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 郭熙《早春图》:北宋早春美景

79 郭熙《早春图》:北宋早春美景

00:00
37:22

79-79 郭熙《早春图》北宋早春美景


一、知识点


1.郭熙:


郭熙(约1000~约1090年),北宋杰出画家、绘画理论家。字淳夫,河阳府温县(今属河南)人。他出身平民,早年信奉道教,游于方外,以画闻名。熙宁元年召入画院,后任翰林待诏直长。


2.罗丹:


奥古斯特·罗丹(Auguste Rodin,1840年11月12日—1917年11月17日),法国雕塑艺术家。主要作品有《思想者》《青铜时代》《加莱义民》《巴尔扎克》等。


罗丹1840年11月12日出生于法国巴黎拉丁区一个普通雇员家庭。1854年,他进入波提特设计学校学习,与雕刻结下不解之缘。1862年,进入圣体隐修道院,完成了院长艾马尔胸像。1875年,他到意大利旅行,并细心研究了多那太罗、米开朗基罗等人的作品,深受其启发。1876年至1877年间,罗丹完成了雕塑《青铜时代》。1879年,他完成了群雕《号召拿起武器进行斗争》。1880年,罗丹开始创作《地狱之门》。这项工程巨大,一直持续到1917年罗丹生命的完结。1886年,他为文学家雨果塑像。1898年,完成为文学家巴尔扎克的塑像。1916年,他把自己的全部作品捐给法国政府。1917年11月17日,罗丹去世,享年77岁。


罗丹的创作对欧洲近代雕塑的发展有着较大影响,他和他的两个学生马约尔和布德尔,被誉为欧洲雕刻“三大支柱”。


3.奈良东大寺:


东大寺(平假名 とうだいじ )是日本华严宗大本山,又称为大华严寺、金光明四天王护国寺等。位于平城京(今奈良)东,是南都七大寺之一,距今约有一千二百余年的历史,是当今全世界最大的木造建筑。


东大寺的建立源于武则天在洛阳紫微城建造天堂,以及在龙门石窟雕刻卢舍那大佛。天平十二年(740年),在光明皇后的力劝下,圣武天皇发愿“朕亦奉造”。


1998年,东大寺作为古奈良的历史遗迹的组成部分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二、金句/精华笔记


1、要忘记就是宋化不是象征的,他虽然用这个东西来做哲学性的探讨,可他在所有的基本的技法上遵守着一种高度的写实的能力跟空间,而且层次非常的丰富。


2、他层次好清楚,你看他这后面这个,这里的树淡到这样的程度,这一这个淡漠,这里也是树,可是空间很清楚,所以整个画面里面产生非常精彩的空间感。


3、因为那个风景无边无际,他不晓怎么去掌握它,所以他需要一个这样的框,所以我希望借这个局部,大家了解到在宋代的山水力这个筐我们今天用它是不得已。


三、全文逐字稿


好,下一幅画我们开始看郭熙的早春图,早春图是郭熙画的河南这个地方经过一个漫长的冬天之后,冰雪开始慢慢融化了,然后树原来叶子都掉光,枯树开始发出最嫩的细细的芽,大概就是在二三月那个初春的时候的,叫做早春啊,叫做早春。然后你看到我们刚刚讲说他创造了一种跟泛宽完全不同的村法,叫做卷云村,有没有发现他用了很多水分去把石头的机理把它散开来。所以我常常觉得郭膝的石头很像人的身体肉肉的,有没有那种感觉?它很像一个肉体的感觉,然后在里面有蛮强的 s 型的这种律动性,这种律动性因为只有在春天初期,你会感觉到大地在动,所有生命在等待要发芽,在酝酿一种春天的那个那种喜悦的那个感觉,它会有很多湿润的这种感觉会出现。




那泛宽的西山行旅图,没有泛宽西山行旅图基本上是一个比较冷静的,比较朴素而庄严的一个不太动的山,可是到郭熙的早春的时候,你会感觉到慢慢变。那历史里面说宋神宗皇帝非常喜欢郭熙的画,他把皇宫里面其他的画家的画都拿掉,全部挂国旗。那这里面我们就在想,为什么各位知道宋神宗是一个年轻的皇帝,他很憋了很久。为什么叫憋了很久?因为他的祖母跟妈妈长正常得很久,所以他老是不能执政,所以在那种保守的老太太执政的过程当中,那个年轻的皇帝简直闷死了,然后等到他一执政以后,他就很想要变法,所以他喜欢变,他喜欢表现他年轻的皇帝的某一种活力,所以他用王安石变法。




他的时代里面发生了很多对老祖宗的体制的改革,那么变成了旧党跟新党的对立,那么也表现他在艺术上,他喜欢年轻的东西,他喜欢表现春天,他喜欢表现变化,他不要那个永远不动的东西。想象地找到他大概有点怕放宽那个老不动真麻烦,那个东西是祖宗牌位,那个纪念碑忽然变成一个压迫他的力量,所以他就不喜欢放宽,而喜欢郭熙。所以我们看到郭熙在神宗皇帝时代也变成一个跟这个政治变革很有趣的配合。




所以至少我们存活论里面找到说神宗皇帝皇宫里挂满郭曦的话,绝对说明郭曦当时是一个显学,是所有美学上大家喜爱,但这里面就是说一个时代喜爱一种画风,绝对有他的理由,因为他希望渴望变化了,它有一种新的价值,那这种价值的提出,使他对艺术这个东西有不同的看法。




所以北宋初中期很明显的画面通常都有 s 型在里面,那个画面都不是直线,而是这样你会不会感觉到这里面有一个好像人的,好像罗丹的雕刻的身体,或者米格郎雕刻的身体,那个好像在扭动身体,在扭动好像睡了很久的身体,忽然想伸懒腰了,有点要醒过来的那个要复活,要醒过来的感觉。




所以这里面可以看到卷云春法是一种技法,同时也是一个内心的苏醒的符号,苏醒的符号,所以大家可以看到郭锡很大的特色,他用了大量的水分,使他的画面产生光影之间的变化。有没有感觉刚才的零流读作是比较像国旗,而比较不像里不像放宽的,因为比较接近北宋中旗的这种结构的分析。好,我们看下面一个。好,这是过膝的早春的原作的全部,所以你看到中央的山峰还在,可是这个严格的大山在中央的形势被破坏了,这个地方断掉了,下不来就放宽,应该要拉下来的直线断掉了,然后把这个直线让给这个直线,这个直线又转过来,变成这样子绕过来,然后最重要的一条线在画面里会是从这根线绕到这一根线,就是刚才我们放大是这一块有一个这样过来,所以连接起来,各位看一下这个整个画面的构图,甚至从最底端的这个山这样过来,然后这个线变成最重要的一根线,然后到这里,然后这样过来。




他,哎一个 s 型在画面上,所以北宋中旗大部分的话都有一个这个 s 型,连这个时候文彤画的一根竹子也是这样子过来的,这样 s 型,所以 s 型的构图变成北宋中期最重要的一个构图的元素,所以他把中央的那个大山的垂直性跟水平性改变成这样的一个中轴线,这样 s 型的中轴线去改变它的这个流动,所以这是北宋中期最重要的一个风格。




过去是一个非常好的画家,他在创作上北宋终其无出其右,应该是一个最有代表性的,一个创造力最强的画家,而同时非常难得。在 11 世纪这一段时期,郭曦也同时是一个最重要的理论家。他有一本书叫临泉高志,树林的临,泉,水的泉,高下的高致是性质的致,临泉高致这本书现在各位很多地方可以买得到,有标点本,有不同的版本,是郭曦当时为了要教育他的儿子叫郭思想的思,他希望他的儿子也变成一个大画家,所以他为他的儿子写了一本非常好的创作理论的书。




那一个不会画画的人写的理论跟一个会画画的人写的理论是非常不一样的,因为他会画画,他其实是在总结他自己的绘画理论,所以我一直很希望所有的朋友看郭熙的早春图的时候,能够拿着临泉高志来印证,譬如它里面有今天受到全世界重视的所谓的透视法的观点,就所谓的平原法、高原法跟深远法,我们叫做三元化法,是郭希提出来的。




什么叫做平远、高远、深远,他说他在画山,比如说早春图是一个山水画,他在画山的时候他在爬山,他在山下还没有爬的时候,他抬头看到这个位置,这个时候他用的是高原房。好,就说你下次去爬财山,你还没有爬山以前,你抬头看那个山峰的部分,这个叫做高原法,是一个仰望的效果泛快的西山行旅也用到高原法。那么还有一个叫平原法,平原法是等一下你我放到这个部位,各位可以看到,就是说从近山望远山其实是一个视角的平视的角度啊?平,我们头特不特别抬起来,也不特别往下看的时候的平视的角度叫做平远,那这个透视角跟高远画法不一样。然后接着他就爬山,爬到上面,爬到山上以后回头看刚才走过来的那个路,这个时候它是俯瞰的角度,叫做深远画法。




然后他也特别界定高原画法应该特别明亮,那平原画法应该比较淡远,那深远画法应该比较墨色浓重,他有很多的技法来教他的儿子,它构成了所谓的平远、高远、深远的三远画法,也是全世界唯一不同于西方文艺复兴的焦点透视的散点透视法,或者叫做移动透视点,移动透视法或者是散点透视法,所以这本书非常重要,在理论上可以帮助我们解开过膝怎么画画的这些方法。那同时他也把他的毛笔的笔法分成 8 种,渲染,这些字眼都是它整理出来就是毛笔的可能性。




找出了 8 种画法,那他甚至也教给他儿子一些很奇怪的秘诀,比如说告诉他儿子说如果你要画竹子的话,你看到一个柱子,你觉得很难画,因为它是一个立体的空间,那竹子前后的层次你也很难抓。他说你就把那个竹子移到室内,然后趁着后面的白色的墙,然后用蜡烛的光打在这个竹子上,然后去画这个墙壁上的竹子的影子。




好,各位看到这个方法实际上是一个墨竹画法的开始,就是说你不要观察竹子,你观察竹子在墙壁白色墙壁上的影子去画,那么其实是把立体压成平面去作观察好,所以这些东西都变成是所谓的秘技,因为是交给儿子用的,可是很可惜这个郭思也没有变成画家,所以现在倒是我们得到很多利益。




我们大家可以知道这个大画家自己总结了非常多精彩的这个经验,所以大家有兴趣可以参考一下郭熙的早春图,跟郭熙的临泉高志一个创作跟理论之间的互动性。那这幅画很精彩的是我们看到这个位置有他写的早春壬子年过膝化这个押款。刚才讲说郭范宽偷偷把名字藏在右下角,现在郭曦不必藏,他正式把他的名字写在这里,那么一个画家被重视的位置很明显出现,那郭曦这些画家已经跟文人士大夫来往,他被尊重,他们也开始读书了,也开始读书,所以他们有了不同的社会地位,所以他们可以正式把名字写在这个位置上。




好,所以我们等一下会看一些局部,可是大家希望大家了解地说,北宋的构图学上,从放宽的那个不可动摇的大山到 s 型的变化的出现,是一个非常大的革命。 50 年来北宋初期转换成了北宋的中期,然后中间还是有很多的人物,它不像犯官西三行旅途只是一个人物进来,他这边有一个人划着船从画面外面进来,然后他的眼睛抬头在看这里,所以你从他的眼睛拉上来,这边有一排房子,有一批卷阻物,所以这些这个人划船到这里,然后爬山,等一下走山路就会到这个位置,所以放宽。




郭曦跟他的儿子讲说画山水画,要画可游、可观、可居、可望。所谓的四景就是山水画里面有些地方可以游玩,有的地方可以居住,有的地方可以眺望,可由可观、可拘、可望不同的这种景点要用人的眼睛来带出来,所以那个时候我带着美术系的学生做过,把里面所有的人物找到以后,拉他的视点,你会发现它跟 3 跟建筑物之间的这个关系。等一下也会把这几组人放大,让大家看一下这个地方。




有些人在这个山路上,这个地方有人从船上下来要爬山,这个地方也有人进来,所以他的人物进来是从四方进来的,然后大概聚集的位置都在这个位置,就是在山的平台上一个建筑群的位置,然后在这里又可以眺望山的风景,又可以眺望水,俯瞰水。好,我们看下面。早春壬子年过西化,这是北宋中期最早的画家可以在上面直接用自己写字去记录他的画画的题目,年代跟名字的例子,这个时候才正是有了画家的自己的自觉开始出现。我们今天画完一幅画,上面签名好像觉得非常自在,可是我们看到人的历史上这个习惯非常的短,非常短,只有 1000 年的历史,而且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西方还要再晚 500 年在文艺复兴才有画面上留名字的。这样的一个习惯,大概可以看到郭锡很大的特色的水分,用的比范宽多,像这种末点都要有很大的水分。那他话术的方法也被称为蟹爪,就是螃蟹的爪的那个感觉,因为它都有一点往下的枯枝的那个画法。




好,我们看到这里是刚才讲右边那个有一个人划着船过来进到画面里面,然后他头是抬起来的,所以你可以看他抬头仰望的角度,刚好就是这个建筑群,所以路我们看不见,可是他船进来以后上了岸,他什么样子会经过路到这一个建筑群很清楚,就是这是他要去的地方,所以他在整个画人的时候,那个视角是这样拉的,这样拉上来的感觉。




好,你现在放大,你再看一下他画的石头,每一块石头都很像肉,它不像泛宽那种干燥的感觉,它都是很丰润的感觉,都有一点圆圆的,你看这个地方都是用水分把它散开来画出来的。那块石头的机里好,这边有妈妈带着孩子刚刚下船挑了一些东西,然后也要上路。好,所以他的人物不像西山行旅,只是从一个角度进来要出去的感觉,所以西山行旅途路有一种庄严,它的确让你觉得人来人往,可这里面开始有了一些人跟山更多的复杂的互动关系。我希望大家在放大的时候特别注意放宽的技法,你看它的线条运用非常特别,用到这么宽的毛笔的线,勾勾轮廓也有这么细,就那个毛笔其实是变化的,你可以感觉到画画的时候那个毛笔是在转在动,发生很多的笔锋上的变化,这一点放宽没有,放宽比较规矩,就点就一直点,那郭锡的毛笔变化很大,而且很显然水分很多,里面很大的水分含量在里面,所以它的整个画面常常产生一个比较雾气重的感觉,而不像泛宽那么干燥的。风景好,这也是蟹枣的树的画法好,这边有一群人背着东西走在山路上,是往那个建筑上去的。




好,大家在这里可以看一下它的所谓的技法,我们刚才讲说它有八种技法,萱是把涓打湿了以后用袋沫慢慢扫过染,可能是用水分先染湿以后再把沫散开来,然后有些要浊,又用毛笔直接的压干笔这样压出来的,或者把毛笔擦开来,像刷子一样的去擦那个圈,所以它其实技法非常多,你看到这种点应该是毛笔直接在画面上就这样去压下来的这种痕迹,跟这种很温柔刷下来的这种感觉他都在互用,所以画面里面产生了视觉上很丰富的这种技法的这个效果。




光是一个墨色做到很多不同的层次出来,整个画面的空间上运用的要比放宽更多,技法性好,我们看下面,好,这边又有在两座山中间透露出一群人,这个是文人,那有一些他的仆役背着东西走在这个山路上,所以你可以看到他在这里比较清楚的就是他怎么样。画材我们叫做卷云春法的,里面含着大量的水分,所以那个墨会散开来,构成一个比较涣散的感觉,所以它就会有一种光影的感觉,所以我刚刚讲那个肉肉的,你会觉得是一个很柔软的土,那种构成的那个空间的感觉,所以这个地方它不会像泛宽用点,所以它就不是那个干的土,而是比较湿润的土的感觉。远处的那个墨用得非常漂亮,淡墨酱扫过,所以产生了一个水边的沙煮过去的感觉,所以一层一层的空间都在里面。




好,我们看一下建筑物,我们在原画里面几乎看到不太清楚那么小的一点建筑,当你一再放大以后,你会吓一跳,因为它连斗拱的结构都画得清清楚楚,所以建筑学者非常喜欢用宋话来分析宋代建筑的形式,因为它里面有非常严密的结构。然后我们今天几乎看到日本很多很多的建筑都是这个唐宋遗留下来的这种风格,这种菲檐的形式,赤尾的形式,你几乎又看到了日本像奈良东大寺那样的建筑,重新在这个画面上都是这种规格,甚至这样的一个屋顶上再架出来的一个木架构的形式,再出现的一个一个屋顶的形式,这种结构在日本现在都会看到木结构里很多这种房子,所以它有一种高度的写实性,所以不要忘记就是宋化不是象征的,他虽然用这个东西来做哲学性的探讨,可他在所有的基本的技法上遵守着一种高度的写实的能力跟空间,而且层次非常的丰富。




你看到这一个数字过来,你很显然看到后面的淡漠跟它是有空间层次的差别的,所以景深的概念非常强,所以他不会弄乱。因为如果画不好的时候,前面的浓墨跟后面淡墨会堆叠在一起,变成挤压在一起,可他层次好清楚,你看他这后面这个,这里的树淡到这样的程度,这一这个淡漠,这里也是树,可是空间很清楚,所以整个画面里面产生非常精彩的空间感。




所以我一直觉得中国的绘画因为送画,一张送画它涵盖了太多东西,所以我都习惯把它切割成很小的块状来跟大家讲解。我觉得一个早春图或一个西山形绿图可以切割成至少 30 个或 50 个局部,因为每一个局部就是西方的一张名画,因为它是多元透视点,所以其实这样子的话,你反而比较容易进入宋化的世界。




我后来发现我的学生在故宫看草春图,受不了,那回到学校我就把分割成 50 张,这样的话他们每一张都喜欢,他只是不喜欢那个加起来那一张,因为他觉得为什么一下给我吃那么大一个大餐,这样大家了解吗?因为他没有办法有那个胃口,所以他要分开,先吃一点小菜。所以其实我一直觉得现代的科技可以帮助我们,比如说在电脑上去做分解,把一张名画分解成很多很多的局部。看局部,先从局部看起,你每看到局部你都吓一跳,因为那个城市真是惊人,我想画画的人都知道这样多的建筑跟树在这样一个小空,各位知道刚才那个空间多么小,在画面上我们倒回去看一下好不好?我们现在是几分之几,就是这一块,我们现在放大是这一块,有没有看到树过来,这个浓墨的树房子在这里,就是这一块,他一放大以后你会吓一跳,可是在原画里你看不到他的那个学生说有这一块吗?我都没有看到,因为太多了,真的东西太多,所以我的意思说宋代他因为在那么安静的状况,他可以慢慢去浏览一张画,可以看好几年的,那我们要在几秒钟数时的去故宫看一张画,当然看不见那个东西,所以我现在用的方法通常都是把它切割,就是看一棵树就好,看一点点的水,看一个人,然后最后有一天你会去组合去加起来,所以也许有一天电脑会帮助我们,所以我会觉得一个瓷碟片可能只要做一张画就够了。




故宫常跟我说,唉,我们想做一个瓷碟片,把什么 300 张名画放进去,我说不必一张画就好了,因为他应该先让大家看局部,因为局部一看就很惊人,我们现在看到都是画面里面的一点点,一点点在慢慢在加。这个时候你会发现为什么我们接受这个东西,因为这是一个细化的透视,细化的结构,所以我们大概你有没有发现细化就是这个规格,这样的长度,这样的宽度,我们现在这个白板也是这样,对不对?我们现在拍照照片也是这样,我们所有的视觉的框全部细化了,所以我们没有办法有一个轴跟劵的空间,因为我们的个整个空间的概念完全已经细化,所以这是一个很有趣的一个问题,就是谁规定我们画画一定要在这样的规格里画?因为古代郭熙不是这样画,它可以一直画下去的,它也可以拼表起来,所以它的构图的比例跟我们今天的比例的概念是不同的。




所以我们去,今天我为什么去框出这一段学生很感动,因为跟他的画画的空间是一样的,因为我用的是柯达的软片,所以当然一样,因为它就是 3 跟 2 的比例的空间,就是你就会想说,为什么我从小学做小学生开始,老师发的绘图纸就是这个规格,那如果 GN 从小发的是一张很长的一卷纸的规格,它画画会不同吗?当然不同,因为就是对空间的认识根本是不一样的,所以这里面很有趣,我们就会发现我们根本已经接受了这样的一个框的概念,所以我们就只好用这个框来看一张郭溪的早春,所以可以匡到的我们很感动,匡不到的我们不感动,所以这个匡没有办法宽郭溪的全部,所以不太容易感动。可框到这一部分,唉,感动了。因为是可以框进去的,所以这是我最近最大的反省。




我一直觉得我们大概近代最大的一个部分,我们已经接受了这个框,那这个框本身要重新想办法去调整。因为过去的泛宽国息是没有这个框的,所以他站在山头上看到的风景不会用我们今天的框的概念。你看到一个画家走出去旅行,常常左手右手一摆,摆出一个人,他在看那个风景。我常常看到画画的朋友在做这件事,事实上那个就是柯达软片,他手下一框的时候,事实上就是西方绘画的一个构图学的框,他很需要这个东西,因为没有这个东西,他看不到风景,因为那个风景无边无际,他不晓怎么去掌握它,所以他需要一个这样的框,所以我希望借这个局部,大家了解到在宋代的山水力这个筐我们今天用它是不得已,事实上它是一个西方来的东西。




好,我们看下面。好,你看这个水流过来,你看他怎么画。那个水跟土壤的关系,因为这个水不是在石头旁边,是在土壤当中慢慢渗透,所以他完全没有用到线条,他用淡漠染,然后留白,有没有感觉那个水在土壤里很柔软的渗透,而且是一个平远的过来的,一个平平的。我想台湾很多这种河边的沙洲的感觉很平缓,所以水慢慢的流,也可以往这边流,所以它不是有速度的水,它是很缓慢的一种流动的感觉,所以它全部用淡漠去染,染出这样的。我觉得这一段是最漂亮的,那个空间的感觉非常美好。这里看一下他话术的方法。




蟹凿刚刚在发芽,那个春天刚刚在萌芽。好,这上面注意一下早春图上面有两方印是非常重要,可是因为年代太久,所以通常一般人都不太容易注意到。这叫明仓预览明,明天的明昌,昌盛的昌,明昌是金章中的印,就是宋朝王国以后这件作品进了金朝的皇帝的内服。好,下面是宋那个乾隆皇帝的题,乾隆皇帝提了一首诗,树才发液西开动。树刚刚开始发芽,那西原来解冻了,那现在刚刚暖和,所以那个慢慢在冰,在化。素材发液西开动,在讲早春,只有早春是素材发液西开动。楼阁先居最上乘,不借柳桃先点醉。一般人画春天都画柳树跟桃花,可等到柳树跟桃花出来的时候,已经不是早春,注意是春天了,早春是那个春天还没有来的那个时刻,那个冬天还在最后的结尾。




感觉到最早是说春山,最早的春山早见气如针,其实是一种地气在动,其实阳明山会感觉得到。就在大家都上去看樱花,看杜鹃花之前,你会感觉到整个山有水汽开始冒出来,就我们叫反潮,开始湿润了,那个三里开始湿润,叫器如针。所以他要讲的是他对于绘画很重视,早春跟木村的不同,就画山水画,画到季节到这么精准,就是不是画春天,是要画早春,这个早很重要,因为是春天,最初那个刚刚开始,花都还没有出来才叫早春,花出来不叫早春了,我们现在已经不是早春,要更早,那个都还没有花,那个才一点点芽出来的那个时刻,然后刚刚解冻那样的感觉,所以这是乾隆皇帝提在这张画上的诗。




好,然后大家可以看到郭熙留在北京的一些作品科室平远图,那画一个平远的,这种小的山水风景远不如台北的这个早春土,可是你可以看到画石头的方法都是圆圆肉肉的,所以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到北宋中期的山水画都有一种比较丰富,水分多,比较滋润的感觉。那我刚刚已经提到他跟宋神宗年代的变法,跟那个时代里面新旧交替的变化的要求有非常绝对的密切关系在里面。你看他这块石头的画法非常明显,就是很少的墨,很多的水,一直用渲染,最后才会有这样肉肉的感觉。所以你再回想一下泛宽用什么方法,是点很多的点,所以它很干对不对?干巴巴的,然后紧紧的聚在一起的感觉,可是这里面非常的湿润,所以很明显就是时代风格也不同,画家也个人创造了不同的这种风格,要看犯官觉得好庄严呢,你看犯官看看你都觉得要赶快坐正一点比较好,那个脊椎的要直直的那样看郭信你就觉得可以稍微的柔软一点,稍微有一点曲线,比较潇洒一点。




所以送神中的年代,你会觉得王安石、欧阳修这种人物,或者苏东坡最代表这个时代的。苏东坡这种人物跟范仲淹不同,范仲淹有一种天下为己任那种使命感,他一定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你也很难做到你觉得这么伟大。那到了北宋中旗,你看郭曦的话,你觉得苏东坡它比较人性化了,比较有一种也可以庄严,也可以有时候开自己玩笑的部分那种,另外一种人性的空间开始扩展出来,所以每个时代有它不同的美学的风格,美学的风尚,北宋的初期跟中期的这个变化也可以借着放宽,郭曦很清楚的看得到。




好,然后我们接下来看礼堂的万货松风,我刚才讲说这张画画在 1124 年宋徽宗的年代,那再过三年北宋就亡国了,所以它代表北宋末期的一个风格。礼堂是北宋宋徽宗画院的首席画家,地位非常的高,他画这张画时候已经 70 多岁,将近 80 岁这个年龄,所以一般人认为他是北宋的代表的画家。




可是下午我们讲南宋,还要讲到礼堂,李唐是一个最重要的北宋跟南宋的跨越者,因为他活得非常久,他北宋王国以后逃难到了南宋,成为南宋的首席画家,现在保留在日本这个大德寺的这个礼堂的山水,被日本的汉学家林木静发现是礼堂南宋以后的画作风格跟这张不一样,因为他已经到了南方,他开始看水。




那北宋通常主题是山好,大家看到范宽的那个大山在中央的风格还是没有被改变好,这张大画里还是有一个中央的大山,可是你会感觉到那个大山受到郭熙的冲击之后,已经变成不同的块状,所以它也分离开来了。好,也分离开来。可是礼堂多了一个泛宽跟郭膝都没有的东西,是这种塞,细细长长,像毛笔一样,你会觉得自然里面有这种山吗?然后这种山要怎么爬上去?它像那个梦境的仙山一样,所以礼堂创造了一种非常特殊的山,其实很超现实,非常的浪漫,然后这种山变成了南宋非常重要的山的画法。




各位如果把这一块割下来,从这里割到这里,它就是一张南宋的画,就是南宋喜欢画这种秀秀漆漆很像梦境的山,然后北宋那种伟大的堂堂正正的大山,南宋都不画了。所以北宋基本上还是有一个我们叫中锋鼎立,中间的山峰鼎立在那边,不可动摇的这个习惯,从放宽锅西到礼堂这个结构都没有动摇过。那万货松分化的是夏天那个松树,这个是在一个山的山谷当中,所有的松树跟风之间想起来的那个关系。你看它的云的画法,完全是夏天那个好像下过雨或下雨之前那个很浓密的白云堆在山的山比较低的这个地方,所以他用留白的方法画出这种云,那这种云跟泛宽跟郭膝也都不一样,它不用水分,它其实强烈的用明暗对比去把那个夏天的白云整个画出来,所以我们会觉得很有趣。




山水画都不用颜色,可是可以把颜色感传达出来,你觉得是一个晴朗的夏天的这种这种感觉。我们看一下这张画的局部,好认识一下斧皮村法,斧皮村就是石头很严格的一种块状的机理,所以毛笔当成像刷子一样彻底刷下来,你看到这边全部是斧皮,就像斧头砍在石头上的块状,所以觉得很紧,非常严密的那个结构,非常像晒伤。大家如果有机会看到赛上的原作,赛上就是用这种小块状全部组织起来的感觉,所以它跟泛宽的黄土高原不同,它跟郭西的,河南的那个水分很滋润的感觉也不太一样。那礼堂一般讲起来比较以山西的山作为它的主题,那种干燥石头的,而且是水边的石头,所以常常是土壤都没有了剩下的那个山的骨头的那种感觉。那这个村法我觉得是中国影响最大的一派村法,因为后来南宋整个都从礼堂的复辟村法出来,明朝的画院全部用抚丕村,然后日本的画院全部用抚丕村,所以抚丕村是影响最大的一派。以后我们还会再讲到元朝,明朝都讲到抚丕村,元朝用的比较少,明朝用的最多用抚丕春法,可以感觉到那个他对体积感特别有感觉,那个石头的块状的体积感特别强烈,而且笔都又比较干。刚才讲的郭曦很喜欢用水,李唐通常很干,可他到南方以后又改变,就开始大量用水了。好,我们看下面,你看他这个万货松峰划到下面那个水在冲的部分。各位会不会想到刚才我们讲过有一张被认为是力放宽的作品,那件作丘陵飞瀑。记不记得那里的松树的根、石头的关系?世上根本是理塘花派,因为土壤被冲掉了,所以各位如果到泰鲁格,你下到那个立雾溪的山谷里,你去看树的根跟石头的关系,就是这个样子,就是这种感觉,因为土壤都被冲掉,所以剩下就是那个树根跟石头的那个坚硬的关系。然后他用颜色用得非常漂亮,你看用这边用赭石暖色调,这边用花青的冷色调,所以你乍看觉得是墨色,其实它有暖色跟冷色的关系,构成那里面的光影的这个非常精彩的变化。因为水冲的很急,就会用线条来画,你看到这里画水跟刚才郭曦画水不一样,因为刚才郭曦的水是在土壤里面,所以是被渗透的,所以没有线条。可这里有线条,因为有速度,有强烈的冲的速度在里面,这是礼堂的伟大的创造。




好像梦境里的山,非常浪漫的山,其你完全不知道现实里怎么会有这样的一个 3 出现,完全像一个文人的梦,那么从这里就开展发展出南宋后来比较诗意的这个描绘。我们上午可能不一定有时间讲,我们今天要特别讲宋徽宗,因为宋徽宗是一个对绘画里的文学性跟诗意性影响非常大的人。好,我们现在下面先继续看这张画,看完好,看他画匀跟石头的方法,我们再耽误大家 3 分钟时间。好,下面看一下,好,看一下斧丕刷过来的这个技法,认一下斧丕春法,黄颂轩和宋徽宗的年号,甲城 1124 年春天,何洋李堂笔好,我们看到范宽不敢写名字,郭曦很谦卑的写名字,李堂开始把名字写在一个山峰上面,这么伟大的记录,所以三个画家的改变这么清楚。而这三张画刚好都在台北故宫,所以他对研究宋朝绘画史来讲,是简直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地方,像台湾现在这么好,因为这三张名画刚好说明了三个大画家,北宋初中末期的一个过程。好,再看下面。好,礼堂有一个江山小景也在故宫,可是这张画很小,画的很细密,非常好的作品。下面各位看一些局部好了,先大概了解一下这张作品。所以礼堂的画风很复杂,因为他是画院首席画家,他各种画派的东西都很熟,所以这张的画风跟万货松风有一点点不一样,可是非常好的一件作品。




你看到局部的时候,万货松风还是会出来,这是江山小景的局部,还是像万货松风里面用到的那个抚披的那种画法,这是非常小的局部,它画水的方法跟一叶扁舟在水上的感觉,这都是江山。小姐,好小一个卷子,我现在是把很局部的把它拍出来,你放大真是吓人,他那个小指甲盖,那么一点点的东西,那个船的尾杆,那些绳子,这个怎么搭的,人在做什么全部清清楚楚啊。这是宋北宋宋话真是很惊人,你每次看到细节都会吓一大跳,看一两分钟你看不到的东西,你再仔细看下去,你会发现有这么东西会慢慢被发现。画完了,万货松风,北宋王国,然后天下大乱,宋徽宗被抓走了,群龙无首,礼堂就逃亡,背了一大堆画逃,我想画画的人要逃难一定背着画逃,然后跑到太行山就碰到了一个强盗,然后这强盗就叫留下买路钱,然后他就说我没有钱,那个人就看他的花,越看越喜欢,好像比我们悟性都高,最后就说降。




好了,那我就决定你做我老师了,那他手上拿着刀,李唐也不敢说不要,所以这个人就变成了第一个中国从土匪出身的画家,叫做校招。那现在我们看到就是萧赵的作品,这里有他的名字。萧赵,那大概土匪出身,他就保护礼堂南下,到了南宋,成为南宋的开国画家。然后他非常大胆,他把北宋的画家从来不敢动摇的大山一推到旁边去。所以这是第一个中国绘画构图的改变,就是半壁江山,这边完全是留白虚空,那这张画叫做 31 楼关,两个人在指点江山,可这两个人指的江山不再是实景的山,而是虚景的水。因为建国的地方已经到了西湖,在杭州他们看到的是美的东西,是水,是空白,是那个蜻蜓上的荒凉王国的感觉,所以他们看到了白而没有看到实景的东西,看下面局部有没有看到啸噪校招的名字。




在这里他的春法基本上完全是礼堂的,可是他比礼堂大胆,就是破坏构图,所以有时候很想去搜几个黑道的弟子,因为好像比较有魄力。他们很奇怪,因为他们的创作上的东西,我们始终没有办法解释为什么北宋的山水不可动摇的一百多年,忽然有一个人把它整个推翻掉,那这个推翻就出现了构图学上最大的一次改编,我们叫做禅山胜水。




那当然这里面有一个很大的影响的人是宋徽宗,所以本来我要给大家看的这个宋徽宗可能会放在下午的部分。各位先看下面一张图,像宋太祖开国一定长这个样子。好,我们再看下面,宋高宗到了王国以后就变成这样子,很不同的两个皇帝。好,我们再看下面,那下午我们会从宋汇中的字开始讲起,他把文学完全介入到绘画,产生了诗意,我想这个东西也必须跟萧赵这样的人结合在一起,就是为什么绘画出现了这么大的留白的空间,在南宋变成了最主要的主题,也变成中国绘画后来最重要的一个重心。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_你说啥是啥

    局部放大

  • _你说啥是啥

    《万壑松风图》李唐,大斧劈法

  • 小有孔嘉

    原来中国画留白是这样来的,听着老师的讲解,对着蒋勋老师的ㄍ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和ㄍ美的沉思》上的图和画看,真是有趣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