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回 评女传

第92回 评女传

00:00
19:32

蒋勋细说红楼讲义


92 评女传

一、知识点




1、《女孝经》:唐代郑氏编撰的经书。





2、周宣王:姬姓,名静,一作靖,镐京(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周厉王之子,西周第十一代君主(前828年-前782年)



3、姜后:是西周第十一代天子周宣王的王后,齐武公之女。她因为周宣王早卧晏起,于是在永巷待罪,将发簪耳环脱下,称君王耽色,源罪于自己。周宣王感动,励精图治,才有宣王中兴。



4、乞巧节:七夕节(乞巧节)或称“女儿节”“女节”“古代妇女节”。流行于甘肃省西和县的传统节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甘肃省西和县一带的七夕乞巧民俗出现于汉代,经过唐宋时期的发展,明清两代达于兴盛,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西和乞巧民俗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从农历六月三十日(小月为二十九日)晚开始,至七月初七日晚结束,前后历时七天八夜,整个活动分为坐巧、迎巧、祭巧、拜巧、娱巧、卜巧、送巧七个环节。



二、金句/精华笔记


1、那这是从一个创作者的角度,她会觉得文学创作上后40回的作者远不如前80回这么精彩。那我想除了创作文笔以外,其实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东西是思想,就是一本书创作者他有一个想法,有一个对生命的价值观有一种态度,那像92回就非常明显看到它的一个生命价值,以及对于思想上的一些观点,跟前80回的原作者有天壤之别。


2我们知道《女孝经》是过去女性启蒙的一个书,就是告诫女性应该如何三从四德。那这样的一本书在进入民国以后,其实被批判的很严重,那么也就是说好像要刻意的让女孩子在小时候就读这本书,然后受到很多很多的钳制。就是做女人一定要如何如何,什么东西不该做,什么才叫做好的,有品德的女性,等于是当时的一个女性教科书。


3、那我想也许一般人知道,红楼梦的前80回的原作者是最反对女权女性的压抑的,他是非常歌颂女性的一个角色。可是在92回你忽然发现这个贾宝玉怎么跟这个晚辈巧姐开始讲《女孝经》当中非常八股的故事,那么我们会把这些故事跟读者们再重新讲一次。两个作者思想的方向是完全不同的,因为红楼梦前80回我们觉得作者最了不起的一点在于他对于女性的歌颂。




三、全文逐字稿


我们谈到92回里面红楼梦的补写的作者跟前80回思想上巨大的差距,所以这一段大概喜欢红楼梦前80回的人都有一点读不下去,因为觉得原来充满了个性,原来有独立思考的青少年贾宝玉,怎么忽然变成了一个老八股,竟然歌颂起《女孝经》这么荒谬的一个当时统治者为了要钳制女性思想而编造出来的故事,而且以叔叔的身份用《女孝经》来教训教育王熙凤的女儿巧姐,所以我们觉得简直是不太能够想象的一个事情。


所以大概读到92回,你就会觉得很多人为什么对于红楼梦后40回有点读不下去,可是我们大概也必须同情,就是说才华、才情、胸怀,恐怕真的不是能够勉强的,我们知道补写红楼梦后40回的这个人,他一定是一个很八股的思想的人,他读书就是为了考试,就想为了做官。所以跟前80回那个视富贵如浮云的作者完全不一样,他非常追求世俗上的成功,所以因此就使得整个的小说被扭曲了。


那当然更有趣的是,我们在92回到读到中段以后,我们就发现后40回的作者在补写的时候,跟前80回很多东西有一点对不起来了,因为在七十几回的时候,我们看到王夫人,贾宝玉的妈妈,曾经因为贾宝玉的房里有几个漂亮的丫头,像晴雯像芳官,就把她们赶出去了,认为她的儿子大了,不希望他的儿子旁边有这种长得漂亮,像狐狸精一样的这个丫头就把她们赶出去。


然后他同时也讲到一个丫头,就是大观园主厨的女儿,叫柳五儿。那这个人在六十几会时候曾经有几段故事,那这个王夫人就讲到说这个柳五儿也长得很漂亮,可幸好死掉了,身体不好,早死了,不然她恐怕又来祸害我的儿子。这样就提到了这件事。可到92回,我们发现这个柳五儿忽然活了,就是这个补写的人,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就写到贾宝玉的房里有一个缺,因为他原来有个丫头小红,后来给了王熙凤,所以还有一个缺,那么应该把柳五儿补进来,那柳五儿忽然变成一个还活在人间的角色。所以历来学者也就对这个问题做了很多很多的讨论,就是说这个后写的人是不是没有把前面80回读清楚,那就让一个死人忽然又复活过来,那我想其实这个不是最重要的部分,而是说后补写的人思想上的不同恐怕才是最严重。


那么在92回又谈到了一个人叫司棋,我们知道司棋因为曾经有独立的思想,自己独立的主见,她是大胆的把她的表哥潘又安约会到大观园当中被发现的一个人,所以因此她也被赶出了大观园。那我们大概可以知道司棋因为这样的丑闻被赶出大观园,大概下场是非常惨的。那么到92回补写的作者又写到了司棋,写到司棋曾经因为很恨他的表哥说我们两个这么相爱,我把你大胆的约到大观园幽会,为了你,然后变成一个丑闻事件的女主角,结果那个潘又安吓得要死就跑掉了,就逃走了,那司棋就讲了一句话,说要死也应该死在一起,怎么这个男人这么没有担当,就恨恨的。


92回就写到潘又安又回来了,而且回来还不讲,就说他回来就要娶司棋,一个司棋的妈妈就说你当初这样跑掉你害我的女儿,今天也不能好好的做丫头,那惹了一个丑闻事件。就不准他娶司棋,那司棋就跑出来跟他妈妈说,我就是认了这个男人,我这一辈子就是爱这个男人,不管他好或不好我都要嫁,她妈妈就绝对不让司棋嫁这个男人。司棋性情非常刚烈,就撞墙而死,头破血流就死掉了好,更奇怪的是司棋撞墙而死之后,这个潘又安就心痛的不得了,然后就拿出一个盒子说,我其实在外面发了大财,全部是金银珠宝,我就是要来娶司棋的,可是我又担心司棋这个女人会不会因为我钱多故意要跟我在一起,所以我要试探一下她,我刚才没有拿出来。结果这个妈妈当然更生气,说你既然要娶好要娶她,你为什么又不早讲?那结果这个潘又安就要人带两个棺材来,那她妈妈也觉得很奇怪,司棋撞死了应该一个一口棺材,为什么要两口棺材?等到两口棺材拿来了以后,这个潘又安就拿出了暗藏的小刀,然后割脖子,然后也自杀而死。


这是也是一个很奇怪的故事,就是你觉得候补写的人好像写事件也都没有前80回写到那么巧妙,所以就有一点粗让你感觉到说难怪张爱玲这个好作家就觉得后40位简直是读不下去的感觉。我们谈到红楼梦的第92回,已经在80回之后就好几次跟读者提醒,有许许多多的人谈到红楼梦原作者就是80回以前跟80回以后他的巨大的这个差别。那有些人是从文学创作的角度,比如说像张爱玲因为自己是很好的小说家,所以她就会觉得过了80回以后这个补写红楼梦的人,他的才华远不如前80回,所以对人物的描写、对白、文字技巧、语言都有点索然无味。


那这是从一个创作者的角度,她会觉得文学创作上后40回的作者远不如前80回这么精彩。那我想除了创作文笔以外,其实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东西是思想,就是一本书创作者他有一个想法,有一个对生命的价值观有一种态度,那像92回就非常明显看到它的一个生命价值,以及对于思想上的一些观点,跟前80回的原作者有天壤之别。


我想天壤之别我们是说实在差距太大太大。为什么这样讲?因为我们就看到92回当中有一个消寒会,是古代在大概旧历的101号,可能相当于我们现在11月那季节开始转冷了,开始转冷有一个消寒会,所以贾母在消寒会的时候常常会约大家一起来有一个小聚,像家族的这个聚会。那这个家族聚会里面就出来了一个人物,这个人物其实在前80回的时候一直被描写是一个小孩,就是巧姐。我想有些读者可能还记得巧姐这个角色,那么巧姐这个名字从哪里来的?就是在红楼梦当中,有一次王熙凤,她抱着她很心疼的这个女儿,那还没有取名字,所以我们知道就是一个还很小的小婴儿。那刚好巧姐好像身体不好,常常生病不舒服,那么王熙凤就问刘姥姥就说你是乡下老太太,你们经验比较丰富,阅历比较多,那我这个孩子老是生病,出生以后老生病,身体不好,那应该怎么办?那刘姥姥就问说这个女孩生在哪一天?那王熙凤就回答说就是生日不好,因为刚好生在77号,我们知道77号在旧历就是乞巧节,就是一般讲的牛郎织女见面的这个节日,乞巧节。


那大概过去有一种迷信,觉得生在这一天好像刚好是节气,节日上比较重的日子,所以这个孩子命有一点压不住,就老生病。就刘姥姥想了以后就讲了一句话,说好,那就以毒攻毒吧,给她取个名字就叫巧姐,就是乞巧姐,里面有一个巧妙的巧这个字,那我们给她名字就叫巧姐,就叫她巧,所以就叫做以毒攻毒。所以我们知道这是今天我们看到92回的时候,大家也许可以回想巧姐过去在前80回,因为是个小孩,所以没有什么戏,她大概唯一的一些故事就是曾经跟刘姥姥的孙子板儿抢东西玩,那板儿手上有一个柚子,那巧姐手上拿了一个佛手,后来他们就交换就玩起来了。


所以其实我想很多读者可能对于巧姐这个角色根本不熟,那到92回的时候,好像这个巧姐忽然长大了。因为我们就看到在消寒会的时候,贾母就说,唉,这个巧姐最近也读书了,那认了3000多个字,那也许贾宝玉这个做叔叔的就可以帮这个巧姐讲一下他现在读的书。那宝玉就问他问巧姐说你最近读什么书?她说读《女孝经》。我们知道《女孝经》是过去女性启蒙的一个书,就是告诫女性应该如何三从四德。那这样的一本书在进入民国以后,其实被批判的很严重,那么也就是说好像要刻意的让女孩子在小时候就读这本书,然后受到很多很多的钳制。就是做女人一定要如何如何,什么东西不该做,什么才叫做好的,有品德的女性,等于是当时的一个女性教科书。


那我想也许一般人知道,红楼梦的前80回的原作者是最反对女权女性的压抑的,他是非常歌颂女性的一个角色。可是在92回你忽然发现这个贾宝玉怎么跟这个晚辈巧姐开始讲《女孝经》当中非常八股的故事,那么我们会把这些故事跟读者们再重新讲一次。两个作者思想的方向是完全不同的,因为红楼梦前80回我们觉得作者最了不起的一点在于他对于女性的歌颂。


我们特别要讲说这是在两三百年前,一个女性受到封建压抑非常严重的时代,我们讲的三从。这个三从一般人现在好像很轻松就讲出来了。三从是说一个女孩子必须在家从父,在家要听从父亲的;出嫁从夫,出嫁以后就听丈夫的;夫死从子,当她丈夫死了以后就听儿子的。所以我们今天会觉得说,对于女性的这种压抑,难道女性没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独立自主的观点,独立自主的判断吗?为什么要三从这样的东西?那当然这个东西是一个抽象理论,所以当时就流传着一种《女孝经》这样的一本书,是女性的启蒙教科书,每一个女性都要读这种书。


我想乡下人说不定还好,因为不读书,所以也许没有受到这么严重的压抑。可是如果是在有钱人家或者是读书人家,这个女孩就一定要读《女孝经》,而《女孝经》的故事里面就列举了很多很多的古代的典范,就是你要学这些女人,因为她们非常棒。比如他们就讲到说周宣王时代,那当然是非常古代的,而且这个故事很可能都没有什么史实根据的。


就周朝宣王时代,因为周宣王有一点荒废朝政,早上起来晚,不理国家大事,所以他的皇后叫姜后,这个姜后就早上就跪在皇宫前面脱簪戴罪。什么叫脱簪戴罪?就是女人因为爱美,所以头上都有一些簪饰,就是插在头上的发钗,一些珠宝耳环呢?那这个姜后就跪在那边,然后把所有的装饰品全部拿掉,然后表示说是因为我太爱打扮,我太爱漂亮,所以让一个皇帝不去上班,不去上朝,所以我从此以后我就把我变成一个很丑的黄脸婆。


这个故事其实当然还不严重了,只是听起来也觉得很奇怪,因为我想《女孝经》。最严重的一个问题,在民国以后,像胡适之这些人都在攻击《女孝经》的原因是说男人把政治搞得乱七八糟,然后一出事,如果一亡国,那个罪恶责任全部推在女人身上。所以其实在近代受到西方影响以后,很多的开明的学者都会很不赞同《女孝经》继续推广。可是我们知道《女孝经》古代不是不只是文字的阅读,像巧姐在92回是阅读文字,我曾经看过在汉唐这一段时间连很偏远的类似像内蒙古这种地区,它的墓葬里面墙壁的壁画上画的就是姜后的脱簪戴罪,就是它把它变成绘本,有点像我们今天害怕说这个文字不容易影响,所以我们就用动漫变成当时的动漫来影响大众。


那我觉得里面有一些故事是非常非常荒谬的,例如说我们下面要讲的一个故事是在春秋战国时期,齐国齐鲁的齐,今天山东这个地方有个齐宣王好,这个皇帝又一样不理朝政,不上班,不好好的做事。那么这个时候就出来一个最有趣的一个女人叫无盐,就是有没有的无,有无的无,盐就是我们讲的这个海水来做成盐,我们吃饭的时候的调味料的盐,无盐。那这个女的在故事里最好笑的是说她长得很丑很丑,说奇丑无比,因为太丑所以到40岁也没有嫁出去。那其实我想这个已经对一个女性是很大的侮辱,就是容貌不见得是一个决定一个女性的存在价值的最重要的东西。可《女孝经》里面就在讲这样故事,那更奇怪的是说他有一天就很大胆的觉得这个齐宣王太不像话了,每天也不上班也不工作,她就跑到这个皇帝上班的地方就开始大骂这个齐宣王。


那这个故事的结尾简直是匪夷所思,就是这个齐宣王竟然在一个40岁嫁不出去,奇丑无比的女人的觐见底下恍然大悟,从此改过千山。而且更离谱的是,他却娶了无盐做太太,封她为皇后,然后据说齐国从此政治清明,就走上了强国之途。好,我想这一类的故事其实我们在阅读的过程我们就会觉得故事本身实在太离奇荒谬,而且对人性的描写也都非常的粗糙,就是没有对人真正的这种理解。我想今天稍微聪明有自己自我判断的年轻人,十几岁大概读这样书都会受不了。那我想贾宝玉在前80回的时候,表现出对所有八股礼教传统的极度的厌恶跟批判。可是好奇怪92回他竟然跟巧姐讲姜后脱簪戴罪的故事,讲无盐这个女人的故事,讲得侃侃而谈,而且好像希望巧姐要模仿这些女性。这个时候我们就发现后40回跟前80回的作者在思想上的差距有多么大。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1352143zgpu

    后40回,写得不好,为什么还要讲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