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有所变有所不变?
能进即进该退就要退
时时要求自己变得更好。
凡遇着一件事,究竟应该先想变呢?还是先想不变?
我们的建议,是“先想不变”。
“不变好不好?”如果不变很好,那就不要变。因为不变很好,一变可能反而不好。
这时候“一动不如一静”,历时维持原有状态,比较合理。
“不变不好。”那就要变。这时候进而思考“怎样变才好?”意思是,找出不好的原因,再来加以合理的调整”,目的在求“变得更好”。
钱穆先生指出:人生有三种路向。
印度人采取“无限后退”的向内展开;西方人喜欢“无限前追”的向外展开;中国人则秉持中庸的态度,不向外,同时也不向内,“当追即追,当退即退”,屹然走出中间路线,可进可退,能进也能退。
先看西方人的态度,无限向前,也无限动进。
追求逐步向前,权力逐步扩张,人生逐步充实。这时候的感觉,当然是一种欢乐愉快的满足。
但是,向前追求固然获得某种程度的满足,却不能使自己的向前停止。因为一旦停止向前,就会造成生命的空虚。为了避免生命空虚,势必无限地向前推进。
问题是:欢乐愉快转瞬成空,烦闷与苦痛接踵而来,逐步向前,等于逐步扑空。生命的支撑点不在生命自身之内,反而安放在生命自身之外,成为“知进不知退”的“无限前进”的致命伤。
再看印度人,人们彻底翻转路向,朝向人生的内部。
然而,钱先生认为:向外,有无穷的外展开在面前:向内,又有无穷的内展开在面前。
每进一步,总觉得前面又有另一步,向前二刚面还有更前,向后,后面还有更后。向外无尽,
向内也无尽。
向前一步,扑着一个空,因而不得不再向前。
而再向前一步,又还是扑着一个空,因此又不能不继续向前走。
后退一步,同样扑着一个空,不得不再向后退。而再向后退,也同样扑着一个空,因而又不能不继续向后退。
钱先生说:向外的人生,不免要向外面物上用功夫。而向内的人生,则是求向自己内部心上用功夫。
然而这里同样有一个基本的困难点,摆脱外面一切物,遗弃外面一切事,便可能觅不到心。
中国儒家的人生,不偏向外,也不偏向内。只依着一条中间路线而前追,但随时随地,都可以停止。
全力投入,尽力而为,但不能过分勉强。
一方面要科学,却一方面不愿意战胜自然,克服自然。
一方面有一个辽远的向往,却一方面肯定当下即是的情境。
两方面“兼顾”,既不远离现实,也不沉溺、迷醉于现实。
现代中国人,盲目追求西方向外推进的人生,以致倾向于权力崇拜。倾向于无限向前,却掉入了眼前享福的陷阱。因而急功近利,只求眼前的利益,毫无长远的打算。
一个人应该有理想、有目标,但是不能一味“只能进,不能停”。
请问:“为了将来,牺牲眼前的一切,合算吗?”
若干成功者心胸狭窄,容不得人,便是“当年过分辛苦,才养成这种偏颇的心态”。
不错,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但是,过分勉强自己吃苦,更需要培养宽恕的心情,以免成功时“怀恨整人”。
全力投入,尽力向前,却不必过分勉强。因为兼顾眼前的实际情况,保持身心的健康,才能走出更长远的道路。
人生是长期的竞赛,暂时的落后,并不注定永久的挫败。
休息,是为了走更远的路。
偶而停顿一下,有时落后一点,只要不折不挠,终究有赶上去的一天。
果真赶不上去,已经尽力,当下的成就也是最好的果实。
只要问心无愧,便是成功。
工作日的我本人,哈哈哈
义理
曾仕强学堂 回复 @听友206986251: 感恩留言,感恩相遇,谢谢关注和点赞,请多多分享。
本人表情be like:
支持
曾仕强学堂 回复 @冰极沐歌: 感恩留言,让我们一起加油,一起努力,弘扬和传承中华文化!请关注主播,聆听不迷路。
国学教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支持国学教育,传承中华文化!
曾仕强学堂 回复 @玉涵带您读经典: 感恩留言,让我们一起加油,一起努力,弘扬和传承中华文化!
有帮助
曾仕强学堂 回复 @天行健dfzr: 感恩留言,感恩相遇,谢谢关注和点赞,请多多分享。
是的,需要领
曾仕强学堂 回复 @指星为客: 感恩支持,感恩相遇,谢谢关注和点赞,请多多分享。
可以
曾仕强学堂 回复 @1376689feya: 感恩留言,让我们一起加油,一起努力,弘扬和传承中华文化!
国学课堂
无意中欣赏到了月全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