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梓源,请让出病房

吕梓源,请让出病房

00:00
06:24

北京某官媒,有个记者姓吕,我们暂且叫她吕记者。

11月25日,她在自己社交账号下转发了一篇帖子。结合当时的社会热点,相信大家应该能懂对于疫情她是什么态度。

11月26日,身为首都官媒记者的吕女士,再次发了一句话。

11月26日,她又转发了胡主编的一篇帖子。关注时事的人都知道,那段时间胡主编在各种场合反对大规模修建方舱。吕记者既然转发了,想必是认同胡主编的。

12月9日,这位吕记者阳了,体温38.2℃。12月10日,她开始入住方舱医院。

按理说她才28岁,除了发烧也没什么明显的症状,按照现有政策在家自行隔离也就行了。

匪夷所思的是,之前强烈要求“躺平”和反对修建方舱的吕记者,转眼之间就住进了豪华方舱。

何为豪华?说的是小汤山方舱,这个在非典时期建造,疫情期间启动并完成升级改造的高端传染病医院。

和现在很多大通铺,没有空调暖气的简陋方舱不同,这里有电视,有网络,有空调暖气,还有各种药品,更有专业的医生24小时监护。

这个方舱现有床位1200余张,也就是说,几乎大部分北京人都没有机会进入这个方舱。

12月11日,北京广播电视台进入该方舱“探望”吕记者,本来是想着趁机宣传一波正能量,没想到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那几天,当地的官媒都在积极报道这件事,没成想网上骂声一片,吓得这些媒体连夜关掉了评论。

就连吕大记者都不得不“亲自”站出来澄清,说自己在方舱里没人照顾,要自己烧水,自己定闹钟吃药,自己打扫卫生...

看到这真的就气不打一处来,怎么着,难道你还指望着有人准时喊你吃药,有人给你打扫卫生,有人给你烧水吗?

她可能不知道,现在外面很多人连感冒药都买不到,不少医护人员哪怕出现症状了还要坚持在工作岗位上,绝大多数人感染了都在家里隔离,不知道她是怎么如此理直气壮说出这番话的,说出这番话时她的内心难道没有丝毫心虚愧疚吗?

像这种精致利己主义者,你觉得她会愧疚吗?当然不会!

更可恨的是,在确诊阳性前的12月7日,吕记者和几个好友跑到教堂外聚集。重点是:一个都没戴口罩!

按照时间线推测,她应该是12月8日出现症状,12月9日确诊,结果12月10日就光速进入了这个豪华方舱。

厉害啊,厉害!

就在吕记者大肆享用特权的同时,我们再来看看身在北京的普通人现状如何?

这是12月9日晚,北京青年报记者在北京朝阳医院发热门诊前拍下的照片。有人从当天下午两点就开始排队,等了超过6个小时。

排队现场,有个70多岁的老人蹲在地上,家人帮忙排队。这个老人有血液病,体温升到39℃后拨打120,前面还有50人在等候。

当天,“北京呼吁新冠无症状和轻症患者勿打120”冲上热搜。

为什么不让大家打120?因为平日里北京120急救热线的呼叫量约为5000,高峰时期也不超过10000。那几天,120的每日呼叫量却几乎每天达到30000,远远超出了承接能力。

就在吕记者入住豪华方舱的同时,针对孩子阳了是否需要去医院的问题,官方呼吁“不必急着去医院”。

我想问,上面哪一个不比吕记者情况危急,他们每一个都有药吃吗?他们每一个都有机会入住豪华方舱吗?他们每一个都有机会看医生吗?

有意思的是,眼看舆情汹涌,吕大记者赶紧发文澄清,说自己是在酒店等了两天后才转运到方舱的。

结果另一半,北京广播电视台在节目里又说,吕记者是在阳了第二天进入方舱的。

到底谁在说谎?

《韩非子·有度》里有句话:

“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意思是,当某条律法对所有人平等,人人都严格遵守时,这条律法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这次吕记者事件为什么让人如此愤怒?不仅仅是因为她占用公共资源,更多的是她背后所暴露出的特权问题。

说到特权问题,疫情这几年我们见识过很多,从不配合防疫的“王副主任和卢书记”,到重庆开保时捷的草帽姐,再到玛莎拉蒂女司机和“yuwei”...

这一次更令人可恨,有些人不仅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特权思想,甚至在享受这种特权后公然进行报道。

退一万步说说,就算吕记者没有这方面的觉悟,没有意识到问题,那相关的其他人员呢?

很多人都知道,作为官方媒体,不管是选题还是策划,再到最后的内容审核,要经过层层关卡。可现在呢,这些环节里,居然没有一个人意识到问题,居然都觉得享受这种特权是应该的,这难道不是个很大的问题吗?

有个专业名词叫“新闻真实性”,意思是在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都必须符合客观实际。

作为官媒,不可能不知道这些,如果真的不知道,那只能说现在的新闻行业招的都是些什么人。

如果知道,那他们应该知道现在的医疗资源有多紧张,应该知道这种仅限于吕记者的“岁月静好”属于极个别现象,就脱离了新闻真实性。

不患寡而患不均!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