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喜马拉雅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的张沛林,欢迎您收听崇贤馆与喜马拉雅联合出品的《二十四史》大师课。
大儒荀子的法家学生
在前面,我们聊过战国时期的一位大儒,荀子。荀子虽吸取百家之长,但依然是一个相对纯粹的儒家,假如仔细看看《荀子》这部书,一个谨严、规矩、通达而又实事求是的老儒形象,可以栩栩如生的浮现在读者的心头。荀子在稷下学宫,曾经多次担任祭酒,打个不那么贴合的比喻,就是他在众多教授中脱颖而出,当了校长。荀子的弟子应该很多,最为有名的,就是韩非和李斯,却都被认为是坚定而纯正的法家,尤其在理论方面,韩非成了法家的集大成者。
近代以来,学者讲述法家的源流,总会追述到春秋时期,举一个代表性的人物,那就是子产。他是春秋中期的人,比孔子早,当时郑国的局面已经不太好了,夹在晋国和楚国两个大国之间。子产外交上保持原则,又采取灵活方式,不卑不亢。他在郑国执政二十年,打击为非作歹的贵族,颁布新法律,开放舆论,改革田制与军制,国家和人民都安定了下来。《史记·郑世家》记载,子产去世时,“郑人皆哭泣,悲之如亡亲戚”,“孔子尝过郑,与子产如兄弟云。及闻子产死,孔子为泣曰:‘古之遗爱也!’”“古之遗爱”,大义就是说子产德行高尚,有古人遗风,能得到孔子这样高的评价的人其实是不多的。
我们以前谈到过,诸子百家,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名家、纵横家之类,都是后人根据他们的学说归纳起来的。像子产也是一样,因为他曾“铸刑书”,有人说就是将法律条文铸在鼎上公布于众,又大力改革旧制度,这些行为似乎对战国时期的法家人物有影响,因而把他归纳进了法家的行列。战国时期的法家人物也有相似情况,比如战国初年,在魏国变法的李悝,据传他是孔子弟子子夏的学生,在楚国变法的吴起,不仅是法家,还和孙武并称为“孙吴”,也是重要的军事理论家,可他也曾经受学于曾子和子夏。有学者认为,今天我们读的《左传》就是他的著作。到了战国中期,除了商鞅外,慎到和申不害是法家的代表人物,司马迁在《史记》里说,他们都是学习黄老之学而主张刑名之术的。韩非子出自儒门,却被认为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但他的同学,荀子另一位弟子浮丘伯,据记载,却是一个安于贫困,以《诗经》教授弟子的儒生。
所以战国时代,本没有那么明显的学派划分,各家的思想多是交叉的。比如韩非子,在同样重视“法”的基础上,批判并吸收了慎到的重君权势位和申不害的君主驾驭群臣的手段权术,做到了“法”“术”“势”一体,但他写过《解老》《喻老》,发展了老子学说中否定仁义等方面的思想,把老子的“无为而治”转变为“中主守法而治”,就是说君主可以做到无为而治,只要有一套适应的法律,一切按照这法律行事,君王自然不用忙碌了。但他发展的老子学说,是战国时期的黄老之学,和后来一些学者把老子学当成阴谋之学一样,与老子本来的思想已经相差很远了。《史记》说他“归本于黄、老”是很有道理的。而荀子对“礼”推崇的思想中,已隐隐的透露出“法”的倾向,他的“性恶论”更是韩非子功利思想的直接源头。
韩非子与秦始皇的故事
学者们常说,韩非子的思想,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以郡县制为基础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奠定了理论基础。在事实上,他的确与同学李斯都对秦始皇造成了重要影响。《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记载,韩非本是韩国的公子,他口吃但是善于著书立说,在韩国,他多次上书韩王,要求变法但得不到重用,于是就写了十余万字的书,这些篇章就见于今本《韩非子》中。秦始皇在读了韩非的书后感叹道,“嗟乎,寡人得見此人與之游,死不恨矣!”可见秦始皇对他的理论有着高度认同。于是始皇帝攻打韩国,迫使韩王派遣韩非出使求和,韩非到了秦国,没有得到秦始皇的信任,李斯等因嫉妒韩非,还陷害他,说他不会真心效力秦国,回到韩国是放虎归山。于是秦始皇将韩非下狱,随后李斯将韩非毒死在狱中。始皇虽然有悔意,但为之晚矣。
我们如何评价韩非和秦始皇的理论与实践,首先说秦始皇在国家治理的政策上,与韩非是同志。他只是欣赏韩非的理论,并有所吸收,且在实践上做到了一种极致。但要说秦国的大一统的理论与实践,完全是秦始皇、韩非与李斯的功绩,则是过于抬高了他们。秦国的统一是秦国历代君主的不断积累,就像贾谊在《过秦论》中说,始皇帝是“奋六世之余烈”。大一统的政治制度,如秦朝郡县制的确立和稳固,首先是现行制度的延续,战国时诸国很多已经设置了郡县,这一制度在实践中已展示了巩固中央集权的效果。有人根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说,郡县制在秦朝的巩固,多靠了李斯对淳于越封子弟功臣言论的驳斥。其实这也只是秦始皇的权谋之术,他的大将王翦早就道出了真相。王翦说“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其实不分封子弟功臣、焚书坑儒等一系列好的与坏的政策,在始皇帝心中早就有数了,让群臣议论只是借他人之口罢了。
我们可以说,韩非是法家理论的一种极端,而秦始皇是实践的一种极端。郭沫若先生在《十批判书·后记》中谈到,韩非的有些理论,完全是法西斯式的,读起来很让人不愉快。各位可以试着看一看《韩非子》这本书,他的犀利与冷漠让人感到脊背发凉。他的理论,完全丧失了他的老师荀子理论中含有的宝贵的“人民本位”,将一切的人当作不可能行善的坏蛋,以此为基础创造出一种“帝王南面之术”,将复杂的人与社会及其治理方式作了一种简化工作,集中在一个人手里,这样自然是不能管理好天下的。
这里,我们还要强调,秦始皇实现了中国的统一,他所建立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对我国历史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施行的各项制度,为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奠定了基础。但是,秦始皇和韩非的错误思想和实践,导致了两千多年前普通民众的深重苦难,同时也招致了秦朝的迅速毁灭。
现在社会上流行着一种一味吹捧秦始皇并想要效仿的言论,说他避免了中国的分裂,这只是截断的片面的观察历史,把历史发展的表象当成了历史的现实。说秦始皇不杀功臣,如王翦所说,那只是始皇帝的帝王术高度限制了除他之外的权力发展。这种不考虑人民大众,一味歌颂秦始皇,是改头换面的资本主义错误思潮影响下的管理学,我们应该毫无保留的、坚决的给予否定和批判,始终坚定不移的坚持以人民为本位。
好的,本期节目就到这里了,欢迎大家持续关注《二十四史》大师课,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这位学者没有持客观、公正的态度评价秦始皇。
非常赞同老师对秦始皇的评价
秦的灭亡 ,跟秦始皇有什么关系,就这还讲历史
先秦诸子百家中,荀子是我最喜欢的一支,幼年启蒙时期初读人性本恶论说的极是
举例说明人民本位!
这个年轻的学者思维却是挺马克思历史唯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