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 了不起的元代戏剧

87 了不起的元代戏剧

00:00
33:38

87-87 了不起的元代戏剧


一、知识点


1.窦娥冤:


感天动地窦娥冤,简称《窦娥冤》,是元代戏曲家关汉卿创作的杂剧,刊行于明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故事原型来自《列女传》中的《东海孝妇》。


全剧四折一楔子,写弱小寡妇窦娥,在无赖张驴儿陷害、昏官桃杌毒打下,屈打成招,成为杀人凶手,被判斩首示众。临刑前,满腔悲愤的窦娥许下三桩誓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果然,窦娥冤屈感天动地,三桩誓愿一一实现。


这出戏展示了下层人民任人宰割,有苦无处诉的悲惨处境,控诉了贪官草菅人命的黑暗现实,生动刻画出窦娥这个女性形象。该剧同时体现了关汉卿的语言风格,言言曲尽人情,字字当行本色。


2.关汉卿:


关汉卿(约1234年以前-约1300年),原名不详,字汉卿,号已斋(又作一斋、已斋叟),汉族,解州(今山西省运城)人,另有籍贯大都(今北京市)和祁州(今河北省安国市)等说。元杂剧奠基人,与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居四大家之首。


他一生的戏剧创作十分丰富。剧目有六十多个,剧本大多散佚。他的杂剧,有悲剧、有喜剧,题材广阔,深刻地揭露了元代腐朽黑暗的社会现实。他的《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鲁斋郎》《单刀会》都是脍炙人口的作品。尤其是《感天动地窦娥冤》,是元剧中最优秀、最光辉的剧本,它犹如一篇声讨元代统治者的檄文,通过纯洁、善良的窦娥的悲剧,揭露了元代社会高利贷盘剥、地痞流氓横行和官吏贪赃枉法、草菅人命的罪行,鞭挞了元代社会的混乱、畸形和吃人的丑恶本质。


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形成了他的主题深刻、结构严谨、形象活泼鲜明、语言泼辣质朴的杂剧特色。他是中国戏剧史上作品最多,成就最大的一位作家。




3.钟馗:


钟馗,道教俗神,专司打鬼驱邪。中国民间常挂钟馗神像辟邪除灾,从古至今都流传着“钟馗捉鬼”的典故传说。


关于钟馗为终南人之说,在各种古书典籍中均有记载。如《唐逸史》有“臣终南山进士钟馗也”;宋《事物纪源》有“钟馗者,终南进士也”,等等。


关于钟馗的生平传说,《钟馗传略》这样记载:“夫钟馗者,姓钟名馗,古有雍州终南人也,生于终南而居于终南,文武全修,豹头环眼,铁面虬鬓,相貌奇异,经纶满腹,刚正不阿,不惧邪祟,待人正直、肝胆相照、获贡士首状元不及,抗辩无果,报国无门,舍生取义,怒撞殿柱亡,皇以状元职葬之,托梦驱鬼愈唐明皇之疾,封‘赐福镇宅圣君’,诏告天下,遍悬《钟馗赐福镇宅图》护福祛邪魅以佑平安。故名噪天下也!”《历代神仙通鉴》的记载与之十分相似:钟馗系陕西终南人,少时即才华出众。唐武德年间,赴京城应试,却因相貌丑陋而落选,愤而撞死殿阶。帝闻之,赐以红官袍安葬。到了天宝年间,相传唐玄宗李隆基在临潼骊山偶患脾病,久治不愈,一晚梦见一相貌奇伟之大汉,捉住一小鬼,剜出其眼珠后,将其吃掉。大汉声称自己为“殿试不中进士,钟馗”,皇帝梦醒,即刻病愈。于是,唐玄宗命吴道子将梦中钟馗捉鬼情景作成一幅画,悬于宫中以避邪镇妖。


二、金句/精华笔记


1、那文人化这个名称正式的出现是赵孟福,也是我们今天要提的大概最重要的一个人物。


2、以这样的身份,你不断被教育,不断被儒家的教育,你在这个时刻就是应该要表现你的气节的时候,你就应该是殉国的。


3、赵孟福是一直封到魏国公,等于真的是一品大官了,可是还是想退休,那在这样的一个状况里,他就建立了元朝绘画最早的一个退隐的传统,一个隐逸的传统,隐居隐逸的这种传统,我称它为反观学系统。


三、全文逐字稿


而非调科举是非常严重的一件事,因为所有的人读书读了十年寒窗,就是为了最后能够去做官,然后去实现他生命的理想跟抱负。可是今天这一批人要干什么?所以我觉得我们今天可能会从这件事情来谈,元代整个的知识分子跟画家的角色发生了历史上空前的变化。好,我第一个提到的各位注意一下,是不是在元朝出现了我们最早读到的一些非常精彩的剧本,比如说观汉卿白谱,这种人出现了,我们怎么很少听到?宋代以前有很多戏剧家,可是到元朝的时候出现很多戏剧家,那个写窦娥冤的人叫关汉卿,那窦娥冤不是一个写出来给人家读的剧本,是一个写出来以后可以让人家去演出的剧本,所以窦娥冤在当时是到一个村镇一个村去演给别人看的。




好,你在这里注意一下,关汉卿是一个知识分子,写剧本的人绝对是知识分子,可这个知识分子如果在正常的状况底下,他大概不会屑于说我要跟黄俊雄合作,给他弄一个什么戏班,给他去演一个戏。因为在宋朝时候,戏剧这种东西是所谓的灵人,它非常低的,地位非常低,知识分子本身地位很高,他绝对不愿意去跑到戏班子里面去。




可是我刚刚提到说元朝这一次巨大的改变,很多的知识分子既然不能去考试,也不能做官,他反而报民间去了,好混到一首歌载戏班里面,帮一个什么名花园写剧本去,让他演出,把他心里面那种对政治的痛恨跟那个对官方的那种憎恨寄托在里面。你看窦娥冤这个故事完全是一个对整个官学上的一个巨大的控诉,一个窦娥这样的一个人被冤枉,然后最后法律上的腐败,最后被判死刑,那窦娥没有办法抗拒这个死亡,最后说如果我是冤枉的,我死的时刻挂一个 6 尺白绫, 6 尺的白布,我头砍下来血一滴都不掉在地上,全部喷在这个白布上,而且6月夏天要为我下一场雪,所以这个剧本到最后是一个神话的结束,是雪喷在白布上,整个下了一场大雪。




那这里面我们看到这个戏如果一个村子去演,当时在蒙古统治底下的人心里面有多么大的感受,因为他看到法律的败坏,他看到政治的这种污染,感到人民的冤屈,没有地方可以讲好。这个时候我们看到知识分子其实隐藏到民间了。我先要讲的隐逸传的出现是说我们的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不跟官学合作的一批读书人。那其实这个时候你会发现元朝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因为一直到今天读书人可以拒绝官学,非常难,非常非常难。你光是在一个总统大学,你就看到多少知识分子马上就贴脸就贴过去,其实能有独立的判断,独立的思考,以及站在老百姓的那边去讲一些委屈的话的。




我们看到元朝出现了,我刚刚讲窦娥冤这样的东西,罗贯中开始写三国演义,也在元朝这种过去知识分子根本看不起的说书的人讲的故事,他开始去讲政治的可怕,去讲政治里面的勾心斗角,去借着三国讲了一个政治上非常可怕的这种人的这种心机的这种部分。所以我们在这里都可以看到元朝的知识分子因为不能够去考科举跟做官,结果反而创造了民间文化,所以我不晓得其实很残酷的讲,忽然觉得枉一次国,真是有很大的价值。我我我是说很残酷地讲,因为知识分子才忽然发现,你其实可以不一定要非要做官的,你可以去在一个戏班里写戏的,你可以去写一部小说。我们今天看看窦娥冤的对文化的影响多大,我们看看罗冠中的三国演义对文化影响多大,如果这两个人去做了官,也不过就是一个官,可是他们在一个极大的哀伤当中,最后寄托在一个大众的文化当中,他们其实等于去民间做了最早的启蒙工作,去抒发了那个民间的怨怒。窦娥冤。各位如果有机会看到那个戏其实非常惊人,因为窦娥到最后临终前是骂天骂地的,说天你没有是非真理,你妄为天,然后就开始骂帝,你说帝你没有黑白,你怎么成为帝,就开始骂天咒地,那其实天地当然对民间来讲其实是没有天理了。那这里边我们看到窦娥冤在那个年代当中,蒙古竟然也傻乎乎的,也不知道这个东西其实在颠覆他,它其实真正颠覆蒙古的政权的。我们讲后来什么朱元璋,其实我想是这个东西,民间的怨怒越积越深,在文化上不断地让人民有一个觉醒,是有一天你可以用控诉的方法去对抗那个政权的时候,它完全不同了。所以我们可以讲说下面我们讲的元朝的美术史。




我希望谈的一个东西叫做文人化。可是文人化这个名称非常遗憾,他已经慢慢变成扭曲倒有一点柔弱了。我们现在想到的文人话就是喝茶,然后有一点潇洒,然后飘逸,我们称他为文人。可是我们看到王冕正所难,王冕的画梅花正所难,画无根的兰花,都不只是软弱,其实是一个不合作,是一种不合作,是一个对于官学的不合作态度。那这是在我们的文化里面第一次出现的一个反观学现象,我说的反不一定是像文天祥的形式,因为我觉得我们文化里介绍了太多闻天祥,就是用悲壮的牺牲跟死亡的方法去对抗对立。可是还有一种对立的方法就是我走向民众,我相信关汉卿是一个对抗的方法,我也相信罗贯中是一种对抗的方法。




我们等一下讲的赵孟府、黄公望、倪战都是对抗的方法,因为他们全部开始隐居了,他们隐居在山林之间,开始建立起自己生命的另外一个风范,另外一种风范,那这个风范不是屈服在这个政权的系统当中,而是建立了一个个人独特的自我的生命意义跟价值。所以我希望从今天我们能够从这样的一个角度来看,所以我先从外围来包围,希望大家能够注意一下元代为什么是一个戏剧小说特别发达的时代,因为戏剧小说都不是官学,戏剧小说到明朝清朝都是不是官学都不是官学,甚至出现像西厢记这样的东西,去传授一个民间非常自由的一种恋爱的过程。




我们看到那个红娘变成多么可爱的角色,因为他只是想活出一个青少年自己追求自己爱情的可能而已。然后那个老夫人变成那么权威的一个封建的力量,去僵化性的好,它其实某一种反封建的东西在慢慢在萌芽了,因为亡于蒙古之后,知识分子在那个不做官的悲剧底下反而解放了自我。所以如果我们把元朝出来的几个小说,像三国演义,或者是刚才讲戏剧上的窦娥冤或者西厢记这种东西来看的话,它其实有很多我们现代思想的萌芽,有非常多现代思想的萌羊。




那今天我们看到十三四岁的小女孩,你都会觉得她比较像红娘,对不对?她其实已经做出了一个现代女性的那种可爱而且自主。而且那个老妇人打她的时候,烤红的时候,他会反抗的。他说你不对,你为什么要这样?一个女孩子到这么大,你交男朋友你都要违反他,而且你考虑他的婚姻,都在考虑家世,你为什么不考虑他爱谁?我们读到那一段我们吓一跳,那个弘扬到现在还是一个革命女性,而且那个革命可能还没有成功,因为在这个世界里面还有很多是功利跟务实的,还有很多是功利务实,所以你会发现元旦很有趣。




元旦如果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他在萌芽了一些新的东西,只是我们过去一直不太了解,所以你才想到说红楼梦已经到清朝,对不对?离元朝这么久。然后西厢靖贾宝玉还是偷偷读的,因为爸爸妈妈知道他读西厢就会打他一顿,因为那是淫秽的小说好,所以你就可以看到说这样的东西,这样的文学,这样的艺术创作形式,在那个年代当中其实隐藏的释放了一些人性的觉醒,一些人性觉醒的空间。所以我用这个角度来看下面的文人画,我希望不再是各位平常去故宫看到的那些淡漠山水,然后一个比较概念性的文人化系统,因为文人化后来又变成官学,所以我下面特别希望把它置放在刚才讲的这个大背景里面。我们来看到文人化怎么发展。第一个我们刚刚我们讲到正所难,讲到了王冕,等一下我们还会看到一个画家叫巩开,我想各位可能很少听到这个画家的名字,公开他在故宫博物院,据我知道没有作品他。我现在讲这一件叫做钟馗将妹图卷,藏在美国的那个华盛顿 DC 的福瑞尔gallery,非常好的一个卷子。那为什么故宫没有拱开?甚至我们在中国美术史常常没有听到这个拱开,因为拱开其实是美术史上的关汉卿,他画的钟馗匠妹图是当时最流行的一个戏。




各位知道钟馗是一个吃鬼的一个,那很好玩,你会发现说钟馗非常有才,对不对?考试也考得非常好,可到最后他之所以不能够做官,是因为皇帝被他吓坏了,因为说他长这么丑,所以他就不能做官。各位没发现这个传说里面其实是讲元朝的知识分子,就是他忽然不能做官了,忽然在科举,他所有都有科举的条件,可他忽然不能够作怪,所以他就羞愤自杀,然后就死掉。以后被地狱的阎罗王所怜悯,就变成了一个管鬼的官,变成了一个管鬼的棺,所以他就每天在荒郊野外管鬼吃鬼。




所以民间很喜欢钟馗,因为觉得钟馗是吃鬼,因为鬼是邪恶,就是它可以把邪恶吃掉的,所以我们现在常常有钟馗的这个吃鬼的这个图,过年也常常喜欢画钟馗,可钟馗死掉以后,他在阴间他一直念念不忘的是他那个活在人间的妹妹,他觉得妹妹的婚姻还没有完成,那这么一个因为没有父母,他们兄妹相依为命,所以他这个很挂记这个妹妹,所以他就为他找了一个丈夫,然后就把妹妹要嫁了以后他就觉得他在人间就没有牵挂了。




所以那个事情对钟馗是一个大事,他就发动所有的鬼族出来抬嫁妆,然后抬着那个妹妹去出嫁。所以在舞台上各位如果看过钟馗嫁妹那个画面,这台湾还演过的非常漂亮,可她组合了一个很奇怪的东西,就是结婚是华丽对不对?可是又都是全部是鬼,所以我们看到元朝民间忽然出现这种戏剧,非常奇怪,就是讲一个民间的喜庆,可是喜庆里面有一种讲不出的荒凉跟悲哀,因为所有台架中的都是鬼,然后那个妹妹是唯一的人,其他整个在那个出嫁的行列当中,全部是鬼,各种的大头鬼,因为他会用化妆的方法在舞台上非常漂亮,还有那种无常鬼,各种鬼的这个形式,好像鬼变成了唯一最后有人情的一个部分。




这个东西当然后来也延续到聊斋去,就是发现人世间的那种污秽跟肮脏,最后把情感寄托在鬼的身上,好像鬼还有深文大义啊,用这样的方式来做了一个非常有趣的一个反讽的现象,所以拱开就把这个东西画出来了。可是我刚刚提到说这种画家有点像关汉卿,当时写窦娥冤,在我们的正统文学里其实始终没有被承认,窦娥冤是后来才被承认的。我们看到在一直到明清的官学当中,也不会鼓励你去读窦娥冤,因为他是不入流的文学。那同样的,拱开这张画会流到美国去,是因为在绘画的正统里,过去根本不会把它当正统。可是我很希望我们把这一类东西拿出来。




我们可以看到有一类的绘画要出来,就是民俗绘画,表现民间戏剧,表现民间小说的一种图绘形式,可能跟民间的年画会结合在一起,或者是慕科的插图画会结合在一起的,这一类的绘画的形式慢慢要出来。可是我们今天这方面的资料太少,因为当时大概都没有送走,受到重视,所以我们毕竟到最后还是要又要回到文人化的系统。那文人化这个名称正式的出现是赵孟福,也是我们今天要提的大概最重要的一个人物。




我们等一下会看很多赵孟福的作品,可是我想为什么赵孟福变成了元代绘画,我现在讲说中国美术史,现在元代绘画的一个重要的影响者跟开创者一定是赵孟福,所以我不晓得将来中国美术史改写的时候,有没有可能是巩开这一类的人。当然今天巩开的画作量没有办法超过赵梦芙,所以赵梦芙变成了另外一种主流。可赵梦芙当时的主流身份非常的暧昧。




南宋王国以后出现了很多赵姓的知识分子,都是宋朝的皇室,那赵孟福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嫡系,嫡系的这个子孙也跟南宋的皇室之间关系非常密切,它是可以排名在继承皇帝的地位这样的身份上的,所以他从小受到的诗书秦岐这种纯粹的文人的这种训练。可到 22 岁的时候,忽必烈大军南下,打到钱塘南宋王国,然后文天祥写郑其哥路修夫背着最后的南宋皇帝跳海自杀。




赵孟福 22 岁的命运忽然改换,所以赵孟福这个时候就决定他的一生不可能再像过去自己想象的是成为一个皇族的后裔,去完成他的生命理想去做官,因为他一定是做官的,因为这样的身份的知识分子一定是做官。最后他就带着老母亲就退休在钱塘的乡下,决定一生不要出来做官,然后那一年他出版了尚书逐级著,就是一个知识分子去考证上书,去做了一个很学术性的一个出版物。




可是我们看到赵孟福在民间有非常大的影响力,不止他的正统的学术的这个地位,也包括他的书法非常漂亮,他的画非常的好,所以它代表了一个当时在蒙古灭亡,南宋的时候,一个天下大乱的时刻,地方上的一个士生阶级的一种稳定的力量。我们注意一下,士生阶级在民间常常有很大的稳定力量,因为他们出来说话大家会服的,因为无政府主义的状态,因为没有政府的状态,这种乱军的时代里面只有乡村里面的士生,他会有稳定的力量,所以赵梦福就扮演这样的角色,那他也许认为他就变成了一个隐逸,就是我们刚刚讲元朝,在某一种儒家的教育跟气节的教育底下,赵孟福这种身份绝对不应该出去做官的,所以他应该一辈子就是隐逸,他不自杀已经很屈辱了,因为以这样的身份,你不断被教育,不断被儒家的教育,你在这个时刻就是应该要表现你的气节的时候,你就应该是殉国的。




我们看到当时的确有很多人训过,可张孟福并没有,大概很多的原因。我觉得人在生死一念之间的各种的选择,包括母亲还要养下去,这个家族里很多人还要他照顾之类的,这种事情,赵孟福活下来了,所以赵孟福在历史上其实是有很多尴尬的角色,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很多人现在写赵孟福的词,可是也有人说不要写赵孟福的词,因为赵孟福的词很软,没有谷歌。




那其实这个东西都是从道德上批判,就是因为以皇室后代来讲,赵孟福这个时候绝对应该自杀的,是应该殉国的,可是他活下来了。所以这里面其实一直看到了一个刚才我们提到在整个的一个儒家的教育里面,一个文人,一个知识分子在这个时候的这种巨大的矛盾,活跟死亡的这种选择上的这种问题。所以大概赵孟福也不觉得自己要变成一个伟大的人,那就苟活,就是我们在活上面加一个苟,那其实是有一点委屈了,就是觉得还有很多事要做,去注解一本书也是重要的,去传承一个文化也是重要的,去把母亲养好也是重要的,所以他活下来了。可是我们看到后来连这样的一个活下来很孤独的隐居在乡间的活下来都不是那么容易。




因为蒙古后来开始越来越聪明了,有人就跟蒙古讲,你那样老是圈地杀人不是办法,你要治国,你还是要从马上面下来,然后要懂得怎么去管理这些汉族是很麻烦的,知识分子是最难管的,所以就开始用了一些汉族的人去管汉人。那当时就有人跟他们建议说南方随时会有革命,因为南宋的这个基础都是恨蒙古的,你这样杀他,你这样抢他的财产,你这样子奸污他们的女性,他当然有一天要革命,所以他们就说应该要找他们最佩服的师生阶级出来做领袖。好,各位知道这是一个pattern,日本拿台湾也是这种形态,他一定在台湾找一个世嘉的声望,有声望的世嘉出来跟他合作。所以在当时赵孟福被就被选出来了,因为怎么讲它都是最好的榜样,因为姓赵,皇室后代书读的好,画又画的好,又而且不去求这种务实的名利的一个人非常的清高,那这种清高在政治转换的时候是最悲惨的,因为他常常就被选出来要做这个榜样,所以当时元朝的皇帝就公布了 20 个名单,就是要求这些人要征兆博学红词,就是民间的这些文人要进北京去做官,当然不可能给你权利,就是资证放在那个地方,你可以有一个政治上的一个符号在那里,所以我们看到赵孟福是第一名,在榜单上是第一名,那赵孟福就拒绝了婉拒这样那当然是不给面子,所以皇帝在第二年右颁布,那右颁布里面其中有一个人就觉得第一次他们婉拒成功,好像也没有怎么样,所以就开始那个气节的东西又跑出来一个叫成巨夫,虔诚的诚金字编一个巨大的巨丈夫的父成巨夫,他就破口大骂,说这些蒙古皇帝,你想要我这个汉族跟你合作,我们是读过孔孟之道的,那孔曰承认孟曰取义,我哪里会跟你们这种外租合作,就骂了一顿,那结果触怒了蒙古的皇帝,就把他押解到北京,在大街上砍头就死掉那件,这件程巨夫事件发生之后,我们看到张孟夫出来做官了,就北上做官,所以其实非常明显,你可以看到他已经没有任何其他的退路,那么这个东西他非揭不可,那当然是一个非常屈辱的官。




我们看到张孟福北上带着他的妻子管仲基,后来在蒙古的这样的一个巨大的虎视眈眈的权力当中,他是一个根本没有权力的人,那可是官位越来越高,因为官位的高就是把你架一直架在那个地方,可是没有任何的实权,所以其实我们看到最好玩就是很多人就在谈到这一点,说赵孟福一生话的话都是退隐的话,可是他一生到去世都没有退隐,就退隐变成他生命里最大的梦想,可是他没有资格退隐了,所以这个时候我们看到隐逸有了另外一层意义的一个悲哀,他当时常常被那个三哥元帅就拖出去打屁股,那南宋的这种皇族,然后受到这么高的教育,可是蒙古人是习惯这样子的,就是他们有一种蛮部落式的一种管理方法,就是你,你什么地方不对,就拖出去打屁股。




这张孟夫根本是在一个绝对屈辱的状况里面,可是我们也看到张孟福后来其实比较厉害的反而是他的太太,所以我们今天大家也会蛮集中谈他的这一个妻子。管仲基,我想也是中国美术史上第一个女性画家,中国在整个的中国文化史当中两个唯一的创作的天才,很奇怪,都加个姓赵的,一个是李清照的跟赵明成,一个是管仲基跟赵孟福。那我刚提到管仲基,我觉得非常有趣,因为其实在很多资料里看到赵孟福的尴尬,是因为在一个男性的父权结构当中,其实它变成一个常常被侮辱的对象。可是管仲基变成了一个官夫人,可是也是一个没有权利的官夫人,可是他跟所有蒙古的这些官夫人,跟所谓的大长公主,就是皇帝的姐姐妹妹变成很好的朋友。女性大概在一起姐妹掏的时候其实有另外一种情谊,然后女性天生也比较容易离开比较军事或政治的部分,而开始用文化的东西,比如说管仲局,就开始,比如说教他们读书、读汉文学、写书法画。所以我们看到后来蒙古原文中的姐姐大长公主变成了一个非常喜欢书画的人,元朝的皇帝开始设立这个一个奎章格来搜所有汉族的文人的书画,也是管仲基的影响,所以我觉得很好玩。在那个正式的系统当中,女性扮演的角色其实非常微妙,所以我觉得管仲基在这里有很多的身份,恐怕是比赵孟福要方便的多。等一下我们会举出他的会话,而且我也觉得他的绘画里面有一种很特殊的女性气质,大概也是我们很少在以男性为结构中心的这个绘画史里面看到的另外一种很独特的一种风格的形态。所以今天我们可以看到元代的美术史,从多重的意义来讲,它都有反官学的系统。




反观学不只是赵孟福本身一直不要做官,要去退隐,把退隐作为绘画的主题,这个在唐朝以前你不能够想象,对不对?唐朝从来没有人在绘画里歌颂退隐,那王维有一点点,可是王维那个东西也不是歌颂退隐,而是我自己走到山水里面去。那宋朝我们注意一下,宋朝的山水话基本上都不是退隐,我们再回想上一次讲的放宽的西山行旅途,他在讲山的伟大,它并不是退隐的这种一种比较个人悲哀的一种心情,可是到元朝的时候都是退隐的部分,所以等一下赵孟福的雀华丘瑟水村图, 42 岁的雀华丘瑟, 49 岁的水村图,全部是寄托着他不想做官这件事情,而不想做官这件事情,变成了元朝文人化最大的一个主题,那赵孟福是一直封到魏国公,等于真的是一品大官了,可是还是想退休,那在这样的一个状况里,他就建立了元朝绘画最早的一个退隐的传统,一个隐逸的传统,隐居隐逸的这种传统,我称它为反观学系统。




那他的太太赵梦,那管仲机又很明显的在一个男权的官学结构当中,第一次建立了个女性风格。女性风格应不应该作为反观学的一个重大的课题来看?因为我们看到管仲基之后,一直要到 1920 年代到巴黎留学的潘玉良重新又建立女性的反观学系统。因为我们几乎没有女性画家,没有女性艺术家,没有女性意识到自己的特征的女性绘画,就说不只是女性小说家、女性诗人,女性画的人,而是女性自己在绘画文学里面找到自己的角色特征,是跟男性不同的,甚至去颠覆男性的权力结构的。




那在这里我们看到管仲基非常有趣,它的这个形态恐怕是我们一部一直到清代的美术赛,五四运动以前的清代美,这个中国美术史里面唯一的一个女性的发言人,一个女性的代言者。那我想等一下大家也会看到。其实在过去以男性为结构中心的中国美术史里面,其实都很难承认管仲基的角色跟地位。很多人硬是要说管仲基画那么好是因为她丈夫赵孟福,所以赵孟福当然会在家里偷偷替她改一改话,那很多东西都是代笔之类,很多的话论男性写的话,论里都有这样的意见,一直到明朝的董仲枢这种真正在创作的角度上才会看得出来。说管中级的话跟赵孟福根本不一样,他有非常强烈的自己的特色,他的女性的气质是跟赵孟福完全不同的,那才定位了管仲基的这个角色。我想这个部分是非常有趣,是我今天一直想要跟大家提到关学。我讲的关学其实代表一个不可动摇的阵痛,而那个不可动摇的政府在元朝的时候都好像有一点开始松动。而松动的原因是因为汉族本身不是政权系统,所以这是很好的机会可以从政权的,因为权力本身是一个结构,可以从权力结构里面去离开权力结构,去思考文化创造的问题。




所以刚才讲说赵梦符的做官的赵梦符跟画画的赵梦符,各位有没有发现是分裂成为两者,所以很多人说,唉,不要写赵梦福的字,这个人没有气节,这个人你看也不自杀,还要去做蒙古人的官,其实只看到了做官的赵梦福,可是在画画的赵梦福刚好是一个最悲哀的赵梦福,是一个最痛恨自己的赵梦福,是一个对那个做官感觉到最大屈辱的张孟府。所以其实它分裂了,它分裂成两者,所以它的绘画比所有退隐的画家还要渴望退隐。




为什么?因为退隐变成他的不可能,我不知道大家可不可以了解这样的逻辑,就是按照日本的美学家锄川白村的讲法说,艺术创作是苦闷的象征,因为黄公望隐居了,一再隐居了,无证隐居了,真正隐居以后,隐居反而不是一个最大的渴望。可是那个没有隐居的人一直在北京做官人做到最大的人,隐居才变成他最大的渴望,所以他在绘画里去寄托他的隐居。这个时候很奇怪,就是他的隐居的部分比别的画家画的还要感人,因为隐居变成绝望,因为他也知道他退不下来,必须老死在那些那个权力系统当中。




好,所以在这里面我特别提到说文化的创造跟政治权力分裂成为两者,因为在过去我们看到中国美术史没有这种这么严重的分裂现象,那其实在文学上有过,就是宋朝的苏东坡,其实他一直是做官,可是一直被贬,所以他一直想要退隐,可他也从来没有真正退隐过,他到最后还是有官位的,还是有官位,所以我们也看到有这种分裂,可是赵孟福的分裂是更明显的,严重的更明显,因为跟种族之间的这种决裂有极大的关系,因为我们看到等一下我们会介绍跟赵门福同样的一个角色,叫钱选。




一般人常常把那个钱选作为,元代绘画跟赵孟福齐名的两个人,他们两个所谓的钱塘画派的两个领袖就是杭州这个画派的两个领袖。那钱选的名声没有那么像赵孟福那么高,也不像赵孟福是皇室的后代,所以钱选没有被征招。赵孟福被征招了,所以钱选留在了杭州,继续领导南方的画派。赵孟福北上去做官了,可是我们看到后来影响到元朝四大家的不是钱雪,而是赵孟福。那这里面就说明我们刚刚讲说在生命现实当中不能完成的部分,反而在艺术当中变成最大的寄托。我的意思说高更也是如此。




我们上过西洋美术史,那个在股票市场里面炒股票炒得最厉害的人,结果他向往了一个最跟股票市场不同的大溪地文化,因为变成他去追求的另外一面,所以我们看到艺术里面有的时候它会变成刚才讲的那个分裂性,因为它会自己用这个东西来弥补它,用这个比如说可能会在自己现实当中去做的那个部分,会用精神上的东西去做弥补。




就是我在现实里面,我也许在一个商场里面做一个总经理,可是我会,我如果还写诗,那个诗会跟这个在总经理角色当中的我刚好是最相反的。他会对立,因为这是我们过去很少讲到,因为在中国美术史,过去都比较想到它一致性,可是现在反而提到它的对立性,又在美学上,这是绝对可能的。那尤其到近代佛罗伊德以后,认为人不止分裂成两个,可能分裂成三个,它中间有互补的关系。所以张孟福是一个极有趣的现象,就是他没有完成的细节,反而全部在绘画里完成。




我不知道大家会不会了解,说他很多自责,因为他如果不姓赵也就好了,他如果不是赵匡胤的第 11 世子孙也好,可他都知道,那都知道又不死,他怎么活着都很难过,因为那个压力是很大,因为在那个文化当中,你这个角色是一定要殉国的,所以他就变成在绘画里全部是感伤,在画的时候永远在面对那一个残破的江山。结果他画出了山水画里最悲哀的那个荒凉。




我们看到郭溪的早春土不荒凉对不对?泛宽的西山行李土不荒凉,李塘的万货松峰不荒凉,一直到马林的静听松峰都不荒凉。可是元朝的山水画开始主题是荒凉,因为山水已经变成了一个非常陌生的异国,他走在山水当中,也觉得山水根本不是自己的,因为是异族统治,所以这个时候山水本身变成了一种荒凉的境界。




所以这样的一个状况当中,山水画出现了一个荒凉主题跟一个悲哀的主题,为什么是鹊华秋色,为什么秋天萧瑟孤独反而变成了绘画的主题,反而不太画早春了,不太画那个更富裕更温暖的东西,而去画悲哀的、凄凉的这些部分,偏僻的,远离人世的这些部分。甚至等一下我们看到说到尼战不画人,说当代哪里有人那这种孤绝的去寻找非人间的世界的一个状态,我想都跟元朝的知识分子那个被欺压的心境有非常大的关系,而他很寂寞的出走,去寻找他自己的内心世界。所以我想,噢,总结刚所前面所提到,我觉得元代的美术史非常难了解,尤其我现在大概在教美术史。教了这么久,面对二十几岁大学的学生来讲,我最沮丧的就是元朝的美术史,因为永远没有办法把我们带进去,可是我想我也跟很多朋友讲过,我现在已经觉得不应该在这里沮丧,因为世上元朝真的是一个巨大的家国的受伤,所以它表现出来的东西叫做沧桑。他第一次把沧桑变成美学,他看到落叶,他看到哭冷的花,看到绝望,他会觉得是美的,因为跟他的心情是合并。那我刚才讲说二十几岁的小孩子为什么要觉得沧桑?他当然没有生命的,因为他生命才刚刚开始,他还没有经验繁华,他不应该觉得沧桑。那所有的沧桑是因为相对于他觉得过去有过唐宋的繁华,所以元变元代变成一种沧桑,变成一个沧桑。所以我想这里面可能大家可以了解,如果你觉得你暂时一下还没有办法进入元代的世界,我相信是绝对可以理解的。可是我希望能够从社会史、历史的背景让大家了解元朝的沧桑传统,变成了此后我们的美学世界里面非常奇特的一种一种品味榜。就是为什么会喜欢残破的东西,为什么会喜欢废墟多过于一个新盖好的房子,为什么会喜欢看一个倾颓的那个头噶杵会比看一个宫殿更引起美感,恐怕都跟元代有关,因为元代不断把精神状态引领到这个破败的角落,看到那里面有生命的坚持跟生命的意义跟价值,所以它当然是值得歌颂的,可是它也可能变成我们今天挥之不去的一个精神上的病态。




我用了比较重的字,因为我觉得很奇怪,他真的开始一直单一在那个最荒凉最悲哀的那个角落了,所以元代真的是一个重要的一个关键跟转接。所以到明朝的时候,其实明朝很多的画家住在城里面,生活过得繁华的要死,可是还是要画萧索的画,因为它已经变成美学了。我想台湾今天在国画系统还有这个现象,你会发现他也不太出去爬山,也不太去感觉荒凉,可是话笔下的东西它是要表现荒凉,因为荒凉变成美学,我想这个是非常奇特的一个现象,比如说它会去描述那种被青苔布满的一个角落,他会喜欢青苔,那这个青苔本身是一个人机不藏道的地方的那个阴暗的那个角落,他开始去歌颂这种美学,那这个东西在整个的亚洲后来发展很严,很厉害,从我们的这个南方的这个系统后来影响到日本,比如说日本有一个胎室,它就是在各送胎这种东西,因为其实我们可以说它其实是一个比较幽暗的美学,比较心灵。




上一个举比较郁闷的,不是那么常见阳光,不那么接触到人的那个世界里面的一个美学系统。所以我觉得元代的绘画,我一直试图把元代的绘画做更完整的整理,可是包括我想在大家有时候看到的像美丽城市里面,我都觉得我刚刚上课前再翻一下,我就觉得要改写,一定要从元代开始改写,因为宋代以前大概比较定型,可元代以后的东西,很多东西我们要重新调整。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1892772vsvx

    蒋老师讲课太精彩了,讲中国文学,讲中国绘画,都讲那么好,跟蒋老师几年学了很多东西,非常感谢!

  • 听友261563005

    国家不幸诗家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