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1+1:知网被罚,不是终点!

评论1+1:知网被罚,不是终点!

00:00
05:57

12月26日,知网因垄断被罚8760万元的消息冲上热搜。

2022年5月,该局依据《反垄断法》对知网涉嫌实施垄断行为立案调查。根据《反垄断法》第五十七条、第五十九条规定,综合考虑知网违法行为的性质、程度、持续时间和消除违法行为后果的情况等因素,12月26日,市场监管总局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责令知网停止违法行为,并处以其2021年中国境内销售额17.52亿元5%的罚款计8760万元。

北京青年报:对知识产权就是要重拳保护

针对知网涉嫌实施垄断行为的“板子”现在终于落下,知网因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被罚款8760万元,板子打得不可谓不重,对知网来说,也是惨痛教训。处罚不是最终目的,而是一种手段,责令整改、促进规范发展才是目的。学术数据库不能成为知识垄断“堡垒”,而应该成为知识产权保护的“堡垒”,并且还要当好知识的传播者和知识共享的“宝库”,因此要坚守公共属性。对知识产权就是要依法“重拳”保护,以此更好地促进学术数据库规范发展,更有力地为知识产权保驾护航,这就是知网滥用支配地位被重罚的最大警示意义所在。

荔枝新闻:以强力反垄断引领行业健康发展

知网应该比谁都清楚,自己早就不是一家普通的数据库服务企业了。有统计表明,知网收录“95%以上正式出版的中文学术资源”,核心期刊收录率为99%,从市场占有率、用户数、全文下载量等指标看,均位列学术数据库首位。不仅如此,知网还与学术评价体系深度绑定,硕士、博士论文上知网已成为学界惯例,在知网上发表论文,也是众多各高校职称评定、科研绩效考核的核心指标,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一家独大”。市场监管总局果断出手,对知网处以8760万元重罚,是对触碰法律红线的违法者的严惩震慑,也是对数据库服务行业的一次法治教育。知网的整改过程,也将成为众多学术资源信息平台的规范模板,推动全行业健康发展。

新京报:利于全社会知识资源传播共享

市场监管总局的一纸罚单,无异于一记当头棒喝,有助于其从实施垄断行为的危险边缘“悬崖勒马”。这同时也释放出震慑不法行为的强烈信号,有助于那些同样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企业,约束自己的行为,避免侵蚀消费者合法权益,扰乱市场秩序。处罚并非目的,反垄断是为了恢复正常市场生态。值得一提的是,在开出罚款、重拳惩罚的同时,一场由市场监管总局亲自督导的整改活动,也正在紧锣密鼓推进。知网方面拿出了15项整改措施,包括彻底整改独家合作、大幅降低服务价格等内容。这些整改“清单”,回应了消费者的关心关切,也有利于这家“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运作实体打通“堵点”,回到市场轨道和法治轨道,以规范健康发展,推动全社会知识资源传播共享。

经济日报:公平竞争才是根治垄断的良药

纠偏知网,除了责令其停止独家合作行为,不得限制学术期刊出版单位、高校等与其他竞争性平台开展学术资源合作,从根上入手,还需相应调整外部推手。比如,某些学校规定学生必须使用知网进行毕业论文开题、查重和评优,可考虑引入其他平台竞标;还有的单位需要知网的检索证明作为职称评审材料,也可以考虑引入更多平台。必须把知网拉回市场竞争的竞技场。如今随着反垄断处罚落地,知网“一家独大”的局面将被打破,学术文献网络数据库服务市场有望迎来公平、公开、有序竞争,其他企业将有机会签约更多作者,扩大版权数量,提供增值服务;在竞争中,作者的知识产权会得到更多尊重,服务价格随优胜劣汰动态调整,进而推动行业良性创新发展。说到底,处罚只能让知网“肉痛”一阵,公平竞争才是根治垄断的良药。

东方网:打破知网垄断之路还需要时间

就以往市场改革的经验看,要想真正解决某一类市场主体的垄断经营惯性,破其经营垄断地位无疑非常关键。具体到数字知识聚合平台知网来看,可选的破除垄断途径可以包括这样几个:一是加速知网平台公益属性改造,比如通过国有资本的进一步注入等来经营扭转;二是通过拆分知网相关经营板块,形成更多的类似市场经营和竞争主体;三是扶持更多类似的弱小市场主体尽快长大,增强他们的市场经营话语权,进而抗衡知网的市场支配度。但显然,这样的措施在此次知网的整改等信息里,还没有见到。而且,即便要实施这样的措施,恐怕也是一个复杂过程,需要时间。毕竟,知识平台的聚合培育,不同于其他市场主体,有政策有资金等就容易实现,这相对是一个漫长的收集累积过程,都需要时间来完成。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