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类乙管”绝不是“放任不管”

“乙类乙管”绝不是“放任不管”

00:00
04:20

12月26日晚,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公告,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从2023年1月8日起,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这是自2020年1月20日中国开始实施严格的传染病甲类防控措施后,疫情防控政策的又一次重大调整。

分类管理一直是中国传染病防控的策略。2020年初,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卫健委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纳入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这是继2003年非典型肺炎、2005年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2009年甲型H1N1流感等新发传染病应对以来,国家又一次对传染病实施“乙类甲管”的提级防控模式。

历时近三年,随着病毒变异、疫情变化、疫苗接种普及和防控经验积累,将防控政策由“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意味着在整个防疫政策执行的法定程序上,完成了模式的彻底转换。

但其实,“乙类乙管”带来的几个主要变化,如不再实行隔离措施、不再判定密切接触者、不再划定高低风险区等,于此前出台的“新十条”中已基本得到确认,并在过去一段时间里被执行。包括此前下架行程码,国家卫健委不再发布每日疫情信息等,都可以理解为对实质性回归乙类管理的一种铺垫和过渡。

当然在程序上,现在才真正标志着“乙类甲管”模式画上一个句号。据此,我们才可谓在真正意义上正式与封控、隔离等“强干预措施”作别,从防疫常态化进入到一个正常化运转的社会。

站在这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时间点上,难免让人心生感慨。或许,当这“历史性”一刻真正到来,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况味。但我们不应该忘记这一转变背后,在长达三年的时间里,全社会的努力、付出。而无论秉持怎样的立场和看法,无论在过去三年经历了什么,在此之后——朝前看,拿出更多的精力,去做更为重要的事,相信是从个体到社会必须达成的共识。

事实上,回归“乙类乙管”绝不是“放任不管”,将新冠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只是代表防疫模式的切换,要确保社会向每个人所期望的正常化回归,依然有大量的工作要做。从个体的适应和调整,到市场主体发展预期和信心的恢复,再到社会治理的更迭优化等等,无不需要时间和更多系统性的社会行动。

在全国性感染高峰到来之前,确保“乙类乙管”回归“平稳有序”,更是还有“硬仗”要打。当前,我们需将工作重心从防控感染转到医疗救治上来,工作目标是保健康、防重症,确保防控措施调整转段平稳有序。特别需要关注老年人、有基础性疾病人群等重症高风险人群的疫苗接种、个人防护和感染后的及时救治,最大限度减少重症和病亡。

《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提出了十二个方面的措施。包括进一步提高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率,加大医疗资源建设投入,分级分类救治患者,加强农村地区疫情防控等,都是当下极为重要且迫切的事。它事关能否实现“保健康,防重症”的防疫新目标,归根结底关系到我们向正常社会回归的进程。

三年,于一个国家和社会的成长史来说,或许只是一个小小的刻度。但三年,足以在每个人的一生中刻下深刻的烙印。无论此刻带着怎样的心绪回望过去三年的经历,此时此刻唯一可以确认的是,新的一页——无论是国家的,还是社会的,抑或是个体的,确实已经打开。用行动去弥补逝去的时间,就从当下开始吧。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