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表演在直播间找到“第二舞台”

传统文化表演在直播间找到“第二舞台”

00:00
03:56

短视频博主“花鼓戏一东”陈雨晴是一名95后女孩,去年9月,她和长沙市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的同事们将花鼓戏演出搬到线上。大家本想着“有五百人来看就够了”,结果最终观看人次达到了351万人次,是以往全年线下送戏下乡演出的70倍。一场表演让陈雨晴成了不折不扣的新“顶流”。在“华彩传承计划”线上比赛中,陈雨晴获得戏曲曲艺赛道第三名的成绩,把长沙花鼓戏带向了更广阔的空间。日前,陈雨晴和同事们一起赴京参加了 “古韵焕新·华彩传承”。在这场抖音直播举办的传统文化专场晚会上,20多位戏曲曲艺、民歌、民族乐器、中国舞主播与凤凰传奇、龚琳娜、李响等演艺界人士及虚拟主播默默酱一起,为观众带来一场传统与流行交织的文化盛宴。

“古韵焕新·华彩传承”晚会现场图

花鼓戏、黄梅戏、越剧……戏剧传承千年,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戏剧日渐式微,生存空间日渐逼仄,面临诸多困境。受外来文化冲击和现代社会人们工作、生活模式以及审美趣味变迁的影响,加上传统文化创新不足,受众群体流失严重。在娱乐方式的选择上,人们更愿意选择网络游戏、网络剧、综艺节目等,而不是选择需要专门走进剧院场所,具有一定知识储备和欣赏门槛的传统戏剧。这种情况又导致年轻人不愿意选择相关行业,造成了专业人才断层严重,“守艺人”不断老去,接班人苦觅不得,人才“青训”体系“青黄不接”问题较为严重。不仅仅是戏剧,民族乐器、中国舞、民歌等传统文化表演都不同程度面临相似的问题。

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唤醒公众逐渐模糊、甚至陌生的中国文化记忆,唤醒青年传统文化认知,增强民族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花鼓戏一东”陈雨晴的顶流之路,给了我们诸多启示。互联网的发展、直播的崛起为传统文化的转型突围带来了转机。借助直播,戏曲曲艺、民族乐器、中国舞、民歌等传统文化表演打破了舞台和时空的限制。它们不再是曲高和寡的阳春白雪,而是成为大众触手可及的文化消费产品。实际上,这些传统文化表演,曾经也本就是雅俗共赏的大众艺术。

直播这一媒介形式,突破了空间限制,为传统文化演出提供了增量与机会,它让每一种演出形式都有机会吸引更多爱好者。数据显示,过去一年,抖音戏曲直播超过80万场,累计看播人次25亿,场均观众3200人次,相当于每次戏曲直播都是一场中型演出。根据“古韵焕新·华彩传承”晚会公布的数据,近一年,抖音传统文化类演出开播场次同比增长205%,主播总数同比增长157%。借助短视频和直播平台,一度淡出年轻人生活的传统戏曲,得以重新焕发活力,逐渐重返中国人的日常交流。不仅如此,在这个过程中,不少传统文化演出从业者也通过短视频直播找到了演出“第二舞台”。

这背后,不仅是传统戏曲本身所具有的独特魅力,也是传承者们打破观念藩篱、勇于创新,努力适应同龄人的审美兴趣与观赏习惯,不断探寻传统文化与时代的契合点,为传统表演艺术注入时代新意。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