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韩熙载迎客听琵琶曲

71 韩熙载迎客听琵琶曲

00:00
35:54

71-71 韩熙载迎客听琵琶曲


一、知识点


1.韩熙载夜宴图:


《韩熙载夜宴图》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画家顾闳中的绘画作品,现存宋摹本,绢本设色,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韩熙载夜宴图》描绘了官员韩熙载家设夜宴载歌行乐的场面。此画绘写的就是一次完整的韩府夜宴过程,即琵琶演奏、观舞、宴间休息、清吹、欢送宾客五段场景。整幅作品线条遒劲流畅,工整精细,构图富有想象力。


作品造型准确精微,线条工细流畅,色彩绚丽清雅。不同物象的笔墨运用又富有变化,尤其敷色更见丰富、和谐,仕女的素妆艳服与男宾的青黑色衣衫形成鲜明对照。


2.顾闳中:


顾闳中(910~980),江南人,五代十国中南唐人物画家,曾任南唐画院待诏,用笔圆劲,间以方笔转折,设色秾丽,擅描摹人物神情意态,与周文矩齐名,唯一传世作品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韩熙载夜宴图》。


《韩熙载夜宴图》绘写南唐中书侍郎韩熙载夜宴。据《宣和画谱》卷七记载,此画是顾闳中奉后主之命,与周文矩、高太冲潜入韩熙载的府第,窥其放浪的夜生活,仅凭目识心记所绘成。




3.《新五代史》:


《新五代史》是宋欧阳修撰纪传体史书,属"二十四史"之一。原名《五代史记》,后世为区别于薛居正等官修的五代史,称为新五代史。全书共七十四卷,本纪十二卷、列传四十五卷、考三卷、世家及年谱十一卷、四夷附录三卷。记载了自后梁开平元年(907年)至后周显德七年(960年)共五十三年的历史。《新五代史》撰写时,增加了《旧五代史》所未能见到的史料,如《五代会要》、《五代史补》等,因此内容更加详实。但《新五代史》对旧"志"部分大加繁削,则不足为训,故史料价值比《旧五代史》要略逊一筹。


《新五代史》是唐宋以后唯一的一部私修正史,欧阳修文采引人入胜,在中国史学史尤其是唐宋以后史学史上虽有着重要的地位,可由于提倡"春秋笔法",近人褒贬不一。


二、金句/精华笔记


1、它目的还是说你看了以后能够有反省跟检讨,能够有像读世界一样子乾隆遇事,所以我希望大家等下看这幅画时候有见界之心。


2、可是宋高宗的时代并没有像乾隆皇帝这么批判这张画,认为这张画要毁掉有道德的意义这样的问题,所以这里面已经可以看到宋朝跟清朝的这个味道的思想也不太相同。


3、大家可以看到整个的画面里面有一种非常有趣的东西,一方面是中国长卷的一种鸟瞰的形式,一方面又有西方的透视法,他把两个东西混合在一起,其实是一个很奇怪的一种调和,它不完全是西方透视。


三、全文逐字稿


对夜宴图,我很希望说我们在最后谈论中国人物化,以及表现人物在生活中的休闲生活,享乐生活,因为休闲跟享乐在过去的文化里都是不能够被同意的。我们今天讲休闲,我常常跟很多朋友讲,说我父亲口中一生告诉我们字就不要闲这个字,因为他一直觉得闲是游手好闲,游手好闲是很坏的字,在我父亲口中是最坏最坏的字。可是今天我们都觉得休闲生活变得那么重要,那闲是一个处理自己生命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可是这里面可以看到文化价值观其实改变很大,所以过去的正统的文学绘画基本上都不太会去描绘休闲或者享乐的这个部分。享乐也是罪恶的,因为他一直以勤俭持家。




我跟很多朋友讲,我的梦夜是我们家里的客厅挂的那一幅用公正的楷书写的诸子百家格言,黎明几起傻傻亭,除要内外整洁,我们一犯错就是跪在那边背那个东西,所以那个东西就是家教,就是告诉你黎明即起。所以我现在只要超过 5 点钟不起来,就很罪恶,觉得好好对不起那个格言,那你也知道他,对啊,因为父亲教你这个人当然是对的,可是你又觉得人性里面的好多东西都不见了,所以这里面其实是一个有趣的矛盾。所以我希望我们的文化保有诸子芝加格言,我又希望我们保有夜宴图,刚好是拯救那个东西的力量。




就说我,我想我后来会去学艺术,大概是因为读了太多自家隔夜,因为觉得你可以到那里面去逃避一下那个部分,现在反而在我们的社会里变得非常重要,因为这个休闲跟这个娱乐的文化,它会让你整个在人的生命里面有一种平衡。可当然你对那个生命是很崇拜,我常常跟人家讲,我绝对 100% 崇拜我父亲,他可以睡在一个板凳上,晚上不翻身的,我到现在我都觉得怎么可能这样,就是真的睡在一个板凳上面,然后都不翻身,那个东西是身体的规矩,然后他也用这个东西成为家教,成为一个家教。所以当然今天你觉得要叛逆他,你要去追求一个另外一种感官文化。




可是我知道我怎么样无法无天都不会离谱,因为他那个东西在那边,他那个规矩在那边,你常常自己会不安的,你会觉得说那个东西已经变成你生命里面很强的一个规范,非常强的一个规范,所以这里面其实有一点互补性的东西,所以我很希望说,我也相信各位其实跟我一样,大概是在一个比较严格的文化里长大,所以我相信我们看夜店图大概应该不至于发生什么后遗症之类东西,大概不至于像乾隆皇帝担心到会产生这样的一个问题。




所以我希望我们用这样的一个方法跟大家讲韩熙载的这个故事,讲这些人物,等一下会陆续介绍这些人物出场。这些人物是谁?他们在这个家族当中扮演什么角色?在这个故事里扮演什么样的角色?那韩熙载夜宴图为什么用这样的武断来叙述,大家从画面上慢慢地了解,那我倒是觉得很有趣。就在教美术史里面,我常常跟很多朋友讲,在大学里面对 20 岁左右的这些年轻孩子讲北宋以后的东西非常非常难,因为他在那个精力旺盛的时代,他实在没有办法静下来。可是讲韩系的夜宴图,他们其实很快乐,他们会用他们自己现在的很多文化的东西去跟这样的东西去比对,所以这里面其实有一个东西是给我很大的感慨,就觉得说其实我们应该部分的恢复唐五代的东西,那种人物的活泼,那种还保有一个人比较多面性的那个状态的一种生活,把它提倡出来,因为它比较具体,它可以让你看到一个具体人的身体的姿态,那个状态,比如说早上大家看到粥坊的真花侍女,你就会很具体看到一个美的东西,那你也会觉得,唉,它的存在是你可以喜欢或者不喜欢的。




可是临泉高士你在那边看半天,你就觉得实在是高不可攀,因为其实今天在我们的现代生活里,要去处理那样的生命意境真的好难,非常难。你如果真的是已经完全进入北宋那样的状态的时候,你会每一秒钟都很痛苦,因为你跟那个生活刚好是截然相反,居然相反。有一段时间我就是变成这样,觉得自己变成一个很酸的人,因为你的心里面有一个高士,可是你活在高雄台北,永远都不是那个高士的生活,所以你就开始越来越讨厌自己,越其实是尴尬越来越大。




所以在这样的状况里,其实不如我用一个口号说应该下山了,那下山以后看看现实的环境,然后这个现实的环境有可能重新用人物化的方法去描述,重新去恢复对这样的一个现实环境的凝视跟了解,然后重新再开始一次。所以下个礼拜,不是下个月,4月我们就要上山了,所以最后一次上山以前,大家好好地夜宴一下,可以比较狂欢一下,那我相信在4月以后我们心情是完全不同的,完全不同,也可能要求大家稍微准备一点,比较中年的心情来听北宋的东西,因为他真的就是沧桑,他真的就是沧桑,他所有的繁华都看过,所以他连颜色都不要用,因为颜色看过的人太有过颜色的繁华的人,他对颜色都没有兴趣。




其实是这样一个转接,所以他在谈的东西是一个繁华趋近的东西。那我跟学生一再讲,苦口婆心讲,他不是不懂。学生说我还没有繁华过,为什么要沧桑?那非常有道理,对不对?非常有道理。他说我还没有爱恨过,你为什么要我平静?那到你这个年龄我再平静。好吧,那其实完全对,其实我自己也回想到二十几岁,我真的是喜欢细化的。那现在越来越喜欢这个文化里面的那个非常高的那个东西,是因为你自己生命也到了那个阶段,你也看到了部分的繁华,你也看到你从来没有想过的亲人的死亡,走去自己爱恨的那些东西,你也开始回忆了,这个时候你开始有另外一个心情在看生命的状态,它会有一个淡远的东西,觉得不那么强烈了,没有那么强烈。




可是二十几岁他当然要在梵高的话里震动,那种觉得简直是激动起来的那种心情,所以我相信他是一个不同心境的状态,那所以在一个文化太老了太久以后,他适当的去恢复他那个原来血池还很旺盛时代的艺术品,恐怕是一个比较好的一个了解。所以希望今天在看韩熙载的这个部分里面,大家可以从这个角度得到一点不同的经验。韩熙载本身是沧桑的,韩熙载在画面里面一直有一种忧郁性在里面,那他是画面所有夜宴里面唯一参加不进去的人,他老是在那边觉得旁观夜宴是他创造的,可是他永远在夜宴外面,所以等一下大家可以感觉到韩熙载是一个心事重重的人,那这个心事重重的确被台金融先生看到,也把它标取出来。




其实以前美术史上从来没有谈到过韩熙载这些背景,所以经由他的这个论文以后,我们对这幅画的理解其实是非常不一样的。那也很希望大家有机会如果去北京可以在故宫博物院看到这个画卷。听说现在不太愿意展,因为它非常珍贵,大概前几年我们去的时候还蛮容易看到这幅画,现在它都当成蛮国宝级的这个东西珍藏起来,所以看到机会比较少,那下面我拍了很多的局部,我想跟大家一起用局部来讲这一幅画面。好,我们已经跟大家介绍了中国长卷的一种规格,在看长卷画之前,你拉开大概拉到 1 米左右,你还没有看到画,你先看到一个很贵重的丝织品上用很古老的篆字写夜宴图三个字,这个叫做引手,引导的引首领的首引首,这是中国绘画里的一种规格,引手过了以后,旁边有很漂亮的林边裱着那个叫隔水,隔壁的隔山水的水,所以大家慢慢熟悉一下整个中国长卷里面,其实它有它自己的名称,外面用很漂亮的歌丝包着,叫包手提签,银手隔水,它有它规格一步一步来的,所以这个当然也是细化的规格里没有的东西,所以在韩系的验图当中,我就尝试让大家了解引手隔水化心,到最后霸尾霸伟是更多以后的人在后面盖印或者题字的这个部分,所以它有很多规格,我们可以对长卷做一个比较完整的一个理解。




那这是一个城南云,一个文人在宋代写的夜宴图,这三个篆字来作为吟首的部分。好,我们看下面,那我当然也很担心大家看这个话会不会有一些不好的后遗症,所以我们还是看一下乾隆皇帝的警戒,告诉大家这所以话还没开始,乾隆皇帝就非常紧张,先用那个很训导的口气告诉我们说要看这段话要什么样一种小心。那他其实在这里引用了一点史书里的句子,提到韩熙载,那他是猪瘟的时候,五代的时候朱温登晋世帝,他做了晋世,那他一开始就先标明韩熙载的一些在历史上别人对他看法,说单声色好单逆的单声色,当然在儒家的文化里是非常不好的两个字。那我们今天说这个人很喜欢音乐,很喜欢美术,其实不是就声色吗?一个声音一个颜色,可是声色两个字在我们的道德的意涵里面是非常不好的东西,所以其实你会发现文字很有趣,我过去都没有想,人家说你这个人贪生色,我就觉得糟糕了,这下简直是好低级趣味的感觉。可以再想想,声色其实也不过就是音乐跟美术嘛。就如果他喜欢在家里挂点画,喜欢吃饭的时候演奏一点音乐就是声色,那西方在文艺复兴里面都把声色作为一个文化阶级的一种品味,可是在我们的儒家文化里,声色是两个很坏的字,非常坏的字。可是曾几何时,我们今天不是很鼓励大家去文化中心听音乐吗?看舞蹈吗?去高美馆看画吗?鼓励声色。所以其实这两个字我很希望大家用另外一个角度再去理解它一下。




单声色,其实声跟色就是听觉跟视觉,听觉跟视觉深耕。色是感官,是一种感官。在儒家的文化认为感官的文化是不如理性文化的,所以人最好的方式是接受理性的文化,就是读哲学,读心性之学。那看画、听音乐都不要把它当成正图来做。所以艺术其实就是声色,艺术绝对要依靠声色,可是在那样的文化的体系当中,声色两个字其实是批评,所以乾隆皇帝一定会单声色,用这个东西立刻标举出对韩熙载的批评。下面说不是明简,好,不是明简也是很严厉的儒家的批判,明是你社会里面有一个名望,检是一种检查,所以它的道德不是说你自己自觉不觉得道德,是这个社会里面有一种对你的讨论看法叫做民检。那个检查制度是你在社会里面的声望,那大家都很在意,因为你活在这样的一个社会里面,别人的窃窃私语是可以让一个人活不下去的。可是韩熙在很特别,不是民间,他不在乎,他不在意明检,不在意社会里面对他的看法。




好,这里面当然两句都是批判,单声色不是明显都是批判,可这两句我刚也说,其实可以是一个对韩熙载另外一种赞美。如果从比较现代的角度,这个人是爱艺术的,这个人活得很自在,他不在乎别人批评他好。这两句可以是两个不同的解释,那它也引用了不同的史书里面,对,就陆游,南宋的陆游里面也谈到韩熙载传,那提到他当时怎样考取近视这些一些他的做官的这些经历大概提了一下,所以有些不重要,也许我们可以跳过。那欧阳修的五代史里面也提到韩熙载,那个乾隆皇帝其实很喜欢卖弄学问,可是注意一下,这些书都不是他读的,皇帝是有人替他读书的,所以当他说他要写韩熙载的时候,所有的大臣就会帮他找出韩熙载在史书里的记录,然后他来把他写记录在这里,所以千万不要以为说他就真的读了这么多东西,所以他引用了各个史书里面,包括宋代的欧阳修五代史里面韩熙载的这些。




对他的这些讨论的东西,我想比较有趣的部分可能在这里。命就是说李后主,因为很想知道他家里面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就命红中被,就是红中,就顾红中,红中被,所以不是一个人,是顾红中跟一群画家。丹青已尽,丹青是画画对不对?红色绿色丹青已尽,所以呈给皇帝,这段话是呈给皇帝看得懂,所以到这里乾隆皇帝开始生气了,他觉得这实在是很不成体统,他说其非孰计之君臣,什么叫孰伯仲?俗记俗是很末代的意思,很后代的意思,说这岂不就是末代的君臣才会有的是专事声色又来了,声色,专事声色游戏,徒宜效于后世。




好,就说到末代了,这些君臣,这些皇帝跟大臣,他们只专门的爱好声色游戏,徒移效于后世,只会让后代嘲笑他们的一种事情。那乾隆皇帝自己是皇帝,他当然要很小心,因为他很怕他是李后主,所以他会特别在这里批评这件事情,说不可以如此。所以讲到这里的时候,这段话当然就很糟糕了,就应该要批判图一下子后似乎。所以到这里结论应该是说皇帝既然下了这样结论,这段话应该就要毁掉了,可是很庆幸他有一个词叫然,可是然鸿忠此绢,故鸿忠此绢会是特精妙。




以绘画来看,好很奇怪,中国很少能够有单纯为艺术留一个角度,就是说艺术本身是一个独立在道德之外的事。那乾隆皇帝幸好这个时候转了一念,说绘是以绘画来看,特精妙,特别的好,特别的讲故收之秘技,所以它收起来,秘技是藏起来,大家不可以乱看的,所以收支秘技假关中以备件戒,注意见戒。它目的还是说你看了以后能够有反省跟检讨,能够有像读世界一样子乾隆遇事,所以我希望大家等下看这幅画时候有见界之心。




这是乾隆皇帝的这个训示,迅速放在画的前面,然后才进到画卷本身,下面是宋高中的体制。好,我们看下面,宋高宗的字跟乾隆皇帝非常不一样,宋朝皇帝大概是我觉得全中国历史当中文学文化修养最高的,每一个都是书法家,每一个都画极好,每一个的这个艺术上的品位都高的不得了,所以非常漂亮,简直是书法家的这个字。现在故宫正在展送高中的字中,高中有写给岳飞的这个字条也非常漂亮。乾隆字其实有点造作,有一点有点刻意在卖弄的那个感觉。宋高宗字非常漂亮,而且宋高宗当时写韩熙载这张画的时候说西载风流这两个字的意义改变很大。




各位记得我们在讲王羲之的时候,王羲之常常被人家称赞为风流,那风流在南朝的时候,意思说这个人不同凡响,有一点不同凡俗,他们跟一般人的这种世俗的个性不一样,叫做风流。那这个,大概近代只有在毛泽东的诗里还用到这个字数,风流人物,环看今朝他用的就是传统的这个说法。




现在我们讲风流有一点跟性在一起,可是在古代其实并没有,它只是一种比较潇洒的意思,比较个性很潇洒,不在意别人对他的看法。西载风流为天官侍郎,就是大概行政院的秘书长这样的职务,那它这里面其实有很多字已经片段不清楚了,那它比较重要,说时论所消这个部分也是我们刚才聊大概了解到的,就是嗨希仔一直是一个当时的舆论很批评的人,就是大家总是不了解他,讥讽他这样的一个做法。可是宋高宗的时代并没有像乾隆皇帝这么批判这张画,认为这张画要毁掉有道德的意义这样的问题,所以这里面已经可以看到宋朝跟清朝的这个味道的思想也不太相同,其实让明清时候味道的东西越来越强。宋朝其实是比较自由的,唐宋之际其实还算是比较自由的状态好。然后我们才进入画面,看完乾隆的字,看完宋高中的字,我们现在要进入画面第一段,这是第一段从一个床开始,这是床,这是榻,床跟榻是两种不同的家居,床是晚上睡觉的那个东西,榻是有贵宾来家里的时候请他上来坐的那个地方叫榻,所以我们现在叫下榻,用的是这个字,所以韩熙载在这里。




然后这一天的贵宾是穿红衣服的,这个年轻人叫郎灿,新郎的郎灿是灿烂的灿,去掉火字边,郎灿他这一年刚考取大专联考状元,所以穿红色的衣服还是在请他成为他家里的上宾。所以他们两个是这个画面里面重要的一个主人,一个是贵宾,然后这边有一些客人,然后结束在这一个屏风做间隔。




屏风后面就是第二段,我先跟各位讲一下这一段,它本身有一个非常细化的构图,我讲细化的构图是西方的绘画常常做三度景深的透视法,我们叫 perspective 透视法,就在平面里面做 3 度景深。好,我拉一两条线,各位可能就清楚,比如这个茶几有一个这样过去的线,对不对?这个茶几有一个这样过去的线,所以这样的东西叫做焦点透视,就是我们看到的那个火车的平焦道最后有一个消失点, focus 的消失点,那个叫做perspective,就是在平面里面做出假的三度空间,事实上这张画摸起来是平的,可它做出一个三度空间出来。




那我说这个女孩子站在这里,这个男的站在这里,那哪一个人在前面?那大家一定会说这个人在前面,这个人在后面,可是在画里面他们是平面呢?所以他是用紧身的方法构成这个鼓,这个女的在前面,然后这个人在后面,他做出三度紧身,这个叫perspective,这是非常细化的一种紧身画法啊。




景深画法,那在这个画面里,各位觉得什么是景深最远的地方?比如说韩熙仔比他要后比他远,郎灿比韩仔又远,这个床的这个又远,后面还有东西更远,可是最远的可能是这个红,就是因为它是在屏风跟这个墙后,更后面有没有看到一个红色的东西?等一下,你知道这是什么?现在你还不知道你看到一个红色有花纹的东西在这里,然后有个女孩从屏风后面来偷看,所以这个女孩子的后面才是最远,视觉上的最远就是在西化里面的那个。我们讲远景、近景、中景,所以如果这个部分是远景,那我们画面基本上有一个中景的部分在活动,大概在中景活动近景的部分它有一点留白,有点留白,所以中景的部分就是韩熙仔跟这个弹琵琶的女子大概都在中景,所以我们的视觉就在这个视线上移动。




好,可是各位知道我们现在是把这个画拉开,大概两公尺左右,我们看到了这个完整的第一段,可是假设这个卷子在你手上,你正在拉开的时候,其实你可以看看秩序上第一个看到床,接下来看到榻,看到一个鼓,然后看到一个女孩子,然后看到韩熙仔,然后看到琅灿,然后看到韩熙在跟琅灿在看东西,可是你不知道他们在看什么,这样了解吗?因为你还没有拉开,然后你就会想说,唉,他们两个在看什么?还有这个女孩也在看,三个人的视觉都在看东西对不对?所以你就会很好奇到底他们在看什么?所以你就继续拉下来,拉到这里的时候你看到这个人也在看,所以你更加强了,想要知道他们到底在看什么,可是你看到有一个人没有看东西面对我们,所以你觉得有点奇怪,唉,大家都在看,那为什么他不看?然后你继续拉下来,你看到四个人都在看,非常明显的视觉的透视,然后又有一个人没有看,所以他在整个往这个主题要出现的这个时刻当中,有点像电影里面的悬疑手法,一直堆到你想谜底揭晓,说到底他们在看什么?然后拉到这边,噢,原来有个女孩在弹琵琶,他在提弹琵琶,所以原来他们在看这个女孩子在弹琵琶这件事情,所以这个事情揭晓以后,你对这个整个画面有一个了解,你再回头去看的时候,你可以了解这个人是李佳明,木子李家庭的家,明天的明,他是韩熙载家里面的作曲家,乐公这个音乐是他写的,所以他不用看,这个女孩是他的妹妹,李佳明的妹妹是他们家里面非常有名的一个弹琵琶的一个歌妓,所以我们看到他的手在打拍子,他其实在用听觉在听,然后用手去合那个拍子,然后这个是舒雅,就是跟韩熙载整天混在一起的那个学生,那他这两个人其实都是他们家的月工,所以他也没有看,他也在手,也在打牌子,所以其实这里面有些是宾客,像这边是诛仙、紫薇狼他们这几个宾客,所以宾客他们都比较在观看这个,因为他们是被邀请来看表演的,可是有些是加成,所以他们是在听的状况,所以画面里面非常活泼,很多的人物可是组合出来的那个结构,一方面是一个,刚才讲这样的一个透视法的效果已经完成,同时又有一个从右到左慢慢移动的空间在进行。




所以在构图学上,我觉得这张画是最耐人寻味的,你可以一直分析下去的东西,尤其是你看到这四个人的安排是最有趣的,因为他到这个地方他要加强你看画的速度感,所以他用了这样的排列的方式。这是王屋山他们家里面跳舞跳得最好的那个女孩子,就是说描述上说她身体最娇小的那个山化王屋子的屋,房屋的屋,山水的山,王屋山这个女孩子,那这个人坐着,所以刚好它的高度可以构成这样的一个透视法,这样斜下来东西,然后把整个视觉的焦点落在这个琵琶上面,所以构图上其实是非常讲究。




可是如果只有这样一条线,假设没有这个人,也没有这个人,整个画面会歪下歪掉,所以你看到这两个角色刚好是一个平衡,又拉过来一条线,所以构图上你可以一直分析这段话,他其实在玩很多游戏,非常非常多的游戏,然后看到李佳明的妹妹弹琵琶,好,终于第一段结束,后面有一个大的屏,那古代的家具屏是一种隔间,隔开第一场跟第二场是一个隔间,是一个暂时的宗旨。可他又不要让你觉得这个屏风隔开了以后后面没有东西,所以他就让这个女孩子从屏风后面偷偷来看第一场,然后也透露出下一场要发生什么样的事情,所以这个人物安排非常有趣。




我记得小时候看那个歌仔细,你很喜欢看那个出将入相,那个布帘后面,我每次都偷偷跑到那里去看后面的人在干什么的,所以其实是一个窥探,就是说因为我们现在在这个场景,我们很想知道下一个场景要发生的事,那下一个场景的人也来看这个场景,所以它在整个的中国的艺术当中就是转场。




大家注意红楼梦里面很多很多这种手法,预知后事,且听下回分解。就安排这种东西,那我举过好多例子,大家可以看到说忽然贾宝玉听到一阵喧天假想不知道发生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各位看官预知后事,且听下会分解,所以你就很急着想知道到底发生什么事,翻过来说,原来是几个猫儿打架,把花盆打破了,然后就开始讲别的事。所以这个东西转场人物本身是一个假的转介,它让你觉得后面有事情发生。可是他用一个假的一个东西引带你对下一段有兴趣,因为你很可能看到这里不想看了,可他让你告诉你说后面还有事情发生,而且可能更有趣,你应该继续看下去。所以我们光是在第一段里面,我们就会发现构图非常的有趣。而且有没有发现中国画很少,整个画面全部塞满这些东西,全部满满的,几乎没有留白的部分。




这个榻上面还画了画,榻的中间摆了一个小茶几,因为是贵宾跟主人,所以这个地方是最高贵的客人,所以他的酒跟小菜是放在这个榻的茶几上的,放在这个位置,然后这边又有一个茶几,这个茶几本身有这个透视的构图的作用,我们刚已经约略谈过,上面放了很多很多的吃的东西,现在有专门的人在考证,我们看到这个东西,这样台北故宫可以找得到。有没有看到一个酒壶外面有一个碗温酒的东西,就是外面是放热水的,然后去让酒保温的,这两个都是温酒器。




好,大家看到这里的陶瓷已经是宋代的风格,记不记得唐三彩,它本身是华丽的,可是在这里我们看到都已经变成宿舍的瓷器,所以南唐跟宋的美学关系可能会更直接的会连接在一起,然后我们也看到家具,那家具上跟我们现在看到的名师家具什么用法其实不同,它是有纺织品跟墓室的家具结合在一起,它会绑一个 p 的东西或者是坐垫 p 在上面。




这边又有一个小茶几是给这个人用的,所以上面又放了一些国典,喝茶下酒的这些部分,所以这里面我们可以看到视觉上可以看好多好多的这些细节。可是构图上各位一定要能够先掌握到它有一个非常严格的构图的观念,然后再把这些细节的东西再一一的放进去。好好,我们下面看局部了,现在是讲第一段的完整的一个构图的方式,下面我们来看局部,我觉得这张画最有趣,一开始就是一个床,那床已经是我们在文化里常常觉得不登大雅之堂的东西,我们的文化里很少描写这个东西,可是不但是一个床,而且是一个被子都不叠的床,乱七八糟的一个红被子。所以我觉得这个话一开始就在讲业,而且在讲狂欢,讲这两件事。那台竞龙先生就用这个东西在讲男女杂糅这个事情。那提到这个很多关于这个夜宴里面的那种混乱的那种状态,以及传出去的那种关于他们很颠覆道德的一些行为的东西。




所以这是一张床作为画面的构图的开始,这边是画边了,画边,所以画一开始就是一张床放了一只琵琶,一个琵琶在这里,然后才进到榻,进到这个客人来的这个榻的这个部分,这是乾隆皇帝的印,失去宝鸡,我觉得他非常喜欢这段话,这个也是他的印,御书房建藏宝,他把很多的印,他每次看一次,他就盖一个印,看,盖一个印,所以其实说明他好像不是为了间诫才去看这个画,间接一次就够了。




他蛮爱看这张画的,可是在他的文化里当然有一个矛盾,因为他是一个皇帝,他一定要去维持人伦,所以他必须要批判这张画。那这张画很多细节,大家可以看到那个床单上面的花纹,帘幕,被子上的绣花,那这些东西都是我们从昨天开始一直在讲,说在唐五代的时候,这样的一个绘画的技巧照,宋代完全没落掉,几乎完全消失,完全消失,所以大家可以看到整个的画面里面有一种非常有趣的东西,一方面是中国长卷的一种鸟瞰的形式,一方面又有西方的透视法,他把两个东西混合在一起,其实是一个很奇怪的一种调和,它不完全是西方透视。




你注意西方的透视的话,近的地方一定比较长,远的地方比较短才合于透视。它又有一点是中国的鸟瞰形式,它把鸟瞰跟透视结合在一起,所以刚才我放全部的时候,你不觉得,现在放局部你会发现这个床有一点飞起来的感觉。为什么?因为它的透视并不是西方透视,并没有完全合于西方透视,因为你可以看到这边的宽度跟这边的宽度像西方的话,它一定这边比较长,后面慢慢远过去它才会平,所以它的这个透视法是非常特殊的。好,我们先辨认一下,韩熙载戴着一个很高的冠,后来叫做东坡金的,宋朝的东苏东坡就常常戴这种帽子,然后留着很漂亮的胡须,然后非常心事重重的坐在那里。我说心事重重就是说你会发现他在夜宴当中,他招待很多宾客,包括他请来的郎灿,都看得蛮开心的,也很投入。可是你看韩熙载的表情本身并不是投入的,他反而有一点忧愁,好像有一点不是那么狂欢的感觉。




所以等一下大家可以重复的看 5 次的韩熙载,在整个画面里面,他一直是有一点置身事外,好像他营造了一个狂欢的世界,可是他又对那个狂欢有一点落寞,因为他自己好像有一点透彻,看到生命最后的虚无性,所以这里面很好玩。我们看到用了一个刚刚考取状元的人才会穿的那种艳红的衣服去衬托韩熙载的一种苍凉。韩熙仔身上穿的是一个玄色的衣服,那种玄色跟红色刚好形成一个对比,一个是年轻的青年的热烈灿烂的感觉,一个是中年以后的某一种某一种苍老的感觉。所以一开始的画面在榻上面,我觉得它其实就已经对比出两种很不同的情绪出来,那我们的视觉就会从这三个人开始去关心到底他们在看什么的问题。因为这是画卷一拉开出现的一排第一个三个人物,所以你可以看到他们视觉的影响性,一定会引带看画的节奏跟秩序,其实第一次看的时候,我们的视觉可能都没有注意到这些国点,因为你会比较快的拉到后面去,那也许回头再看的时候,你会发现桌子上这些小小的器物,这些温酒器这些东西,故宫有一个乳摇,几乎跟这个一模一样,所以大家可以在故宫看到这些瓷器。




就是后来到宋代,所谓五大民谣才辱关歌定有很多东西是五代发展起来的青瓷、白瓷的这个系统,但唐代也有,可唐代的文化里基本上喜欢富贵跟华丽的东西,所以比较少这种单色釉的系统。好,感觉一下韩熙载的这个面容,一方面是等一下大家要注意它的那个写实性的描绘它的延续,同时我希望大家感觉到它,我刚刚讲那个心理因素,因为早上我们讲了说周访在真花式女图里面有一种很新式的透露。那在这里你觉得韩熙载也有一种蛮强的新式的透露,尤其跟狼灿的东西来对比的时候,感觉是很不同的。




好,狼灿在画面视觉上是很强的一个焦点,因为红色,因为那种年轻的身体很渴望的那种感觉,因为它往前倾,它是一个夫坐的姿势,所以中国人其实坐椅子的经验非常晚,我们看到这里面已经有椅子,那这张画一般人认为是南宋时期临摹的,韩顾鸿忠的一个作品,早期大部分都是做榻,如果做榻他的身体姿势是这样的感觉,那宋朝其实已知除了在富贵人家以外,大部分都还不普遍,我曾经举过例子,大家读水浒传都读到宋江做第一把交椅,那交椅是一种可以折叠,像我们现在帆布的那种椅子,它是暂时性的椅子,所以基本上椅子这种家具在我们的文化里其实发展的时间会比较晚。




所以身体姿势上,我们看到唐宋的观音都是这种夫座的姿势,事实上是跟当时的家具有很大的关系,就一个脚盘起来,一个脚这样立起来,然后身体可是郎灿的这个姿势有一种特别往前的感觉,因为他好像听得很入迷,然后非常喜欢这个弹琵琶的这个女子,所以她整个身体往前倾,然后有一种年轻人的那种热烈跟好奇。




跟韩熙仔,不是韩熙仔其实有一点淡淡的好,这里面有一种很有趣的表情上的这种对比,就是这个是一种在刚刚生命最得意的状态,对一切都是兴奋的。那这个已经有一点看尽了,有一点像坊间有时候有人留行说从转世的角度了,所以有些人是新的灵魂,说是老的灵魂,我提前听不懂,后来人家说新灵魂就第一次做人,所以很兴奋,什么都很兴奋,那碰到什么事都很开心,那老灵魂是说他有点疲倦了,因为他都活过了,所以他有天生在性格里有一种疲倦感那种东西。




那我想在美学上很有趣,你会发现画家会把这两个东西做对比,因为我们相信夜宴当中其实有很多不同的宾客,有很多不同的场景,画家特别选了郎灿跟韩熙在做一个宾客的对比,也可能是因为他们看到了那一天请到琅灿,还有一个可能是其实他们这样的安排中间有一个不同的类比性,对于生命年龄,生命的青春形式跟一种中老年以后的苍凉形式的对比。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苏东坡的小伙伴

    边看图边听老师讲非常好,老师讲的很细腻,生动,富有感情!

  • 小有孔嘉

    蒋勋老师讲的这幅画,在ㄍ美的沉思》章节“唐五代长卷的形式分析”P.221)真高兴!

    小有孔嘉 回复 @小有孔嘉: 蒋勋老师ㄍ中国美术史》169~173有高清图,非常美妙!