缺憾。
《中国奇谭》爆红,是因为动画迷终于等到了真正区别于其他动画故事的风格作品,换句话说,《中国奇谭》来晚了,在过去一二十年来,国产动画进行了多种尝试,制造了“国漫潮”,但作为真正强大的新潮流,不应将动画片的另一鲜明风格拒之门外。观众对《中国奇谭》的追捧,并非猎奇心理使然,而是真正被故事与制作触动,也为动画人的大胆创新而感到欣喜。
无论是《中国奇谭》的志异气质,还是它提供的丰富解读空间,都决定了它的主要目标观众群是年轻人,严格说来,它并不适合年龄偏低的小观众来看。这些年提到动画片,人们会本能地想到儿童观众,但动画片并不是针对儿童观众的独创,动画只是艺术创作的一种形式,观众应该支持动画片的多元化。
很早就有人建议,采取“分级制”,可以让家长一目了然地对作品进行判断与选择。在“分级制”暂时没出现之前,需要动画片的出品方,在宣传时进行必要的提醒,或者在片头进行醒目的提示,这样也可以起到“劝退”的作用。虽然在社交媒体上批评《中国奇谭》不合适孩子的声音很少,但制作方应该听到并适时对于未播出剧集进行标注提醒,如此,也有利于捍卫作品已经取得的好口碑。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