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 水墨山水画中的写意人生

84 水墨山水画中的写意人生

00:00
26:27

84-84 水墨山水画中的写意人生


一、知识点


1.丹青:


丹指丹砂,青指青雘(音“霍”),本是两种可作颜料的矿物。因为我国古代绘画常用朱红色和青色两种颜色。丹青成为绘画艺术的代称。


如《汉书·苏武传》:“竹帛所载,丹青所画。”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晋书·顾恺之传》:“尤善丹青。”


古人把画家称为丹青手,把优秀画家称为丹青妙手,民间则称画工为丹青师傅。丹青比植物性颜料保存时间长,不易褪色,因此常用来比喻坚贞:丹青不渝。




2.王冕:


王冕(1287年-1359年),字元章,号竹斋、煮石山农,亦号食中翁、梅花屋主等。诸暨枫桥(今属浙江绍兴)人。元朝画家、诗人、书法家、篆刻家。


王冕出身农家,幼时家贫。年轻时一度热衷功名,屡应举不中,遂绝意仕途,浪迹江湖。王冕曾买舟下东吴,千里远游,历览名山,开拓了视野和胸怀。在京城时,秘书卿泰不华曾荐其官职,辞谢南归,隐居于家乡九里山。后朱元璋进军浙东,与张士诚争夺绍兴,曾请王冕谋划,并授以咨议参军,不久,王冕病卒。王冕一生清贫,靠卖画为生。


王冕工诗善画,尤以墨梅知名。画梅继承宋代仲仁和尚和扬无咎的传统,并有新的创造。其性格孤傲,鄙视权贵,诗作多同情人民苦难、谴责豪门权贵、轻视功名利禄、描写田园隐逸生活之作。王冕一生爱好梅花,种梅、咏梅,又攻画梅。所画梅花花密枝繁,生意盎然,劲健有力,亦对后世产生了较大影响。他还兼擅竹石,长于篆刻,有《梅谱》传世,为早期画梅理论著述。存世代表作有《墨梅图》《南枝春早图》等。另著有《竹斋诗集》。


3.赵孟頫:


《赵孟頫楷书》,是该系列丛书的一种,其集字主要选自赵孟頫的著名楷书帖《胆巴碑》、《仇锷墓碑铭》和《福神观记》。赵孟頫,元代最著名的大书法家,在遍学晋唐名家书法特别是王羲之、王献之书法的基础上创造出自己道媚蕴籍的书法风格,人称“赵体”,与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本书具有很强的观赏性、趣味性和实用性,希望能成为广大书法爱好者学书的良师益友。




二、金句/精华笔记


1、家就会发现说为什么竹子跟兰花是国画里最难的东西,因为每个人都会画,可是他反而是最难的,因为每个人都会画,他要画出不同来就是最难的东西。


2、在春天的时候看到花开了,鸟停留在这里,他有一种感动,感觉到很想把这个等一下就不存在的风景画下来,他感觉倒是在画自己生命的状态。


3、他好像在讲自己,因为好像他喜欢画画,他觉得他前世就是注定来画画的,所以生生世世生命到了最终结的部分,还是要好好地去做一个画家。


三、全文逐字稿


宋徽宗、苏东坡,我们都把它放在一个文人化运动的过程当中,那这个文人化的运动,我们刚才讲说是拒绝绘画,沦落成为一种工匠的技巧的卖弄,而强调艺术里面有更高的一种人文品格的追求。所以文彤是苏东坡的好朋友,画了这一只竹子,那画出竹子,这个竹子本身不用颜色,也并不是一种绝对的写实,可是画出一种竹子的某一种象征性,我们说竹子变成所谓的君子,后来变成四君子,就是跟梅花、跟竹子,竹子比梅花要早,梅花基本上是元朝的王冕才创造出来。




我们下个月会讲到竹子是最早文人觉得竹子本身的一种清高,然后用它来象征自己的,因为竹子有节,因为中国的读书人非常重视节操,用企业来象征企业操还竹子中间是空的,非常象征读书怎么读都应该很虚心,应该非常谦虚,所以用虚心来象征自己,所以虚心跟节操变成了竹子跟文人的某一种情感。




那当然我要讲的是说文人化擅长的是什么?是书法,那主旨是表现书法最好的一种植物,因为它所有的线条根本就像写字一样写出来的,所以文彤的这一个主旨很显然跟书法有关。他写这个画这个主旨的时候,所有的线条的用法都跟书法的渊源完全没有办法分开来,所以大家叫做书画同源,书跟绘画根本是同一件事情。所以我刚才已经讲过,书法是我们的素描,应该当成素描来看待的。




好,我们看一些这幅画的局部,现在大陆又发现了一张,那两张基本上都是很好的送画,而且都有我们讲的中间有拼捐的痕迹,而这一件比北京的那一件要成熟一点,就是yes,有这种翻过来的痕迹,北京那一件比较没有,然后用浓墨淡墨去做出竹叶的这种配制的这种关系,他们活动的年代就跟郭熙是接近的。




郭熙的年代好,我们再看下面,所以我们把它放大局部以后,大家可以看到这里面基本上是毛笔的线条用到非常成熟的地步,所以它跟宋徽宗写字也很像,某一种笔法的运用,或者是苏东坡的某些写字的习惯,所以就可以看到绘画跟文人用的这个毛笔的工具是同一个工具。有没有发现西方的写字工具跟画画工具是分开的?中国的画画工具跟写字工具一直是在一起的,一直到现在。国画里书法的工具跟绘画的工具是同一个东西,是同一种东西,所以特别要注意这一点。为什么会有书画同源?因为线条性来讲,它跟书法没有办法完全脱离,所以才构成。等一下我们要提到文人化运动越来越强,然后在南宋就完全成熟了。下一次我们会讲到元代的赵孟福,就把这个理论又发展到极端,他特别提出来说写竹子,画竹子根本就跟写字完全一样,那竹干的部分要用篆字的写法,因为圆那小枝的部分要用行草,因为要活泼,那叶子是用写隶书的方法,因为要有泼折出去,所以一直到赵孟府,我们就看到这个竹子的画法一直是画家的一个基本功表现,基本功它是最容易画,它也是最难画。




为什么这样讲最容易?是说我大概学国画学了不到一个月,我就会画竹子了,因为那老师说先写接在写个,然后就重叠,然后用浓墨淡墨就画竹子,所以你觉得很容易,然后就画了一大堆送朋友这样,那现在最不敢画的也是竹子,因为你会发现说竹子这样的东西,你要一笔下去能够有自己的个性非常难,因为它太简单了,它其实跟书法一样,就是一二三的一,我们都会写,可是宋慧中一写那个一就是受咒晶体,那这个就变成一个风格,大家就会发现说为什么竹子跟兰花是国画里最难的东西,因为每个人都会画,可是他反而是最难的,因为每个人都会画,他要画出不同来就是最难的东西。




所以历史上竹子简直多得不得了,画竹子画兰草,可是能够成一格的是少的不得了,就是没有几个人可以画竹子画到,比如说像石涛的竹子或者是徐渭的竹子,有几个几家的竹子是非常惊人的,其他就是差不多都一样,就是,所以就基本公里是最容易看到说它有什么不同,它能够表现出什么不同的东西。




好,然后我们当然要回到宋徽宗的三枝蜡梅,我们要提到说在北宋转接到南宋的过程当中,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诗书画的完成者,有一个画完成了,画完成以后有空白的部分就用书法,自己的书法,很漂亮的书法,写自己的诗,叫做诗,书画三绝。那这样的东西真正完成了文人化的这个系统。




可是如果他不是皇帝,他恐怕还不敢这样子,因为当时能够在画上题诗的人大概都是皇帝,都必须是皇帝的身份,所以他刚好是兼具了画家跟皇帝,他才敢在这里留下这样的东西。画的部分很简单,画一个梅花,然后两只白铜飞来停在这里,那梅花的树枝因为两只鸟的重量,所以压弯了,所以你注意一下中期以后的 s 型的造型还是有的,这个 s 型过来的这个感觉,这条线条这样过来构成一个 s 的构图,所以北宋中期以后大概 s 型的构图都蛮明显,那画完了以后就是一幅花鸟画,可是我们看到他觉得他自己并不是要画花鸟画,在春天的时候看到花开了,鸟停留在这里,他有一种感动,感觉到很想把这个等一下就不存在的风景画下来,他感觉倒是在画自己生命的状态。




所以他就讲说山秦金异态,这个山里飞来的鸟姿态非常的飘逸,非常的漂亮。山琴金艺太梅粉弄轻柔,这个梅花粉白粉白的,非常的轻,非常的柔,非常的漂亮,所以形容鸟的漂亮,形容花的漂亮。可是接下来说已有丹青曰,可是谁?已有丹青曰?不知道,主持不见了, subject 不见了,到底谁是鸟吗?还是宋徽宗自己好,这里面有一个很有趣的中国式的钓鬼的东西,已有单亲约,说已经跟绘画有了 day 明盟约,我已经约定了,有了约盟约这样的东西,千秋只白头,那天长地久,永远到头发都白了,也要永远守住跟绘画的约定。




好,这个时候你觉得他讲的是白头翁吗?因为这里是白头翁两只脚,所以讲白头,好像这个白头翁跟画的关系是永远的。可是你又会发现,他好像在讲自己,因为好像他喜欢画画,他觉得他前世就是注定来画画的,所以生生世世生命到了最终结的部分,还是要好好地去做一个画家。




已有丹青曰,千秋只白头,好像又在讲宋徽宗自己的生命。那我常常跟朋友说,很奇怪,他怎么没有讲已有的帝王曰,因为他好像并没有认同他帝王的那个职位,他认同的是一个画家的一个约定,一个前世的约定。已有丹青曰,千秋纸白头。非常漂亮的书法,写出一个很动人的诗句来隐喻这个画已经不再是一个花鸟画,而是一个文人画。因为有诗句介入了,已经有诗的文学的东西介入,那这边是他的鸦签,轩和店预制病化,然后这个鸦签是天下一人四个字合在一起的一个画押的部分。我们看一下这幅画的局部,非常漂亮的受晶体,所以书法、文学、绘画被密切结合,变成不可分的三样东西。在全世界的美术上没有这样的过程。我们完全不能想象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怎么可能写出诗句在里面,因为没有那个空间,因为这里是一个空白,它才可能进去。而且西方的文字因为没有中国象形的美,也没有这个线条的美,所以它也不可能进到绘画,所以它要有很多文化的条件,它才可以有这个文学的跟绘画的结合。




而且一直到今天所谓的国画大概就是诗跟书法跟绘画不可分的状态,不可分的状态我想是我们的美术史最大的一个特性,你不管喜欢或不喜欢,大家都必须面对这个美术史里面最大的一个这种特征。这几个字写得非常漂亮,我甚至觉得比刚才我们看到柳牡丹师的线还要漂亮,用得非常好,那个线条都在流动的感觉,你可以感觉到这个皇帝的那个爱美,对于那个字的那个美的那种执着。好。然后我们看到现在保留在台北故宫的一张宋朝人的画,不知道谁画的,没有画家的名字。那画的当时的一个文人,然后旁边有一些他在要喝茶的东西,然后有一个书童在俯视他,然后面有一个屏风,屏风方面有一些鸳鸯在飞这个芦苇,然后他有一幅自画像或者朋友画他的肖像,因为很显然就是他,然后挂在这个屏风上。




我们都不知道宋朝的文人这么现代化,这么酷,他们原来生活是这样子的,所以我把这幅画调出来,我想大家也可以了解一下,宋朝的文人是这样生活的,对他来讲书法、文学、绘画是生活里的一部分,也包括我们在故宫看到那些很珍贵的瓷器,都是拿来喝茶的东西,所以它整个的生活里面有一种人文的修养。




那这个部分是我们今天一直强调说必须回到这个基础上,我们才知道为什么文人化的运动在当时达到了这样的一个高峰。因为我一直强调是没有普遍性,不可能有这么高的成就,因为只有一两个天才是不可能营造出来的,它必须是整个的广度。就是今天提到说宋朝的帝王到民间本身都有一个很高的文化素养,那这样的一个生活的环境跟空间才会真正完成出来。那旁边放着他的琴,他弹的琴,放着他读的书跟着他看的画。你们看到这个小家具,我们现在一般叫做下卷,它是一个红色的一个像小茶几的东西,很窄,对不对?两边这样卷起来这个东西是看看那个手绢的东西,因为手绢这样摊开来以后,它有一个东西挡住它,就是他读书的时候就把这个东西放在膝盖上,因为古代那个比如抄的诗裱成一个卷子,一卷一卷,它就可以这样在上面读的一个看书的一个一个书案一样的东西。所以这里面有很多宋代文人的生活中间的家具空间的这些讲究的东西。




好,然后我们就正式进入到南宋。宋徽宗把文化推到这么高的地步,可是亡国了,那也许因为这样的事情,我们会指责他,会觉得宋代肌弱不整。可是我早上已经辨白过,我觉得宋代在文化上也许不能够从政治跟军事来看,我们如果一直指责宋朝,我们大概就只能相信人类的世界只有靠武力跟军事来解决问题了。




就像我今天早上在问说,这几天一直在问自己,从一个文化关心文化跟知识分子的角度,我会怎么去看北约向科索夫进攻这件事情?因为是不是人类一切的行为都必须靠武力跟军事,还是文化有其他的一些力量出来?所以从这个角度我们会发现一个我们常常会批判他积弱不振的宋朝,他其实完成了一个非常惊人的一种退让,他退到了西湖的岸边,在这么美的风景里面建国,那其实是一个不可能的建国,因为我们看到建都在南京,至少还有个长江的天险可守,各位大概很多人去过西湖,你就不知道西湖怎么会拿不下来,因为已经都到浙江了,这么偏安江南的一个地方,可是不要忘记南宋竟然也差不多 100 多年,所以这里面是不是有一个文化的力量在对抗旁边那些很粗糙的武力跟军事的力量,而使大家也不敢轻易地动手。




所以在南方建立朝廷的宋高中,请了从北方逃难,刚刚逃到南方的礼堂,住在军卷区里面,把它找出来,说你可不可以重新整顿画院,那礼堂就带着那个土匪出生的啸噪,慢慢整顿画院,然后开始教一代一代的学生麻远,我们现在看到的麻远下归,一代一代的南宋的画家出现,然后这个时候李唐已经 80 岁了,觉得在北方划遍了群山,可是对水很不了解,因为北方人没有很多走在水边的经验,可在西湖走来走去都是水,江南整个都是水,所以他就开始重新再走,当然身体一定很好,年纪那么大了,就是去旅行,就是去走,然后去画出新的不同的山水画出来。所以我们在南宋的时候,我们看到它面对的风景画不再是山的主题,而是水的主题。




各位回想一下早上看的范宽、郭西礼堂,都是一个伟大的山,现在山不见了,山隐藏在雾当中,只有这么一点点,有没有看到这里有一带山,你很不容易发现它,因为画面最重要的是这棵柳树的这根线条,一个半圆形的弧线,这样过来,然后你会发现画家画的东西比没有画的地方要少,因为他画了这里,对不对?他画了这棵柳树,他画了一个人在走好,这里是什么?留白,这边是什么?全部留白。




注意这两句诗不是他写,是皇帝写的,就是我们讲说开始有了留白的观念。所以马远,这是南宋的典型的话叫马远。马远有一个外号叫马一脚,马一角的意思说画画只画这一角,其他都不画,都留白。那很多人叫做这种风景画,叫做缠山胜水。缠山胜水是后来的人常常故意拿来称呼南宋的。话说南宋因为亡国了,领土很小,只在浙江一点点的地方,对不对?偏安江南,所以我们叫做残山剩水,所以他没有办法划泛宽那种中央的一个大山,它都是一种偏在一边的这种画,然后大部分是留白。可事实上我们对禅山胜水的解释不一定是心理学上的。




其实我觉得政治意识形态东西不能说完全没有影响。可是更重要的是各位去过西湖,你会发现西湖大部分看出去的视觉都是白。我四次去西湖,在不同的季节去,我的眼睛看到东西都是空白,因为很多的雾,很多的水,很多的天空都是白,都是留白。你会觉得那个部分变成了视觉里面最美的部分,他跟我在陕西看到那个山的巨大是不同的。风景的感动好,所以它很灵活,很空灵,它追求的不再是庄严,而是空灵。所以山都被退让到一边去,从硝皂开始就把山推到一边,山的角色越来越退让,让给水,让给水,那么文人走在一个这样的风景当中,那么感觉到的一个文人化的一个气运,那皇帝看了也觉得这是很好的文人画。




那么皇帝自从宋徽宗之后,常常用诗来考画家,所以画家画完以后,他也觉得应该有一首诗来写这张画,了解吗?诗跟画变成了题目跟内容的关系,所以处秀野花多自舞,避人优鸟不成题,开始提了这样的一个感觉出来,所以诗跟画的关系就从春晖中发展下来,变成一个不可分割的关系,当然也是因为它这里有空白。




你其实再想一下,这些诗要提到放宽的话里也不太容易,因为范宽的话里没有很多的留白,没有太多的留白,而且文字上去以后会把那个山的庄严性破坏,所以当然这里面有构图学上的问题,就是绘画里的空白留白变成了余韵,所以你文学的东西比较容易进去,比较容易可以进去。




所以在马远的作品当中,我们就看到很多这种切半边的斜角的东西。那最重要的两个南宋画家,一个马远,一个下跪,都有外号,马远叫马一脚下跪叫下半边,那么都是说他们画画不再用构图的全部,而用一个局部。那我想对这样的构图学来讲,大家可以从北宋的这个渊源来看下来,可以了解一个画山的画家跟画水的画家的不同,还有北方的构图跟南方构图的不同,去做多重的思考。




那第三个就是凡是文学诗意要进入画面,画面的东西就会变少,有没有感觉如果范宽看到这样画会觉得怎么现在画家这么偷懒,只画这么一点点?因为有没有发现早上那个画画的好,密密麻麻,万货松风里面多好树,现在就要画一棵就好了。为什么?因为他希望点出尸体来,如果点出尸体,你画太多,树反而变成写实了。所以南宋的画是比较象征的,比较浪漫,比较象征。然后那个树枝一定要拖得很长,所以叫马托枝画法,马远画树枝一天画得很长很长,你在现实里不太容易看到那么长的树枝。可是很奇怪,我坐在西湖岸边,你看到每一个柳都这么长,因为它。为什么?因为不靠水边,都被摸摸,都被摘掉了,那靠水边那个就会特别长,就一直伸向水面,所以大家有机会一定要去看西湖走一走。




我觉得你到西湖你完全了解什么叫做南宋,就是它不是一个故意做出来的画派,是因为南宋就在西湖,所以西湖的风景很特别,非常特别。那这个白居易来过,苏东坡来过的地方,现在终于变成国都了,然后在这里的文人在一个王国之后哀伤的心情里重新建国,然后慢慢把这个地方建设成一个繁华的一个地区,它有一种很特殊的美学,我想我对我自己来讲,我看风景,我很少看到一个风景可以美丽一千年还是美丽的,大概只有西湖觉得非常奇怪,就是那个地方怎么可能一千年,它还是漂亮的,就它里面有一个这么深的文人的传统在这里就是白居易、苏东坡当时都被下放到那个地方去的,可是他们也很觉得很幸运,苏东坡到了西湖就觉得好幸运,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正纵相宜。他觉得这个风景什么时候看都好。




那我去,我也发现,唉,他真的是讲对了,因为我到现在觉得不同的季节它都是好的。你下雪天你可以去看断桥残雪,秋天你可以看平湖秋月三台映月,春天你可以看书提春晓,你不同的季节你可以看不同的东西,那这个黄昏时候你可以去听南平晚中它不同的十个景,其实是不同的季节跟不同的黄昏,跟黎明的各种,关系的配置。所以这个地区非常特别,它是被文人所孕育出来的一个非常特殊的山水风景,所以我们有机会的话,大家可以在那个地方去体会他跟南宋绘画之间建立的那个完全浪漫跟诗意的一种关系。可在春法上大家注意一下,基本上完全是礼堂的复辟,完全是礼堂复辟,所以礼堂绝对是南宋的这个话坛的开山之足。




那林木静在写礼堂的时候就在猜测到底这个老家伙活了多少岁,因为不是说他已经到了开国时候 80 岁了,然后他又继续开创新画风,然后藏在日本大德寺的那个画风跟马远好像,你会发现说这个家伙到 80 岁风格又变了,所以大概是另外一个皮卡索可以一直有生命力、有创造力的这样的一个老画家,所以贯穿了整个北宋到南宋的历史,那现在故宫应该已经翻译出来,林明林木静写的关于李唐的书就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今天在汉学界被讨论的一个画家,李唐就是北宋跟南宋的一个最关键的过度的人物。




好,我们看下面。好,我们看到马远现在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一张叫做踏歌图,各位有没有发现?如果各位能够回想得起早上看过的泛宽的西山行旅,你会发现中间的山不见了,山被让到旁边去了,中间这个地方留给空白,所以非常有趣。十根须是同样的东西。因为现在虚成为美学了,因为原来庄严是美学,所以要有一个伟大的碑在那个地方。




现在觉得空灵才是美,所以要空才是美,所以重要的位置给空,所以大家在座有很多朋友画画其实是非常微妙的关系,就是说那个有跟没有,在画面上最重要的部分给有,跟最重要的东西给没有,是两种不同的画法。昨天有些朋友画画,我们在讨论加法、减法这种问题,加是一种实景,减是一种空灵,我们看到它中央不画,其实还是这种最重要的位置,这样了解吗?因为空才是最重要的,因为经过北宋王国之后,南宋他看山水的时候,他有一种空灵,他把这个地方留给诗了,这是皇帝在这里提的诗,这个地方整个是一个空白,你看看刚好就是容纳泛宽的那个山的位置,然后旁边只有这种远山尖尖的,记不记得这是礼堂的?记不记得礼堂的万货松风旁边根本就是这样的山,所以他把礼堂中间挖掉就好了,所以你会发现一代一代在创造来讲,就是把钱代的东西再做改变,那变出他自己的东西。




因为南宋的时候不喜欢中间有一个压迫他的东西,因为现在讲先天下之忧而忧有什么用?北方早都已经亡国了,大家也知道反攻也没什么希望,所以根本就觉得使命感是一个很虚夸的东西,而且讲那个东西很压迫人,最后反而用空灵来代表一个更大的生命的理想,把那个实景的东西反而拿掉了。




所以大家就会发现马远的山是这种尖尖的梦境里的山,然后树也不多话,主要的树一定要花得很长的树枝,马托枝出来就够了,那其实它其实是在画一个写实的画。哦,你看它叫踏歌图,因为前面有人在踏歌。什么叫踏歌?就是农民在收割以后,为了要求神会带起面具来,一面走一面踏,一面唱歌,其实就是后来的秧歌的传统叫踏歌,就是我们现在牛离歌还是这样子的。我想很多朋友在乡下还看过牛离歌就是一面踏步,一面就是做出那个耕田的脚步,然后唱歌的是民间的一种民俗活动。




那他要画这个民俗活动,可是你可以看到他画得很小,你更看不清楚那真正的部分,反而是一个 3 岁繁化的是一个,那皇帝知道,所以上面说踏歌行,他还指出了踏歌的这个典故,可是其实我们在画面上会发现它比例非常小,注意一下这里的抚批下面有几个放大的局部,应该大家看的会比较清楚,好看一下。




好,现在是踏歌的世上有很多是小孩子,他们是戴了面具,戴了老人的面具,这些都是戴着面具来踏歌的一个形式。你看那个竹子的画法,这样子衍生过来。其实南宋的画常常不是很客观的写实,比较浪漫,因为他喜欢曲线,他就把他拉长,把他的情感能够放进去,这个就是抚p,可是在马远的抚 p 来讲比较拉得长,拉得很长的这种抚 p 的感觉,然后两个小孩子在那边跟后面的人招呼前面的草。那我们看到画树的方法也跟北宋很不同,它大部分都是树干,画了两个边缘以后,中间比较留白,用笔用的都比较少,因为凡是诗意的绘画象征派的话,大部分都把点题点出来为主,而不喜欢做太多细密的写实,也就是说他们会觉得写得太细密就会变成工匠了,所以他们反而用比较简单的笔法就把题目点到为止。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_你说啥是啥

    北宋 文同 《墨竹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_你说啥是啥

    《踏歌图》南宋画家马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