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湖南“折叠人”,脸离大腿1.8厘米,身体被敲断4次,医生:不知道怎么活下来的

他是湖南“折叠人”,脸离大腿1.8厘米,身体被敲断4次,医生:不知道怎么活下来的

00:00
05:17

他18岁身患怪病,身体呈180°折叠,脸离大腿仅1.8厘米。母亲带他四处求医28年,最终在医护人员的帮助下成功站了起来!

患者名叫李华,家住湖南永州,在他18岁那年,突然患上了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从此头贴着胸,胸贴着耻骨,脸贴着大腿,身体不能像正常人那样直立、坐卧和下蹲。

这种病被称为“不死的癌症”,治愈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是李华的母亲不愿意放弃一丝丝的希望,她在后来的数十年里经常背着儿子四处寻医。

2019年,李华的肚皮开始发炎,如果不及时救治,情况就会变得十分凶险。在多方打听之下,李华的母亲将其送到了深圳大学总医院。

脊柱骨病科主任陶惠人在看到李华的情况后十分惊讶,他还是第一次遇到这样的病例。由于医护人员都没有最直接的经验,只好不停地设计治疗方案,而后调整、推翻、再调整,不断寻求最优的方案。

经过两个星期的讨论,众人选择了一种难度极大的治疗方案。这需要打断李华的股骨、颈椎、胸椎和腰椎,然后将他的全身脊柱拉直、固定,最终完成骨骼重塑。

不过,该方案需要进行4场手术,意味着他的身体要被敲断4次。但凡有一场出现问题,李华都有可能出现生命危险。面对医生提出的治疗方案,李华和他的母亲经过再三思虑之后,做出了赞同的决定。

8月15日8:30,手术室内站了许多医护人员,光麻醉医师就有五六位。由于李华的口唇到右大腿的距离只有1.85厘米,而最小的麻醉面罩也有6公分。如果不进行麻醉的话,主刀医生就没法做手术。

鉴于此,麻醉科主任孙焱英决定为李华做气道插管麻醉。这一麻醉方式需要在患者清醒时,将一个拇指粗的管子插进鼻腔,进入气管,最终抵达肺部。

在插管的过程中,患者会有强烈的不适感,所有的医护人员都屏住了呼吸,但好在李华很配合,插管一次性成功。

随后主刀医生吴尧平开始进行双侧股骨颈截骨术,他原本是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的关节外科教授,受陶惠人所托,特地从西安坐飞机过来的。

吴尧平先是将李华大腿与骨盆连接处的两处股骨颈锯断,这样他就能趴在手术台上,然后再打断胸椎,在胸部和腿部打开一定的夹角。

第一次手术进行得很顺利,李华的口鼻与大腿的间隙增加到了10厘米左右。这让医护人员和李华及其家人都增加了不少信心。

8月28日10点,第二次手术开始。李华坐在手术台上,医生通过头环和牵引器将他的头悬挂在半空中,而后又将头环用打进头骨的骨钉锁定,这是为了避免李华的颈椎在被打断时,头部失去控制。

随后,陶惠人截断了李华的腰椎和胸椎,通过颈椎截骨矫形,从而将背部打直。手术的关键在于颈椎的复位,两名主治医生抬着李华的头,听着陶惠人的指令,一点点往上抬。

陶惠人聚精会神地操作着,他知道这个时候患者的骨头绝对不能错位,否则就会造成神经受损,从而引发高位截瘫,或者椎动脉破裂后当场丧命!

经过7个小时的手术,李华终于坐起来了,母亲在时隔28年后终于见到了儿子的全脸,一时间感动得泪如雨下。

9月18日,第三场脊椎后凸畸形截骨矫正手术开始。此次手术需要截断李华的第12腰椎和第3胸椎,随后复位。

手术中,由多名医生分别抬着李华的头部、肩膀、髋部,同时陶惠人以最快的速度在患者的胸椎和腰椎上打好钢钉,逐渐将脊椎拼接成一条直线,最终完成复位矫形。

这一次的手术时间更长,医护人员从中午12点15一直忙活到22点40,高强度的工作让他们疲惫不堪,但却没有一个人在精神上有丝毫松懈。

在钉入30根钢钉后,李华的脊椎终于从C型变成了1字型。醒来之后,他恍惚地望着天花板,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脊梁伸直了。

10月31日,最后一场双侧髋关节置换手术开始。吴尧平大夫要为李华在第一场手术中截断的大腿装上人工髋关节,只有这样,他才能够真正站起来走路。

这原本是相对容易的一场手术,但是吴尧平却发现李华存在较为严重的骨质疏松,钢钉在穿过皮质骨后很难立住。因此,他必须万般小心,时刻保持着高度紧张的状态。

经过众人的不懈努力,李华终于在经历了4场重大手术后,渐渐恢复了健康。1个多月后,在康复医生引领下,他开始借着架子缓慢行走。

这场治疗前后花费了80万,医保报销了一半,慈善基金会捐助了13万,医院的医生护士也自发地捐了很多。

李华明白,是医护人员赋予了自己第二次生命,每次提起都不禁潸然落泪。在出院前,他为众人写下一副对联:“妙手回春治病魔,医患之间似亲人”!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你好,你的声音很好听啊,可以互相关注交流一下吗,我好喜欢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