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陆相克06 | 九边国殇

海陆相克06 | 九边国殇

00:00
20:03


九边国殇


在上一期节目里,我们讲到,朱元璋为了解决贵金属通货紧缩的世纪难题,选择放弃商品经济和货币经济本身,而是建立起一套适应小农自然经济基础的,所谓“本色”主义的财政税收制度,也就是朝廷直接以动员劳动产品实物以及劳动本身,而不是用货币税收来满足财政需要。然而这套以实物税和劳役税为主的财政体系,却在九边重镇巨额国防开支的压力下不堪重负,摇摇欲坠。

终有明一朝,北方边患不断,九边重镇驻防的军队越来越多,据《明武宗实录》记载,正德十一年,公元1516年,兵部上奏称:“祖宗御戎之法,规模宏远,东起辽阳,西至甘肃,烽堠万里……各镇带甲儿四十万,岁费粮草以百万计”,也就是说,在明初期洪武、永乐年间,九边总兵力大约是40万人,每年耗费的钱粮折合银两不下百万;又根据嘉靖朝兵部员外郎魏焕所著《九边考》,到了1541年,也就是嘉靖二十年,“九边”驻军总兵力达到了470,592人;等到了1620年,万历四十八年,户部尚书李汝华奏称:“九边共计一十三镇官兵八十六万七千九百六十四员名”。

对于大明九边这几十万将士来说,最大的敌人首先还不是塞外草原上的瓦剌、鞑靼,而是如何养活自己。本来明初实行屯田制,边军就地开荒种田,基本能做到粮食自给。朱元璋对自己施行的军屯制度非常骄傲,认为“吾京师养兵百万,要令不费百姓一粒米”。嘉靖朝进士、文献学家王圻在他所著的《续文献通考》中曾对朝廷实行的军屯制度评论道: “军国之事,备边为急。备边之务,兵食为先。屯田之法,乃足食足兵之要道。”

然而,大明九边重镇,基本是沿着所谓15英寸等雨线布阵而成的,这15英寸等雨线大致与长城一线重合,这条线以北、以西,年降雨量低于400毫米,属于所谓温带大陆性气候,不适合农耕而适合游牧;只有这条线以南、以东,年降雨量高于400毫米,属于所谓季风气候,才适合农耕;要在这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彼此分割、而又彼此过渡的地方屯垦农田,谈何容易。在明朝初年洪武永乐年间,政治清明,地广人稀,且蒙元新败无力南下,在这些特定条件下依靠边军屯田还可以满足军需的话,等到宣德正统年间,尤其是土木堡之变后,军屯制度就再也难以为继了。

根据《明实录》记载,永乐元年(1403年),朝廷从全国军屯收取的田租达23,450,799石,而当年全国农业田赋夏税秋粮总额是31,29,9704石,军屯收入竟然占到全国农业赋税总收入的75%,但这一年也是明代军屯收入的最高峰,到了永乐十五年(1417)之后,终有明一朝,军屯田租就再也不曾超过1000万石。到正统朝(1436年-1449年)以后,全国军屯田租每年就只能收到二三百万石左右,竟然只有高峰期的10%

军屯的衰落,不仅反映在租税上,也反映在屯田面积上。全国军事屯田面积在洪武永乐年间有70万顷左右,到明宪宗成化二十三年(1487),就只剩下了285,480顷,到了明武宗正德年间更跌落至16万顷多一点,竟然缩减到只有原额的20%。问题是,那另外80%的军屯土地跑到哪里去了呢?这些土地显然不会自己插上翅膀飞出银河系,而是化公为私,被势豪武官霸占去了。

 ……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依都还什

    师傅,黄裳元吉,啥意思

    莽夫薛神 回复 @依都还什: 易经里的话,语出自《易·坤》卦:“六五,黄裳元吉。”“黄”是大地的本色,古人喜黄,为中色。“裳”,为下衣。“元吉”,大为吉祥。此句是说:穿不显眼的黄色下衣吉祥。《坤·文言》说:“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发于事业,美之至也。”

  • 13910230rpl

    我们真的非常高兴,薛老师回来了!

    莽夫薛神 回复 @13910230rpl: 感谢支持

  • 不太冷的雨季

    流民不是不可以科举吗?怎么通过上升通道科举?

    莽夫薛神 回复 @不太冷的雨季: 确实不可以,流民不是编户齐民,没有户口,不能参加科举,除非又落户某地取得户籍

  • 纽村深山老妖

    终于等到更新啦,之前的节目又听了几遍,继续加油,继续更新,船长

  • 四季海桐

    更更新了???是我出现幻觉了吗?

  • 森林里月光下的妖精

    一定要坚持更喔。船长!

  • baisheng007

    海陆相克前几期在哪里?

    莽夫薛神 回复 @baisheng007: 往前倒腾啊我再调整下顺序

  • 不太冷的雨季

    有半年多没更新了吧。。

  • Hubert_13

    薛神怎么突然出现了,等了好久

  • E_A_CroSS

    半年多终于更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