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级诊疗发力:把急救资源留给最需要的群体

分级诊疗发力:把急救资源留给最需要的群体

00:00
03:31

2022年12月23日,上海,穿着防护装备的医护人员将一名患者送入一家医院的急诊室。

近些天,新冠感染者的数量正在快速增长。而疫情冲击到来,医疗秩序怎么样,医疗机构能不能保证正常运转,牵动人心。据报道,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南区分中心的120一线人员,已经进入高强度工作状态:7小时出车14趟,每天带干粮和水上岗,没有固定的下班时间,也没有周末双休,在同事眼中,他们“都是硬汉”。

而这背后,是全市120呼入的快速上升,据上海市卫健委统计数据显示,120出车近一周环比上升33.5%。随着感染高峰的逼近,医疗机构承压是不可避免的,资源紧张的状态一定会在一定范围内出现。

幸运的是,与以往一样,在关键时刻我们总能看到白衣执甲的身影。许多医务工作者站了出来,冲向治病救人的一线。他们忙碌在诊室里,奔波在道路上,他们的及时出现,总能让人感到安心。

当然,医务工作者同样需要保护和支持,不少地方在这些天也出台了专门关心、保障医护的政策文件。这些都是必要的,免除医务工作者的后顾之忧,也是社会对他们应尽的责任。

关心医务工作者,也要做到优化问诊流程,尽可能地珍惜节约医务工作者的精力,确保有限的社会资源可以投入到防治重点工作中去。

比如,上海设置了2594个发热门诊,配齐医护,备好药品,旨在守住“家门口”防线。自12月7日监测以来,截至12月23日24时,上海各社区就诊量占全市发热诊疗量升至50.2%;同时,上海市级医院发热门诊就诊量占比已从58%降至18.7%。

这说明,近半发热患者在社区就诊,事实上实现了分级诊疗。这也避免了大型医院的医疗挤兑,将宝贵的救治设施留给了症状严重的患者,极大分流了大型医院医务工作者的工作压力。同时,上海市卫健委也下发了工作提示,指导医疗机构进一步加快院前院内衔接,将实时监测120压车情况。

在应对疫情冲击的过程中,其实每个人都可以出一份力。比如,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已呼吁,合理使用“120”,将有限的急救资源留给高龄以及有严重基础病的重症患者。而现在已经有很多科普信息,告诉人们在何种情况下才需要就医,等等。

广大民众在此时也不妨充分了解信息,不紧张、不焦虑,轻症患者尽可能选择居家休息,合理安排就医需求。我们需要团结一致、相互体谅,将有限的资源匀出来,确保每一个人都可以受到必要的呵护。

疫情之下,我们已经看到了很多感人的场面:逆行而上的医护,相濡以沫的邻居,无偿赠药的药店……人们的善意在彼此支撑着。也相信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之下,我们一定会平稳、平安度过这轮疫情高峰。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